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王》以黑马之姿狂揽全球11.48亿的票房,当《小丑》以5500万美元的成本换回10.74亿美元,还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后,相信不少影迷和我一样——华纳总算不拉胯了!
然而就在这两天,当大家兴冲冲地看过期待了半年的《哈莉·奎因:猛禽小队》后,我和不少影迷一样——辣个华纳又回来了!
其实呢,华纳这公司,在漫改电影这块,拉胯是日常操作。
据外媒报道,就在上映后,华纳高层就决定将片名从《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火速换成《哈莉·奎因:猛禽小队》(Harley Quinn: Birds of Prey)。
你细品这波操作就能觉出来,这是一部以“小丑女”哈莉·奎因为主打的作品。
OK,那么既然作为哈莉的电影,本片居然上来就直接用了几分钟片头小动画,就把哈莉是怎么从心理医生变成小丑女的历史给一股脑解决了。
这让我想起了《正义联盟》突然出现的海王、钢骨、闪电侠,《自杀小队》的大部分角色。华纳总是默认观众看过每一本漫画,直接开干。
这对于路人来说极度不友好,差评不给你给谁呢?
针对这部小丑女的电影为何没有出现小丑,主演兼制片人玛格特·罗比倒是有个很潇洒的解释:
“《猛禽小队》要么是一个完整的哈莉·奎茵和小丑的故事,要么小丑必须从画面中消失。”
你开心就好。
言归正传,我们就假设观众全都熟读漫画,人均DC粉,可问题依然来了。
就和DC之前所有失败的作品一样,本片一如既往地陷入定位不清的尴尬局面。
你说它像《小丑》一样是哈莉的自传吧,电影却很明显想把猛禽小队这个女团加入到DCEU中。
你说它是群像吧,哈莉的戏份又实在太多,其余几个小队成员就成了大腿挂件。
仅从电影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蒙托亚是个坚持追寻真相的警察,金丝雀是个好人,女猎手是个一肚子仇恨但坚守原则的杀手,差不多就这些。
你说它是纯服务粉丝吧,几乎没有安排戳粉丝嗨点的情怀元素。
既然要拍摄小丑女为主的个人电影,也应该拍摄最具看点的,小丑女与小丑的纠葛。
因为小丑女的全部魅力基本是依附于小丑而存在的,本片则完全跳过了小丑来展现小丑女在离开小丑之后的新生活,这样的叙事和转变,显得毫无说服力。
并且猛禽小队原作中的几位重要成员例如蝙蝠女、毒藤女等全都没有登场。
在漫画中蝙蝠女可是《猛禽小队》的创始人,如今电影为了巩固《自杀小队》唯一独苗小丑女/玛格特·罗比DC一姐的位置而雪藏真正的创始人,这波操作粉丝真的会乐意?
OK,暂且把受众群体的问题抛开,说回电影本身。
导演阎羽茜曾在采访中表示,小丑女本身就是个很狂野、爱冒险又黑暗的角色,只有R级才能最大限度展示出这个角色的特点,在创意上不受限制。
看看,阿卡姆、猛禽小队、狂野、黑暗,这些词在R级尺度的加持下本可以毫无保留地展示出一个残忍、冷酷又处处存在恶意的社会环境。
然而我们只能看到小丑女猛地跳到一个欺负他的男人平摊的大腿上就是所谓的“狂野”,黑面具抹个眼影放两句狠话就叫“黑暗”。
至于动作戏,《猛禽小队》的风格竟充满着少女心,就连打出去的子弹都是粉红色的烟雾和五彩斑斓的亮片,不愧是女性导演。
而且作为一部漫改电影,本片的动作戏不但少,而且还毫无打击感,除了水中大战那场尚可一看外,更多时候,哈莉随便甩甩腿,敌人就骨质疏松般翻个跟头躺地板了。
所以我就很想知道到底“R”在哪里?
结束前再聊下剧情吧。
很简单,就是黑面具与猛禽小队要抢夺一颗藏有开启大秘宝密码的钻石,找到它就可以成为海贼王……
推进速度很拖沓,等主线任务出来影片已经过去一半,待到猛禽小队成立,基本快到大结局了。
那么其余时间干了啥?无外乎哈莉自顾自的装疯卖傻。
倒也不是说不能这么做,因为直到小丑女开着槽罐车撞向化工厂留下的漫天烟花的时候,我寻思这电影稳了,感觉对了!
但问题在于,后续的叙述与剪辑中运用了大量的插叙以及闪回,又想做群像,又想搞哈莉的独角戏,乱的一批。
危机感也欠缺,大boss黑面具就似家家一般,小弟来来去去不过十数人,咋看都掀不起风浪。
最后我总结一下:
不明所以的定位;
令人不适的选角;
绵软乏味的打斗;
拖沓混乱的叙事;
这就是哈莉·奎茵和她的猛禽小队。
《猛禽小队》:DC宇宙的又一超级大烂片
- Author -
马木木爱电影- Original Sources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