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March 19, 2014
篇一: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级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分班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辅导
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2、标准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篇二: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俗话说:只有懂得分层饲养的养鸡场场主,才是优秀的养鸡场主。同样的道理,只有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师才会是优秀的教师。因为学生学习也像鸡仔争夺食物一样,水平高低各异,能力迥然有别。鉴于此,我也大胆地在学生中实施分层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1、答问分层次。
提问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有三:①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
回答的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补充、纠正。②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高层次学生示范性回答,中低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③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
2、评价分层次。
老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批改作文、考试等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应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防止高层次学生的自满。
3、训练分层次。
语文教学离不开训练,低层次学生侧重巩固基础,中层次学生适当注重提高能力,高层次学生注重发展较高的综合素质。
4、指导和辅导分层次。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和辅导。要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适时调整分层。
学生始终在变化发展,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分层以保证各个层次学生都拥有不绝的竞争力和不灭的进取心。“层次”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一般每学期调整一次。
篇三: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由于招生形势的变化,我校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择校生以及镇鳌生,他们无论是认知水平、智力水平还是学科成绩的差异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个性得到最优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是当前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思想来源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对学生“分层”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是构成人的差异的物质基础,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优势领域则是千差万别。其表现:一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3.对知识结构“分层”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展示始终贯彻“可接受性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全体性”(全体学生要有所发展)和“全面性”(每个学生要全面发展),并要求“教有特色”、“学有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分层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结构的“分层”。
基于上述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学目标”体系。这不同于“抓中间、带两头”的思想,也不同于“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思想。而是时时处处在全教学过程要始终建立面向全体,关照个体的教学思想。
所谓“分层”,就是在承认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智力结构、情商、智商、学科成绩等综合标准测量,对学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因此,“分层教学”就是学校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前提,教师有区别地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我国教育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经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实验。实验的最后结论是:“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
3.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这些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是:①语言能力:对文字和词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逻辑—数学能力:处理连锁推理及识别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乐能力:对音节、节奏和音调的敏感性。④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灵活的运动和灵巧的操纵物体的能力。⑤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人和处理好与人关系的能力。⑥空间感知能力:准确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创造或改造世界某个空间的能力。⑦探索心灵的能力:认识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4.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与策略
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方面来展开。
通过学情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各段组织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1.教学目标分层。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确立明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做哟个。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因此,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C层学生使用基本目标,但必须能够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易学。
2.教学内容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C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都要围绕C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教学进度分层。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难度、高要求。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不是我们分层教学目的。
3.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对C层次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设计作业,可以是做课本后面的作业,也可以是练习纸,但必须全部由教师自行精选、编印,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难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主,即要求学生记忆、简单理解和一步到位的运用,以通过会考要求为标准。A、B层次的练习可以合起来,但一定要分别对待,指明B层次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
4.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确定分层辅导的目标。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C层次班级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为此,老师在制定辅导目标的时候,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应较好地去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几个方面。C层次班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提醒他们在哪些方面努力,并与其他科 任 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助他们。比如,学好地理,要学会看地图,就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步骤:第1步要看图的名称,了解题目考察的地理知识、第2步要看图中的图例、第3步要看图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A类、B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于C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1)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C层次的考试试卷要求单独命题,A、B层次的试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题的形式进行分层要求。
B、C层次学生要想进入A、B层次,报名参加A、B层次的考试,采用A、B层次试卷。不以一考定输赢,几次重要的考试每次占一定比例,最后合成一个总分,确定学生能否进入A、B班。A班也确定一个方案,后面的学生流动到B班。
(2)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次的题目。
五、分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1.分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实施“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陈兴浩 副组长:虞硕铭
组员:李莹吕薇 夏邦国 洪伟方 姚如康 林雅红 傅嘉平 高宏彬 沃维林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工作小组
组长:虞硕铭 副组长:姚如康 林雅红
组员:顾苗章 潘微 陈跃文 陈志军 黄明才 叶教科 柴晓敏
(2)教务处负责分层教学方案的制订、分层教学的监控与档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检查,着重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
(3)年级段负责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协调,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一要分别制定三个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二要修改常规检查办法,在原有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把分层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定期进行检查,看老师们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分层教学;三要向教务处推荐在分层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任课教师负责分层教学的实施与信息反馈,教案上看得到,课堂上听得到,作业上查得到。
在教学管理中以备课组工作为抓手,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坚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尤其是对于平行班,特别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年级段要关注各层次班级的状况,为各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
2.分层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以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避免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不良做法。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1)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加强对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
(2)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年级段、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中学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一类大学的比例;C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二类大学的比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六、其他
1.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
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2.班级内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不但是班间的分层,还要做到班内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班级内分层教学法,还可采取“全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主要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学校分层教学采用重点推进、分步展开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数理化等学科重点推进,然后在各个学科中逐步展开。但其他各科教师一定要有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加以贯彻。
学校将对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主要通过学情调查、座谈会、随堂听课、检查教案、上交并检查作业与试卷
篇四: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特色引领、做优小学、做强初中”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构建分层教学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打造新兴中学鲜明的教学特色,从20XX年10月,学校英语学科率先实施分层教学实验,数学学科相继进行,经过近一学年的调研、论证、试行,学校准备将实验学科扩展为英语、数学、语文,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各项可比指标走在全市前列。特修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理论。在传统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因此,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层次里,既可兼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各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教学目标
通过走班制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其学习能力在更适当的学习空间得到循序渐进的有效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等可比指标进入全市前列。
三、学生选班
每年级层次班设为A(提高班)、B(基础班)、C(加强班),每年级设6个行政教学班,英语、数学、语文教学时每三个班按A、B、C三层同时实施教学。
学生选班指导意见:
⑴分别召开学生会和家长会,详细介绍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案,让学生和家长明确选班的意义和目的,实事求是的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和提高的层次。
⑵入学水平测试。开学初,学校组织英语、数学、语文学科年级水平测试,综合考察小学毕业成绩和本次测试成绩,其结果作为入学基础资料和选班的重要依据。
⑶教师建议。学校将成立学生选班工作指导小组,主要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课任教师等组成。其任务是根据学生水平测试成绩,为每个学生选班提出建议,供学生和家长参考,选班的最终决定权在学生。
⑷选班工作一般每个学期进行两次,根据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充分征求家长意见进行调整。
四、分层教学
(一)A层次
1、教学目标
在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能力拓展,考试成绩优秀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2、课堂教学原则:“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大容量——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加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快节奏——强化预习、展示、提升“三环节”教学,引领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展示、主动提升。
高效率——教学目标全员“堂堂清”。
(二)B层次
1、教学目标
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学科考试成绩良好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2、课堂教学原则:“强基础、勤活动、习方法”
强基础——强化双基的学习和训练。
勤活动——用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提高。
习方法——重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全员实现“三清”。
(三)C层次
1、教学目标:按照课标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学科考试成绩合格率每学期提高5%—10%,力争中考合格率达到70%。
2、课堂教学原则:“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
低起点——加大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复习,使每一个学生“听得懂、跟得上、乐意学”。
小坡度——分解目标,强化激励,培养兴趣,使学生从微小的进步走向更大的进步。
重提高——强化“双基”的学习和训练,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提高,基本目标全员实现“三清”。
五、教学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推行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重点考核每个层次中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变化和发展。
1、学生评价,重点看每一次检测后进步的幅度,只要进步就给以积极的鼓励。
2、教师评价。一是层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二是年级学生整体水平提高情况。
六、教学研究
1、推行“五分一统”分层教学模式。即:在统一教材进度的前提下,实现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分层授课,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按三个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形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练习,就是通过必做、选做等形式,安排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辅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分别进行辅导,包括查漏补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分层考查,就是在阶段性检测中,在基础试卷的前提下,设置加试题;评价分层,就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调动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集体备课。围绕“五分一统”实施集体备课,共同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和流程。
3、强化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学习实践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4、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七、学生管理
分层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行政班的体制,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难度,对学校及年级组的管理机制将带来不小的挑战,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年级组长及各位教师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积极实践和研究。
1、学生自主管理。为便于管理,设立层次班长和层次课代表、学习小组长等,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和管理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模式和策略。
2、教师团队管理。任课教师兼层次班班主任,负责层次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并及时与行政班主任交流沟通学生情况,建立由年级组长、行政班主任、层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篇五: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桐柏高级中学面对较多中下基础学生,正实现“低进高出”的教育目标模式。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客观实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为贯彻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按照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我校依托三年发展规划,按照“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从课堂教学着手,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实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他认为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界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按照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学说,学生的差异有来自生理方面的差异、来自需要和动机方面的差异、来自个体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来自个体情绪和意志方面的差异、来自气质性格方面的差异、来自能力水平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自社会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
同时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各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挖掘潜能,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3、符合目标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二、 实施策略
现状
1、近几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与相应兄弟完中入校进分线差距进一步拉大。
2、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区分度导致学习成绩差距进一步拉大。
学校全力投入,全校教师、职工心齐劲足,对转制高中学生的教育与教学已经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实际意义
1、体现学校“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办学思想。促使老师的“教”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学”,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最近发展区。针对性更强了,重基础、重提高、重能力。
3、符合课堂教学原则——最好的学习环境。
4、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体现在备课、研究、交流、沟通、协调、责任心和关爱学生等方面。
5、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充分、到位,学生、家长情绪平稳,老师们的主要精力得到了保证。
学生分层
高一年级:全面开展培优和补缺工作,同时培养发现学生兴趣特长 以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为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
高二年级:以普通班、英语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为大框架,对入学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开学进行初步分班分层。其后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以选修兴趣、艺体类兴趣等建立分层初步档案。
1、 继续进行培优与补缺,适当进行层次交错,对部分学生层次进行调整。
2、在高二下学期实行“1.5+1.5”模式,即根据学生的选择,在不影响公共课的前提下,对加一科目进行基本定位。每周利用适当课时,对加一科目进行分层辅导。
高三年级:
1:按加一选修分四层:理化班 -历史政治班-生物地理班-美术班 。
2:实行“大专班制度”。对于部分基础较差学生作出针对性较强的培养策略。
3:根据部分大专高职院校的依法提前自主招生制度、年级部实行针对性的动员,关注文理差异,安排分层辅导。
4:根据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任课教师合议后继续进行分层,从教学策略出发,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以高二期末成绩及摸底考试成绩)界限可较模糊。此信息只为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单向掌控。
5:在期中考试或者区调研后,从个体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标地确定偏科类考生,进行科目分层指导。
6:在高一、二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等教育基础上,按文理类、美术类、影视类、体育类等进行分类统筹。
三、 教学教育工作计划与目标
教学工作
1、教学计划
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和潜力,讨论制定各学科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
A.学科教学责任制,责任到人。
B.明确各层次相对应的目标,总体按照“十八字”模式。
目标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内容分层----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
过程分层----根据分层对象细化过程,关注各自状态,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练习分层——将平时练习与月考结合起来,根据对应目标进行学习和操练。采用“三层”模式,“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
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周练、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
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周练、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的知识。
C、辅导分层
依托学校的“德育导师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强调基础差的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中等班级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基础较好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
班主任工作
1、分层后继续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开学第一周对第一层即分班的同学,第二层次的部分同学进行逐一家校联系,通过情感沟通,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立目标。
2、密切配合任课教师,了解、反馈教学及管理情况,分析、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情绪及学习状况。
3、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加强行为规范管理,保证分班后形成的新集体快速进入状态。
四、 工作的侧重点
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环节:
1、集体备课
各备课组每周有教学研究,大家共献智慧,轮流出卷,材料共用,经验共享,难题共解,互相帮助。
2、课堂观察
依托今年我校参与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工作,利用年级视导机制,备课组老师研讨分层教学要求,深入课堂观察分层教学现状,指导分层检测和反馈。
3、练习、作业工作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同时教师辅导、批改作业体现不同的方式。
处理好几个问题:
1、真正落实分层,一要计划制定,二要具体落实,还要定时检查和督促分层教学,需要形成一个机制,用制度来保证。
2、学生的分层以什么标准分层,才是更科学和更合理,时间多长调整层次,才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调整层次后让学生如何更快地适应教师的不同授课方式和方法。
3、分析调配师资时,将教师安排在一个层次同一时间进行教学,虽可集中精力。但同课的教师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4、分层次上课,可能产生学生的有序流动,很可能有相当的学生不能得到班主任或自己任课老师授课,这样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5、依靠家长,鼓励学生,学生思想工作要反映及时、耐心细致、后继追踪。
6、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7、碰到困难矛盾,要以集体的力量来化解,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
五、 管理工作
1、 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
2、 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 年级部、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淮南市在20XX年秋季七年级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重点考虑的是班级学生的性别均衡,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分班模式,保证了各个班级学生的质量均衡,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分班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应对措施,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三、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施科学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发兴趣为主,对后进生以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优等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鼓励中等生都能去做,并要求他们比一比谁做的多,谁做的好。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辅导
对优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的培养。并提供一些课外思考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中等生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最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和最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2、标准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篇二: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俗话说:只有懂得分层饲养的养鸡场场主,才是优秀的养鸡场主。同样的道理,只有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师才会是优秀的教师。因为学生学习也像鸡仔争夺食物一样,水平高低各异,能力迥然有别。鉴于此,我也大胆地在学生中实施分层教学,具体计划如下:
1、答问分层次。
提问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方式有三:①简单问题由低层到高层。这种方式可以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
回答的对,自己受到鼓舞,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得到更大激发;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对,还有其它同学补充、纠正。②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层后低层。高层次学生示范性回答,中低层次的学生尝试回答。③有争议的问题各抒己见。
2、评价分层次。
老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批改作文、考试等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应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防止高层次学生的自满。
3、训练分层次。
语文教学离不开训练,低层次学生侧重巩固基础,中层次学生适当注重提高能力,高层次学生注重发展较高的综合素质。
4、指导和辅导分层次。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进行指导和辅导。要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适时调整分层。
学生始终在变化发展,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分层以保证各个层次学生都拥有不绝的竞争力和不灭的进取心。“层次”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一般每学期调整一次。
篇三: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由于招生形势的变化,我校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择校生以及镇鳌生,他们无论是认知水平、智力水平还是学科成绩的差异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个性得到最优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是当前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思想来源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对学生“分层”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是构成人的差异的物质基础,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优势领域则是千差万别。其表现:一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3.对知识结构“分层”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展示始终贯彻“可接受性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全体性”(全体学生要有所发展)和“全面性”(每个学生要全面发展),并要求“教有特色”、“学有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分层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结构的“分层”。
基于上述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学目标”体系。这不同于“抓中间、带两头”的思想,也不同于“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思想。而是时时处处在全教学过程要始终建立面向全体,关照个体的教学思想。
所谓“分层”,就是在承认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智力结构、情商、智商、学科成绩等综合标准测量,对学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因此,“分层教学”就是学校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前提,教师有区别地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我国教育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经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实验。实验的最后结论是:“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
3.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这些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是:①语言能力:对文字和词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逻辑—数学能力:处理连锁推理及识别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乐能力:对音节、节奏和音调的敏感性。④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灵活的运动和灵巧的操纵物体的能力。⑤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人和处理好与人关系的能力。⑥空间感知能力:准确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创造或改造世界某个空间的能力。⑦探索心灵的能力:认识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4.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与策略
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方面来展开。
通过学情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各段组织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1.教学目标分层。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确立明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做哟个。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因此,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C层学生使用基本目标,但必须能够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易学。
2.教学内容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C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都要围绕C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教学进度分层。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难度、高要求。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不是我们分层教学目的。
3.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对C层次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设计作业,可以是做课本后面的作业,也可以是练习纸,但必须全部由教师自行精选、编印,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难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主,即要求学生记忆、简单理解和一步到位的运用,以通过会考要求为标准。A、B层次的练习可以合起来,但一定要分别对待,指明B层次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
4.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确定分层辅导的目标。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C层次班级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为此,老师在制定辅导目标的时候,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应较好地去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几个方面。C层次班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提醒他们在哪些方面努力,并与其他科 任 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助他们。比如,学好地理,要学会看地图,就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步骤:第1步要看图的名称,了解题目考察的地理知识、第2步要看图中的图例、第3步要看图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A类、B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于C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1)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C层次的考试试卷要求单独命题,A、B层次的试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题的形式进行分层要求。
B、C层次学生要想进入A、B层次,报名参加A、B层次的考试,采用A、B层次试卷。不以一考定输赢,几次重要的考试每次占一定比例,最后合成一个总分,确定学生能否进入A、B班。A班也确定一个方案,后面的学生流动到B班。
(2)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次的题目。
五、分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1.分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实施“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陈兴浩 副组长:虞硕铭
组员:李莹吕薇 夏邦国 洪伟方 姚如康 林雅红 傅嘉平 高宏彬 沃维林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工作小组
组长:虞硕铭 副组长:姚如康 林雅红
组员:顾苗章 潘微 陈跃文 陈志军 黄明才 叶教科 柴晓敏
(2)教务处负责分层教学方案的制订、分层教学的监控与档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检查,着重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
(3)年级段负责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协调,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一要分别制定三个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二要修改常规检查办法,在原有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把分层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定期进行检查,看老师们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分层教学;三要向教务处推荐在分层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任课教师负责分层教学的实施与信息反馈,教案上看得到,课堂上听得到,作业上查得到。
在教学管理中以备课组工作为抓手,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坚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尤其是对于平行班,特别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年级段要关注各层次班级的状况,为各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
2.分层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以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避免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不良做法。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1)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加强对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
(2)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年级段、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中学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一类大学的比例;C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二类大学的比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六、其他
1.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
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2.班级内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不但是班间的分层,还要做到班内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班级内分层教学法,还可采取“全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主要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学校分层教学采用重点推进、分步展开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数理化等学科重点推进,然后在各个学科中逐步展开。但其他各科教师一定要有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加以贯彻。
学校将对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主要通过学情调查、座谈会、随堂听课、检查教案、上交并检查作业与试卷
篇四: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特色引领、做优小学、做强初中”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构建分层教学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打造新兴中学鲜明的教学特色,从20XX年10月,学校英语学科率先实施分层教学实验,数学学科相继进行,经过近一学年的调研、论证、试行,学校准备将实验学科扩展为英语、数学、语文,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各项可比指标走在全市前列。特修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理论。在传统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因此,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层次里,既可兼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各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教学目标
通过走班制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其学习能力在更适当的学习空间得到循序渐进的有效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等可比指标进入全市前列。
三、学生选班
每年级层次班设为A(提高班)、B(基础班)、C(加强班),每年级设6个行政教学班,英语、数学、语文教学时每三个班按A、B、C三层同时实施教学。
学生选班指导意见:
⑴分别召开学生会和家长会,详细介绍学校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案,让学生和家长明确选班的意义和目的,实事求是的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和提高的层次。
⑵入学水平测试。开学初,学校组织英语、数学、语文学科年级水平测试,综合考察小学毕业成绩和本次测试成绩,其结果作为入学基础资料和选班的重要依据。
⑶教师建议。学校将成立学生选班工作指导小组,主要由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课任教师等组成。其任务是根据学生水平测试成绩,为每个学生选班提出建议,供学生和家长参考,选班的最终决定权在学生。
⑷选班工作一般每个学期进行两次,根据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同时充分征求家长意见进行调整。
四、分层教学
(一)A层次
1、教学目标
在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能力拓展,考试成绩优秀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2、课堂教学原则:“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大容量——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加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快节奏——强化预习、展示、提升“三环节”教学,引领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展示、主动提升。
高效率——教学目标全员“堂堂清”。
(二)B层次
1、教学目标
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学科考试成绩良好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2、课堂教学原则:“强基础、勤活动、习方法”
强基础——强化双基的学习和训练。
勤活动——用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提高。
习方法——重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全员实现“三清”。
(三)C层次
1、教学目标:按照课标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学科考试成绩合格率每学期提高5%—10%,力争中考合格率达到70%。
2、课堂教学原则:“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
低起点——加大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复习,使每一个学生“听得懂、跟得上、乐意学”。
小坡度——分解目标,强化激励,培养兴趣,使学生从微小的进步走向更大的进步。
重提高——强化“双基”的学习和训练,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提高,基本目标全员实现“三清”。
五、教学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推行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重点考核每个层次中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变化和发展。
1、学生评价,重点看每一次检测后进步的幅度,只要进步就给以积极的鼓励。
2、教师评价。一是层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二是年级学生整体水平提高情况。
六、教学研究
1、推行“五分一统”分层教学模式。即:在统一教材进度的前提下,实现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查、分层评价。分层授课,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按三个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形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练习,就是通过必做、选做等形式,安排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辅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分别进行辅导,包括查漏补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分层考查,就是在阶段性检测中,在基础试卷的前提下,设置加试题;评价分层,就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调动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集体备课。围绕“五分一统”实施集体备课,共同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设计和流程。
3、强化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学习实践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4、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七、学生管理
分层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行政班的体制,加大了学生日常管理的难度,对学校及年级组的管理机制将带来不小的挑战,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年级组长及各位教师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积极实践和研究。
1、学生自主管理。为便于管理,设立层次班长和层次课代表、学习小组长等,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和管理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模式和策略。
2、教师团队管理。任课教师兼层次班班主任,负责层次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并及时与行政班主任交流沟通学生情况,建立由年级组长、行政班主任、层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篇五: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桐柏高级中学面对较多中下基础学生,正实现“低进高出”的教育目标模式。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客观实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为贯彻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按照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我校依托三年发展规划,按照“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从课堂教学着手,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实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他认为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对待个别差异,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界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按照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学说,学生的差异有来自生理方面的差异、来自需要和动机方面的差异、来自个体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来自个体情绪和意志方面的差异、来自气质性格方面的差异、来自能力水平和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自社会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
同时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各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挖掘潜能,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2、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3、符合目标教学理论。
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
二、 实施策略
现状
1、近几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与相应兄弟完中入校进分线差距进一步拉大。
2、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的区分度导致学习成绩差距进一步拉大。
学校全力投入,全校教师、职工心齐劲足,对转制高中学生的教育与教学已经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实际意义
1、体现学校“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办学思想。促使老师的“教”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学”,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最近发展区。针对性更强了,重基础、重提高、重能力。
3、符合课堂教学原则——最好的学习环境。
4、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体现在备课、研究、交流、沟通、协调、责任心和关爱学生等方面。
5、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充分、到位,学生、家长情绪平稳,老师们的主要精力得到了保证。
学生分层
高一年级:全面开展培优和补缺工作,同时培养发现学生兴趣特长 以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为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
高二年级:以普通班、英语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为大框架,对入学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开学进行初步分班分层。其后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以选修兴趣、艺体类兴趣等建立分层初步档案。
1、 继续进行培优与补缺,适当进行层次交错,对部分学生层次进行调整。
2、在高二下学期实行“1.5+1.5”模式,即根据学生的选择,在不影响公共课的前提下,对加一科目进行基本定位。每周利用适当课时,对加一科目进行分层辅导。
高三年级:
1:按加一选修分四层:理化班 -历史政治班-生物地理班-美术班 。
2:实行“大专班制度”。对于部分基础较差学生作出针对性较强的培养策略。
3:根据部分大专高职院校的依法提前自主招生制度、年级部实行针对性的动员,关注文理差异,安排分层辅导。
4:根据各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任课教师合议后继续进行分层,从教学策略出发,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以高二期末成绩及摸底考试成绩)界限可较模糊。此信息只为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单向掌控。
5:在期中考试或者区调研后,从个体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标地确定偏科类考生,进行科目分层指导。
6:在高一、二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型学习等教育基础上,按文理类、美术类、影视类、体育类等进行分类统筹。
三、 教学教育工作计划与目标
教学工作
1、教学计划
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习惯和潜力,讨论制定各学科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
A.学科教学责任制,责任到人。
B.明确各层次相对应的目标,总体按照“十八字”模式。
目标分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内容分层----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低起步、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原则;对中层次的学生采用“重概念、慢变化、多练习、注激励”的教学原则,而对高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的教学方法。
过程分层----根据分层对象细化过程,关注各自状态,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了发展。
练习分层——将平时练习与月考结合起来,根据对应目标进行学习和操练。采用“三层”模式,“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
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周练、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
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周练、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的知识。
C、辅导分层
依托学校的“德育导师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因人而异。强调基础差的班学生要及时、细致、耐心;而中等班级要加强检查、督促,注意反馈;对基础较好班学生定期定时检查,加强课外辅导和设计试验的探讨和研究。
班主任工作
1、分层后继续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开学第一周对第一层即分班的同学,第二层次的部分同学进行逐一家校联系,通过情感沟通,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立目标。
2、密切配合任课教师,了解、反馈教学及管理情况,分析、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情绪及学习状况。
3、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形成合力,加强行为规范管理,保证分班后形成的新集体快速进入状态。
四、 工作的侧重点
特别关注以下几方面环节:
1、集体备课
各备课组每周有教学研究,大家共献智慧,轮流出卷,材料共用,经验共享,难题共解,互相帮助。
2、课堂观察
依托今年我校参与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工作,利用年级视导机制,备课组老师研讨分层教学要求,深入课堂观察分层教学现状,指导分层检测和反馈。
3、练习、作业工作分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同时教师辅导、批改作业体现不同的方式。
处理好几个问题:
1、真正落实分层,一要计划制定,二要具体落实,还要定时检查和督促分层教学,需要形成一个机制,用制度来保证。
2、学生的分层以什么标准分层,才是更科学和更合理,时间多长调整层次,才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调整层次后让学生如何更快地适应教师的不同授课方式和方法。
3、分析调配师资时,将教师安排在一个层次同一时间进行教学,虽可集中精力。但同课的教师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4、分层次上课,可能产生学生的有序流动,很可能有相当的学生不能得到班主任或自己任课老师授课,这样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5、依靠家长,鼓励学生,学生思想工作要反映及时、耐心细致、后继追踪。
6、 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他们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判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7、碰到困难矛盾,要以集体的力量来化解,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
五、 管理工作
1、 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
2、 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 年级部、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