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乡镇)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结合我镇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开展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和国家投入、镇村自筹、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方式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了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初,我们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武阳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
按照总体工作部署,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我们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围绕“五清”(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圈)、“五建”(建集中供水网,建村路绿化带,建沼气池,建综合活动室,建村民娱乐场所),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今年共集中开展卫生整治活动4次,重点清理了主街路的3堆,达到了主街路两侧无垃圾、无粪堆、无路障、无柴草垛,院内干净整洁。我镇今年总共有7个新农村建设点,共改水286户,改水率达95%以上,改厕292户,改厕率达95%以上,改路2200米,改路到户率96%以上,修下水道1460米,场地硬化5000平方米,清垃圾200吨,清路障380平方米,配置垃圾桶330个,建垃圾池7个,转太阳能59个,植树绿化500棵,成活率90%以上,整治门塘6个,建休闲场5个,路灯145盏,三图一书全印上墙公布。
四、发动群众,强化宣传,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做好农民群众宣传发动工作是关键。一是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村组干部、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等,积极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建设。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工程建设成群众满意工程。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四是在镇、村主要街道、主要路口设立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建设新农村”宣传专栏,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等,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农村试点工作的情况。
总之,2015年通过一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武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下取得的成果,2015年我们将申报好新农村点,继续抓好新农村工作,计划下一步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我镇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县)
2015年,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全程、全域、全面小康”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支撑,坚持产村相融,突出山区特色,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成效
(一)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全面建成。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位于与县城隔河(沐溪河)相望的沐溪镇三溪村,规划面积约2000亩,涉及农户200余户800余人,规划定位为城乡结合乡村旅游型。工程分两期建设,概算总投资1.4亿元,一期工程于2014年底全面建成,完成投资48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9200万元于今年3月启动,现已建成优质桃园、梨园基地90亩,新改建农家乐4家,总投资3000万元的桃园山庄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貌,建成聚居点3个,完成新建农房51户、风貌改造19户。建设环线沥混主干公路1.7公里,铺设引水管道4公里,新修游山栈道和入户路4公里。完成电力、光纤等线路改造,进山大门、风雨广场、休闲长廊、戏水瀑布、壁刻假山等景观工程和绿化、净化工程基本完工。
(二)大楠、箭板市级新农村示范片扎实推进。大箭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涉及大楠镇、箭板镇2个乡镇10个村95个农经社,农户3751户,人口1.33万人。示范片依托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完成低产林改造500亩,林竹丰产经营6000亩,种植黄白姜5081亩,新建猕猴桃基地700亩,建成生猪、肉免规模化养殖场3个。硬化村道6.4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新修联户路9公里,建设水窖44口、沼气池156口,蓄水池9口。建成聚居点1个,新建农房87户,改建农房155户。新建湿地池10口、排污管网2.5公里、垃圾池5个,新建村卫生室2个。
(三)新村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今年,我县成功争取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新村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在箭板镇久和村、建和乡凤凰村、底堡乡龙沱村、沐溪镇三溪村、幸福乡五宝村实施。现已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个、新村聚居点9个,新建农房219户,改建农房201户。新修水泥路9.8公里、入户路9公里,建成“1+6”公共服务中心2个。同时,争取到幸福美丽新村试点项目2个,分别在沐溪镇三溪村、永福镇万寿村实施,项目中投资???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60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全面启动,2015年3月底前全面建成。
(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新改建茶叶基地1万亩、猕猴桃基地0.9万亩、魔芋基地0.2万亩,建成黄白姜核心示范区0.2万亩,新发展金银花0.2万亩。新修林区公路25公里,建设林竹基地0.2万亩,新建大鲵繁养池1.3万平方米。引种鸡苗4.8万只、免种0.7万只。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园区建设带动农民增收500元。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10多个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重大立标定责项目,实行专项奖惩。各成员单位落实专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细化举措,合力推进。
(二)坚持科学规划。以《沐川县县域新村总体规划》为统揽,加强多规衔接,打破村、组行政区域限制。设计上体现山区特色和农家风味,保持田园风光。布局上适度规模,农房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治理、各种拆迁安置等有机结合,做到路网、水网、电网、通讯、购物、绿化、净化等配套跟进。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规划,做到总体布局和分项设计相统一,先规划后实施。
(三)实施政策激励。产业发展、农房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公共服务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农房建设进行补助,坚持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凡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各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简化办事程序,在项目立项、工程财评、招投标方面优先安排。
(四)强化项目整合。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下,大力整合耕地开发、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新村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破解资金瓶颈,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提高资金集聚规模。同时通过规划引领、布局优化和功能吸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
(五)创新建设机制。坚持部门指导、乡镇把关,村民酝酿,把建设项目、实施方式等事项全部交由群众讨论决定,引导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发挥“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房建设由农户自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或建筑工匠按图施工,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项目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自主招标(比选)确定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确保工程建设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农房建设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二是聚居度相对偏低,农户建房比较分散。三是少数农户参与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四、2016工作打算
(一)加快扫尾工程进度。加快推进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大箭新农村示范片、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扫尾工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确保2016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验收。
(二)全力推进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重点抓好永福镇万寿村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美丽乡村试点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做到产业发展、新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三)全面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认真做好2016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项目规划,继续加大项目整合和投入力度,提高园区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确保6大类30个园区全面建成,为加快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区)
2015年,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和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大力实施区委“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社会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战略,投入资金3466.24万元(市直后盾单位76万元,市直相关部门82万元,区财政投入170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156.64余万元,社会投入440.9万元、村民自筹540.7万元),积极推进雨母山乡灵山、东阳、群胜、黄花4个村和呆鹰岭镇堰头村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呆鹰岭“百城千镇万村”省级试点镇建设,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人均15017元,增幅15.28%。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一是做优品牌农业。全区建成水产基地4200亩,新增580亩,完成品种改良,雨母村成为“衡阳渔业第一村”。建成各类蔬菜基地7个 1.3万亩,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50亩,新增西甜瓜种植面积400亩。佳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秀珍菇210万公斤;灵山—竹雅蔬菜基地被纳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雨母鲜”品牌。建成葡萄基地6400亩、草莓基地300余亩、脆冠梨基地140亩,陈华葡萄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小水果金奖。建成牲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8个,市新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涵盖全市15个大型养殖公司和养殖(场)协会,成为我市生猪养殖行业的“航空母舰”,并在广州设立了定点供穗生猪专营区。建成花卉苗木繁育基地3个,雨母生态休博园完成林相改造1400亩。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省级龙头企业金雁米业进入湘米10强,“金雁”牌系列优洁米创我市第一块“国家免检产品”,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二是做好特种养殖业。堰头鳜鱼基地200亩,年均繁育100万尾鱼苗,出产鳜鱼4万余斤,为湘南地区最大的鳜鱼繁殖基地;土桥泥蛙繁殖基地50亩,为衡阳周边养蛙户最大的蛙苗供应商;灵山黑山羊养殖基地年出栏500只;东阳村养殖豪猪年出栏300头。
三是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三星级农庄1家、休闲农业基地(投资100万元以上或开发面积在500亩以上)3个、花卉苗木基地2个、蔬菜生产基地2个、水产养殖基地2个、专业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6个。全区现有专业合作社63个,衡阳金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适宜居民阳台、屋顶盆栽蔬菜和珍稀水果示范园200亩;衡阳泓雅生物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在无土栽培及活体芽苗菜生产上,创立了“泓雅生态菜”品牌;衡阳菁晖林业技术开发中心,流转土地150亩,重点繁育枣、桃、梨、板栗四大良种果树苗木,年出圃苗木50万株;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体验园。出台了《关于蒸湘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休闲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制定了奖励措施,鼓励广大农户发展家庭农场。引进民营资本在呆鹰岭镇中平村创建衡阳市玉丰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现已经完成投资1400万元。引进衡阳市弘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在雨母山乡黄花村建高档花卉苗木基地1个,总投资3500万元,现已经完成投资1550万元。各类休闲农庄、农家乐30家,家庭农场9个,年接待能力达15万人次以上,休闲农业总收入占农业总产值1/3以上。雨联生态、上林生态、四海神龙、裕丰农业科技、雨源现代农业、金枝现代农业等一大批农业企业齐聚我区。
二、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区70%以上的村民用上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与城市同网同价,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电力、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基本设施齐全,入户率达100%。硬化公路15条14.26公里,村庄道路与国、省、县、乡道连通,路标设置规范、布局合理,村民出行方便。通村、通组公路100%硬化,形成环路,实现户户通。主、次干道合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整治蒸水河、杉旭河、柿江河、小Ⅱ 型以上水库及骨干山塘等水环境卫生,取缔非法砂场3个、预制场2个,完成5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杉旭河、蒸水河综合治理工程,维修改造水利设施32处,硬化水干渠22条,清理沟渠22条2390米。河道、水渠、沟塘等水系布局合理,农田水设施配套齐全。
二是建设宜居家园。荒山造林400亩,通道绿化22公里,长防林1500亩,封山育林7849亩,新造林抚育2500亩,“三边”造林植树35万株,种植花草15万m2。新建灵山村柿江河两岸1000米绿色通道,在雨母山乡二塘村和新中村“天坑”造林28.3亩,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4.6%。在雨母山乡梓木、灵山村分别创办了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基地、“爱心林”联谊共创基地。省级以上公益林有专人管护,管护面积到位率100%。完成16个绿色村庄示范点建设任务。建成25处安置房、30处村民集中联建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小区16个,绿化庭院200余个。民居“穿衣戴帽”528户39900m2,禾坪硬化34500m2,安装太阳能路灯168盏。
三是整治农村环境。按照资源化、无害化,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新模式,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所有乡(镇、街道)、村都组建了专业环卫队伍,农村专职保洁人员达159名,配置大型垃圾清运车15辆、人力环卫车228辆、户用垃圾桶27715个、垃圾箱68个,建垃圾池545个、垃圾中转站17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座)、户用沼气池510户、大中型沼气池1个。提前一年多完成10个湘江污染防治生猪养殖场拆除及关停任务——湘江一号工程,任务完成率100%。全面实现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全面取缔马路市场,全面禁止小Ⅱ型以上水库化肥养鱼,基本改变了村民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做到垃圾入桶入池、日产日清,污水集中处理,达排标放,卫生户、卫生厕所比率达98%以上。实现了环境净化、公路硬化、通道绿化、小区亮化、村庄美化。四是打造标准集镇。全面开展雨母山乡示范集镇建设。
①规划先行。对照《衡阳市标准集镇建设方案》,制订了《雨母山乡标准集镇建设规划》,成立规划建设管理所,定编3人,安排3名规划建设管理员,财政预算工作经费5万元。根据规划现已完成建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日供水2万人的水厂、客运站、集贸市场、中心小学、中学、幼儿园、卫生院、敬老院、停车场各1个,完成牌楼塘—社庙塘示范小区建设,硬化道路0.86公里,通道植树大苗300株、小花苗6万株、草坪350m2,护砌鱼塘3口,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配齐体育健身器材,改造牌楼塘、王家、社塘庙3个小区及东阳村面上100余户民居(“五改”及“穿衣戴帽”)。正按规划建设东阳样板街,统规统建,形成湘中南民居特色,通道绿化1.4公里,植树500株,新建花坛、休闲绿地;新建东阳休闲文化(或帝喾文化)广场5000m2,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配套健身路径、运动场、文化长廊、宣传室等。
②道路硬化。集镇道路形成环路,实现户户通,村民出行方便。主、次干道100%硬化,街道全部油化,排水设施配套齐全。道路路标设置标准,布局合理。旅游1路公交车直达。
③街容美化。按规划建房。拆除违章建筑,废弃空心房处置率100%,危房改造率100%。临街建筑立面统一格调和色调;管线配置有序;户外广告牌和门面牌有序规整;街道两旁无店外经营,无违章遮阳棚(伞),无乱吊乱挂、乱贴乱画等。
④街道亮化。集镇主要街道、休闲广场全部亮化。322国省道湘桂、二塘段安装有路灯。城镇居民85%使用液化气、电能等清洁能源。
⑤集镇绿化。集镇入口、道路两旁、水渠两边、池塘四周、公共场所、住宅庭院绿化美化。柿江河实施绿道绿化工程。雨母山风景名胜区严禁乱砍乱伐、乱采乱挖等现象,保护古香樟、皂角、桂花等古树名木。全乡绿化率达85%以上。
⑥保洁净化。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理。做到户户门前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个垃圾桶;县、乡、村、组道沿线及屋场配置足够垃圾池;配备垃圾清运车6台、垃圾收集车40台。确保垃圾入桶入池,日产日清。骨干山塘和雨母湖等7个小Ⅱ型水库禁止化肥养鱼。所有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按无害化处理标准实现清洁生产。在污水集中处理厂建成前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池,公共厕所旱厕改水冲比率达100%,严禁污水直排。严禁焚烧秸秆、稻草
⑦管理序化。100%取缔马路市场;集镇管理规范,无乱摆乱放、店外经营,无乱搭乱建、乱吊乱挂、乱贴乱画;逢场赶集日子,有管理人员值班和巡查,摊位划线分类经营;有固定停车场,车辆划线停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有序,保障秩序良好,道路畅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建了呆鹰岭镇农贸市场,解决了上世纪90年代呆鹰岭镇老农贸市场安全隐患问题。该农贸市场10月1日建成开业,占地3400m2、80个摊位、59个门面。呆鹰岭镇集镇街道全部硬化、油化,绿化面积15000m2,街道植树10km;做到了无违章建筑,无店外经营,无违章遮阳棚(伞),无乱吊乱挂、乱贴乱画;临街立面统一格调和色调,广告牌和门面牌有序规整。
三、合力促进社会稳定。
一是强化基层工作。积极开展“三联三创”活动,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村务公开制度,使村务管理更加民主;通过规范红白喜事的管理,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活动。
二是完善基本保障。出台被征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的机制和措施,建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3个,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人以上。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实现应保尽保。所有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建成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27所,公办农村幼儿园2所。在全市率先调高“失独、伤残”计划生育家庭扶助金标准,在所有村部均建立“爱心超市”,极大缓解了贫困人群和低保户的生活困难问题。开展农村集中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安置方式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建立了扶贫帮困管理体系,完成3895个农村扶贫人员的身份识别、建档立卡和国扶办系统录入工作,减贫487人,减贫率达14.5%,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扶贫、减贫任务。
四是丰富文化活动。所有乡镇均建成综合文化站,所有村均建有农家书屋,建成农村文化广场5个、农民健身活动场所7个。引导和带动村民组建秧歌队、腰鼓队、龙狮队等乡村文化活动队伍,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清洁卫生户”等文明创建评选活动,实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零犯罪、零吸毒、零暴力、零赌博、零盗窃”的“五零村”目标。
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