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纸质说明书,越来越多的客户不愿意去看,但是使用的时候往往遇到问题需要解决,为了减少客服的工作量,于是我们做了这份电子版说明书,如果您遇到使用问题不妨看看。
篇一:电子表使用说明书
1 、正常时间模式:正常时间画面显示时、分、秒、星期。
1.1 按START键显示日期。
1.2 按RESET键显示每日闹铃时间。
1.3 按MODE进入跑秒模式。
1.4 按LIGHT键灯亮3秒。
1.5 按RESET+START键打开/关闭每日闹铃,相应的图标显示/消失;按住两键则发出bibi的响声。
1.6 按RESET+MODE键可打开/关闭整点报时(星期全显示为打开,反之则为关闭)。
任何状态下按住RESET+START+MODE三键,画面全显示,松开则返回。
2 、跑秒模式:从正常时间模式按MODE键一次进入跑秒模式。
2.1 按START键开始/停止跑秒。
2.2 跑秒停止时,按RESET键跑秒数值归0。
2.3 跑秒运行时,按RESET键,提取一个分段时间,跑秒画面停止(但跑秒并没有中止依然在背后运行)之后:若按RESET键,画面显示总的跑秒值;若按START键,在背后运行的跑秒停止,但画面依然停止,再按RESET键显示跑秒停止时的值。
3 、每日闹铃设定:从正常时间模式按MODE键两次进入每日闹铃设定状态,时位闪动。
3.1 按RESET键转换设定对象:时 分
3.2 按START键调整相应的数值,按住键可进行快速调整。
3.3 每日闹铃设定完成,按MODE键保存并退出设定,转到正常时间模式。
每日闹铃打开,当到达闹铃时间,会发出1分钟的bibi声;闹铃期间,若按START键,5分钟后会再次闹铃。
4 、正常时间设定:从正常时间模式按MODE键三次进入正常时间设定状态,秒位闪动。
4.1 按RESET键转换设定对象:秒 分 时 日 月 星期
4.2 按START键调整相应的数值,按住键可进行快速调整(秒位除外);秒位调整时按START键秒值归0,若秒值大于或等于30,则分值同时增加1。
4.3 时位设定时,按START键可选择12/24小时显示格式。
4.4 正常时间设定完成,按MODE键保存并退出设定状态,转到正常时间模式。 这款运动表中文说明操作如下:
*在正常时间显示状态,按住START键,显示日期,按住RESET键,显示闹铃时间
*跑秒表使用方法:在正常时间显示下,按MODE键一次进入跑秒表工作模式,按START键跑表工作,再按START键跑表停止,显示计时数字,按RESET键数字清零,按MODE键返回正常时间显示。
*闹铃时间设定:在正常时间显示下,按MODE键2次,再按STSRT键校准小时,按RESET键1次,再按STSRT键校准分钟,按MODE键返回
*时间设定:在正常时间显示下,按MODE键三次,进入时间设定状态,秒闪动,按STSRT键,校对秒,按RESET键,分钟闪动,按STSRT键校对分钟,再分别按RESET,STSRT键,可分别校对小时/日期/月份/星期,按MODE键返回
*12/24小时制显示:在正常时间显示下,按MODE键3次,进入时间调整状态,按RESET键2次进入小时调整状态,再按STSRT键直至12/24小时制出现,再按MODE键1次返回正常时间显示
*闹铃,整点提示开关设定:按RESET键不放,再按动STSRT键,可选择闹铃开启/关闭;若闹铃开启时,应有闹铃符号显示。在闹铃响铃时,按STSRT键,闹
铃停止,间隔4至5分钟,将会再次闹铃,按RESET键,将关闭再次响闹。按住RESET键不放,再按MODE键,可选择整点提示功能开启/关闭。当整点提示功能开启时,按住RESET,星期应全部显示出来
*电子冷光灯:按LIGHT键,电子冷光灯将被点亮,并可延时3秒,注意,长期使用电子冷光功能将消耗大量电能
篇二:数字式电子手表使用说明书
常见的数字式电子手表多数如下图一样,有四个按钮。
LIGHT 夜视灯 ;ST/STOP 显示日期
MODE 功能键 ;RESET 显示预设闹钟时间
按一下“LIGHT”按钮,灯就会亮起来,方便在黑暗的地方看时间;
按一下“MODE”按钮,显示计时,再按一下,显示闹钟设置,再按一下,显示时间、日期设置;
按着“ST/STOP”不放,显示日期;
按着“RESET”不放,显示预设闹钟时间。
启用/关闭闹钟:
按着“RESET”不放,在同时按“ST/STOP”,同时放开,或同时按“RESET”和“ST/STOP”再同时放开,启用/关闭闹钟。
计时功能:
1. 按一下“MODE”按钮,显示屏上显示计时画面;
2. 按一下“ST/STOP”按钮,开始计时,又按一下,暂停计时,再按一下,继续计时;
3. 在暂停计时时,按一下“RESET”,计时器将归零;
4. 按一下“MODE”按钮,返回时间显示。
设置闹钟:
连续按两下“MODE”,显示闹钟设置画面,按一下“ST/STOP”,相应数字加一,长按“ST/STOP”,数字一位一位的加,放开,即停在放开前所显示的数字;按“RESET”,切换小时、分钟设置;小时的数字会在0~23之间循环,分钟会在00~59之间循环;在设置完后,按一下“MODE”,返回显示时间。
设置时间、日期、星期:
连续按三下“MODE”,显示时间设置,首先设置的是秒,这时,按一下
“ST/STOP”,秒数归零,每按一下“RESET”,分别切换秒、分钟、小时、日、月、星期,在设置分钟、小时、日、月、星期时,按“ST/STOP”,相应数字加一,分钟在00~59之间,小时在0~23之间,日在1~31之间,月在1~12之间;有些表在设置小时时,当到23,再按“ST/STOP”,会转为十二小时制显示,相应的在小时之前多出“AM”、“PM”,区别上午、下午;在设置完后,按一下“MODE”,返回显示时间。
篇三:多功能电子表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多功能电子表设计目的及意义
2多功能电子表设计内容
(1)总体设计方案简介
(2)单元电路设计
(3)总电路图
(4)软件设计,编程思路,给出流程图,程序清单(附注释)
(5)仿真结果
3 结果分析
4 设计总结
5设计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
1.多功能电子表设计目的及意义
1.1多功能电子表设计目的:
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将电子技术相关理论知识与制作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电子技术原理的理解,增加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为今后投入电子技术的开发应用打好基础。
1.2多功能电子表设计意义:
意义:
2.多功能电子表的设计内容
2.1总体设计方案简介
1.功能简介及摘要
多功能电子表是一种用数字显示秒﹑分﹑时的记时装置,与传统的机械钟相比,他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电子手表,大到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型数显电子钟。
本课程设计要用通过简单的逻辑芯片实现数字电子钟。要点在于用555芯片连接输出为一秒的多谐振荡器用于时钟的秒脉冲,用74LS160(10进制计数器)74LS00(与非门芯片)等连接成60和24进制的计数器,再通过七段数码管显示,构成了简单数字电子钟。
2.设计流程
多功能电子表一般由振荡器、分频器、译码器、显示器等部分组成。这些都是数字电路中应用最广泛的基本电路。
3.各部分功能说明
1、振荡器
振荡器是多功能电子表的核心,它的作用是产生一个频率标准,即时间标准信号,然后再由分频器分成秒脉冲,即“秒”时间脉冲。因此正当其频率的精度与稳定度基本决定了多功能电子表的质量。
为了产生稳定的时间标准信号,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从多功能电子表的精度考虑,晶体振荡频率越高,秒针的时间精度越高。但这会使振荡器的耗电量增大,分频器的级数也要增多,所以在确定频率时,应当天考虑这两方面因素,然后再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型。
2、分频器
振荡器产生的时间标准信号频率很高,要使它变成用来计时的“秒”信号,需要一点过级数的分频电路。分频器的级数和每级分频次数要根据时间标准频率来决定。目前,适应电子表多采用32768(215Hz)的时间标砖信号。用N位二进制计数器进行分频后,要得到秒脉冲,可令N=15即可。也就是说,经过十五级二分频即可得到周期为1s的秒脉冲信号。
3、计数器
有了秒脉冲信号,可以根据60s为1min,60min为1h,24h为1d进位制。
分别选定秒、“分”、“时”的计数器。从这些计数器的输出可以得到1min、1h和1d的时间进位信号。在“秒”计数器中,因为是六十进制,通常用两个十进位制计数器的集成片组成,其中,“秒”个位应是十进制,“秒”十位应是六进制。可以采用反馈归零发的方法变成“秒”十位为六进制,实现“秒”的六十进制。“分”计数器组成完全相同,不再重复。只是“时”计数器虽也用两个十进制计数器,但需采用反馈归零方法实现二十四进制计时电路。
4、译码显示电路
因为计数器全部采用8421BCD码十进制级数集成芯片,所以“秒”、“分”、“时”的个位和十位都有4个状态输出端(QA、QB、QC、QD)。将计数器这些输出端接至专门设计制造的译码电路,即可产生去的七段数码显示器的信号。
5、校时电路
当刚接通电源或者时钟走时出现误差,都需要进行实践的校准。校时电路的基本原理就是将0.5s的脉冲信号(可由分频器的第14级分频输出端直接获得)直接引进“时”计数器,同时将“分”计数器置“0”。在“时”的只是跳到需要的数字后,再切断“0.5”信号,让计时器正常工作。校“分”电路也是按此方法进行的。
6、整点报时电路
多功能电子表显示整点时,能及时报时。要求每当“分”和“秒”计数器计数带59min50s是,驱动音响电路,在10s内自动发出5次鸣叫声,每隔1s鸣叫一次,每次叫声持续1s,而且前4声低,最后1响高,正好报告整点。
电子表的操作介绍说明书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