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行政工作总结
一、2014年度行政工作回顾
2014年,我区行政工作在矿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落实矿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区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矿交给的各项任务、指标。回顾2014年,重点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安全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在坚持常规安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安全生产理论和方法,用先进的方法指导安全生产。通过警示教育、亲情教育,让职工明白“安全为了谁、三违事故害谁”。组织广大职工深入学习了两级公司2014年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的安全氛围。
(二)落实安全制度,严格安全监督,狠抓安全生产执行力。
2014年,我区根据矿安全生产1号文指示精神,完善了区安全自主管理制度、跟班带班制度,“四无”班组创建、先进评比等各类规章制度,细化了各岗位责任制,强化了联保互保责任,建立完善了自我约束机制和职工自律安全运行体系。安全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安全人性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健全职工安全诚信档案,对“三违”人员实行积分考核。落实“四无班组”创建制度,评出前二名班组,进行嘉奖。2014年,区共奖励班组10次,技能培训考试奖励职工55人次,推进了区队自监、班组自控、岗位自律。大力推行“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法,狠抓了生产现场管理,严格落实开工前安全确认、隐患排查、班中巡查、联保互保等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了区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严制度、严标准、严明劳动纪律,加大对副队长以上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切实落实跟班干部岗位责任制和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从而达到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的安全效果,不断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
2014年,我区紧紧围绕矿安全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了矿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指令,强化思想安全教育、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增强了领导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强化现场管理为重点,狠抓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和现场监督检查,充分调动全区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坚持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不断强化执行力,落实干部责任制,推动我区安全生产管理平稳发展。坚持了“11种隐患人排查”制度,落实副队长以上跟班干部的责任,加强对特殊工种、单独作业人员的巡查管理,牢固树立了“‘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和“事故出不起”的思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现场反“三违”、反事故活动,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深化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安全基础。
根据集团公司《2014年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有关要求,我区对安全生产体系进行了深入推进,,彻底解决认识不到位、推进速度慢、落实效果差的问题,并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严抓现场管理、安全自主管理,确保了每班的安全生产。
2014年,我区实现了安全的双丰收,职工收入稳中有升位一线单位前列,同时获得了“六好科区”、“安全示范科区”、“先进党支部”“党风廉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有多名班队长、职工被评为“五好职工”、“员工标兵”、“采掘状元”,全区呈现出干事创业、风清气正、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职工吃苦耐劳、扎实工作的结果,是班队长忠诚敬业,顾全大局的结果,是班子成员团结拼搏的结果,为此,我代表区行政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忠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1、经营管理难度增大
2015年经营形势将比2014年更加严峻,目前来看,我区对材料管理上,职工还未完全转变以往思想,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节约意识还比较淡薄,与精细化管理要求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形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因此,在2015年必须坚持抓好班组建设,切实强化精细化管理、内部市场化运作、工程质量精品化,对井下各类材料和设备要全部编号标注,具体到人,责任到人,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类材料的浪费,大力开展修旧利废、节支降耗工作,做好材料的回收复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从而提高职工的收入。
2、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存在差距,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
针对我区目前的现状来讲,井下现场条件复杂,各生产队施工巷道地质条件多变,安全隐患增多,给我区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工作现场管理松,要求不严、不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工作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总是从客观上找理由,工程质量意识不强,制定的验收制度,在现场不能得到落实,不能完全做到动态达标。其次,没有从主观和管理上找差距,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从14年我区出现的几起微伤事故来看,我们的安全工作任重道远,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麻痹,时刻要有如履薄冰的思想,为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只有加大培训力度,严格现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规范现场操作,纠正不安全行为,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大井下反“三违”力度,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岗位操作规范化、井下生产文明化保安全,才能做到长治久安。
3、2015年奋斗目标
(1)超额完成矿下达的进尺、修护任务。
(2)减少微伤,杜绝轻伤及以上事故,力争实现安全年。
(3)安全质量标准化再上新台阶,力争实现动态达标。
三、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全面完成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
1、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强化安全自主管理。
安全自主管理不是自由管理,更不是放松管理,而是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实现安全管理转型和提升的必然过程。它是要改变“等、靠、要”依赖思想,按照“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的原则,自我约束,大力推行“岗位自律、班组自控、区队自监”管理模式。区队干部要敢抓敢管,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加大反“三违”、反事故处罚力度。让职工不敢违章、不愿违章,促使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同时,要加强班队长队伍建设,认真做好班队长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执行力、落实力、操作技能,为推进安全自主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途径。针对我区职工自主保安意识不强,班队安全精细化管理意识不强,岗位责任制落实存在薄弱环节,三违现象时有发生等现象,2015年我区将改进培训手段,采取理论考试与岗位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训效果,提高奖优罚劣力度,采取理论培训和实物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和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法,严格规范现场操作行为,通过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促进广大职工学技能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3、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
2015我区坚持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化为主线,树立“不进步就是退步”的危机意识,自我加压,自我找差距,实行班长验收、跟班验收,下班班长、跟班复查双验收制度,落实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将一追到底,是谁的责任就由谁负责。对区管技人员及验收员,严格按照“三反四保”制度进行考核兑现。扎实开展“四无”班组竞赛评比,根据各班组每天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达标、环境卫生和材料设备管理等情况进行细化考核,适时开展劳动竞赛,给前二名的班组一定的劳务费奖励,从而提高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团结协作能力,争创优秀班队,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
4、强化责任追究,切实提高执行力。
要顺利完成矿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关键在领导,成败在考核,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抓细管。对矿出台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及区安全自主管理各项制度,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安全出现问题的班队,严格责任追究,一事故、一追查、一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保障体系。解决安全生产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切实提高执行力,打造一流团队。
5、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从旧思想、旧观念、旧框框中摆脱出来,树立勇争第一、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理念,我们带头转变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落实力。面对今年的工作压力,我们全区干群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全区干群的智慧和创造力,开创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2014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漯河市法制办着力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意见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62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以依法用权、依法控权为中心,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重点,强化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创新,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统筹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部署。年初,我市召开了全市依法行政暨法治政府建设会议,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2014年度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对新一年度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机关部门普遍通过召开依法行政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或意见等形式,对本单位、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
二是以考核促工作。扎实开展依法行政工作责任考核工作,对县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年度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日常考核、目标任务考核、社会评议三位一体的方式,全面掌握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一一反馈考核结果。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县区及部门进行整改。
三是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漯河市政府领导班子组成以后,把建设法治政府作为建设为民、廉洁、干事政府的前提,从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入手,提出每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都要确定一项议题,利用30分钟集中学习法律法规。2014年以来,漯河市坚持常务会议学法制度,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法内容与全市中心工作相结合,政府常务会议相继学习了《行政强制法》、《预算法》、《城乡规划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服务型行政执法、非法集资案件处置等方面的规定。通过学法,使领导干部了解了法律规定,增强了依法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市政府的带动下,各县区政府及市政府部门普遍建立了会前学法制度,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形成了浓厚的学法氛围。
四是加大法制信息宣传力度,全年组织采编各类法制信息383篇,向省政府法制办上报360篇,有力地宣传了我市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工作,制度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围绕中心,科学立法。紧紧围绕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加强资源保护、保障群众民生等重点工作,在充分收集整理各部门条件成熟、急需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项目基础上,将急需要的项目遴选出来,起草并以市政府文件发布了《漯河市2014年度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先后审查出台了《漯河市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管理办法》、《漯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漯河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办法》、《漯河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一批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和重点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二是大力改进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方式。为增强规范性文件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所有规范性文件在审核过程中都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还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提高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如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问题。实施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既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但实施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一些群众因为种种因素,不愿搬迁,推进难度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先后组织居委会、搬迁群众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征求大家意见,集思广益,并组织建设、国土、规划、房管、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多次讨论,最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符合群众利益、操作性强的《漯河市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办法》。在这一文件指导下,2014年漯河市已经启动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项目16个,完成投资近143亿元,征收房屋面积28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48万平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全年法制办共审查各类政府文件、会议纪要180多件,保证了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加强规范性备案和清理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要求,增强主动意识,落实责任人员,及时做好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报送备案工作,全年共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备案文件38件,且全部符合法律规定。同时,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下发了《漯河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漯政办[2014]142号)文件,召开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会议,对整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具体工作上,根据省政府的要求,一方面,将漯河市自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制定的所有规范性文件报省政府法制办,以供清理审查;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对漯河市所属县区政府及市政府部门报送的49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审查清理,经逐件审查,拟废止、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215件,保留279件,修改4件。通过清理,维护了政令畅通。
(三)加强行政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组织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活动。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法制办开展服务型执法有关情况的汇报,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的内容,法制办起草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漯河市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实施方案》,在构建服务型行政执法模式、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增强行政执法执行力、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法制办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批市直重点执法部门座谈会、特殊区域(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就如何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工作涉及的执法手段、执法人员风险、案件回访制度、执法程序和结果公开、罚没财物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确定了重点突破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时,还采取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选取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林业园林等执法部门的主要执法人员近千人进行重点培训。根据省办统一要求,组织各县区和市直执法部门在6月15日集中开展服务型执法宣传活动,全市共集中宣传展出500余个展板,设立160个投诉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6万余份,展现了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的内容、行政执法的成果等。
二是组织开展规范处罚裁量权和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联合市纪委优化办,对市公安局、交通局、规划局、城建委、国土局、房管局、畜牧局、文化局、安监局等部门规范处罚裁量权和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临颍县和舞阳县开展检查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察,督察现场通过抽检案卷、查看资料,当场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要求定期反馈整改意见,起到了较好的督导作用。
三是加强个案监督。针对媒体曝光的我市郾城区运管所、市公路局超限站违规扣车、过磅收费等情况,法制办组织对郾城区运管所、市公路局进行了监督,并责令市交通局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撤职、调离执法队伍等处理,同时对整个交通局系统的执法程序和文书进行了监督。
(四)强化复议工作,化解行政争议。
坚持畅通复议渠道,全年处理行政复议申请114件,受理70件,没有发生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的信访事项。同期,协调处理省政府受理的涉及我市的土地行政复议案件53件,将近10个批次,在全省地市中数量较多。由于我市协调工作到位,目前省政府已办结的49件案件中,除当事人撤回申请案件外,全部维持原征地批复或驳回当事人复议请求,没有一件撤销或确认违法。在省政府督查的4起案件中,积极协调、想法设法,努力化解了征收矛盾。同时,全年还办理行政应诉案件14件,维护了政府的合法权益。我办行政复议融入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的做法在年初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
(五)积极为政府中心工作提供法律服务
法制办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参与政府各项法律事务的处理,特别是参与重大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事前参谋提建议、事中谋划重处理、事后善后防风险,保证了各项事务的稳妥处理。主动为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协议合同签订等重大经济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20余次,审查了市政府与美国美联投资集团合作框架协议、老街综合体改造等各类合同20余份。先后参与了漯河医专科威特贷款、利思达商贸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二建公司退休职工上访、双龙纺织公司职工安置、医专新校区图书馆体育场工程遗留问题解决、双汇广场地下项目遗留问题处理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为有关问题的推进和解决起到了应有作用。
回顾2014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全市法制机构建设仍然不平衡,少数部门法制机构人员不到位;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力度尚须进一步健全和加强;政府法制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力度、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2015年工作设想
2015年,我们将在省政府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创新机制,狠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大依法行政推进力度。加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的统筹规划和部署安排,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整、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组织开展年度全市依法行政专项考评,并挖掘工作亮点。
二是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定工作。注重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前瞻性,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加强改善和保障民生、资源和环境保护、创新城市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对清理后保留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整理编辑,供群众查阅。
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国务院和省政府行政审批清理结果的承接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结果的督查落实。
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开展重点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通报。继续强化对处罚裁量权和服务型执法的监督落实;督促指导舞阳县做好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准备申报工作,力争申报成功。
五是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行政与司法的良性互动,积极研讨非诉行政案件执行等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紧紧围绕行政复议工作实践,积极探索房屋征收、征地拆迁等领域的办案规律。针对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诉争较多的情况,起草相关制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应诉代理工作。
六是深化法制服务。继续发挥法制机构的参谋和顾问作用,为政府及其部门决策提供法律意见,保障政府依法决策。
2014年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服务武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和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为着力点,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服务保障民生并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并行,全力打造“四个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社区矫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树立五张品牌(创建无讼无访村居活动、设立“法治长廊”、法律援助窗口便民服务、村民说事说法室、法制中心户长),推动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上新台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在创新管理上求突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新发展
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化解社会热点难点纠纷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治理、防止激化”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创建“无讼无访村(居)”活动,不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衔接机制,全面构建党政主导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积极推进老干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库区、简易民事、刑事和解等调解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村民说事说法室”活动,结合重要节点、重大活动、重点项目等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一年来,全县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382件,其中人民调解2142件,调解成功2087件,成功率97.4%;行政调解194件,调解成功192件,成功率97.9%;司法调解2046件,调解结案(含撤诉)1041件,结案撤诉率50.8%。防止群体性上访8件82人,防止群体性械斗4件24人,防止民转刑案件2件5人。安置帮教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全县17个乡镇综治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17个村(居)的帮教组织机构运转较正常。建立了培训基地1个,安置基地2个。县乡两级安置帮教组织机构制度健全,在劳动、民政等部门和较大企业建立了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制度,全面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低保、临时性救助等方面的政策。同时,通过明确责任、建立“一人一档”、健全完善无缝衔接机制等措施,切实做好帮教对象的衔接管控工作,杜绝“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目前,全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894人,其中刑满释放748人,解除劳教14人,解除社区矫正143人。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科学规范。严格按照“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规范的管理目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优化队伍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我县社区矫正工作。重视日常监管,对全县362名社区矫正对象认真落实“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评议、年考评”的监管措施,对268名矫正对象进行手机定位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有效防止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通过集中排查走访、重点敏感时段重点监管等措施,强化重点对象的监管,防止重新犯罪。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扎实,得到了省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多次表扬。
二、创新载体上求突破,推进武平科学发展新跨越
全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到一线 司法行政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资源,组建“法律服务团”,以法律服务“三进”为载体,主动介入第九期旧城改造、西进工程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平安武平”建设等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努力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法律服务,努力维护社会稳定。通过设立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窗口,进一步巩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成果,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在信访局、律师所、综治维稳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案件接收、审批、归档等程序,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服务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法律服务执业评查月活动,坚持“一案一卡”制度,加强对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引导律师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一年来,我县公证机关共办理各类公证845件,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类案件175件,律师参加县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70多场次;29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各类民事案件168件,担任法律顾问36家;“148”法律服务热线接待接收法律咨询数3500多人次;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援助案件403件,其中刑事26件,民事376件,行政1件,接待咨询300多人次。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细化分解到精神文明、党建工作、绩效评估、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等各行业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中,切实抓出成效。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对任命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各中心组经常举办法制讲座。今年,在文博园路设置了一条近300米长的“法治文化长廊”,深入开展法治县创建工作,推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重点围绕创建“无讼无访村(居)”、“平安武平”建设、武平大道建设、梁野大道建设、“西进”工程、九期旧改、东门市场扩建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收到良好的实效。今年,各乡镇共举办法制讲座115场次,组织法律知识考试16场次,编发法制宣传资料35000余份,组织法制文艺演出89场次,开展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或专项法制宣传活动54场次,开展“法律六进”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90场次,受教育人数5万余人。
三、在增强发展后劲上求突破,创设基础设施建设新业绩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司法局基层基础建设,我局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力做好基层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工作。全县17个司法所已新建16个,其中独建3个,合建5个,购置8个,基层司法所办公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规范运作的原则,全面加强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六化”目标(即队伍建设正规化、科技管理信息化、业务工作规范化、硬件设施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服务大局优质化)。局领导注重加强向县领导的请示汇报,争取了县委、县府的关心支持,县委、县政府和县财政部门克服财力拮据困难,按全省分类保障标准按时足额落实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同时,县局着力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省、市司法行政部门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积极争取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政法专项装备等资金。
四、在完善制度上求突破,实现队伍整体素质新提升
我局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和谐、坚强的领导班子,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干部队伍,取得较好成效。一是作风不断转变。以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学习十八大精神、组织干部职工到古田会议旧址和叶剑英故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古田法庭接受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等活动,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司法行政机关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健全以“一考,二评,三制,四督查”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制度体系,严格落实《武平县司法局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武平县司法局岗位履职效能督察制度》等规章制度,强化了队伍管理。通过印发《武平县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人员和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管理的通知》(简称“三严禁”、“三不准”的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司法所人员和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三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通过签订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促进责任落实,严格“一岗双责”,坚持做到任务分解、监督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到位,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入司法行政工作年度考评内容。建立健全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预警机制,加强对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收费的监督和管理,做好提前“拉袖子”,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每月按规定将政务公开的内容报告给县纪委,并在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五、在优质服务上求突破,力求招商引资工作新成效
采取多项措施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强化招商引资信息的收集、研判,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招商引资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局招商办经常督促各股室想尽办法,梳理人脉,寻找招商引资的突破点。强化招商引资渠道的拓宽,加大对外联系力度,特别是加大了与企业经管人士和经济能人的联系力度,巧借外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强化招商引资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洽谈、项目考察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加深对项目前期服务的研究,有针对性制定预案,找准关节点,提出解决办法,促成项目早签约早建设。根据《武平县2012年“4332”项目竞赛活动方案》和《武平县开展“大干150天,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活动方案》文件精神,专门召开局务会研究部署“4332”项目竞赛和招商引资攻坚战活动的落实,并在工作中认真抓好“4332”项目竞赛活动和招商引资攻坚战活动,做好7批近30多为位客商来武平考察接洽工作,策划新生成2亿元以上项目一个,2亿元一项项目一个。局招商引资工作组由局长带队到东莞、顺德、佛山等经济发达地区及不锈钢产业集中区进行项目推介和宣传。发挥职能积极服务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作。我局充分发挥好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作用,着力加强对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积极为全县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在服务重点项目方面,我局全力以赴,局主要领导兼任九期旧改副指挥。此外,2名班子成员、6名机关干部长期服务在项目一线,为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作出了努力。
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局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抓手,严格按照全力推进武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县“三个武平”建设目标,继续深入开展以思想教育、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创新载体,拓展思路,创造性地发挥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作用,突出重点,狠抓亮点,促进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上新水平。
一、营造法律服务环境,促进武平科学发展
着力提升律师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律师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律师行风建设,建立健全律师行业“评查月”、“一案一卡”等长效机制,解决律师行业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挥律师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当好政府和企业法律顾问,积极为九期旧改、西进工程、梁野山旅游综合体、招商引资等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律师行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律师参与信访、农民工维权法律顾问团和涉法信访志愿者等工作品牌。着力提升公证工作水平。努力拓宽公证服务领域,积极介入社会经济生活,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公证机构管理机制改制,完善公证处的内部运行机制,健全独立法人地位和主任负责制。着力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以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为主线,以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活动为抓手,以提升法律援助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着力强化法律援助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法律援助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法律援助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公平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实现应援尽援,案件数比增8%以上。
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1、继续深入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预防和化解更多的矛盾纠纷,力争实现辖区内“四无”村居达80%,人民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
2、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积极推进在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环境保护、林业山林、工业园区等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大力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努力化解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年内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
3、深入开展“无讼无访村(居)”创建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执业律师挂钩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法律业务指导制度,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提供有力的法律专业保证。同时充分发挥老干部调委会和“村民说事说法室”作用,通过举办“以案说法”、“以案析法”、“说事说法”等活动,构建群防群治、全民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提高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村居法治化管理水平,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的目标,从而促进村居向“少讼”、“无讼”转变。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
(一)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1、重点抓好反腐倡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2、重点抓好与创新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着重抓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认识和支持社会管理创新。
3、全面加强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重宣传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以及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依法解决各种民生保障问题。
4、持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加大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建设,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提升工作实效。
(二)推进依法治理进程
1、重点抓好“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新的典型,以点带面,在全县全面铺开,力争创建面达100%,争取更多的村(社区)被省、国家命名。
2、突出抓好法治县创建工作,着力抓好法治乡镇、法治单位、法治学校、法治企业等法治创建工作,培育1至3个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为着力点和切入点,不断扩大创建覆盖面,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认识,促进法治县创建工作。
四、狠抓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1、进一步完善监所与基层帮教组织信息沟通和衔接机制,对释解回归人员实行无缝衔接,落实帮教责任人,签订帮教责任书,不断完善排查回访、衔接登记、谈话接访、建档立案、检查考评、信息通报、业务培训和目标管理等制度,推动工作规范化。力争实现服刑人员信息核查率达90%,回归人员帮教率达96%,安置率达93%。
2、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安置就业渠道,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政策,主动联系劳动和社会保障、农办等部门,依托“阳光工程”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对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按规定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对符合申领失业保险条件的要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并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按当地规定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3、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力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效落实工作措施,坚持“依法、规范、有序”和“积极稳妥”的工作原则,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各项措施,配合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对审前社会调查对象实行县局领导约谈制度,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服刑意识,创新监管模式,推行手机定位管理,提高监管技术含量,加大教育帮扶力度,丰富教育内容,严格实行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分级处理、心理矫正、公益劳动等多种教育方法,促进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过,尽快融入社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拓展帮扶渠道,实行帮扶社会化、多元化,巩固教育矫正效果,最大限度地减低重新犯罪率。
五、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以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为载体,认真贯彻《司法部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全面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和基层设施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司法所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全面完成基层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任务,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2、认真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和司法协助员制度,进一步推广老干部调委会和“村民说事说法室”等经验做法,整合司法所职能,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居、社区,积极参与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力争把司法所建设成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综合性工作平台。
3、完善基层工作统计平台,规范基层数据网上填报工作,增强基层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4、做好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的征地、资金拼盘等各项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大基层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执行力度,落实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经费开支标准。加大协调力度,解决我局人员缺编、增加内设机构等问题。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和形象
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继续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建设。抓好干部管理使用。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切实解决机关“职务疲劳”、精神状态不佳的状况。继续做好副科级司法所长配备的协调请示工作,力争副科级所长配备达上级要求。积极协调做好公证人员、公职律师的招录或招聘工作,补充公证队伍和公职律师新鲜血液。继续开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重点抓好基层助理员的业务培训和编辑司法行政各项职能的业务资料能力培养。抓好干部队伍创新管理工作。打造“一警一品”工程,提升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通过挖掘个人的特长、优势,或展现个人的丰富经验、突出成果,或揭示个人的明显改变、重大进步,打造干警工作品牌,以此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激发队伍活力,塑造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确保决策部署的落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014年行政工作总结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