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镇江金山寺导游词三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金山寺导游词一】
镇江城的标志:金山。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占地150亩,是国家5A级三山风景区之一。金山不高也不大,却能闻名天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地势独特:金山原是长江之中的一个岛屿,号称“心一朵芙蓉”,原来上金山是要坐船的,随着长江主航道北移,金山南岸江沙不断堆积,金山与江南岸连成一片,人们就可以骑着毛驴上金山了;二是历史悠久:是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刹;三是建筑精巧:金山庙宇依山而建,山寺掩映,浑然一体,整座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的寺庙。
从山下看去之间苍松翠柏掩映在楼阁之中,不见山体,因此金山有“寺裹山”之称。四是民间传说:《白蛇传》水漫金山的传说不仅为金山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使得金山家喻户晓;五是到过金山的名人很多:自唐代起就又很多名人留下了许多诗话,《岳传》《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都写过金山。康熙和乾隆等帝王也都在金山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和传说。
江天禅寺俗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著名的千年古刹。东晋时叫泽心寺,唐法海挖金重新寺庙以后改叫金山寺。宋真宗有次做梦游览金山寺,下诏赐名“龙游寺”,宋徽宗崇尚道教,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康熙皇帝游览金山,见金山雄伟秀丽,江天一色,乘兴亲笔写下了“江天一览”四字,并赐名江天禅寺。
金山寺是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清朝时与浙江舟山普陀寺、山西五台山文殊寺、扬州大明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寺。金山寺还是水陆法会发源地之一。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与金山寺。水陆法会在宋朝开始流传,上至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水陆法会,超度水陆亡灵,普济众生。水陆法会集中国文化、艺术、以及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金山寺的山门。山门四柱三门,气势雄伟,三门并立,分别为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象征三解脱。正中高悬的寺额上书“江天禅寺”四字,是康熙皇帝亲笔所写。山门为明代风格,飞檐起翘,斗拱精巧,山门前的一对大石狮子是明代石雕的精品。中国宫殿和民宅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大门朝南开,而金山寺的山门确是朝西开的,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与金山寺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已经介绍过,金山原在江中,江水自西向东奔腾而下。游人站在岛上向西忘去,能观赏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丽景象。为了突出着如诗如画的已经,增加金山寺的美丽,所以金山大门改朝西开。虽然现在在山下已经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不过不要紧,待我们一会儿登上山顶的慈寿塔依然可以见此美景。
山门之后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清代古建筑,清同治年间由两江总督曾国藩、两淮盐商出资重建。天王殿的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之意。正中供奉着弥勒佛,弥勒佛背后是韦驮像,两旁供奉四大天王。
经过天王殿就到了金山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了。金山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次被毁八次重建。今天的大雄宝殿虽是后世重建,但其规格体量是金山寺建寺以来最大的。重檐歇山仿古式建筑,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瓦,大理石栏杆,气势恢宏。飞檐角下有八只铃铛叮当作响,意为祝愿风调雨顺,人民幸福。
大雄宝殿最具特色的是在正脊中央有两面巨大的不锈钢圆镜,如果站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妙高台上可以看到金山全景。绕大雄宝殿一圈,就可以看到大雄宝殿的壁上镶有六扇檀香木雕圆窗,上面刻画的是与佛教相关的历史人物及传说,分别是:东晋时期慧远大师与陶渊明的虎溪三笑,南北朝宝志和尚与梁武帝的倾心商谈,唐代懒残禅师对李陵的点化,鸟巢禅师与白居易的交往,宋代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谐趣,道月大师为岳飞圆梦。其中三幅与金山寺有关。进入大雄宝殿,大殿正中的三方佛端坐在莲花座上。
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大殿两旁是十八罗汉,在十八罗汉上方还有56尊小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就是金山寺方丈慈舟法师的奇思妙想,从500罗汉中选了56尊,供奉在圈棚内。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圈栅上增设了一圈玻璃窗,即增加了大殿的采光,更洋溢着光明、祥和、庄严的佛国气氛。三尊主佛背后是南海观音壁塑图,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五十三参图,讲述的是善财童子学佛修行的过程。
除了大雄宝殿拾级而上,平台上就是藏经楼。藏经楼在寺院中轴线上,依山而建。底层为法堂,是和尚讲经的地方,上层是存放佛经的地方,现金山共藏古代佛教典籍5大部。藏经楼南面是妙高台,也叫晒经台,为佛印法师当年开山建造,上建有楼阁,是金山中秋赏月的好地方,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此处。
夕照阁是金山观赏晚霞西照的最佳位置,内有乾隆南巡金山时的碑刻7块,表达了对金山胜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大业的决心。由夕照阁登山而上便到了观音阁, 因阁中供奉观音菩萨而得名。原来在阁内存有金山四宝,即周宣王赏给北伐统帅遂启祺的周鼎、诸葛亮所制铜鼓、苏东坡打赌输给佛印和尚的玉带和文征明所绘《金山图》,为保护文物,现已不公开展出。
在金山顶峰有一石柱凉亭,名为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亭中石碑即为当年康熙皇帝游览金山时留下的。“江天一览亭”亭名早就有,只是康熙重书而已,江天一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因此亭名沿用至今。亭子在同治年间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在亭内。这里是欣赏金山胜景、俯瞰镇江全程风景的最佳地点之一。
慈寿塔位于金山西北峰,是金山寺的象征,也是镇江市的象征。慈寿塔历史悠久,最早建于齐梁时期,后来被毁。唐朝时再建,并建成了双塔,命名为“荐慈塔”、“荐寿塔”。宋朝时宰相曾布为荐其母再次重建,明初双塔倒塌,并又一次重建,始称慈寿塔。
清太平天国时慈寿塔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金山寺隐儒法师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帮助下历时五年终于将塔重新建成。慈寿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的最高处,和整个金山以及金山寺完美结合,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慈寿塔塔高36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塔内有旋式木梯,可登塔远眺。每层四面有门,门外走廊相连,远眺四周面面有景,风光各异。
向东可望长江之中雄秀的焦山和险固的北固山;向南可览城市风光和南山俊峰;向西可看浩浩荡荡的大江东去;向北可见瓜州古渡和古城扬州。王安石曾有诗描写慈寿塔景: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的外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是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写下的。这是金山寺的僧人们借“天地同庚”;来预示着金山寺与天地同在,香火永远兴旺,再者祝福今天的人们都能健康长寿。常有导游将此塔与慈禧过寿联系起来,其实并无此事。
芙蓉楼位于金山西侧塔影湖畔,与金山互为对景,是欣赏金山全景最好的地方。始建于东晋时期,依山傍水别致典雅,登楼远望,镇江锦绣风貌尽收眼底。现在的芙蓉楼是92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灰瓦红柱粉墙,秀丽壮美。
二楼西面高悬着江泽民同志92年视察镇江时写的“芙蓉楼”三个金光大字,全楼陈设明式家具,典雅古朴。金山之所以能蜚声古今、名扬中外,不仅因为它秀美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因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此吟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即《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原与金山同在长江之中,清朝时随金山一起登陆。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受到山石的阻挡,水势曲折流转,形成三个水曲,分为南、中、北三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泠,因此称“中泠泉”。中泠泉上岸之后曾一度迷失,后清末镇江知府王仁堪到金山寻访古迹时发现,又在池周围建起石栏,修筑亭榭,并在池壁上题写“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唐代名士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从此闻名于天下。
【金山寺导游词二】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海拔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唐朝诗人张祜(hù)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时金山的写照。
后来沧桑变迁,长江改道,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现在的金山,整个景区共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不仅如此,帝王巡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金山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极其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现在,金山寺是全国重点寺庙。
山门
中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在我们的南面,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一般的民宅大门是朝南开的,寺庙的山门一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却不同,它的山门是朝西开的。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原来在金山寺刚建成的时候,金山寺的山门也是朝南开的,但是寺庙屡遭火灾,山门口也经常听到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寺的方丈请了一位云游和尚前来卜算,这位和尚绕金山走了一圈后,对方丈说:“金山寺的山门朝南直接对着天上的南天门,这样就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金山寺才会常遭火灾。”方丈听了这话后,连忙叫人将山门改为朝西。
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真正的原因与当时金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以前金山是长江中的小岛,江水自西向东奔腾而下,游人站在岛上向西望去,能领略雄浑壮丽的大江风景,取“大江东去,群山西来”地美景。为了突出这样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门就朝西开了。
寺庙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列,所以称为三门殿,习惯上称为三门或山门。三门并列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三解脱门”。三门中间的是空门,为出家人所过,从此一切皆空;左边无相门,为乞丐等人所过;右边无愿门,称凡门,我们这些凡人从此经过,会消除一切烦恼。三解脱门被佛教称为入涅槃之门,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亲笔题写的,他见金山雄伟壮丽,江天一色,立即乘兴亲笔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并赐寺名“江天禅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它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重修寺庙后改称为金山寺。金山寺历史上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一种。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法会的内容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
【金山寺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镇江-金山寺,我是大家此次行程的导游xx,大家叫我xx或者x导都可以,坐在我旁边的是我们的司机x师傅,x师傅已经有了多年的驾驶经验,因此,在旅途的安全上大家大可放心,今天就由我们两个为您的旅途铺平道路。
大雄宝殿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它的意思是大智大勇,能镇伏邪魔。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毁八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是金山寺历史上最高最大的大雄宝殿。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正面屋脊上有“佛日增辉”四个大字,后面写着“国道遐昌”,飞檐角下有八只铃佩叮当作响,意为祝愿风调雨顺,人民幸福。
殿前有七级台阶,佛称是走上七级佛陀达到最高境界。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佛像身高4.8米,端坐在莲花座上,慈眉善目,仪态安详。中间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右手食指上指,大拇指下指,告知人们天地全在她的掌控之中,祭拜一下,保天保地。在其左侧的是老年人祭拜的,右侧的是中青年人祭拜的。他的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这三座佛民间称为“横三世佛”。
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在三尊大佛莲花座钱还有24位天兵天将。大殿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其中左后方有一罗汉,满面笑容,双手拉开腹部,只见他腹中有个菩萨端坐其中。我们都知出家人是不喝酒不吃肉的,这位就是济公的师傅,他既喝酒又吃肉,别的和尚都指责他,他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信,你看。”这就是见证,其实,不管做人做菩萨,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咋样?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据说有56个罗汉,是从500多个罗汉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正如从全国人民中挑选出部分人大代表在中央周围传达旨意。
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天花上绘有两条彩龙。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图,正中为观音菩萨,观音分滴水观音、送子观音、平安观音。这里的是平安观音。她站在鳌头上,控制了鳌头。听说,鳌是东海里的一个大怪物,常常在东海里兴风作浪,搞得民不聊生,是平安观音制服了鳌。成语“独占鳌头”兴许就源于此处吧。
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
这些佛像是根据佛教《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的传说来塑造和布局的,这个海岛图表现了学佛修行的过程。透出了佛国的庄严气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气味虫不蛀)窗为镂空窗雕(前两块,后四块),画面与佛教有关。
(1)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
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2)宋代“道月与岳飞圆梦”:正当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时,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回京。岳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望好友道月方丈。待禅房坐定后两人寒喧了一番,道月问道:“元帅这几日可曾遇到意外事?”岳飞答:“我昨晚梦见两只犬抱头而言,不知此梦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凶吉如何。”道月听了,心中一惊,心想:“两犬当中加一个言字,不是一个‘狱’字吗?”劝其不要回京。 岳飞没有听信,回到京城果遭毒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临刑前岳飞仰天长叹:“悔不听道月之言!”为此,有人将此密告秦桧,秦桧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月。当何立昼夜兼程赶到金山寺时,道月正在登台说法,台下人头如云,道月说法完后便坐化了。何立看到吓的脸色惨白,立即回京城。将所见向秦桧叙述,秦桧听了目瞪口呆,何立又说:“镇江金山寺西面朝北,有一排一字排开的七座小山峰,这是金山寺的风水宝地,它能使金山寺历代出高僧,现在的高僧就是道月,他能未卜先知。”秦桧听了咬牙切齿的说:“我要把这七座山峰都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以解我心头之恨。”
这七座小山峰就这样被削平了。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七峰阁,以补七峰之缺。可惜的是这座有纪念意义的七峰阁,毁于清咸丰年间的兵火。到了光绪年间,金山寺的方丈隐儒大和尚集资重建七峰阁,不幸又毁于1948年大火。所幸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取名“七峰亭”,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与他的好友道月禅师。
(3)宋代“东坡输玉带”: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佛印,佛印正在坐禅,禅堂是无虚座。佛印见苏东坡说:“这里无坐。”东坡说:“借大师四大做禅床。”佛印说:“老僧有一问,若答得,即与四大为禅床,若答不得,请留下玉带。”东坡随即解下腰间的玉带置在案上说:“请大师问。”佛印问:“老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向何处坐?”东坡一时给问住了,顿时无语对答,佛印随即召小僧,并大声说:“留此玉带为金山寺镇山之宝。”东坡只好点头同意。佛印出于礼貌回赠一件衲裙。这画面上的小僧人手上拿的就是苏东坡的玉带。
(4)唐代“鸟窠(ke)禅师与白居易交往”:白居易被贬到杭州任刺史。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鸟窠禅师。鸟窠禅师在杭州秦望山,居于山势险峻的一棵大松树上。白居易看到了便问:“你在上面不感到危险吗?”鸟窠说:“我坐在上面看起来危险,其实一点儿都不危险,而你在下面看起来不危险,其实非常危险。”白居易疑惑地问:“我有什么危险?”
鸟窠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也就是说,你被贬到这里心情一定不愉快,如再有不测,那后果不是非常危险吗?白居易听了一楞。鸟窠接着说:“要想改变这种命运,必须修得佛法大义。”白居易问:“何为佛法大义?”鸟窠说:“诸恶莫作,从善行事。”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此话是老生常谈,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鸟窠笑着说:“不错!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而八十老翁为什么行不得呢?”白居易一听悟出了道理,便对着鸟窠禅师长拜而去。
(5)唐代“懒残禅师对李泌点化”:相传,唐朝宰相李泌曾向懒残禅师请教他的前程如何?因李泌为人凶残,懒残有心点化他,便在火盆中拣了一块只有半边熟了的芋头给他吃,李泌大为不解。懒残说:“你虽是宰相,大鱼大肉能保证以后天天吃到吗?这虽是半生半熟的东西,老百姓却能天天吃。”李泌不解的问:“这是为什么?”懒残说:“你虽是宰相掌握杀生大权,但你的生死却掌握在皇帝手里,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伴君如伴虎’,想想不后怕吗?
所以那大鱼大肉你能吃得安吗?老百姓虽是淡茶粗饭却能吃得安。”李泌说:“依你怎么办?”。懒残说:“1.少言,祸从口出,故君旁勿多言;2.修心,在位如想修得正身,还乡后就得积德行善。”为此,李泌悟出了懒残禅师话的意思。因听从“君旁勿多言”所以稳稳当当的当了十年宰相;因“修心”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在佛的感召下改邪归正,修得了正身,还乡后又为乡里做了很多善事。
(6)东晋“慧远、陶渊明、陆修静‘虎溪三笑’”: 据传,慧远法师来庐山东林寺后,“影不出山,迹不出俗”,一心修行,连送客也未曾过虎溪桥,若是过了桥,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远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越谈越开心,不觉过了石桥,谁知没走几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视仰天大笑,惜别分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文苑佳话“虎溪三笑”的故事。三人中,慧远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陆修静代表道教,“虎溪三笑”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儒、佛、道三教合流,和谐相处的情形。
从大雄宝殿的后门出来,爬上几级台阶,到了更高处。在此处看到了大雄宝殿的背后中间,有个圆圆的镜子,里面有山有水有寺庙……这是金山寺的开光宝镜,是一个直径为99公分的凹面镜,纯铜的,用这个镜子把光聚焦起再照到开光佛像的眼光、口光、耳光、鼻光,这样的佛像才有名气,最后洒上圣水,这就是所谓的开光。
所以每次都用这个镜子来开光,称它为佛光宝镜。全国寺庙林立,但能开光的只有金山。大多的寺庙是大门是南北方向的,而金山寺是门坐东朝西,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开光便是由此而来吧。在宝镜的下方有五个大字:“度一切苦厄” 金山寺是保一世的平安,全世界的唯一,其余的寺庙保一时平安。
导游词之镇江-金山寺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