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材料
卢熹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他通过深刻领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到边学边思,他虚心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使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水平日益提高,得到了群众、领导的认可。
根据办公室分工,卢熹同志主要负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商务信息)、成品油市场监管、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四创”(含生态文明建设)、外派劳务管理等工作。在领导的关心、鼓励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卢熹同志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始终勤奋工作,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岗位职责,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完成了上级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记笔记、谈心得,写体会,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二是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重点学习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重点,抓住重点,并结合自己在公文写作及公文处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三是虚心向同事学习,在待人接物,做人处事向同事们学习,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提供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连续多年在年终考核中评为先进,获得嘉奖。该同志积极为社会奉献爱心,自2003年读大学开始,一直到2014年,12年间总共无偿献血12次,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无私奉献精神。
三、严以律己,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坚持实是求事,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作风方面,该同志积极保持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作风,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对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做好各项工作。
卢熹同志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求真务实,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时刻牢记使命,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中历练自己,不断铸就政治品行;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诚恳接受群众的监督;时刻以“日日弹尘”的精神清理思想;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锻造自己,磨练自己。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材料(2)
一、基本情况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保山施甸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历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起各方媒体的热切关注,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2011年3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2011年3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要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李长春、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白恩培、秦光荣、李纪恒等省委领导同志也相继就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2010年10月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各主要网络媒体、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云南网等各类新闻媒体从不同视角对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省委组建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5次分别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广东、四川、山西、湖北12个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党校、成都军区等单位举行报告会36场,近35万人次聆听和收看报告,在全国各地引起了热烈反响,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广泛共鸣。2011年5月17日,云南成立杨善洲精神研究会,开展杨善洲精神研究,一大批杨善洲精神理论研究成果和以杨善洲为题材的各种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话剧、图书、画册、歌曲等音像、图书类文艺作品相继面世,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度宣传和诠释。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中共云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中央、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的多渠道、广角度、深层次宣传报道,杨善洲成为生于云南、成长于云南、奉献于云南、被广大党员干部广泛认可的全国性重大先进典型。
二、杨善洲精神的主要内涵
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不动摇,60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怠,60年践行党的宗旨不褪色。他的身上,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优良品格,生动诠释了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榜样,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他坚持人民至上,爱民至深、为民至诚,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始终把心贴在群众的脉搏上,始终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坚持和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贯彻和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路线,做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就永不停止”。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198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到保山考察时,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给家里修补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1985年昌宁县遭受水灾,他立即指示停建保山地委办公大楼,把建楼的钱拿来救灾。他在位时没利用职权为家乡办事,退休后回大亮山种树,用自己的奉献兑现给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去世前他还专门交待,一定要把林木的收益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杨善洲同志去世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含泪为他送行。他是一个始终为群众办实事、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人民公仆,是执政为民的典范。
他坚持真抓实干,把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一生之中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对定下来的事情就雷厉风行、抓紧实施,对部署了的工作就狠抓落实、一抓到底,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事业观。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还把价值3亿多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有人问他,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同志是用全部生命和心血实践入党誓言的共产党人,是求真务实的典范。
他坚持以身作则,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从不乱用手中权力,“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面对公与私的抉择时,不管有没有监督,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他要求别人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把审批表放进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农民。一位副乡长去看望他生病的老母亲,见他家生活困难,就让乡民政所送去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马上叫家人还回去,用以救济那些生活更困难的群众。认识他的人都说,杨善洲对别人很大方,对自己很抠门;手中的权力,“前门”开得很大,“后门”关得很紧。他担任县、地领导时,常年住在十多平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板床,一副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他长年累月在乡下跑,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检查工作时被乡秘书当成农民而挡驾。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草料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把新盖好的砖瓦房让给林场的技术员和职工,自己最后一个从油毛毡棚里搬出来,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他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廉洁奉公的典范。
三、要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作为教育实践活动重要载体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入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杨善洲的崇高精神品质,真正使杨善洲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
一是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做了许多别人看来难以做到的事情,最根本的就是他有着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学习杨善洲精神,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环境再变,理想不动摇;社会再变,灵魂不浮躁;诱惑再多,信念不变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是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杨善洲是由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当县委书记还是地委书记,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俯身于人民群众中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树牢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做老百姓的代言人;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老百姓的好朋友;在工作上依靠和为了群众,做老百姓的办事员。
三是要学习杨善洲同志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二十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二十多年,始终坚持做到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不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带领干部群众谋发展,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弘扬实干精神,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心无旁骛的执着,扑下身子干;以百折不挠的坚毅,斗志昂扬干;以激情澎湃的状态,殚精竭力干。靠实力干成事业,靠实绩赢得民心。
四是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从政底线。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辈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老百姓看来“他当官不像官”,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草鞋书记”、“泥腿书记”、“农民书记”。 学习杨善洲精神,就要坚决克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坚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以敬畏之心、戒惧之意看待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做到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努力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杨善洲为镜鉴认真搞好对照检查
要把杨善洲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自觉用这面镜子照一照,与杨善洲同志相比差什么,认真查找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差距,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要对照杨善洲同志的政治品格,认真查找在理想信念方面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照杨善洲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退化、人生追求功利化的不良倾向;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失衡、地位观错位、利益观变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做公仆当老爷,不讲公德图私利,等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动摇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二要对照杨善洲同志的公仆情怀,认真查找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面的差距。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对照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我们的一些干部不善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看不到群众的真实情况,听不到群众的真实想法,感受不到群众的疾苦和要求,严重脱离群众;一些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的感情冷漠,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群众利益维护不好,颠倒了主仆关系,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变为“水火关系”。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就是群众观点树得不牢,群众路线走得不正。
三要对照杨善洲同志的崇高境界,认真查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的差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衡量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不仅要看他说得怎样,更要看他干得怎样。对照杨善洲同志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我们的一些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学习不刻苦、干事不卖力、工作不落实;一些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报喜藏忧,避重就轻,不敢担当,不坚持原则;一些干部一味重形式、轻实效,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追求短期效益;一些干部没有朝气,有畏难情绪,工作拈轻怕重,得过且过,等等。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这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四要对照杨善洲同志的奉献精神,认真查找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为政清廉是道德境界,也是福祉颐养。清正廉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一种道德修养,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应该恪守的从政素养和为官准则。对照杨善洲同志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我们的一些干部特权思想严重,高高在上,超标配车、配房,违反规定超标准修建楼堂馆所;一些干部贪图享乐,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讲享受比消费、讲条件比待遇,铺张浪费;一些干部生活奢靡,作风不检点,出入高档场所,甚至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必须下决心、动真格去解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材料(3)
小寨村位于宁张路10公里处,地处西宁远郊,全村由六个社组成,全村户数为568户,人口为2417人。其中:少数民族为116户,人口为467人,由撒拉族,东乡回族,山东回族等少数民族组成。现有小寨清真寺一处,组成民主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4人,共5人组成。幼儿园1所,学生216人,教职工11人。现有1个党总支,党员51人。
近年来,小寨村在郭启鹏同志的带领下,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实践,率先完成了《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积极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实现了由“治民”向“民治”的根本转变,全村出现了祥和、安定、文明的大好局面。多次荣获城北区“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作为小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启鹏同志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在民生保障、基层党建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村规民约,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
按照“四民主”、“两公开”的要求,小寨村依法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小寨村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及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制定《小寨村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小寨村坚持民主性、合法性、全面性、有效性和现实性的原则,实施“几上几下”的民主决策机制,做到了程序合法,公开透明,符合实际,充分体现了广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村规民约实施至今,小寨村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依法办事、依法治村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一是村容村貌、村庄秩序有明显改善。村内建起了垃圾池,村民养成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的习惯。各社自觉组建环卫队,定期清扫村内卫生,乱堆乱放的现象少了,村庄秩序、治安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是制度建设趋于完善。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之后,加强了村党支部等基层组织建设,明确职责,使每个干部身上都有“担子”,责任感增强。还完善了村财务管理制度,村账做到了日清月结,按时公示,审批监督规范,做到村帐镇管,社账村管,接受村民监督,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实行“四议合一”工作法。为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全村和谐稳定,我村积极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议事、干部接访及矛盾纠纷调解等“四议合一”工作模式,决定每月10日,由村两委班子参加,邀请镇上领导和联村干部参加的会议,有效解决影响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村级民主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二、组建“三员”队伍,构建群防群治网络
小寨村通过积极推行廉政工作责任书、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规范村干部行为、施行村干部年终述职述廉和测评制、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确保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员干部服务村民的水平。建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普法宣传领导小组,设立法制宣传栏,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及各社社长和委员组成的集法制宣传员、治保员、人民调解员于一身的“三员”队伍。同时还实行干部分区包片工作责任制,明确“三员”对各自片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巡视等工作责任,形成初级群防群治网络。近几年,我村涉及大面积的征地拆迁工作,在郭启鹏同志的带领下,两委干部在矛盾排查解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有目共睹。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
三、关注民生,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
1、近年来完成了水利灌溉渠道维修工作,硬化村主干巷道及小巷道口7.928公里,排水沟及村路灯维修安装工作,整治退水沟垃圾清理工作和危房改造工作。
2、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三江源民族学校,青海职业实训中心等学校的征地拆迁工作,主要涉及:一是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征地,面积为112.06亩,征地赔偿款及青苗补助款等赔偿资金为10387962元。二是生物园三期征地,面积为2339.85亩,征地补偿款及青苗移植费为259021800元。三是海湖路北延伸段征地,面积为82.12亩,土地补偿及公产等资金为8068080元。
3、完成有线电视基本入户,户籍改革工作以及党支部晋升党总支工作。
四、为民务实清廉,加强群众基础
郭启鹏同志严格遵守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要求:一是认真学习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自觉接受镇纪委的督促检查,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对本村的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思想沟通,及时把握本村廉政建设执行情况。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改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同时,自己也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意见,对照廉洁自律规定和有关规章制度,经常性对照检查。严格按照财经纪律,执行集体讨论决定的各项制度,身先士卒,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小寨村的辉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散发出“正能量”的体现,也是在郭启鹏同志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进步的体现。今后,小寨村将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决维护群众利益, 认真做实群众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群众一起,同人民一块同心共建新农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材料(4)
在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族干部高德荣多年来从改善交通条件着手,手把手帮扶群众发展致富产业;任州领导后,为了群众早日脱贫,申请坚守独龙江;他不求回报,不谋私利,群众尊称他“老县长”,称他是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
心系群众坚守独龙江
独龙江乡有逾4000名独龙族群众,偏远闭塞等因素叠加,贫穷落后。通县城90多公里的简易公路1999年修通,现在仍有半年因大雪封山而中断。59岁的高德荣1975年毕业于怒江州师范学校并留校工作。他任过乡长、县长等职,甚至放弃到省里工作的机会。“独龙江的落后和贫困让他放不下。”贡山县政协原主席赵学煌说,老县长幼年家贫,是党和政府及乡亲养育他长大,与独龙族乡亲血肉相连的感情与生俱来。“第一次见老县长,感觉样子就跟村里老大爹一样。”双拉娃村村民王丽萍说。在这位“老大爹”的多年帮扶下,王丽萍家种包谷、洋芋、苦荞,养猪羊,两个孩子也上了学,去年还买了辆摩托车。高德荣的车里常备着些大米、油等,下乡时遇到贫困群众,他总是给予帮助。“这些年,他的工资大部分是这样花出去的。”赵学煌说。
高德荣说:“自己的私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1988年,任独龙江乡乡长的他带着两位干部直奔昆明,向有关部门反映独龙江的贫困问题。他的真诚和独龙江的困难打动了领导,给独龙江乡安排350万元。于是他领着大家扩建了乡卫生院、中心校、四座人马吊桥等。快要封山和开山时高德荣常驻守雪山,与交通部门人员刨开雪堆开辟运输通道。2007年5月,高德荣等人被雪崩掩埋,幸亏被及时发现获救。“这样的经历太多了,在独龙江工作你顾不了这些危险。”高德荣说。
丙当村小组护林员木新荣和老县长相识多年,多次一起巡山,老县长和木新荣一样用砍刀开路,啃干粮喝冷水睡防雨布。木新荣说,他还送给我摄像机让多拍珍稀动物,做好记录,让我好好看好这片山林。高德荣2006年2月当选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根据工作需要,州里同意了他回独龙江的请求。于是他把“办公室”搬进了独龙江。2012年,他卸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只保留“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头衔。他说,这个我愿继续担任,因独龙族群众还没有脱贫。
干到前头带动群众发展
“老县长”的“办公室”在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火塘边。当地许多村民养蜂,但蜜蜂进洞筑巢比例低和产量不高的问题经常困扰着大家。养蜂收入高,高德荣就带头养蜂,总结经验,很快蜂箱“存桶”率达到50%。现在,他碰到养殖户都要传授经验。
“独龙江的草果种植也是老县长带头的。”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国雄说,2007年高德荣就邀请专家开始探索种植草果,并带头种。独龙江乡适宜草果生长,草果现在成了当地重要产业。全乡去年亩产超500公斤的有20户,全乡草果收成达到80吨。
巴坡村新农村指导员李明富说,在巴坡村,老县长自己拿出种苗,把村干部喊来手把手教。“我在这里做指导员三个多月,在村里见到他几十次,一来就在基地和群众家里住几天。示范的草果有收获了,价格不错,群众就跟着种。巴坡村蜜蜂养殖已有2000箱,草果也种了2500多亩。”
离乡政府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一排房屋,院子里养了鱼、猪,种了菜,这是高德荣的工作站,也是他培训当地群众的“基地”。培训内容丰富,从政策到法律、科技,延伸到家庭成员间的相处之道,他可以说上一天。乡亲们很喜欢听他讲,常常是几十名群众围坐在他身边。培训时间也不固定,一有时间他就宰猪、杀鸡,组织群众们来“基地”培训,晚了大家伙就睡在工作站里。2010年,省里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面对独龙族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机会,他把“办公室”设在独龙江的决心更加坚定。“上级照顾我们,兄弟民族支援我们。但不要总想伸手要,要多想如何放手干。”
现在,高德荣酝酿着更大的愿望:公路向北延伸进西藏,向东连接迪庆,从根本上解决怒江州交通“瓶颈”问题,将独龙江与西藏察隅、云南迪庆的梅里雪山合成一个环行旅游线路,让美丽的独龙江成为旅游胜地。
令人敬畏讲原则的老县长
多年来,高德荣竭尽所能,把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持政策落实好,督促实施好帮扶工程,让群众得实惠。很多人对他又敬又畏。“畏”的是他讲原则,事情做得不对,工作干得不好,他绝不留情严厉批评。而“敬”的是他身正风清,敬业奉献,不谋私利。
当地群众一说老县长就说他“良心好”。但干部们找他谈工作,却犹豫再三,准备好才“敢”去。独龙江乡副乡长余金成说,老县长性子直、脾气烈,对独龙江了如指掌,对扶持政策烂熟在心。谈工作一项政策、一个内容没说对,他能马上指出,如关键问题答不上,还会当场批评。
1996年独龙江简易公路挖建中,高德荣提出,要力争最大限度保护好沿途的植被资源。每一次下工地、进村子,发现有乱砍乱伐,他当场严批,还向乡林业站举报。乡林业自然保护所副所长和小阳说,这三年,老县长举报的案件就不下10件。贡山县林业局局长肖永福说,老县长一人对独龙江动植物的保护,超过我们几个森管员的力量。
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作中,高德荣负责现场督战安居房建设、交通道路等项目工程的总体推进。做帮扶项目的各施工队负责人,很“怕”老县长,因为老县长常在各项目点巡查,哪个项目点是什么情况,进度如何,他了如指掌。每当施工队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了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工作时,老县长会直言不讳地指出。
儿子高黎明印象中的父亲一直忙,从小到大陪伴他们的大多都是母亲。高黎明毕业后回贡山考公务员,连考3年才考上。有人认为父亲身为州级领导,给儿子安排个工作很简单。但父亲对他说:“好好用功,多看看书。”“任州领导后按规定可安排一套房子,但他没有要,连现金补贴也没有要”,高黎明说.
年近六旬的高德荣,现仍奋战在帮扶工程的一线。他说:“看到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是我最大的快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材料(5)
与上虞市祝温村党总支杭兰英书记有过深层接触或共事的人,都会认为杭书记身上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痴”,一是“真”。
说她痴,的确有点。倒不是仅仅因为杭兰英放弃高收入、轻负担的好工作而痴情于担任该村党总支书记一职已长达26年之久,其实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对祝温村那种比家更深,比己更切的情愫。与她交谈,她总是能因某件事或某个观点,一扯二扯,最后扯到她的祝温村。她会情不自禁地讲述村里今天修了一条什么路,明天要种什么树,后天要砌哪条河;介绍村里今年要创绍兴市科普示范村,明年要创省级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后年要创全国妇联示范村等等等等,如数家珍,踌躇满志。特别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杭书记非但没有从书记一职中,赚得工资,谋生立命,反而每年都要从家里掏钱,捐给村里搞集体建设,几十年来,其捐款数已多达30余万元,那情景,使人感觉到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村痴”。
说她真,确实如此。在崧厦,甚至在上虞,杭书记对工作的真抓实干,对群众的真情实意是出了名的。几十年来,她总是将党和政府要求干部关心他人,服务百姓的文件精神真真切切地落实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哪户村民家有人生病住了院,哪户村民家里最近闹矛盾,哪个村民想到外面出去挣点钱,哪个村民想在村里搞个体,等等,她不但心中有数,而且件件过问,桩桩费心。更让人觉得她率真至极的是,对待工作的存在问题,她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就像眼睛容不得半点沙子。支部大会上,她会直言不讳地对在场的党员同志指出其身上的存在问题。
这就是杭兰英,一个敢作敢为,能说能为的女书记。
杭兰英书记出生于1949年,1983年担任祝马村妇女主任,1986年7月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她脚踏实地地苦干实干,发扬无私奉献和忘我牺牲的精神,因村制宜,勇于开拓,与全村群众一起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使祝温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几年来,祝温村在杭兰英的带领下,先后荣获了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浙江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绿化示范村、卫生村、体育小康村,绍兴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五好”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绿色示范村、生态村、环境整治示范村、文明示范村、计划生育协会双示范村和上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绍兴节"双带"党员、上虞市优秀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员,市党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市"十佳" 文明家庭和绍兴市百佳文明户,绍兴市“学习之星“。2010年5月,杭兰英同志还被评为上虞市劳动模范。
敢叫旧貌变新颜
祝温村位于崧厦镇西北,与沥海镇交界,由原祝马、温泾、后桑3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1.7平方公里,下辖10个自然村,有农户661户,人口 1825人,耕地面积1446亩。是以种粮为主的农业村。杭兰英在任村党支部书记前,原祝马村办公只有近30平方的一间小平房,集体资金缺乏,班子软弱涣散,村中管理较乱,丧失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别是蒋家沥当时是有名的大打三六九、小打天天有的“相骂”村。作为一名祝温村人,她觉得这种现状实在有损村民形象,她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当时,她已从绍兴卫校毕业,在村医疗站工作,收入也不错。好知道,真要改变现状,谈何容易。但她天生就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丈夫祝秋潮的支持下,参加了村的选举,并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就这样,祝马村的发展就在她的带领下翻开了新的一页。
杭兰英担任村书记以来,坚持爱岗敬业,坚持党性,心系群众,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解百姓之忧,排百姓之难。特别是她视村民为亲人,视别人的困难为自己的爱民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村里百姓的心。该村村民祝荣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90年的夏天,他妻子丁志娥在76丘海涂耘田,一个巨大的响雷击中了他妻子的脑袋。消息传来,家里只有两个小孩。这个时候,杭书记带领村班子成员,立即赶到她家。组织人员去海涂运尸,一面安排死者的后事,直到把后事办妥。其实对于祝温村的广大百姓都知道,该家庭平常还对村委有成见。患难相助见真情,家庭成员被杭书记这种不计前嫌的大度言行所深深地感动。
祝温村的另一位村民沈春香也永远忘不了,那一年的大年三十的晚上,沈春香家失去了两位亲人,杭兰英书记正在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闻讯后,立即放下饭碗,来到沈春香家。稍作安慰后,她又临时召集村里的干部,形成了为沈春香捐款的决定,且自己第一个带头捐款3000元。在她的感召下,这一年,祝温村的村民纷纷参与捐款,大到80多岁的高龄老人,小到7岁的幼儿。两天时间,捐款数近2万元。这一次捐款活动不但帮助沈春香一家摆脱了困境,更为主要地是深深感化了祝温村人,让村里人第一次感受到村的力量,村的温暖。村民们首次感觉到乡里乡亲,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一些原先常和邻居有口角甚至打闹的村民还当即忏悔自己过去的行为。杭兰英书记趁热打铁,及时召开了全体村干部会议,以会议纪要的形成,达成了今后凡是出现类似的群众困难问题,村干部、村里的党团员必须带头参加义捐等事项。自此以后,祝温村形成了一家有难,百家相助的良好风尚。
为更好地树好自己既是班长,又是班中一员的形象。几十年来,杭兰英书记十分注重发扬民主,走访群众、老干部、老党员和召开村班子会议,多方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凡是对涉及村内的工程建设,土地承包、转让等重大问题,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她从不搞一言堂。有时,她自己认为考虑的比较周到的事情,经集体讨论后觉得经不起推敲而被否定。每遇此境,杭兰英书记十分尊重集体的意见,虚心接受同志的建议,从而赢得了广大干部信任和爱戴。就这样,杭兰英书记以自己的朴实、真实、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她的威信与日俱增。走进今天的祝温村,杭兰英三个字,几乎成了祝温村的代名词。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上任至今,杭兰英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作为座右铭。她对自己这样说,既然党员群众信任我,选我当书记,我只有本着一颗公心、一腔真情,竭尽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对得起全村干部群众对我的希望和重托。她对班子成员这样说:“村民只要有事找我们,都是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所以无论是大事小事,我们都得把它当成大事办,要事办,还必须办好。当村干部的就是为了他们,为他们搞好服务。”
杭兰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任职26年来,为改变村容村貌,她动员家人,自掏腰包,为村造路、河道整治、困难户慰问等捐款达30余万元,远远超出这26年来她任村书记所拿的工资。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祝温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变成了全村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些年来,祝温村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820万元,其中村民捐资达200余万元。
没有钱不能花,有了钱如何合理花。这不但关系到让钱发挥出更佳的效益,更关乎捐助者以及广大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几十年来,杭兰英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即便是因为村工作需要招待客人,十有八九,都由她自己掏钱买单。就这样,她将这些经费全部用在村里的各项建设上:一是对全村1126亩农田进行标准农田建设,新建三面光渠道15500米,铺设机耕道路11200米,使农田达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树成行、旱涝保收;二是硬化道路45800平方米;三是对祝马沥、蒋家沥、胡家沥、杨家沥、后桑沥、后横江等河道进行了疏浚、砌石,长度3560米,新建桥梁1座、修建5座;四是在全村区域内的道路和田间种植了桧柏、香樟、柳树等,共绿化长度36700米,建设公共休闲绿地5200平方米,便全村实现了美化、绿化;五是建立占地3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六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新建公厕18只,垃圾箱30只;七是为农户安装了小舜江自来水,同时对有线电视、通讯线路及配电器实施三线网改、安装;八是大力加强村级公共事业建设,村里办起了幼儿园,建起了社区卫生院,开辟了老年活动室,设立了体育活动室,图力阅览室,创业文化陈列室,人和乡风文化长廊等等。为保证各项建设的质量,她自己总是亲临第一线,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六点在工程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一年,她的手不幸骨折,动了手术,且植上了钢板,实在不能动弹了,就在家里利用电话,指挥其他干部必须加强各项在建项目的管理,稍能下床活动了,她马上请人将她送到村里,逐一检查各项工作。在她的心里,没有自己,没有家庭,有的只是她所钟爱的祝温村。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杭兰英书记及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的劳作下,祝温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进入祝温村,仿佛走进了一个雅致的公园,村内河道清清,流水潺潺;村道宽敞洁静,花草生气勃勃;村广播乐音朗朗,村民笑颜灿灿,一派祥和、喜庆,一个盛世新农村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见证。
岁月无情,看着杭兰英由一个30多岁的青春妇女到今天的两鬓染霜,一些年长的村民除了深深地向杭书记致谢的同时,还心疼地劝杭书记保重自己的身体;杭兰英的亲朋好友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她太傻,60多岁的人了,还在村傻干,她弟弟是某知名建筑公司的老总,她有轻松赚钱的工作可做,她在图啥。然而,祝温村老百姓说:杭书记不能走,她是我们的贴心人。
为村消得人憔悴
在工作实践中,她深刻体会到,一个村要文明和谐,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必须要抓好村风民风建设,必须提升广大村民的道德素质。近年来,她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结合村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不断探索新方法,在抓好文明村建设、提升村民素质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成功的做法:一是舍得投入,建好文化阵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有一定的资金来保证。虽然祝温村资金紧缺,但她始终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自己带头出资,跑这跑那,筹集资金,至今祝温村己用于文化教育宣传阵地建设资金达100余万元,建成了文化公共服务活动中心,新建了500平方米综合性球场,配备了音响、VCD、投影仪设备,添置了图书3000多册,开辟了20多米长的宣传画廊等,让村民告别了“白天拿锄头、晚上靠枕头”的单调生活方式,为村民求知、求乐、求富、求新提供了活动场所。二是主动与市关工委、派出所、学校等部门联系,连续5年成功举办了暑期社区学校,共举办培训班18次,参加人数达1500多人;三是建立基金,送好温暖,08年底她自己带头出资建立全市首个村关爱基金,许多建筑老板也纷纷出资,至今己筹取了38万元专项基金。
为了进一步凝聚民心,最终形成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村级精神。近几年,杭兰英书记还煞费心机地与班子一帮人研究如何通过物化的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推介祝温村的和谐、互助、开拓、有为的村级精神。隔行如隔山,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干部来说,要搞村里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开展具有一定品位的文化工程,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敢想敢为的杭兰英还是凭着她不懂便问,不会便学的率气,达成了一系列村级文化建设目标。今天的祝温村,建起了高品位的创业文化陈列室,室内鲜明的创业主题,翔实的创业资料,有序的分区展示,得到了浙江省常务副省长葛慧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等领导的一致好评;村里还创作了村歌,多次参加了市镇演出,受到了上虞市宣传部、绍兴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村里还将村歌制作了光碟,除了天天在村广播播放,还将组织进行千人同唱歌活动。这其中,虽然苦,固然累,但杭兰英觉得苦中有甜,累得所值。
杭兰英喜欢做事,喜欢永不停步做事。其实,26年的村支书工作,每一个认识她,熟知她的人都会由此联想到——她,杭兰英,新时代的焦裕禄!人民的老黄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材料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