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张红丽,女,34岁,中共党员,呼伦贝尔市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铭记爱与责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是张红丽老师的执着追求,也是她从教十二年来的真实写照。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张老师深知教师的人格和品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使她一直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并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张老师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成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积累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张老师不但业务精湛,爱岗敬业,而且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早在扎兰屯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她严谨治学,无私奉献,善于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思想道德教育。她组织的主题班会从小事入手,从细节着眼,不但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思想性教育性强,而且形式新颖独树一帜,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2011年2月,张老师带领她的学生在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评选活动中所提交的主题班会作品《认真听讲人人正当喜羊羊》由于主题鲜明,组织得当,育人效果显著,经专家评审,荣获一等奖。
作为一个极具爱心的班主任老师来说,爱心是具体的,也是琐碎的,每天早晨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有无身体不适,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学生生病时,带他去看病;学生乘车的钱丢了,掏钱给他坐车;贫困生衣服破旧,自己花钱给他订做了崭新的校服;学困生的学习跟不上,就主动帮她补课;每逢家在外地的学生过生日,张老师总会为他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和真诚的祝福;班里吕雪莹家里经济困难,父亲身体不好只能做更夫,母亲的工作有时还需要值夜班,迫于无奈经常把这样一个女孩子独自留在山上工人新村的平房,不仅非常不安全,而且大冬天也吃不上一口热饭。张老师了解情况后,总是把她带回自己家,给她做可口的饭菜还帮她洗衣服、洗澡。
家长感激,学生感动,可张老师认为,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安全和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还要关心他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责任所在。习惯了和孩子们用心沟通,就像每个学期都要给每一个孩子写一封信。学生考得不好有些消沉,写信告诉他:“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在老师心目中,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学生才是最优秀的学生”;学生贪玩放松自己,张老师会给他写:“盼你用努力将潜力转化为实力,张老师愿做你的动力。”朴实的文字写下的是理解,是宽容,是激励,是风雨同行。
多年来,张老师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没有轰轰烈烈的功绩,却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的一致好评。家长们都说:“有张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放心!”这难得的口碑胜过金杯、银杯,是对张老师无私付出的天价回报。
作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张老师愈发感觉到,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等原因,学生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行为偏常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班里一个叫薛润铭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家庭大战不但学习直线下降而且性情大变自暴自弃;班里从外地转来一个叫张鸿业的孩子,三年级了还不能适应课堂,我行我素,只要老师批评几句就会用过激的行为进行反抗……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因此苦恼却又束手无策的家长,张老师真心且急切地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全人格,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又深刻体会到:光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和科学严谨的方法。于是张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刻苦学习和不断钻研,张老师于2013年6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在教育实践中给予孩子们有益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多才多艺的张红丽老师不忘一个共产党员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次出色完成海拉尔区迎接两个文明现场会的解说工作;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演讲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参与海拉尔首届中俄蒙青年艺术节的筹备工作;多次参加爱心捐助活动;作为海拉尔红十字协会的志愿者多次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和大型慈善晚会等,在社会上,为教育系统树立了健康向上、品德高尚的教师形象。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2)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我们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教育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二十年来,笔墨春秋,书写了我教书育人的喜怒哀乐;讲台岁月,浸透着我不懈追求的挚爱深情。我把自己的爱与责任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我愿一生享受平凡,扎根教育。
1990年,毕业于师范学校的我,意气风发地走进了邗江实验小学的大门,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韧劲,我把年轻人特有的激情都投入到孩子们身上。和他们一起学习、做游戏、打扫卫生……一个学期后,我教的班级获得年级考评第一的好成绩,赢得校领导的高度赞扬。
今年花胜去年好,料得明年花更好。就在我为成绩而无限喜悦,准备向更高目标迈进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数学学科缺人,学校决定让我接三年级数学兼班主任。语文教学刚刚熟悉,又要改为陌生的数学教学,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因为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为了教好数学,我白天在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沟通中忙碌;晚上,便挑灯夜战在各种教育理论中徜徉,汲取营养,寻找创新的灵感。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自主,抓住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自己的爱阳光般洒向学生。凭借年轻、自信、好学、勤奋的优势,我所教的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习的竞争力、活动的凝聚力极强。数学成绩连续节节攀升,所任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遭遇失败接着干,有了成功接着干,受了委屈接着干,得了荣誉接着干。在不断学习与努力的过程中,我成长起来了。
近年来,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研论坛》、《优秀论文集》等书籍。备课时,我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我则循循善诱的引导,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我还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为此,我在所从事的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在这方面,我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如区名师送教课、省模范教师教学观摩课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有近20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我还积极参加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先后在省、市、区级进行公开教学十余次。作为数学教研组长,做好年轻教师的帮扶工作责任重大,工作中我经常虚心请教,耐心指导,认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及课后评课的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我把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的先进理念在本组中交流学习,认真组织教师们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在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抓教学,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教师也很快成为教育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我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班级中特殊家庭的孩子有四五个,在我细致、耐心地工作下,他们都能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还有一些班上的“留守孩”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给学生分组,利用校信通、飞信等形式,让学生每星期一、三、五的课外活动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
我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另外,我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娱表演等形式的主题队会,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优化了班级文化环境,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一直以来,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我记忆犹新。由于工作调动,家和学校之间有几公里之遥,骑自行车单程需要近1小时,为了保证上班时间,我每天六点半准时出发。冬天,天还没亮,摸着黑前行真有点害怕,晚上到家,已是繁星满天。如果遇上下雪天,地面无法骑车,我就推着车步行至学校。看到我如此奔波,丈夫十分心疼,劝我不要如此辛苦,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我继续前行在这条路上。去年,我的婆婆身患重病,接连动了两次大手术,婆婆是为了让我安心工作,既帮我带孩子,又承担了很多家务,结果积劳成疾。得知这个消息,我十分焦急,只得和嫂嫂商量,白天她去医院照料,晚上我去医院,就这样,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因此事请过一天假,迟到过一次,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向领导申请过一次照顾。至今,此事仍是我心中的秘密,学校鲜有人知。去年下半年,因心中惦记着学生,慌忙中不慎摔倒,住进医院后,医生左叮咛右嘱咐,要想恢复得好,必须卧床休息,最少要休息三个月。可是,养病期间的我无论如何也难忘班里的孩子,难忘一起工作的同事,难忘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于是,一个月后伤还没好我就硬撑着上班了。虽然上班后我长时间站立会感到阵阵钻心的疼痛,但每天能见到我可爱的孩子们就是再大的苦我也能承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工作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先后被评为“省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市教学骨干”、“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班主任”等。每次优秀评选都是我未来工作的新的起点,我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我庆幸我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3)
周建利同志一九八二年于西安师范毕业分配到西安市盲哑学校,从工作起就始终遵循“热爱为先,奉献为本”的校训,怀着对盲童的一颗爱心,一腔热情,他注重培养盲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关注盲童的心灵和情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每一名盲童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鼓励盲童自强自立,开拓创新,成为残而有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周建利同志曾获市直属系统优秀辅导员称号,二〇〇三年六月所带盲二班荣获西安市“创三好”活动先进班集体,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现为国家教育部盲校课程起草小组成员;全国盲童随班就读“金钥匙”工程陕西地区师资培训主讲教师。周建利同志从事盲教育工作已经30多年,深受学校教职工的尊敬和盲童的爱戴,被大家称为“盲童的拐杖”。
一、生活之拐
在特教战线已经默默奉献了三十多个春秋,周建利同志一直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他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奉献给特殊教育,诚心、细心、耐心地关爱、帮助、教育每一个学生。低年级盲生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象,他在担任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地担负着盲生生活保姆的职责。他耐心指导初入学的盲生适应学校生活,安慰个别想家的孩子,为尿裤的盲生及时换洗衣裤,逐渐把每位学生引入学习的正轨。有一次,盲一年级学生牛龙将屎拉在裤子上,他不仅没有训斥他,还安慰他并找来衣服给他换上,又默默地去清洗脏裤子。周建利同志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汇成全部的爱来感染学生,这就是他工作的魅力所在。他的班上有位来自陕南的女孩叫汪荣,进校时只有八岁,因为失明,倍受家长的关怀和疼爱,家长临走时,母女俩眼里都含着泪水,难舍难分。这么小的盲童远离家长,更需要教师特别的关爱和呵护。周建利同志情系盲童,在生活上细心照料她,指导她换洗衣服,为她购买生活用品,并在学习上耐心帮助她,手把手的教她学写盲文。现在汪荣不但生活能自理了,而且学习也有了明显进步,家长说:“周老师管孩子比我们还细心、周到。”他总是把“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为工作信条,把无私的爱奉献给盲童,这样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体学生和家长的称赞。九八级毕业生家长为他送来了“盲童之魂”的锦旗。
二、情感之拐
随着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保姆型的教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盲生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理解他们、体谅他们、耐心听他们倾诉而没有代沟的朋友型的教师。周建利同志不断钻研教育理论,了解盲生思想动态,走进学生心田,聆听学生心声,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盲生加以引导。他针对盲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悄悄话”信箱,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盲文放在信箱里,他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随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在他所教的学生中,有位来自儿童福利院的张立明同学,失明加上没有父母的疼爱,令人同情。周老师在生活上、情感上给张立明特别的关爱,经常找她谈心,抚慰她脆弱的心灵,帮助她走出自卑、孤独的心理阴影;给她讲海伦凯勒、张海迪的故事,鼓励她自强、自立,积极向上。有一次,福利院竟然没有人来接她,看着孩子一人独自在教室里落泪,周老师就把张立明接回了自己的家,与自己的家人一起给他过了一个愉快、难忘的周末。在周老师的教育下,张立明变得爱学习、爱劳动、生活自理能力强,西安电视台还专门为她拍摄了专题片。曾在市上举办的“庆六一”大型演出中,她的独唱《金色的童年》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来她考入陕西省自强按摩中专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市盲人按摩医院工作,之后专程来到学校感谢老师。周老师常说:“张立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常常激励着我,使我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特教学校的班主任,我愿用微薄的力量,去点燃他们生命中的希望之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和学生互相感染、互相激励的过程,教师同样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三、智慧之拐
周建利同志重视专业理论学习,深知教师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他认为:要当好班主任,必须敬业爱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明确了班主任在班级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具有较扎实的特教专业理论知识。他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每天早读都在教室里指导学生摸读盲文,使学生学会自学。他利用各种途径,教育学生发愤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在班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盲生“读书月”活动。对个别学习困难的盲生,加强个别辅导,在班上开展“一帮一”活动,耐心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全班同学都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他所带的班级是学校公认的奋发向上的先进班集体。周建利同志根据盲生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他在班上举办的“我能行”主题班会,培养了盲生的自信心,“学习经验交流”、“盲文读写比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立盲生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盲生的一技之长。他还努力开拓盲童的视野,通过各种方式与外界接触,激励学生走出自我,回归社会。他的班和市二十六中学、西师附小等学校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他和盲生白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盲童文学》百期纪念活动;他组织盲生参加和平电影院地区青少年影评“希望奖”活动,先后有四名学生的影评获奖,他获学校颁发的青少年影评“希望奖”优秀辅导奖;在他的策划下,盲二中队曾成功地为全校辅导员举办了“祖国之最”观摩队会,被评为最佳中队;盲生马季的作文《知识使我走向光明》刊登在《作文精选》杂志上;盲生孙延利荣获西安市优秀少先队员。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盲生认识了自己的能力,看到了自己的前途,明白了应该怎样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四、光明之拐
盲童是社会上最弱势、最困难的群体,作为他们的老师,周建利同志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奉献给盲教育事业。他总是说:你们没有了眼睛,老师就做你们的眼睛,带给你们希望和光明。作为一名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从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总是在不断的改革创新,立志为盲童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探索更适合盲童学习的教学方法,努力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例如:盲字是由六个小米大的圆点组成的拼音文字,组合复杂,难以记忆,为此他对“盲字教学”进行了改革,他分析盲字特点,掌握盲字规律,总结出了“以词带字,整体入手,从易到难,化难为易”的新方法,为盲孩子提前读写、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还自编盲字学习儿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盲分类教学实验”,让部分有残余视力的同学认写汉字。一个班里有全盲学生,也有低视力学生,既要教盲文,又要教汉字,既要完成现有教学任务,又要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为此,他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周建利同志不仅自己善于思考、用于创新,而且鼓励盲童开拓思路,积极实践,自强自立,残而有为。他总是鼓励学生:“眼睛失明了,但还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也许将来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绝不再成为社会的负担。”在他的教育、培养和鼓励下,学生李玉参加了盲人足球队,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代表陕西参加盲人足球比赛,被评为优秀运动员。黄文珊同学在陕西省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三枚金牌,被评为市级优秀运动员。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有的成为远近闻名的按摩大夫,有的是单位的骨干。他们再不依赖父母,依赖社会,成为自食其力,有益社会的劳动者。周建利同志常说:“给每一个学生真诚的爱,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学,激励每个学生自主发展,帮助每个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只要他们能够自强自立,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我甘愿做他们生命成长的拐杖”。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4)
“用心做教育”是他的座右铭,“心安闹市静,性定菜根香,世事亏乃福,人情淡始长”是他的人生哲学。自两年前加入竹西小学工作团队以来,他本着虚心学习、爱心育人、真心教书、实心做事、宽心容物的信条,主动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与同事们一道携手努力,积极实践、不断创新,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虚心学习。一方面,他勤于向书本学习,让“读经典”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近两年来精读了各类专著十多部。另一方面,他主动向大家学习,举办“悦读超市”,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参加沙龙研讨、学术研修活动。使自身在教学艺术、教育理念、做人境界等方面受到濡染。
此外,他还扎根课堂,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每学期都带头执教校内公开课,赴丹阳、海门上培训课,赴贵州、成都“当义工”为来自贫困地区和藏区的孩子上课,参加扬州市劳动与技术赛课和全国综合实践赛课获得一等奖。被聘为区数学“蓝青工作坊”和技能科“星光工作坊”指导教师,多次参与区级听评课、讲座活动。在市骨干教师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
爱心育人。竹西小学的孩子淳朴天真、勤奋努力,其中有近半数是外来务工子弟、留守儿童。在开学典礼上,他向全体师生倡议“新学年,让爱洒满每一天”,得到了积极响应。他把学校一批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教师凝聚起来,大家一道“爱心育人”, 激励他们把爱心奉献给弱势孩子,既从学习上帮他们提高成绩,也从生活上帮他们解决吃饭问题(减免代伙费)、穿衣问题(“1+1”爱心送温暖行动)、读书问题(送书送报)、心理问题(个别咨询)。他还发挥个人专业特长,与各班的特殊学生结对,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孙天宇、叶建红、朱海龙、熊雨希,他们在温暖的港湾里焕发了学习和成长的活力。
他在竹西小学推出“竹苑讲坛”和“竹韵笔会”,全力弘扬爱心教育和奉献精神,让身边的爱心教师、明星教师、新锐教师登坛讲故事,通过教师身边的、喜闻乐见的、发人深省的一个个小故事启发人、感染人、鼓舞人。使一线教师有机会交流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学主张、生活体验,放大每一位老师的闪光点,使老师们获得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竹西小学“爱心校园”的和谐氛围更浓,
真心教书。他谨记并传导“扎根课堂,手艺不荒”的箴言,努力做好本质教学工作。做到每天上好一节课,改好两套作业本,辅导几名学生。在教学“六认真”和践行“轻负高质”方面做表率,近两年所教班级考试成绩均居年级之首。
除了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外,他还真心帮别人“教好书”,组建“磨课俱乐部”,不惜花精力帮青年教师“磨课”。每年要听课一百多节,每节课都要记录各部分教学时间、随机点评、总评和听课随感,杜艳丽、张平等、于晓芳、万慧莹老师的课一学期下来跟踪听课要达二十多节,于晓芳老师获区综合实践赛课一等奖,杜艳丽老师获市数学赛课一等奖、省一等奖,万慧莹老师获区微型德育课竞赛二等奖。他在和青年教师一起研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带动了全校课堂教学研究良好氛围的形成。
此外,他还和学校管理团队中其他中层形成了共识:学校常项工作力求减少形式主义、好大喜功,降低管理内耗和人力资源浪费,倡导“向常态课堂要质量”、“向务本教研要质量”,努力做到安安静静上好课、扎扎实实抓管理、平平淡淡搞研究,取得了实效。
实心做事。在谋划、安排、协调好繁杂的行政工作的同时,他分管的行政工作主要有教学管理、行政办公、发展策划、师资建设等,头绪多、内容杂,但他能细化每一周、每一项工作安排,做到周密谋划、统筹安排、充分协调、及时调整,做好一把手校长的助手、其他管理团队成员的帮手,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值得一提的创新工作主要有:抓晨会教育——举办晨会课观摩,提出“晨会课的十种上法”,为教师“放样子”;推行班务承包——组织研制“快乐小义工”班务承包手册,把班级日常工作细分成数十个服务岗位,“包”给学生做,既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责任感和自立意识,又实现了班级常规的“自转”,促进了学校自主管理文化的形成;推出“五好”教育手册——提出了目标、操作、评价和奖章激励方法,细化了各年级段教育要求(行动路线),促进了校园井然有序、欢快活泼、窗明几净、整洁精致、书声琅琅的氛围的形成;打造龙头学科——提出建议,打造数学、英语、综合实践等“龙头学科”,通过“竹韵杯”赛课、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日常教研、省市区赛课等平台,一批青年教学能手脱颖而出,英语学科扭转弱势、进步明显。写好学生评语——从写评语这样的细节入手,提出“写好评语的8要素”,力求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规范起来,使大家受到触动。
其他重点工作的策划、执行,如中层竞聘上岗、修订新绩效方案、墨香特色建设、建立质保体系、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等,他也主动参与,为学校内涵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宽心容物。生活中,他不断追求以“止、定、静、安、虑、得”修身,坚持廉洁从教,坚守师德规范,坚定职业信念,面对工作中的不完美、生活中的不轻松,从不怨天尤人,常思统筹兼顾、合理合情,以“宽心容物”的铭言砥砺自己,及时调整好心态,做到竭诚努力为大家服务,努力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各方面的肯定。
回顾过往,他和大家一起做了很多实事;展望未来,他还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用心。他坚信“只要用心,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发展”。他一定能做到他常说的“愿和诸君同努力,共绘教育新蓝图”!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5)
田丽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尤其是自2008年负责物流专业教研室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物流专业建设、产学合作、学生的学习、及就业方面做了突出贡献,受到学生爱戴和系领导的好评,并荣获2013年度校学生就业特殊贡献奖。
一、敬业爱岗,情系专业
作为高校教师,田丽同志始终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宗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岗位上奋发进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以为国家负责,为学校负责,为学生负责的精神,把教书育人、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作为自己崇高使命,立足教学科研岗位,忠实履行高校教师的光荣职责。
1.真抓实干,重点做好专业建设
田丽同志自2008年开始负责物流专业教研室工作以来,始终以物流专业的发展为己任,坚持每年开展社会需求、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并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适时调整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制定出在横向方面定位于大中型物流企业,而在纵向上则定位在初、中级物流岗位群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设置方面开拓创新,将物流管理专业分设企业物流与国际物流方向,在满足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又在就业方面有所侧重,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增强了专业针对性。
2.重视产学合作,积极推进双证书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田丽同志是一名典型的“双师型”教师,曾在知名家电企业-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工作八年,具有丰厚的企业实践经验。在平日的工作中,她极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加强学生校内实践环节教育外,还积极创造学生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开拓产学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9月份,田丽同志了解到正泰电工新乡电子商务运营中心 “双十一”急需要大量用人之后,她主动与其负责人何骛鹏总经理联系,将2013级物流新生企业认知实习与正泰电工的“双十一”活动完美对接,保证了正泰电工在“双十一”期间急剧增加的用工需求,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了物流,在企业实践中进行了很好的物流专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013年9月,田丽同志又积极与郑州风神物流企业联系,达成合作意向,郑州风神物流于13年录用物流专业学生25名,并成功签订了“风神物流”订单班,并达成连续五年的长期合作的协议。与此同时,在田丽同志的不懈努力下,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郑州风神物流准备损赠一台电动叉车供物流专业同学使用。
为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田丽同志还积极推进物流专业双证书教育,已毕业的物流专业学生双证率均在90%以上,除了督促学生考取相关的物流师资格证,目前还在积极开拓叉车证与仓管员资格证的考取。
二、勇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工作,田丽同志能够时刻以大局为重,勇于奉献。2011年7月25日,正在休假的田丽同志突然接到系领导的通知,要求她组织申报河南省物流实训基地,当时物流教研室仅有的4名教师中,一名女教师正在筹办婚礼,还有一名女教师生病住院,田丽同志带领仅有的一名男老师,不顾酷暑,加班加点,收集整理材料,用时近二十天,终于完成物流专业“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任务书、及厚达400页的佐证材料,并使该项目成功获批,该项目获河南省财政厅投资500万元建设经费,为豫北地区唯一一家省级物流实训中心。目前该“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二期项目建设。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还扮演着学生平稳步入社会的“引路人”的角色,因此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就显得更为重要。田丽同志不仅在课堂上注重为学生讲解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勇于奉献,在2013年学校繁重的评估工作中,个人承担了70%的评估工作任务,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为师生树立了榜样,在2014年被学校评为学习焦裕禄式好干部。
三、心系学生,永做学生的知心人
田丽同志作为物流教研室主任,随时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以使学生健康成长。物流专业的学生们都记得田丽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不管我是不是大家的班主任,只要是物流专业的学生,你们都可以把我当班主任”,物流专业学生更是把田丽老师当成知心人,有困难有烦恼有困惑都找田丽老师。
田丽同志老公在外地工作,家庭及孩子的学习、生活重担全压在她身上,即便如此,田丽同志还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对专业全体学生公开自己的手机号、QQ号、邮箱、微信等联系方法,以使学生有需要了能及时找到她,孩子经常一个人被丢在家里。学生学习有困难了找她,思想有困惑了找她,工作及职场中有疑问了找她。有一次一个学生去面试,怀疑面试单位不正规,怕被骗到传销组织,田丽老师认真帮他分析了情况后他决定去面试,但同时告诉田丽老师:如果12点钟我不给你电话,你就派人去找我啊。为了让他安心,田丽老师就一直陪着他等在外边到他面试结束。还有一次,正在吃饭的她接到一名已毕业学生的电话,向她倾诉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田丽同志认真听那名学生讲述,并给予了指导,这样的事情在她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
作为物流教研室主任,田丽同志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从2009年招生之日起,就把物流专业学生所关心的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为保证学生的充分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1.组织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机会,了解企业需求,
为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田丽同志于2010年11月曾策划以“能力培养、自我定位、择业就业、个人发展”为主题的“职业经理人走进机专”交流会,邀请数十家企业的职业经理走进机专,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从企业用人角度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质。
2.参加物流协会,广泛寻求就业突破点
首先通过参加新乡市物流企业峰会,与新乡市物流企业建立起密切联系,并参加了河南省物流协会,了解物流动态,掌握企业用人需求信息,积极在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寻求就业突破点。
3.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心态,加强综合
素质培养,提升求职能力
为使学生能够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田丽同志利用曾在企业工作的优势,从企业需求出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常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在学生们中间开展自我介绍、即兴演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面试求职能力。
4.以学生作为就业宣传员,寻找就业机会
物流专业作为新专业,在教研室老师人员缺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田丽同志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加强与物流企业联系,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更是以提高在校生综合素质为契机,以每个就业的学生为宣传员,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迄今为止,物流专业已有三届毕业生,在每一届毕业生座谈会上,田丽同志都会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物流毕业生们,提出这么两点要求:一是要求大家脚踏实地,好好工作,为机专物流专业留下一个好的口碑;二是要求大家及时反馈工作中的信息,为教学、为就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虽然物流专业已有三届毕业生,但田丽同志密切关注着每一位毕业生的发展,关注着他们的工作、生活。今年来,田丽老师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是“田老师,我感觉工作压力好大啊!”因为她知道,通常这句话之后,学生们会告诉她:“田老师,我升职了!”虽然物流专业才有三届毕业生,但目前物流毕业生至少已有5位经理,4位副经理,主管则就更多了。每每接到学生们的报喜电话与短信,田丽同志都会笑得合不拢嘴,就仿佛是她自己升职了一般。
今年,物流专业被确定为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任务紧,责任重,但田丽同志坚信,只要是能够让物流专业学生能够让学有所获,只要是能够满足企业与社会需求,那么再苦再累也都是值得的。
除了担任物流专业教研室工作,田丽同志还担任着经贸系女工委员工作,尤其是2014年初,原经贸系工会主席刘永君同志援疆之后,田丽同志又承担了原工会主席刘永君同志负责的工会工作。无论是专业教研室工作,还是工会工作,田丽同志都能竭尽所能,优异地完成校系交付的各项任务。
田丽同志是一位责任心强,教学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她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情系专业,心系学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工作作风,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优秀品质,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鉴于田丽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异表现,我系分会积极推荐她参加学校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