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拯救危机观后感
假期中,观看了《和谐拯救危机》,感触很大,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万物和谐,天下太平”。人与自然和谐了、人与人和谐了、自己与自己和谐了,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和谐了、和平了、安定了,人也就健康了、快乐了、长寿了。世界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国家就是家庭成员,在一个国家中,又有很多的单位组成,同时也是有很多个小家庭组成。只有每个小家庭和谐了,他才能用心去工作,以和善去对待别人。这样每个单位上下一心,单位也会在和谐中快速成长。单位和谐了,发展了,国家也会安宁。国家安宁了,世界也安宁了。
另外,我觉得学校安排我们看这样的片子,目的不是让大家学佛,也不是让大家来评论他的对与错,我们学得目的是要为我所用。
下面我就个人的观点从三方面谈一下:
一:家庭和谐是根本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夫妻两个人关系和谐了,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和谐、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她才会有健康的心灵。家庭和谐了,我们工作之余才能有个放松的空间,给自己的心灵寻求一个可以停歇的港湾。也才可以有良好的心态去工作。如果两个人三天两头的吵架,心情就不会快乐,这样在工作中就会有很多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教学,说的严重一点,也许会对我们的学生构成一些威胁。
二、单位和谐才能发展迅速
每一个单位好比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成员要多一些。但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怎么样做,才能与同事和谐、在办公室中和谐、在学校里和谐。种什么样的因就会得什么样的果,要得到好的“果”就必须种下好的“因”。该放的一定要放下,如果老扛着就会成为累赘、包袱,最后裹足不前。虽然有很多时候,不管是工作也好,人际关系也好,有很多的不尽人意,但我们只要放平心态,淡泊名利,那所有的一切就会变得自然、和谐。我们做为一个地球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球人,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也无法改变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做力所能及,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活出真我就可以了。
我们学校近几年来,一直让孩子背诵弟子规、大学、中庸等等,目的就是使学生从小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学校也经常地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内容。片中老法师也提到“弟子规”,只有自私自利的人受不了这个规矩,对于一心向善,内心常存感恩之人,及至忧国忧民之士,均会受持于此。与人为善、与人为信、与人为忍,认真做事,老实做人,这些是不是美德呢?当然是,既便是最前卫的现代人,出去应聘添表,恐怕也得往这个上面靠一靠,怕人家不用啊!那些天天喊着不要传统的人,有很多时候也会摔跟头的。
当今社会是个追名逐利的社会,人们像小虫子一样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人们自己都不清楚。其实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每个人要从自我做起,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不要总是追名逐利,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知道谦让,谦让是包容。要能吃亏,吃亏是福呀,佛学上讲:“吃亏是福气呀”。人的一生中不要只想自己,要想到他人,帮助他人是自己的福气。
三、国家和谐才能强大
一个国家的和谐,是这个国家能否强盛的根本。08年的雪灾,全中国的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让那些无法回家的人、让那些失去家园的人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
汶川大地震,再一次验证了我们的和谐程度。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国家领导人快速赶到了现场,救援队员快速赶到了现场,一些志愿者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现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救助一个个生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那些无法到达灾区的国人,也伸出了他们的援助之手,有的捐一百、二百......甚至上亿,小朋友拿出了他们所有的零花钱,爸爸妈妈一次又一次的捐款,就连捡垃圾的拾荒者,在这个时候也尽他们的力量帮助汶川人民。这些捐款不记名,不表彰,但他们都无怨无悔。
我们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国家。
四、世界和谐才能长久
当南极冰川消融,当地震泥石流汩汩涌起地表,当饥荒、洪流、化工废气的恣意排放,当那一颗颗百年古树,顷刻间,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双双一次性的筷子,当那本该拥有纯真、稚气脸的孩子们,有模有样的举起一架架黑色的手枪时,你还能坐立安稳吗?车水马龙的都市,快节奏的城市步伐卷走了现代文明,垃圾漫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团结、忠孝需要和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文明,就如一盏灯,它就在你我的身边。有时候,它只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它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有时候,它只是一个手势。那么,就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双手,让我们一起守护文明,守护我们五千年的文化,那么,我相信,文明不再是个神话,危机,也不再是危机,而和谐就是点亮我们明天的引航灯。
中国古代先哲曾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我草民之身,当正心,修身,然后齐家。至于治国和平天下的使命,我想,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这天下就太平了。
和谐拯救危机观后感(2)
我并不是信佛的人,但通过观看了这部记录片----《和谐拯救危机》,这部记录片通过净空老法师对佛教的理论、儒学理论、道家理论,以及中华5000年文明精粹的阐述和讲解,宣扬了和谐是拯救危机的最好办法。通过观看,让我不但对佛教有了一些了解,更明白了现阶段世界需要的是什么?和谐!这是我们祖国领导人倡导的,也是需要我们去做的。只有这个世界好人好事多了,才会变得和谐,才会让人类生活的更加美好。
通过看这部片子,身心也受到了一次冲刷和洗礼。虽然我们不能像净空法师一样清心寡欲,可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烦恼。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自己本身出发。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爱心来面对人世界的一切。佛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和我们人一样能感知外界环境。这一点,日本医学家江本胜的著名水试验就能作证。所以佛经里讲万物皆有情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爱心来面对人世界的一切。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其实浮躁的不是社会,而是人心,由于浮躁而缺乏了平静,自然也无爱心可谈。我们是现代人,忙乱嘈杂的环境,奔忙的身影,有自己的、有别人的,突然之间你会想,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同时又丢掉了什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反省一下,如果说和谐能够拯救危机,我们更要用和谐拯救自己,拯救我们身边的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种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在失败挫折中突然成功,却丧失了心智,耀武扬威,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物”字,对物欲的极度追求导致我们的心理失衡。在现代人眼里极为重要的“物”,庄子则认为是比人低贱的为人服务的东西,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就应该懂得如何养护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所重,即心灵的自由。所以,不为物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让我们心怀感恩,让浮躁的心享得宁静。这是观看后的第一点感受。
第二点,要学会宽容大度。现代社会讲求的是效率,追求的是物欲,静下心想想,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患得患失。其实,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又是如此渺小,若让心灵羁绊于个人恩怨、得失,人生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所以,生活中,宽容、理解家人,工作中,宽容同事,和谐相处。宽容他人即宽容自己。我想,那样我们的心灵也会得到充分的和谐。
第三点,知足常乐。不管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有时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若比别人差,心里就非常失落。人类历来就有乞丐自得其乐的故事。因此,人的快乐与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满足的内心感受和健康舒适的心理状态。所以,正确认识自我,不盲目攀比,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扎实、努力的走好每一个步,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态。
其实,在我们国家5千年历史文化古人早已有了和谐的概念,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而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而许多民间谚语,比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都体现了和谐在人们心中的价值与地位。所以,只有在充满爱心、富有同情心的关爱和互助的社会中,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欣欣向荣。久而久之爱心将渗入我们的骨髓,爱将写到我们的脸上、眼睛里,我们的面相将充满爱,我们的身体将远离病魔,人真正快乐起来了
和谐拯救危机观后感(3)
上个月公司组织观看了净空法师的采访录《和谐拯救危机》,片子里主要是以采访净空法师为主线谈了当今社会上的种种危机,法师给我们一个一个的开示,让我们豁然开朗,有找到了心灵归宿的感觉。法师谈到现代社会人心的残酷,道德缺失,没有爱心,只是惟利是图。但是却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好象在任其发展。
片中也讲到了日本的一位科学家在研究水是否具有感情,他做了一个实验把一瓶水贴上一个“爱”字并给他发爱的意念,一瓶水贴上一个“恨”字,然后进行冰冻,完了再用显微镜观看冰冻后的水的结晶状态,结果贴上爱字的水的结晶图案美丽,而贴恨字的呈现出来的却是花纹杂乱很难看,从而结论就是水也是具有感情,他可以明白人类的意思,会随着人的思维意念变化而变化!
看到这里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对待任何事物,万物之间才会和谐的相处,自然的顺畅发展,与此万物回报给人类的一定也是最美好的信息。大师说,当今社会只有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的思想才可以来拯救当今社会,我深受鼓舞,也坚定了我学习的信心。一位日本的学者池田大作先生也说过同样的话,他自己说到如果有来生愿为中国人,让我感到我们的老祖先的眼光、智慧,是多么犀利、伟大,增强了我学习中国古文化的信心、兴趣。
法师也谈到了人的情感体会上的问题,其中说道,现在的人都会因为科技的发展而迷失感情,也举了个例子,“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一个朋友千里迢迢的来看你你会是什么感受,而现在再远只要坐飞机一会就到了,见个面很容易啊,但是感情上的体会却截然不同啊”,我想想真是如此。在80年代,我上学的那个时期,如果我收到一封朋友、亲人的亲笔书写的封,那个激动、感动,就好象他们就在眼前一样,可是现在就算在眼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不知道这算是科技进步了,还是人们的思想退化了,还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起来起淡漠了……
和谐拯救危机观后感(4)
学期初我们看了一部公益访谈节目《和谐拯救危机》的碟片,相信和大家有一个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深思、琢磨、体会,比如要学会爱人,要学会感恩、如何为人处世等,以此来比照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升自己。通过看这部片子,身心也受到了一次冲刷和洗礼。虽然我们不能像净空法师一样清心寡欲,可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烦恼。而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自己本身出发。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爱心来面对人世界的一切。佛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和我们人一样能感知外界环境。这一点,日本医学家江本胜的著名水试验就能作证。所以佛经里讲万物皆有情是真实不虚的!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爱心来面对人世界的一切。
一、学会爱人
爱比恨好,法师在开篇首先讲到了“爱”,他说:“宇宙之间的中心应该是爱。所有一切爱与感恩的图案是最美的。”无论其观点对与否,反映爱的东西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如日本一学者对水的实验:对水说一些爱和友善的语言,水结冰时就变成美丽的冰花;对水说一些憎恨和恶毒的语言,水结冰时就变成非常难看的图案。反思一下,世界上所有事物,莫不以此相关。所以净空法师从一开始就给大家植入了爱的教育。净空法师又说“圣贤的教育总而言之一句,就是一个字“爱”,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也是共同的一个核心,就是“爱”。”“……中国最重要的经典是《易经》,越是真理,越是容易,越简单。讲到最深妙的地方,就是一个字“爱”。爱自己,爱别人。在爱的世界里没有怨恨,没有彼此的伤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爱”。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如果大家都能用爱心去理解他人,给予帮助,那么社会总归是会朝和谐的方向发展,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身边有越来越多麻木的脸,发直的眼睛,当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所流露出的冷漠和对立的神情,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爱”感化别人,同时也提升自己。
二、学会感恩
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对父母感恩,对周围的人感恩,对国家感恩,对社会感恩。净空法师特别强调孝道,他说孝道是中国历史上维系家庭、社会伦理的根。对家庭而言,孝道是孝敬父母、长辈,对国家而言,则是忠诚。反观现况,孝道似乎已经显得陌生。独生子是家中几代人的小皇帝,也是大家爷爷、父母辈“尽孝”的对象。太多的人感慨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却忽略了这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也就是孩子对待父母的方式,而父辈、祖辈对孩子的纵容和溺爱,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当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攀比衣着、手机时,太多的父母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保全他的面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毕业找工作不如意时,就责怪父母的无能;在不愿意吃苦工作时,他们选择了“啃老”,整天沉溺于网吧、游戏,无视年迈的父母身影渐渐变短,鬓角慢慢泛白,眼中弥漫的心酸和无奈……我非常赞同净空法师的话,如何一个人不能够孝敬父母,而对自己的领导和同事非常好,那他一定是有所图。古代选官员时,用举孝廉的方式,遍寻尽孝之人,请他出来做官,可见对孝道的重视。我们做子女的,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的要求,只有无休止的付出,对于他们,作为儿女的我们更要多一些关心和理解,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会让他们感觉到浓浓的暖意。
父母给我们身体,老师给我们智慧。无论自己的天赋、成就如何?首先要懂得感恩,感谢在求学道路上教育过我们的许多老师。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小学老师的姓名,但他/她的教导,是我们攀登知识高峰的基石;可能我们上学时不喜欢某门课,但老师还是没有任何折扣地详细讲解……我至今还记得考试后被老师留在办公室里,一道一道做数学题的经历,虽然当时很无奈,也总想找机会逃避,但现在想起,老师的那份责任,时时鞭策着自己。当然,我们还要感恩周围的人,是他们在关键时给予了我们帮助;感恩国家、社会,是这个社会给了我们成长的环境,给了我们施展才能的舞台。
还要知恩图报,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世界,世界就变得美好了。现在的水灾、风灾、地震、海啸都是人心贪婪自私的恶念造成的。境随心转,即人心是可以改变环境的;一切物都有色、声、香、味,只是我们的科技还没有发达到那个程度能辨别,我们的修持没有达到那个境界能超越人的能力;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由心想生。不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人心贪婪自私种种罪恶的念想和行为导致的。人心向善,对一切人一切物充满爱心关怀善意,一切人一切物(动物和植物)都是有感应的,自然灾害也就没有了。如三年自然灾害,在刘少奇检讨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造成并采取顺应自然规律行事,灾祸就转机了,人民就有饭吃了。
三、让心灵宁静
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其实浮躁的不是社会,而是人心,由于浮躁而缺乏了平静,自然也无爱心可谈。我们是现代人,忙乱嘈杂的环境,奔忙的身影,有自己的、有别人的,突然之间你会想,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同时又丢掉了什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反省一下,如果说和谐能够拯救危机,我们更要用和谐拯救自己,拯救我们身边的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种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在失败挫折中突然成功,却丧失了心智,耀武扬威,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物”字,对物欲的极度追求导致我们的心理失衡。在现代人眼里极为重要的“物”,庄子则认为是比人低贱的为人服务的东西,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就应该懂得如何养护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所重,即心灵的自由。所以,不为物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让我们浮躁的心得以宁静。
和谐拯救危机观后感(5)
这是一部震撼灵魂、涤荡心灵、启迪心智的好片子。
倘若人们能用某种逻辑体系,去构建一个透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那必定是一种接近宇宙真相的新发现。大型系列公益访谈节目《和谐拯救危机》,就是以一种逻辑框架对宇宙真相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发现。它旨在劝人向善,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部片子同时包涵了对这两方面的深刻思考。所以,我一连看了两遍,体会颇深,现将自己的部分思考和感想汇集如下。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今世界科技已高度发达,物质也高度文明,经济更异常繁荣。但是,在这些发达、文明和繁荣的背后,我们却看到巴以冲突、伊朗和朝鲜核问题、暴风雪、洪涝干旱、台风海啸……我们习惯将这些现象简单地说成是不可避免的民族矛盾、政治斗争和自然灾害,但是有多少人看到这些危机的实质?有多少人为这些危机担忧过?又有多少人为化解这些危机寻找过方法?
当英国的汤恩比博士预见21世纪是人类尽头时,大部分人觉得是耸人听闻;当日本的池田大作说水能知道世间的喜怒哀乐时,大部分人觉得是奇思诞想。古人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净空法师正是基于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表达,运用信仰,伦理,科学,宗教,社会和哲学的知识及智慧,为我们揭示了造成这些危机的根源是人类长期的贪婪和过度的竞争,化解这些危机的有效方法是和谐,达到和谐的最好方法是国家领导带头对人民进行爱的教育。
二.不痴迷形式,须认清本质
长期以来,人类习惯从万事万物的形式着手来分析和判断,结果得出的结论与真相越来越远。
在净空法师看来,无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是封建主义,都是形式;无论民主制度、君主制度还是独裁制度,也都是形式。那么什么才是本质呢?人的爱心、善良和道德才是本质。也就是说,无论什么社会,无论什么制度,只要人心向善、君爱臣民、平等公平就是好的社会、好的制度。
哲学上早就教导我们,对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现实生活里很少有人能做到,人们只是看到个人发展和获利的形式,得出“竞争”的结论,而忽视了“礼让”的本质;人们只是看到生活需要改变的形式,得出“技术重要”的结论,而忽视了“道德重要”的本质;人们只是看到佛教程序的形式,得出“进庙烧香”的结论,而忽视“结缘行善”的本质......
可以说,认清万事万物本质,而不痴迷其形式,是社会和人类往什么方向发展的大是大非问题。
三.对“发展”的冷思考
发展是硬道理,但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所谓发展,其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与欲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问题是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一味地强调发展,人的需求和欲望也会随之膨胀,结果发展永远赶不上人的需求和欲望,最终进入“发展-欲望膨胀-再发展-欲望再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自然资源被快速开掘和利用、环境污染加剧、自然和谐的状态被打破;另一方面,还会滋生尔虞我诈、急功近利、你死我活的恶劣社会风尚。长此以往,人类社会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最终走向末途。
如何化解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呢?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智慧给出了答案,也是人类最高的智慧。我们的传统智慧历来提倡人的内心修炼和提升,而不是单纯依赖外界的变换和发展。“格物致知,诚心正义”,人只有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修身养性才能促进一个人的真我发展,大家都做到本分了,才能促进这个世界的和谐。佛家讲究“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强调的是用内心的和谐来改变外界的和谐。同时,还认为“佛、我、众生和自然”是一体,这样,当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就等于为自己,也为自然做了好事,最后大家都成了佛,一切回归了和谐。因此,中国传统智慧是将人类和自然带入一个向善、和谐的良性循环。
中国古代历来就存在“道术之辩”,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是“道”,按照这个规律去做事就是“德”,合起来称“道德”。人要认识宇宙万物的规律,并且按照规律办事才会和谐。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信奉“朝闻道,夕可死”就是这个道理。而“术”是指改变现状的局限方法和技巧,掌握再多技巧和方法的人,在传统文化里也被藐视为“术士”。人们今天片面求发展,依靠的就是各类技术,属于“术”的范畴,而且这些技术现在有许多已经被证实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的,催生的肉鸡、肆意的砍伐、无情的排放……哪一个是顺应宇宙自然规律的?人类的过度使用地球自然资源的结果是导致人类加速受到报应乃至毁灭。
因此,我们应当对“发展”进行冷静的反思,科学技术走到极端反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机,人类发展和驾御科技最好的状态是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四.爱、和谐与教育
这部片子还使我对“爱”、“和谐”、“教育”这些耳熟能详的概念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净空法师说,在宇宙万物之间,所有一切爱的图案和信息是最美的,反映爱的东西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所以人要学会爱。和谐的根本是人心,人类共同发出爱的信息和力量足以让这个世界变得和谐。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万物。爱里面没有怨恨,爱里面没有伤害。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一个“爱”,整个宇宙也就是一个“爱”。所以爱是性德,本性本善,本善第一德就是爱。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矛盾”和“财富”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从“爱”出发,一切就不成问题了。比如同事之间产生了矛盾,如果你能用爱心去理解他人,提出帮助,那么就会朝和谐的方向发展,大家慢慢和睦和亲近起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能够成为同事或朋友,是我们的缘分和福分,这就是爱的力量。又比如财富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的财富暂时会有很大差距,当今许多人却为此而迷失方向,穷者失志、富者不仁的现象到处都存在。但是,爱的智慧早就告诉我们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理,这的确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和谐”有三个层次: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三种和谐,人生就幸福愉快,否则就会痛苦。我想,最难的就是人内心的和谐,《和谐拯救危机》让我看到了修炼内心和谐的方法和途径:老祖宗那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东西。
试想,如果巴以和睦相处,战争自然远去;如果世界各国和谐共存,核威胁自然消除;如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灾害也会大大减少……
和谐的根本是修缮己身。当一个民族、国家修缮己身,互帮互助,相互合作时,换回的是社会的安定,世界的和平;当一个人修缮己身,与人、自然和睦相处时,回报的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流行音乐天王迈克.杰克逊英年早逝,这与他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违反人体和谐规律不无关系;当下到处炎热酷暑,一向比较严寒的莫斯科和日本北部也不能幸免于难,这是人类不尊重和谐的自然规律,过度掠夺自然资源的咎由自取。
爱与和谐,最终靠什么去传达给人们?不是靠专制,也不是靠武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虽有朝廷纷争和世间战火穿插其中,但那些毕竟是短暂的、形式的。自古以来,治国平天下,大部分时间还是依靠教育,这才是长期的、本质的。
记得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公教育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万里江山一点墨”,现在想来说的就是教育问题。表面看起来,万里江山和政权是靠千军万马打出来的,其实是人民接受仁爱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国家之本,不重视教育的国家很难持久发展。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也往往因为不重视教育很快地轰然崩溃了。我国历来有尊师重教之风,这也是我们这个国家能够保持两千年不衰的大根大本。
净空法师在安徽汤池小镇搞了个试点,施以中国儒、释、道的思想和智慧教育,效果惊人。我相信,一个小镇能如此,一个国家也会如此,一个世界也会如此。
五.对佛教的再认识
当今社会,许多人对佛教都存有一种错误的偏见,这些人认为佛教是一个迷信的、消极的、与时代脱离的宗教。事实果真如此吗?
通过观看这部片子,结合平时的学习,令我对佛教有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佛教表达的是一种价值观,有其特殊的“恒定性”,不会轻易过时。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对人类根本问题的追问就是佛教几千年来延续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教不是简单的一个宗教,更是一门系统而精深的哲学和一套经典的教育体系,还是一种身体力行的为善布施的高尚行为。
佛教还传达给人一种感恩与大度的胸怀,这是一种至上至善的精神价值。与当今斤斤计较、胸怀狭隘、怨恨嫉妒、仇恨报复的东西是格格不入的。我记得有这样一个典故,很能说明问题:
康熙皇帝在继位60周年时,曾举办过一次“千叟宴”。宴会开始,他首先敬酒三杯。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其辅佐自己登基,并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百姓,感谢他们尽忠朝廷,万民俯首;第三杯敬自己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和鳌拜,感谢他们逼自己成就了大业。满朝大臣听罢无不称道、敬佩。
不但向自己的恩人敬酒,还要向自己的敌人敬酒,这是何等的感恩和胸怀啊!有这等感恩和胸怀的人,怎能没有天下呢。
真实的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科学的,甚至是高于科学的智慧。这个理解与我以前学到的有关知识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过去我在学到有关人类文明的相关知识时知道,人类文明可以分三个层次,最低一层是技术,中间是科学,最高层是智慧。属于技术层次的很多,这里不赘述;属于科学层次的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而属于智慧层次的却只有两个,就是哲学和宗教,所以有学者把哲学定义为“科学之科学”就是这个道理。这三个层次是有联系的,智慧层的哲学和宗教指导科学层,科学层又指导技术层,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和认识观。
在学习和再次认识佛教的过程中,我还收集了一些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们对佛教的论述:
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宇宙中只存在场。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科学家爱因斯坦
佛学乃哲学之母,可补科学之偏。——国父孙中山
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
佛教所开示的法,包含内容的广大深奥,确实无与伦比。——英国著名学者克里
现在许多人张口科学,闭口也是科学,殊不知在科学的世界里,几乎每个事物的本质都是超乎人们直接经验的。就是这些到处大喊科学的人却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评判事物,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是多么的局限和片面,这怎么说也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所以,如何看待佛教,最重要的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六.礼让与竞争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物竞择天,适者生存”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法则,优胜劣汰必然会导致竞争。中国的孔子在《论语》中却主张:“不学礼,无以立”,教导我们礼是使人自立的。
竞争,尽管在当前非常流行、非常时髦,但它来源于西方的思考,而非华夏的思考。华夏文化所主张的是礼让。
所谓礼让,不是放弃自尊而顺从别人,而是尊重别人。也就是说首先知道自己在此时此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自己已经做到的时候,尽心尽力去成全他人;在自己没有做到的时候,虚心向别人学习;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对任何人,都不要傲慢地对待他人。
“竞”是要“竞”什么?无非就是看谁能得到更多的名和利吗?“争”是要“争”什么?不就是争夺名和利吗?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假如说做好了自己本分的事情,得到名和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有意地去竞争什么;假如不做好自己的本分的事情,即使得到了名和利也是违背道义的,至少是自私自利的。华夏文化不是不要名与利,而是追求名利的获得首先要符合道义,而且名利都是需要“自强不息”而得到,不能凭借着“竞争”而去获得。
净空法师说得好:“竞争导致斗争,斗争导致战争”,世界就很危险。
自强而不炫耀,便不是竞争;君子成人之美,方为礼让。人与人竞争,嫉妒与杀戮就在其中滋生;人与自然竞争,宇宙便会不得和谐。只有礼让,才能让天下和谐、太平与安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竞争”只是看到了世界万物的现象,充其量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技术和技巧,属于“术”;“礼让”才是洞悉了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人类的大智大慧,属于“道”。
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净空法师在片子中举了一个古人喝酒的例子,说古人喝酒时有许多礼节要不停地行令,促使人不能将所有时间都用来喝酒;另一方面,古代的酒杯中间有一个凸起的造型,使人不能一干而净,这样就让人不会因过度饮酒而显醉态。法师以此来说明我们传统文化里很早就有“节制”的美德和智慧。看到这里,我想到以前学过的《论语》里也是倡导这样的美德和智慧的。
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说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在孔子看来,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
因此,我认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节制也是我们文化中的又一种智慧,更是当今浮躁、奢华世界里所缺少的宝贵东西。
八.读经典书,唱经典歌
净空法师告诉我们:学佛不要去寺庙,要研习佛教经典。
何谓经典?所谓经典,就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能体现事物精髓和本质的作品。比如五十年代经典歌曲就是代表人类最好的歌曲。
那么,什么是中国人的经典呢?我认为应当首推“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文人对经典的分类。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分为儒家、释家、道家、农家、医家和杂家等十四类;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现代许多人无论看书还是唱歌,大凡热衷那些肤浅、低俗,无病呻吟、甚至是暴力和色情的东西,这样不但不能学到真知灼见,陶冶高尚性情,还是导致世界混乱的源头之一。
九.人类最大的成本是无知
总的回顾起来,导致今天人类危机的“果”,无非是那些贪婪、放纵、竞争,世故,强硬,自私,损人利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因”造成的。而产生这些众多的“因”又是由于人类的无知造成的。如果说我们不得不承受自然给我们的报应而付出惨痛代价的话,那么人类为此支出的最大成本就是我们自己的无知。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一个故事:
在一次《成本会计》的课堂上,老师向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某人以低价购进一批质量上乘的T恤,准备去阿拉伯沙漠地区销售。请问,在他这次买卖中最大的一项成本是什么?”
学生们有的说是本金,有的说是关税,有的说是运输费,还有的说是管理费。
这时老师反问:“你们见过阿拉伯人穿着T恤在沙漠里乱跑的吗?”
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沙漠地区太阳很毒,阿拉伯人出门都一袭长袍,头上还要扎头巾。不能片面以为越是热的地方,人们就穿得越少。
所以,最大的成本是他的无知。
那么如何改变人的无知呢,唯一的办法还是教育。
和谐拯救危机观后感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