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May 25, 2014
篇一: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02年来一直居住在****社区,夫妻二人现在在**大道从事着个体经商工作,小孩还正在读初中。随着我们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家庭也越来越和睦,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十分崇尚有一个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做到夫妻敬
业爱岗事业有成,子女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邻里和睦相处,并积极参与社区及社会工作。
一、夫妻互敬互爱、和睦平等、爱岗敬业。
是相互理解、支持和乐观一直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我和妻子都曾经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过,妻子十分尊重我,我在国企一直从事的都是党群工作,一做就是14年,是我们企业最后20年唯一发展入党的一名的党员,并一直坚持工作到最后,直到企业的改制完成才离开了企业。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也一直积极地影响着我和我的每一个家人,全家人拥护和关心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家庭成员能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国企期间我们的收入水平虽比许多同学朋友都要低,但我们都生活得比较充实,妻子都没有嫌弃我,她始终认为人好比如何都重要。为了家庭多一点收入,我和妻子都曾经兼职做过许多工作,非常幸苦,有时还做到凌晨4点,天一亮我们还是照常上班,就是这样二人相互支持,相互敬爱,相互谅解,到现在依然如旧。特别是2003年我们下岗后开始创业,在组织的关心和大家的支持照顾下,生意一直得到向前发展,我们一如既往秉承诚信经营,遵章守纪,凡事都亲力亲为,务求完美,经住了风雨,并在这个高竞争的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我们夫妻从来没有在金钱上有过争吵,相互信任,从不猜疑。
二、率先垂范,尊长敬老,做好小孩的楷模。
我们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必须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为了使儿子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长,我们一直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为儿子做出榜样。首先生活俭朴,对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要求儿子朴实大方,他也从不大手大脚乱花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次严于律己,以言行影响儿子,为儿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时,有时也叫儿子一起参与,让他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里家外从来都不玩牌赌博,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现在的儿子,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强,是好孩子;在外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爱清洁,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公民;在学校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兴趣广泛,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好伙伴。
母亲大部分都与我们共同生活,对她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她的意见,使她觉得受尊重,在家里有地位,让她心情开朗。
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积极进行,乐于助人,深受社区、邻里和社会的好评。积极热心公益事业,搞好邻里关系,注重家庭成员整体素质的培养。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中困难。平时主动走访,邻里关系融洽。在党组织的关爱下,我曾被评为北街街道及蓬江区优秀党员,同时也是一名三星义工,我们一家也先后被评为江门市"文明户"、"标兵文明户"。
篇二: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曹学军,女,46岁,在招远市金都老年福利中心工作,烟台市人大代表,父亲曹举生,69岁,母亲盛延岺,70岁,两位两人在家理家;丈夫徐德永49岁,在黄金机械有限公司工作,儿子徐菲,24岁,在大学读书。曹学军与丈夫结婚20多年来,相敬如宾,孝敬公婆,善待父母,教子有方。多年来,曹学军一家人非常富有爱心,乐于帮邻顾友,热心公益事业,爱心加奉献成为曹学军一家的家庭精神内涵。
投身养老事业,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养老难逐渐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2005年,曹学军在与亲戚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越来越真切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与养老难不相适应的是,正规、专业的养老机构缺很少。认识到这一点,曹学军怀着对老年人的关爱萌生了建设社会老年福利中心的想法。经过多方打听,曹学军了解到养老事业不仅能给老人提供关爱,更是一项朝阳产业,国家支持,社会需要。她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丈夫,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说干就干。曹学军将社会福利中心的地址选在了招远市丁家庄子集体楼,可是除了场地租金,配齐设备设施、招聘工作人员等共得需要200多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为了筹集资金,家里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亲戚朋友们也纷纷支持。就这样2005年2月,占地2.5万平方米的招远市金都老年福利中心成立了。几年来,她凭着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服务社会的决心,不断规范管理,增添设施,完善服务,现在的老年福利中心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拥有床位280张,服务人员60多名,成为了环境优美、设备完善、服务一流、集学习、生活、娱乐、医疗康复和游览休闲于一体的老年人的乐园,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现福利中心已全部入住。2006年金都老年福利中心被评为《先进民办非企业单位》,2011年被市民政局授予《二级养老机构》,2012年曹学军同志当选烟台市人大代表。
全力关爱家人,在奉献亲人中营造幸福家庭氛围
曹学军与丈夫结婚20多年来,给家人无私的关爱是曹学军经营好家庭的重要经验。公婆在世时,为了便于照顾老人,他们夫妻二人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婆相继去世后,她和丈夫又把父母接来一起住。母亲有糖尿病,曹学军每天都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前年心脏病,丈夫跑前跑后,陪着去北京联系做心脏搭桥手术,一陪就是半个多月,手术很成功,丈夫都消瘦了不少。更让人感动的是,丈夫的二姐不幸患上了癌症,曹学军和丈夫联系医院和专家,为二姐进行治疗。在二姐化疗、治疗期间,曹学军夫妇主动资助了几十万元的治疗费,帮助二姐度过难关。曹学军夫妇的仁义举动感动了亲人,也感动了知情的每一个人。
科学教育孩子,在言传身教中把爱心传递下去
日常生活中,曹学军和丈夫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认为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传。曹学军和丈夫始终认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在潜移默化中,孩子早早懂得了关爱社会及他人,珍惜幸福生活,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孩子现在在大四学习,继承了父母爱心、奉献的精神,遇到同学有困难总是热心伸出援手,受到了同学和老师高度赞誉。
篇三: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胥秀珍老师系无锡辅仁高级中学的教师,长期从事学校电教管理工作。在单位,胥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虽已年近半百,但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她从不甘心落于人后,每次计算机等级考试,她总是第一批通过;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在家庭,胥老师是一位贤妻良母,夫妻恩爱,相濡以沫;爱护子女,促其成才;尊敬长辈,孝顺老人。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业务骨干。在社区,胥老师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在教育子女产生困惑时,在使用电脑有了疑问时,邻居们总会请热心的胥老师帮忙解决困难。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胥老师所住的大楼里蔚然成风。美好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经营的。爱心、耐心、热心、诚心、信心,这些正是胥老师成功拥有美好幸福家庭的秘诀。
篇四: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在梨乡莱阳,有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受到人们的羡慕和称赞,这个家庭友善邻里,和谐向上,主人公乐于助人、敬老孝亲,每个家庭成员都热心公益,心有大爱…… 她就是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杨旭丽老师。
个个都出彩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杨老师夫妻二人加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组成了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生活中他们夫妻二人相互体贴,互相包容,结婚十几年从没吵过架,红过脸;事业上,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翼双飞。在教育儿子方面,他们在教育其成人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广泛的兴趣,使儿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女主人公杨旭丽,是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在家中她上有老、下有小,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三重角色集于一身,家务不可谓不重;在学校,她作为教学的业务骨干,要上课、要辅导各类乐队、要组织参加各种文艺演出。2012年,她获得莱阳市"十大孝星"、月度"梨乡好人"称号,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她组织的学校"北极星"合唱队多次代表学校、莱阳市参加莱阳市、烟台市的各种比赛,屡获佳绩。2011年在莱阳市"九月的礼赞"庆祝莱阳市第28个教师节文艺演出,获得优秀节目一等奖。由于成绩突出,2009年她被评为"莱阳市优秀教师"。
杨旭丽的丈夫徐征是莱阳师范的一名音乐老师。从教十几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工作在第一线。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们的儿子徐扬继承了父母身上的优良因子,他健康阳光,聪明向上。徐扬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莱阳师范附属小学的"三好学生"。
因为有着对音乐的热爱,杨旭丽一家三口经常在家里以歌声为伴,以琴声为侣,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他们的快乐感染了街坊领居,也感动着周围的亲戚朋友。2008年8月,他们受当地计生部门的委托,参加了烟台市"幸福文明家庭"大奖赛,以高度的亲和力、精湛的表现力和超人的创造力,顺利的通过初赛、复赛,进入决赛,年仅6岁的徐扬给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借着一家人的默契和合作,最后杨旭丽的家庭摘下了亚军的桂冠,获得了奖杯和荣誉证书,并且得到了2000元的现金奖励。大奖赛的现场演出在烟台电视台各个频道反复播出,朋友、同事、邻居,无不对杨旭丽老师的家庭羡慕不已。
人人有孝心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杨旭丽家中被发扬光大,更在儿子身上得到传承。因为公公去世的早,婆婆一人独居,一日三餐经常凑合,瘦得弱不禁风。杨旭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就把婆婆接到自己家中照顾。有一次婆婆患病住院,丈夫徐征由于学校事务多,工作繁忙,照顾婆婆的任务就落在杨旭丽一人身上。白天除了上班,家里做家务,晚上还要到医院护理。因为白天工作太累,她经常趴在婆婆的床头睡着了,她给婆婆梳头、洗脸、擦身子,洗脚、剪指甲,每当闲下来的时候,她总会和婆婆拉一阵子呱,消除婆婆心头的孤独。医生、护士和同病房的病人都把她们当成了母女俩,想不到婆媳关系有处得这么好的。
最令周围的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杨老师一家侍奉罹祸的父亲的感人事迹。
2009年的一天,杨旭丽老师的父亲在帮人装修房屋的时候发生意外摔了下来,人事不省。送到医院后虽然命保住了,可是,父亲的后半生可能要在床上度过,生活再也无法自理。
在照顾父亲的三年时光里,杨老师夫妻二人的行为也让儿子耳濡目染。徐扬从小就学会了孝敬老人。每逢奶奶在自己家的日子,他都主动给奶奶端水送茶,递上老人爱吃的水果。为老人唱歌、讲故事,哄老人开心。特别是姥爷住院的时候,他每到星期天都和爸妈一起到医院照顾老人。帮老人翻身、擦洗、倒便盆。虽然帮不上大忙,但让杨旭丽两口子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孝心已经传递到了下一代。
全家显大爱
对父母家人的爱是小爱,对社会、对国家的爱才是大爱。杨旭丽老师一家多年来一直把做公益作为提高自己思想境界、培养儿子道德操行的必修课。
在杨老师家里,茶前饭后谈论的话题总是与国家的政策、形势、命运有关,让孩子从小有远大的志向,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善于用典型的正面事例教育孩子,给孩子输入正能量。特别是面对身边的问题,自己能参与的工作,杨老师两口子都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平日里,每天清晨,全家人走上自己学习工作的岗位,在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必须坚持为他人、为社会、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杨旭丽老师的家庭。我们祝愿这个家庭更美好,也祝愿我们的周围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家庭。
篇五: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家住长岛县南长山街道的王桂英老人,家中有一位年迈的婆婆,4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生活美满。整个大家庭母慈子孝,尊老爱幼,其乐融融。
家庭成员爱岗敬业,事业有成
王桂英老人,1961年参加教育工作,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34年。在从教的35年时间里,王桂英老师不仅用知识培养学生,还用爱感染学生。学生中有人患哮喘病,她便在学生进行劳动、跑步等剧烈活动时看着他,上学、放学背着他;学生中有智力差的孩子,其他老师不愿要,虽然影响班级分数但她还是收下了他,向对待其他孩子甚至更多的精力去教育他;学生中有失聪的女孩,她主动跟领导要求让这个女学生到自己的教室上课,并在日后成功劝说其父母供女孩到聋哑学校上学,让她拥有更适宜的教育环境。由于工作出色,王桂英老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深受学生爱戴。
家中其他成员,大女儿在烟台开发区工作,二女儿在长岛县医院工作,三女儿在长岛县博物馆工作,儿子是个体经营者。4个子女个个工作出色,自食其力,都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邻里之间和睦友好,关系融洽
1990年,王桂英老人开始担任所住楼宇的楼长。二十多年来,街道交给的各项工作,如下发通知、发放宣传单,她都认真负责。楼道脏了,是她拿起扫把打扫干净;冬天下雪了,是她第一个开始扫雪;楼道里的窗坏了,是她召集各家商量把窗户修好;楼顶太阳能漏水,是她挨家敲门打听到底是谁家的漏了,直到把太阳能修好。
多年来,不管在哪住,王桂英一家都能和邻居搞好关系,楼上楼下从来没吵过架,谁家有困难她都主动帮忙。
孝敬老人身先示范,言传身教
王桂英老人结婚时,家里有公公、婆婆、婆婆的婆婆和婆婆的后妈4位老人。一家七口,只有她和丈夫挣钱养家。公公因脑血栓偏瘫在床的9年多,王桂英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1972年到1985年十几年间,王桂英先后送走了7位老人,有公公、奶奶、姥姥、生身父母和养父母。
老人们相继离开人世,孩子们也长大了,王桂英总算能喘口气了。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时丈夫因车祸弃她而去,面对70岁的婆婆、面对4个尚未成家立业的孩子,她咬碎牙关,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婆婆难以承受丧子之痛,瘫痪在床,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为了方便照顾婆婆,晚上她和婆婆一起睡,这一睡就是27年!婆婆每月要喝二三十斤黄酒,王桂英就天天给她加糖熬热,有时要喝葡萄酒,王桂英也有求必应。婆婆年事已高,大小便经常失禁,王桂英便天天给她洗弄脏的衣服。老人喜欢睡炕,天冷的时候王桂英一天给老人烧两次炕。年逾古稀的王桂英本该颐养天年,可她仍每天洗衣、买菜、做饭、喂饭,照顾着97岁的婆婆。
王桂英对老人的孝敬之心深深地感染着她的子女们,如今已长大成家立业的孩子,像妈妈孝敬奶奶一样孝敬着妈妈,王桂英用实际行动为子女做出了榜样,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2012年,王桂英老人被评为"长岛好人"爱亲孝老模范。
耄耋之年热心公益,奉献社会
2012年长岛县成立志愿者协会,王桂英老人积极报名参加,并参与各项活动。同时,她还经常到志愿者办公室值班听电话,为志愿服务发挥自己的能量。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02年来一直居住在****社区,夫妻二人现在在**大道从事着个体经商工作,小孩还正在读初中。随着我们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完善,我们家庭也越来越和睦,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家庭每一个成员都十分崇尚有一个文明、积极进取、相敬相爱的家庭,做到夫妻敬
业爱岗事业有成,子女热情礼貌健康上进,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邻里和睦相处,并积极参与社区及社会工作。
一、夫妻互敬互爱、和睦平等、爱岗敬业。
是相互理解、支持和乐观一直支撑着我们一路走来。我和妻子都曾经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过,妻子十分尊重我,我在国企一直从事的都是党群工作,一做就是14年,是我们企业最后20年唯一发展入党的一名的党员,并一直坚持工作到最后,直到企业的改制完成才离开了企业。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也一直积极地影响着我和我的每一个家人,全家人拥护和关心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家庭成员能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国企期间我们的收入水平虽比许多同学朋友都要低,但我们都生活得比较充实,妻子都没有嫌弃我,她始终认为人好比如何都重要。为了家庭多一点收入,我和妻子都曾经兼职做过许多工作,非常幸苦,有时还做到凌晨4点,天一亮我们还是照常上班,就是这样二人相互支持,相互敬爱,相互谅解,到现在依然如旧。特别是2003年我们下岗后开始创业,在组织的关心和大家的支持照顾下,生意一直得到向前发展,我们一如既往秉承诚信经营,遵章守纪,凡事都亲力亲为,务求完美,经住了风雨,并在这个高竞争的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我们夫妻从来没有在金钱上有过争吵,相互信任,从不猜疑。
二、率先垂范,尊长敬老,做好小孩的楷模。
我们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必须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为了使儿子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长,我们一直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为儿子做出榜样。首先生活俭朴,对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要求儿子朴实大方,他也从不大手大脚乱花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次严于律己,以言行影响儿子,为儿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在家讨论家务事时,有时也叫儿子一起参与,让他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里家外从来都不玩牌赌博,不作违法乱纪的事情。现在的儿子,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强,是好孩子;在外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爱清洁,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公民;在学校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兴趣广泛,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好伙伴。
母亲大部分都与我们共同生活,对她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她的意见,使她觉得受尊重,在家里有地位,让她心情开朗。
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积极进行,乐于助人,深受社区、邻里和社会的好评。积极热心公益事业,搞好邻里关系,注重家庭成员整体素质的培养。一家人能做到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家庭中困难。平时主动走访,邻里关系融洽。在党组织的关爱下,我曾被评为北街街道及蓬江区优秀党员,同时也是一名三星义工,我们一家也先后被评为江门市"文明户"、"标兵文明户"。
篇二: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曹学军,女,46岁,在招远市金都老年福利中心工作,烟台市人大代表,父亲曹举生,69岁,母亲盛延岺,70岁,两位两人在家理家;丈夫徐德永49岁,在黄金机械有限公司工作,儿子徐菲,24岁,在大学读书。曹学军与丈夫结婚20多年来,相敬如宾,孝敬公婆,善待父母,教子有方。多年来,曹学军一家人非常富有爱心,乐于帮邻顾友,热心公益事业,爱心加奉献成为曹学军一家的家庭精神内涵。
投身养老事业,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养老难逐渐困扰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2005年,曹学军在与亲戚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越来越真切感受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与养老难不相适应的是,正规、专业的养老机构缺很少。认识到这一点,曹学军怀着对老年人的关爱萌生了建设社会老年福利中心的想法。经过多方打听,曹学军了解到养老事业不仅能给老人提供关爱,更是一项朝阳产业,国家支持,社会需要。她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丈夫,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说干就干。曹学军将社会福利中心的地址选在了招远市丁家庄子集体楼,可是除了场地租金,配齐设备设施、招聘工作人员等共得需要200多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为了筹集资金,家里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亲戚朋友们也纷纷支持。就这样2005年2月,占地2.5万平方米的招远市金都老年福利中心成立了。几年来,她凭着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服务社会的决心,不断规范管理,增添设施,完善服务,现在的老年福利中心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拥有床位280张,服务人员60多名,成为了环境优美、设备完善、服务一流、集学习、生活、娱乐、医疗康复和游览休闲于一体的老年人的乐园,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现福利中心已全部入住。2006年金都老年福利中心被评为《先进民办非企业单位》,2011年被市民政局授予《二级养老机构》,2012年曹学军同志当选烟台市人大代表。
全力关爱家人,在奉献亲人中营造幸福家庭氛围
曹学军与丈夫结婚20多年来,给家人无私的关爱是曹学军经营好家庭的重要经验。公婆在世时,为了便于照顾老人,他们夫妻二人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婆相继去世后,她和丈夫又把父母接来一起住。母亲有糖尿病,曹学军每天都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前年心脏病,丈夫跑前跑后,陪着去北京联系做心脏搭桥手术,一陪就是半个多月,手术很成功,丈夫都消瘦了不少。更让人感动的是,丈夫的二姐不幸患上了癌症,曹学军和丈夫联系医院和专家,为二姐进行治疗。在二姐化疗、治疗期间,曹学军夫妇主动资助了几十万元的治疗费,帮助二姐度过难关。曹学军夫妇的仁义举动感动了亲人,也感动了知情的每一个人。
科学教育孩子,在言传身教中把爱心传递下去
日常生活中,曹学军和丈夫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认为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传。曹学军和丈夫始终认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在潜移默化中,孩子早早懂得了关爱社会及他人,珍惜幸福生活,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孩子现在在大四学习,继承了父母爱心、奉献的精神,遇到同学有困难总是热心伸出援手,受到了同学和老师高度赞誉。
篇三: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胥秀珍老师系无锡辅仁高级中学的教师,长期从事学校电教管理工作。在单位,胥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虽已年近半百,但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她从不甘心落于人后,每次计算机等级考试,她总是第一批通过;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在家庭,胥老师是一位贤妻良母,夫妻恩爱,相濡以沫;爱护子女,促其成才;尊敬长辈,孝顺老人。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业务骨干。在社区,胥老师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在教育子女产生困惑时,在使用电脑有了疑问时,邻居们总会请热心的胥老师帮忙解决困难。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胥老师所住的大楼里蔚然成风。美好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经营的。爱心、耐心、热心、诚心、信心,这些正是胥老师成功拥有美好幸福家庭的秘诀。
篇四: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在梨乡莱阳,有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受到人们的羡慕和称赞,这个家庭友善邻里,和谐向上,主人公乐于助人、敬老孝亲,每个家庭成员都热心公益,心有大爱…… 她就是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杨旭丽老师。
个个都出彩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杨老师夫妻二人加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组成了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生活中他们夫妻二人相互体贴,互相包容,结婚十几年从没吵过架,红过脸;事业上,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翼双飞。在教育儿子方面,他们在教育其成人的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广泛的兴趣,使儿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女主人公杨旭丽,是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在家中她上有老、下有小,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三重角色集于一身,家务不可谓不重;在学校,她作为教学的业务骨干,要上课、要辅导各类乐队、要组织参加各种文艺演出。2012年,她获得莱阳市"十大孝星"、月度"梨乡好人"称号,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她组织的学校"北极星"合唱队多次代表学校、莱阳市参加莱阳市、烟台市的各种比赛,屡获佳绩。2011年在莱阳市"九月的礼赞"庆祝莱阳市第28个教师节文艺演出,获得优秀节目一等奖。由于成绩突出,2009年她被评为"莱阳市优秀教师"。
杨旭丽的丈夫徐征是莱阳师范的一名音乐老师。从教十几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工作在第一线。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们的儿子徐扬继承了父母身上的优良因子,他健康阳光,聪明向上。徐扬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莱阳师范附属小学的"三好学生"。
因为有着对音乐的热爱,杨旭丽一家三口经常在家里以歌声为伴,以琴声为侣,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他们的快乐感染了街坊领居,也感动着周围的亲戚朋友。2008年8月,他们受当地计生部门的委托,参加了烟台市"幸福文明家庭"大奖赛,以高度的亲和力、精湛的表现力和超人的创造力,顺利的通过初赛、复赛,进入决赛,年仅6岁的徐扬给现场的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借着一家人的默契和合作,最后杨旭丽的家庭摘下了亚军的桂冠,获得了奖杯和荣誉证书,并且得到了2000元的现金奖励。大奖赛的现场演出在烟台电视台各个频道反复播出,朋友、同事、邻居,无不对杨旭丽老师的家庭羡慕不已。
人人有孝心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杨旭丽家中被发扬光大,更在儿子身上得到传承。因为公公去世的早,婆婆一人独居,一日三餐经常凑合,瘦得弱不禁风。杨旭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就把婆婆接到自己家中照顾。有一次婆婆患病住院,丈夫徐征由于学校事务多,工作繁忙,照顾婆婆的任务就落在杨旭丽一人身上。白天除了上班,家里做家务,晚上还要到医院护理。因为白天工作太累,她经常趴在婆婆的床头睡着了,她给婆婆梳头、洗脸、擦身子,洗脚、剪指甲,每当闲下来的时候,她总会和婆婆拉一阵子呱,消除婆婆心头的孤独。医生、护士和同病房的病人都把她们当成了母女俩,想不到婆媳关系有处得这么好的。
最令周围的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杨老师一家侍奉罹祸的父亲的感人事迹。
2009年的一天,杨旭丽老师的父亲在帮人装修房屋的时候发生意外摔了下来,人事不省。送到医院后虽然命保住了,可是,父亲的后半生可能要在床上度过,生活再也无法自理。
在照顾父亲的三年时光里,杨老师夫妻二人的行为也让儿子耳濡目染。徐扬从小就学会了孝敬老人。每逢奶奶在自己家的日子,他都主动给奶奶端水送茶,递上老人爱吃的水果。为老人唱歌、讲故事,哄老人开心。特别是姥爷住院的时候,他每到星期天都和爸妈一起到医院照顾老人。帮老人翻身、擦洗、倒便盆。虽然帮不上大忙,但让杨旭丽两口子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孝心已经传递到了下一代。
全家显大爱
对父母家人的爱是小爱,对社会、对国家的爱才是大爱。杨旭丽老师一家多年来一直把做公益作为提高自己思想境界、培养儿子道德操行的必修课。
在杨老师家里,茶前饭后谈论的话题总是与国家的政策、形势、命运有关,让孩子从小有远大的志向,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善于用典型的正面事例教育孩子,给孩子输入正能量。特别是面对身边的问题,自己能参与的工作,杨老师两口子都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平日里,每天清晨,全家人走上自己学习工作的岗位,在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必须坚持为他人、为社会、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杨旭丽老师的家庭。我们祝愿这个家庭更美好,也祝愿我们的周围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家庭。
篇五: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家住长岛县南长山街道的王桂英老人,家中有一位年迈的婆婆,4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生活美满。整个大家庭母慈子孝,尊老爱幼,其乐融融。
家庭成员爱岗敬业,事业有成
王桂英老人,1961年参加教育工作,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34年。在从教的35年时间里,王桂英老师不仅用知识培养学生,还用爱感染学生。学生中有人患哮喘病,她便在学生进行劳动、跑步等剧烈活动时看着他,上学、放学背着他;学生中有智力差的孩子,其他老师不愿要,虽然影响班级分数但她还是收下了他,向对待其他孩子甚至更多的精力去教育他;学生中有失聪的女孩,她主动跟领导要求让这个女学生到自己的教室上课,并在日后成功劝说其父母供女孩到聋哑学校上学,让她拥有更适宜的教育环境。由于工作出色,王桂英老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深受学生爱戴。
家中其他成员,大女儿在烟台开发区工作,二女儿在长岛县医院工作,三女儿在长岛县博物馆工作,儿子是个体经营者。4个子女个个工作出色,自食其力,都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邻里之间和睦友好,关系融洽
1990年,王桂英老人开始担任所住楼宇的楼长。二十多年来,街道交给的各项工作,如下发通知、发放宣传单,她都认真负责。楼道脏了,是她拿起扫把打扫干净;冬天下雪了,是她第一个开始扫雪;楼道里的窗坏了,是她召集各家商量把窗户修好;楼顶太阳能漏水,是她挨家敲门打听到底是谁家的漏了,直到把太阳能修好。
多年来,不管在哪住,王桂英一家都能和邻居搞好关系,楼上楼下从来没吵过架,谁家有困难她都主动帮忙。
孝敬老人身先示范,言传身教
王桂英老人结婚时,家里有公公、婆婆、婆婆的婆婆和婆婆的后妈4位老人。一家七口,只有她和丈夫挣钱养家。公公因脑血栓偏瘫在床的9年多,王桂英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1972年到1985年十几年间,王桂英先后送走了7位老人,有公公、奶奶、姥姥、生身父母和养父母。
老人们相继离开人世,孩子们也长大了,王桂英总算能喘口气了。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时丈夫因车祸弃她而去,面对70岁的婆婆、面对4个尚未成家立业的孩子,她咬碎牙关,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婆婆难以承受丧子之痛,瘫痪在床,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为了方便照顾婆婆,晚上她和婆婆一起睡,这一睡就是27年!婆婆每月要喝二三十斤黄酒,王桂英就天天给她加糖熬热,有时要喝葡萄酒,王桂英也有求必应。婆婆年事已高,大小便经常失禁,王桂英便天天给她洗弄脏的衣服。老人喜欢睡炕,天冷的时候王桂英一天给老人烧两次炕。年逾古稀的王桂英本该颐养天年,可她仍每天洗衣、买菜、做饭、喂饭,照顾着97岁的婆婆。
王桂英对老人的孝敬之心深深地感染着她的子女们,如今已长大成家立业的孩子,像妈妈孝敬奶奶一样孝敬着妈妈,王桂英用实际行动为子女做出了榜样,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2012年,王桂英老人被评为"长岛好人"爱亲孝老模范。
耄耋之年热心公益,奉献社会
2012年长岛县成立志愿者协会,王桂英老人积极报名参加,并参与各项活动。同时,她还经常到志愿者办公室值班听电话,为志愿服务发挥自己的能量。
十佳文明家庭事迹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