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工作总结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育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不断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固强争先树品牌,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大力推进教育争先。今年我市全面启动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工作。教师节期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教育专题汇报会,认真听取我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把任务分解到市直各职能部门和各市、区政府,为教育发展排忧解难。9月9日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江门市教育争先暨强师工作会议”,进一步落实“科教立市”发展战略和贯彻省“创强争先”战略部署。江海区、新会区分别召开了教育“争先”专题工作会议。我局组织教育专家加强对两区教育“争先”工作的检查,对照新方案找出差距,切实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给予深入而全面的指导。目前,两区创建工作已基本就绪,经市政府推荐,已向省督导室提交申报材料,力争12月接受省验收。今年鹤山市、开平市和台山市也启动了教育“争先”工作。
(二)大力推进“固强创强”工作。除恩平市外,我市各市、区已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已进入创建收尾及复评高潮阶段。上半年会城街道、大泽镇、三埠街道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下半年,将完成蓬江区荷塘镇等17个教育强镇复评工作。截至目前,百合镇、塘口镇、沙塘镇、苍城镇、赤坎镇、蚬冈镇、马冈镇、金鸡镇、月山镇、鹤山市雅瑶镇、龙口镇、双合镇、蓬江区荷塘镇等14个镇已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督前检查,安排于11月11日起分四批进行督导验收;台山市水步镇、冲蒌镇、白沙镇、恩平市大槐镇等4个镇将于11月18日接受强镇复评督前检查,计划于12月安排督导验收。恩平教育创强工作也取得一定进展,恩城街道和牛江镇正努力完成布局调整、设施设备采购、校园文化打造等相关工作,两镇将于11月25日迎接省教育强镇督前检查。
(三)做强城乡教育。积极实施江门市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实验区工作,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切实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指导各市、区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因布局调整带来的学生上学路途远、交通安全、偏远学生住宿等问题,确保学生安全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建设。进一步抓好学校分教点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公办学校达标率为100%。三是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力量。强化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大力实施名、特级教师巡回支教、送教下乡活动。继续执行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和评名师都要有连续一年以上的农村支教工作经历的制度。全市名师对口帮扶学校约70所,结对帮扶100人。大力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公开招聘、高校专场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新教师和引进优秀人才共434人,满足了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继续推进农村上岗位退费工作,鼓励毕业生先到农村任教,优先录取有农村学校教学经历的教师。
(四)做亮职业教育。以推进省级职教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发挥一个龙头作用(江门一职职教集团示范辐射全市),建立一个平台(校企合作资源信息云服务平台),创新一种模式(创新“名校联名企”、“名校携民校”模式),进一步做亮我市职业教育品牌,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尤其是江门市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努力提升中职学校服务现代产业能力,重点加强学校与开平、台山、恩平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重点企业、江门市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重点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缓解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目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48个,今年以来为产业园企业输送人才人数1500多人,为企业员工在岗培训人数2500多人。建设和开发一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今年有3个专业成功创建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点)达22个。大力推进示范校工程建设,江门一职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专家组的评估,开平机电已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示范校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新会机电经教育部审核,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方案及任务书评审复核。举办了涉及10个大的专业门类,22个项目的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选拨学生选手代表市参加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共有11人获一等奖、16人获二等奖和45人获三等奖。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3名选手代表省参加全国中职组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技能大赛获二等奖;江门中医药学校选手代表省参加全国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获三等奖。组织教师参加2014年全国和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国家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获省一等奖5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16人;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获省优秀组织奖。继续深化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学校由原来的6所发展为8所,试点专业(点)由4个发展到12个。拟定《关于推进江门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市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活动,江海区通过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专家组评估,创建2所江门市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五)推进民办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江门二中在今年9月份顺利建立了工会组织,福泉学校、中加柏仁也在不断的完善工会组织建设,福泉学校在10月份成功通过了江门市巾帼文明岗的验收工作。
(六)做优学前教育。认真落实《江门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4年)》,积极实施纳入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江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把加快规范化公办镇(街)中心幼儿园建设,带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鼓励优质幼儿园集团化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财政奖补机制,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等方面作为推进江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作的突破口,重点抓好公办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优质幼儿园、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取缔无证幼儿园等工作。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到96%,规范化幼儿园达到66%,县一级以上优质幼儿园达到51%,超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所定目标。全市72个镇(街),已有54个镇(街)建成1所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71个常住人口规模达到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中,已有60个村建成规范化村级幼儿园。今年新建幼儿园15所,改建扩建27所。
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德育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推进德育示范校的创建,今年成功创建“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5所,“江门市德育示范学校”33所;依托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德育师资队伍全员培训,参训人员超过1000人次;将德育科研纳入德育绩效考评范畴,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全市有48个课题被列为省级课题;进一步加强学校少年宫和道德讲堂建设,学校少年宫实现镇街全覆盖,建有道德讲堂1177个,举办道德宣讲活动2181场次;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组织了“中国梦,侨乡梦,我的梦”朝阳读书活动、“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队会活动、“中学生‘中国梦?环保梦’诗歌朗诵大赛”等主题活动,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中。
(二)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督查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狠抓在校生防流控辍工作,耐心劝导辍学学生复学,做好初中三年级毕业生升学指导和流动跟踪工作。今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6%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92%,均高于去年水平。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管理,做到统一部署,同步实施,整体推进,分级管理,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出台《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的若干意见的意见》,探索普通高中办学多元化、优质化和特色化发展模式,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充分研究和反复论证江门市启智学校扩建方案。要求各市(区)对原有特殊教育学校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设备,划片选点确定随班就读基地学校,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缓解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困难。
(三)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监控评价体系。修订并印发了《江门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质量评价方案》和《江门市2014-2014学年度普通高中课程开设指导意见》,推广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带动各市(区)、学校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监测措施,举行了“江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第二阶段工作会议暨管理员培训活动。继续开展全市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网络测评的探索实践,促进了新课程的贯彻落实;先后组织了初中部分学科的教学质量调研抽测和普通高中三个年级各九个学科的调研测试,并首次实现了高中各年级所有学科全市统一电子阅卷,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反馈,使质量监测和评价更加准确和科学,有力地助推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2014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入围人数突破11000大关,达到11170,本科入围率达历史最高,达到40.96 %。其中市直学校和鹤山本科入围率超过53%。
(四)进一步推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为工作重点,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较好地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举办了“六一杯”江门市中小学生网球比赛、“华山泉杯”江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国体育彩票杯”江门市中小学生篮球赛、“光彩杯”江门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及“中国体育彩票杯”江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国梦?我的梦”书画展比赛、“中国梦”中小学师生水墨画比赛和陶艺比赛等活动,构筑广大中小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在艺术比赛取得一定的成绩,荣获全国第四届艺术展演二等奖的有3人次,三等奖的1人,全国艺术论文二等奖的1人。获得省级以上金奖1人,银奖7人,铜奖21人。
(五)全面开展读书活动。以国学为切入点,在广大师生中全面铺开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活动。坚持“品牌”原则,争取把“中华经典读诵学习”办成我市教育系统的“品牌活动”,有别于普通意义上阅读学习活动。坚持把经典诵读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海量地“读”、快乐地“诵”、思辨地“学”、踏实地“习”,在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师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举办了第八届侨乡书香节活动,举办名家读书讲座、青少年朗诵比赛、才艺比赛等。成功创建“广东省书香校园”10所,“江门市书香校园”10所,25人次荣获市级以上阅读之星称号。5人获得“阅读之师”称号。
三、不断优化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按照省中小学教学装备新标准的要求,建设好中小学教学实验室以及图书室、体育室、卫生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特殊教育资源室等教学辅助用室,配足配齐教学实验仪器、图书、体育器材、卫生室、心理健康咨询室设备和特殊教育资源室装备。组织完成了三所高中“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复查工作,完成三所幼儿园“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复评工作,创建了47所“江门市一级幼儿园”。9所省一级幼儿园创建对象将接受省评估。完成了培英高中新疆学生宿舍楼建设和鹤城镇三堡小学教学楼的改造工作。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江门市教育资源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工程经过调研、设计、专家论证和招投标、制作、系统测试阶段,已经于12月通过验收,于2014年投入使用。我局争取到江门市荣誉市民肖德雄先生的支持,捐赠人民币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江门市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硬件建设。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除省补助的25万元外,各市、区自筹33.7万元,共安装了50套接收设备,目前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教学应用。完成江门市教育局政务网改版工作,新版已于11月正式投入使用。组织学校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我市有3个课题通过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课题立项。组织指导学校参加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魅力岭南学生DV创作大赛和省第十届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活动等,共有120件作品获得省的奖项,我局获最佳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上,我市两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江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与提升培训工程、教师专业化建设与成长工程、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工程、名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工程、校长与后备管理干部建设与能力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突出名师工程,加强名师工作室和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目前,我市有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师工作室共27间,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和教育专家等11人。开展了首届江门市基础教育系统“十大杰出”教师评选活动,及评选出200多名市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并在教师节前夕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报道。认真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全年组织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7760人次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今年围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主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落实教育活动各项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师德理论学习、师德师风调研、师德征文、师德演讲大赛等系列活动。并以“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为主题开展师德征文活动,发动教师们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身边的优秀人和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征文作品,本次活动共征集征文350多篇,评出120篇获奖作品。通过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提升了教师职业道德感和成就感,教师队伍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师德水平普遍提高,推进了良好师德风范的树立。
(四)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以深化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以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为抓手,加强部门联动,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一是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出台了《江门市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江门市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校园安全联防队伍建设。二是开展各类校园安全隐患整治。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校园“五无”情况调研、消防安全检查、“打非治违”专项督查、交通安全督查、防溺水督查等安全督查行动。以自查与抽查相结合,认真查找校园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全市共出动1416人次,组成学校安全督查小组349个,对全市学校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出一般隐患250处,已全部整改完毕,有效遏制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大力推行校方责任保险。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100%完成了本学年的校园责任险的购买,校园无过失险的购买率达95%以上,有近5万学生购买了学生意外险、实习险等差异化险种。四是规范应急安全管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市级校园安全防范应急管理全员培训693人次。组织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活动效果显著,积分位居全省第一名。2014年成功创建了“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校园”1所,“江门市安全文明校园”19所。
(五)加强学校卫生监管。加强传染病防控,举办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班,制定《中小学及托幼机构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指引》,要求各地各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疾病监测,启动中小学生因病缺勤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每日上报晨检情况。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联合市食药监局举办城区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提高了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开展全市学校食堂基本信息调查,全面掌握我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现状,据调查,我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822间,其中自办688间,承包66间,送餐68间,已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800间,占全市食堂97.3%;开展食堂管理调研,联合市食药监局研究制定《江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管理。目前该文已两次征询意见,报法制局审批后下发。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次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培训班,209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年内还举办了两期 “C证教师”培训班,共43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一是继续使用12355心理热线为80多个案例提供咨询和服务;二是开展“护苗行动”,为25户单亲家庭、留守家庭举办儿童亲子户外拓展活动;三是开展志愿者培训,今年10月,对15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并组织其中90名志愿者对45个单亲家庭儿童开展上门义教、陪护活动。
(六)积极推进教育公平。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既定的扶困助学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依法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健全我市扶困助学体系。建立我市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我市3-6岁常住人口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每人每学年资助300元。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4年开始对中职教育免学费实行全免全补。印发并实施《江门市关于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若干意见》,按照“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妥善安排随迁子女就学。据初步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大约88%。
(七)实施诚信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全市教师作出诚信承诺,自觉塑造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以整治有偿家教为突破口,通过对有偿家教行为进行界定,并出台有关处理办法,制定了《江门市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引导广大教师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学效益。出台了《江门市廉洁学校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从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入手完善建设工作,使学校领导干部廉洁治校、教师廉洁育人和学生廉洁修身的意识明显增强,使廉洁、诚信成为广大师生自觉的行为。今年已创建205所市级法治校园,5所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八)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制定和印发了《2014年江门市教育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意见中心组的实施意见》,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提高执行力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政策法规学习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组织了市直教育系统1980名师生参加全国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活动,还积极组队参加市直机关党的十八大知识竞赛、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奖征文活动和市道德讲堂故事宣讲员比赛。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自觉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九)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制订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关于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的工作方案》等,深入开展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确保以优良作风取信于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完善倒逼工作机制,确保年度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以提高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为目标,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更便利、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加强综治、维稳和信访工作,完善敏感时期信访维稳预警机制。每月安排领导干部接访群众来访、定期组织机关干部下访、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做好维稳工作形势研判报告和统计。做好信访件的督促和办理工作,热心解答市民的疑问,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我局被评为“百日防护期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创强”、“争先”和城乡教育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方面,仍需继续加大力度。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等原因,下一阶段恩平教育“创强”、“争先”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我们将开拓创新,不断加大改革与发展力度,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
2014年教育工作总结(2)
一学期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全力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实施“创强争先”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常规管理。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有序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扎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断增强。
根据区委的文件精神和区委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督导组的指导要求,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活动。共组织了12次集中学习,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分别观看了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清明驻村》等。在抓好集中学习讨论、上辅导课,组织参加“考学”活动的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共征求到涉及局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四风”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近60条,通过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或整改方案,逐一进行整改。建立了综合台账,结合整改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真正落实边学边查边改。局班子成员积极主动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是局领导班子深入开展谈心谈话,落实了“四必谈”,突出重点谈。二是深刻剖析,写深写实对照检查材料。局党组书记、班子集体共同起草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班子成员个人亲自起草自己的对照检查材料,并经过多轮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大家感到越改越实、越查越深、越写越像。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了党纪观念,进一步提升辨别能力、政治实力、实践能力。
二、多措并举,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为了贯彻落实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部署要求,我局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创强后续工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创强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扩大,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一是龙颈镇“创强”工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验收。经常深入龙颈镇督导“创强”的进展情况,督促指导龙颈镇按省教育强镇督前检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抓紧落实整改,同时,针对少数学校受“5.23”水灾影响造成的损失,抓紧进行修复,抓好了清淤、排险、消毒、复课及灾后重建工作,抓好了教学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龙颈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验收,得到省验收组的肯定和好评。
二是石潭镇“创强”工作按规划推进。石潭镇“创强”工程中的新建项目石潭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石潭镇三中教师宿舍楼建设已动工建设,石潭镇校舍维修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正在组织施工;石潭镇一中学生宿舍楼正在进行征地工作,待征地完成后马上进行钻探、设计、招标、施工。全镇教学设备设施添置已进入招投标工作阶段。
三是区三小附属幼儿园建设已完成。区三小附属幼儿园(即区第二幼儿园)基建工程已完成,9月1日如期交付使用。现正在进行场地整治及水电设备设施安装工作,已全部完成设备设施的采购,现正紧张进行安装调试工作。
四是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规划。区第三幼儿园规划工作已启动,此项工作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太和镇回澜中学扩建工程规划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2014年年底前完成;第二、三期2016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已完成了扩建第一、二期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正在办理用地、建设规划等手续。区第四小学创建标准化学校工程,规划2014年年底前完成,已完成了校舍维修、改造运动场、整治校园场地的规划、设计和概算;教学设备购置已完成采购预算编制,准备进行招标。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及生活设施改造已完成规划及设计工作,做好了资金投入概算,待资金到位后即可动工。
五是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抓好教育装备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配合龙颈镇“创强”工作,做好设备设施的政府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大力推进“校校通”和“班班通”工程,第一批92所学校及管理部门已接入并开通移动的基础教育专网,第二批73所学校(教学点)力争年底前接入并开通使用;第一期“班班通”工程已安装75套多媒体平台,现全区有多媒体平台近1100套,“班班通”覆盖率为56.7%。加强督促检查,多次对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图书、装备情况进行摸底、汇总数据,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通过抓培训和开展各类竞赛,提升广大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理念,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提高了广大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学生参加电脑制作和虚拟机器人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获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2个,省三等奖3个,省优秀奖2个;获市一等奖3个,市二等奖6个,市三等奖15个,市优秀奖12个。
三、加强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训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思想素质。组织全区中小学领导、教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区的“创文”“创平”工作,有计划开展“两增两讲一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中小学德育系列活动,印发了《清新区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纳入绩效考评的内容并形成机制,使全区教师的师德师风得到明显好转,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明显增强。同时,在全区开展2014年度“优秀校长(园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百名师德楷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在教师中树立先进的典型和弘扬正能量。
二是着力抓好学历培训,提升师资学历层次。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深入学校宣传发动等途径,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据统计,今年全区共有320多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本科学历进修,60多位幼儿园教师参加了学前教育大专学历进修,为我区如期实现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奠定了基础。
三是着力抓好业务培训,提升师资业务素质。坚持以“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以能力建设和促进专业成长为核心,采取集中与分散、带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的培养、培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举办中小学教师职务培训班3期,举办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2期,认真抓好“清远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相关项目的实施,依时完成各次培训任务,同时,安排50多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借力广州帮扶清远发展平台,已完成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清新教育的九所学校、幼儿园的对接工作,双方共同制定了帮扶方案,并进行了普遍的交流;安排两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广州市卓越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安排教师参加“广州市名教师培训高级研修班”培训,并安排幼儿园园长参加培训。一学期来共培训师资5800多人次。
四是落实人事制度改革,做好竞岗聘用和届满考察工作。根据教育系统的实际,对2014年中级职称已评未聘人员的聘用,采用竞岗择优聘用的形式进行,实行“基础分”、“笔试成绩”分别占60%和40%的计分办法,整个竞岗聘用流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相关规定操作。同时,为进一步激活中小学校管理机制,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上台阶、上质量。我局对任免权限内的现任校长、主任、幼儿园园长进行了考察,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领导干部的管理提供依据。
四、深化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学期来,围绕“高中抓高考竞争力,初中抓均衡发展,小学抓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研究、服务三大职能作用,坚持深入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深化“激活课堂、先学后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今年高考、中考取得新突破。重本、本A、本B三线在市区中心区域(市属学校、清城区、清新区)只有我区全部完成市下达的任务:重本上线人数57人,超额23人,完成任务率168%;本A上线人数339人,超额58人,完成任务率117%;本B上线人数486人,超额61人,完成任务率107%。中考优生段人数比去年有明显提升。800分以上17人,比去年增加4人;760分以上153人,比去年增加21人;735人以上328人,比去年增加30人。700分以上674人,比去年增加95人。各分数段人数占全市比例再创历史新高。750分以上216人,占全市比例14.38%,比去年提升0.80%;700分以上674人,占全市比例16.47%,比去年提升0.91%;650分以上1264人,占全市比例17.18%,比去年提升0.90%;600分以上1940人,占全市比例17.28%,比去年提升0.84%。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优异,有1人获省一等奖、16人获省二等奖。着重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举行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提升了德育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工作水平。组织开展“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城市”师生德育教育、“美德少年”评选、“文明礼仪伴我行”校园征文、“文明之星”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举行首届清新区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挑战赛,开展了“鸿雁传梦”主题书信活动。加强了“创文”和“双拥”的宣传教育,举行“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前往广州观摩第2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邀请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区5所普通高中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通过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综合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法律进校园”一系列活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读书活动,开展中小学生法制漫画作品和禁毒教育图片展,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作法制专题讲座,大力推进“六·五”普法各项工作,学生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二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借广清一体化东风,引进发达地区先进教学理念,为我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先后邀请了广州七中“四合一”课堂教学模式演示团队到玉湘中学,为全区七、八年级语文、数学、地理等科目的老师送上了几节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邀请海珠实验学校九年级中考备考团队到新洲学校开展中考备考交流活动,许多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在现场得到了解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沈献章副校长到区一中为全区高三老师送上了一场高考备考策略和技巧讲座;邀请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黄伟明老师到区三中为全区中学美术教师作美术高考趋势分析讲座。组织了25名小学语文老师到广州观摩省语文优质课评比。同时,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专家团队力量,组织7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继去年进行了集中理论培训及分学段分学科的学科交流活动后,本学期又组织了700多名教师到广州10所名校进行为期1周的跟岗培训。跟岗学习结束后,先后组织老师进行总结个人心得、学科经验交流、课堂展示等,充分利用培训的机会促进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丰富老师的教学技巧。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是以课改论坛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成立教研基地,充实教研力量,深入中小学校指导开展课改论坛和教研活动。开展了四、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的课改论坛,每次课改论坛,相关科目老师都是全员参与,积极表达,求同存异,促进了老师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镇镇联动”及“一帮一”两项活动。本学期,各镇联动联片教研开展累计有9次,滨江区之间的、滨江区与平原区之间不同学校的结对联动,采用同课异构、现场经验交流、实效点评等形式,促进了不同学校同科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提高。安排16所优质中小学帮扶滨江区学校,通过双向深层次交流,效果明显,为均衡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始终坚持抓好中高考备考的中心工作。组织各学科的中考备考教研活动,举行全区高考备考交流会,各个学科进行了积极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中考、高考问题及对策,加强与外县、市兄弟学校的沟通,互通信息,互换模拟试题,第一时间掌握更多的中考、高考信息,提高备考质量。大部分教师除积极参与课改论坛和教研活动外,还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纷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取得优良成绩。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比赛,有1人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有1人获省级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有67人获市级一等奖,237人获二等奖,473人获三等奖。参加清远市第22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有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
四是狠抓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促教育质量的提高。引导教师结合课堂改革进行课题研究,以课堂改革中的某个微角度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瓶颈问题,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师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加强对课题的中期检查、指导力度,规范各校课题管理,从严抓好了课题科研的方向,为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奠定了基础。本学期,全区有7项市级课题立项,1项市级课题结题,4项区级课题结题。
五是重视体卫工作,促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做好了2014年中考体育考试工作,完成了清新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组织何黄玉湘中学、浸潭一中参加市初中学生足球赛,分获第一、第三名的好成绩。大力推进农村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狠抓校园环境卫生的整治。
五、常抓不懈,校园安全稳定得到保障。
继续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一系统五平台”和区“安全生产年”的相关工作,安全工作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回复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校会、班会、出版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共出版安全专栏版报1075版,发放宣传手册、书籍约11万本,印发宣传资料约33万份,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约10万份,切实提高家长、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检查力度,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本学期共发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文书231份,食堂专项安全表176份,校车专项安全检查表101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全区经教育局和交警部门确认的合格校车共75辆,全部安装了GPS系统,实行实时监控;加强对校车司机及跟车教师的安全培训工作,督促做好校车行车记录、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督促学校、幼儿园对校车行驶的道路路面、路基进行彻底的检查维护,确保校车安全行驶。主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联合公安、交警、运输、公路、住建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改善了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同时,以创建平安清新为契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等区域平安创建活动,做到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良好的成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确保了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完善机制,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善了责任制,并将其作为构筑惩防体系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不断完善《清新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强化单位一把手和中小学校长“一岗双责”的意识。坚持把分析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促进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局务会议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做到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重视“社会矛盾化解年”专项工作。结合上级和全区“社会矛盾化解年”专项工作的部署,召开“社会矛盾化解年”专项工作会议,有针对性地排查境外非政府组织有否对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进行渗透、境外组织有否以捐资助学名义进行宗教渗透。同时,结合教育的自身实际,从学校涉及村管理的问题、学校周边环境问题等16个子项目进行每月排查和化解,最终达到创建平安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目标。强调各镇中心学校、区直属学校守土有责,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平时多开展学习活动、谈心活动、下访活动,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群体式社会矛盾的爆发、非正常上访。
三是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做好本系统、本单位上访群众的思想教育和化解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抓好信访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信访问题专项督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清理近年引发重复上访的积案,摸清可能导致师生上访的隐患,落实查办责任,逐个督办,逐个落实。建立信访台帐,着力抓好信访预警预测,强力排查调查,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了信访逐年下降的目标。一学期来,教育系统没有出现集体到市、到省、进京上访的情况,群众各种的合理诉求也得到了及时的解释、回复,信访办结率100%。
七、强化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有计划均衡使用公用经费。按照财务报账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及时上报各类财务报告,每笔开支做到手续完备、真实,确保各项经费收支合理、合法。加强财会队伍建设。组织财务人员参加财政局举办的教育系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学习,组织财务人员召开财务管理工作会议,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版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财务制度和文件精神,并邀请会计学会的专家讲解会计知识和新财务软件的操作实务。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规范财务收支的行为。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有关要求,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本学期对各镇(校)节假日的会计凭证、会计账册进行调查审计,没有发现违规使用公用经费行为,进一步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学期来,我们严抓考风考纪,做好考试和招生工作;做好计生管理有关工作,加强了检查、监督和指导,计生达标率100%;做好了扶贫助学和“双到”的有关工作,落实一系列资助政策,确保补助资金能按时发放给受助学生,落实帮扶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双到”工作顺利通过市组织的检查;抓好各类人事档案、综合档案的清查、整理和归档工作。总之,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推动教育事业较快发展。但是,我们清醒认识到仍存在一些困扰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部分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城区中心区域教育资源未能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三是个别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个别单位对存在的一些隐患整改不够彻底。四是受投入不足,规划调整、报建和验收手续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在推进落实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方面工作力度仍不够大。
新的学年,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以新的姿势,展示新的风貌,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为把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推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2014年教育工作总结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