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观后感
20xx年7月份,公司党支部组织公司全体党员观看一批优秀的红色电影,其中《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尽管我已多次观看,但这次看了之后还是又一次给我带来了震撼,电影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被那些小人物大情操感动着,那段远去的历史、那一幕幕辛亥革命前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革命残酷而又不可避免的流血牺牲以及人民群众包括商人、乞丐、车夫、小贩、学生、赌徒等人之间种种崇高而又感人的情愫。
《十月围城》跟以往表现革命主题的电影不一样。它没有把焦点放在革命大人物身上,而是极力了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社会底层人民群众在反抗与斗争中奋不顾身,慷慨就义的崇高形象。他们本与革命党人孙中山素未谋面,毫无瓜葛,但是他们为了各种情谊,在抉择中把自己卷入到了这一场生死不定的保卫活动中。为了保卫革命党人孙中山能够安全到达香港与十三省代表顺利进行秘密会谈,这一批批江湖义士有的甚至根本都不知道自己要保卫的人是谁,却都愿意为之付出生命。
这部电影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不仅仅是社会精英挺身而出,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会全力以赴。每一个后来者如今都在享受着他们用鲜血浇灌出的希望和繁荣,这是全民族的精神寄托,是一次中国人的集体励志。“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为之文明,为之幸福,有此产生主义,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内心中的主义,而每个人的主义共同构成推动革命进行的动力。
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梦想,革命先驱孙中山取得了辛亥革命胜利,提出了“六至”、“四最”的强国梦。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支持下,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解放不受欺凌的民族梦。邓小平“韬光养晦”大智慧,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富强的发展梦,如今,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凝聚着全民族的期盼,是中国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中国梦”汇聚着13亿人民的梦想和期盼,顺应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牢记建党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要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办实事,同时,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共产党员的本色作用。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中国梦”是伟大民族、伟大国家的进取之梦,是13亿平民百姓的幸福之梦,就像《十月围城》中的那句话“我一闭上眼睛,梦里全是中国的明天!”,我们只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依靠全体人民的智慧,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十月围城观后感(2)
观看了《十月围城》这部电影,领略到了辛亥革命成功的不易,更加激发了满腔的爱国之情;同时也更加清楚了“共产党员”这四个字的重大意义及内涵。
《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学生、赌徒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1906年,正是清廷疯狂暗杀“革命党”的黑暗年代。10月15日,革命领袖孙中山决定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十三省代表见面会谈。清廷将军阎孝国买通香港警察,在全港织起了一张“刺孙”的天罗地网。而“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作为革命党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保卫孙中山的任务······
影片为我们展示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画面。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为了保护孙文安全离开,那些社会最底层、却有着强烈爱国心的人们,毫不犹豫地为之付出,为之牺牲。感动于他们的壮举,感动于他们的那份信念!
每部成功的电影都有一个或多个优秀的人物形象,《十月围城》也不例外。在所有的角色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重光。
李重光的父亲李玉堂是个商人,但他与那一时期的商人都不同的是他是一个爱国商人,他在报馆被封之后仍坚定的要求把孙中山回国的消息传播出去,他只有一个四十岁时的老来子,但在面临家国与个人的选择时,仍选择了前者。
李重光是李玉堂的十七岁儿子,善良,坚定。虽然年纪尚小,却早已立志要拯救四万万中国人民!他“幸运”地被抽中作为孙文的替身,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使得其能安全离开。面对年迈的父亲和亲如兄弟的车夫阿四的苦苦哀求,他都没有退缩。他说:我十七年的人生,原来就是为了这(代替孙先生的)一个小时啊!他无悔地上路了,无悔地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暗杀行动。表面上他很勇敢,但他不过只有十七岁啊!他还是一个孩子呢!他也害怕,他亦恐惧。那双不停颤抖着的双手和那双满含泪水的眼睛说明了一切。 当重光拉着阿四的手,对他说离出发还有一分钟,还有30秒,还有15秒„„57,58,59„„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想他年迈的父亲?想他早逝的母亲?还是想着中国美好的未来?可是,他不后悔,这是他所热爱的事业,这是他所热爱的中国!为之牺牲,何等光荣!他说: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这个帅气而勇敢的男人,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勇气,令我动容!
还有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无悔地在这1小时里相继献出生命。小则17,大则30。乞丐、少爷、商人、捕快、路边小贩······他们都是卑微的、也许是互不相识的小人物,但是,他们却都有着一颗崇高的心!他们的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却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为了中国,为了明天,他们在同一天献出生命!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现在生活的这样和平安逸的环境是 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珍惜这份和平,继承革命遗志将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十月围城观后感(3)
《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岂丐,车夫,学生,赌徒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1906年。清末。正是清廷疯狂暗杀“革命党”的黑暗年代。10月15日。革命领袖孙中山决定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十三省革命代表见面会谈。清廷将军阎孝国买通香港警察,在全港织起了一张“刺孙”的天罗地网。而“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作为革命党人,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保卫孙中山的任务……
影片为我们展示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画面。我非常喜欢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李玉堂发抖的手,李重光大义凛然背后对死亡的恐惧。陈少白不畏生死,但对重光的疼爱和重视,阿四阿红的纯粹还有众多不知名的小人物的牺牲,为我们展示了精神上无限强大的力量这是最感染我的地方。
李玉堂的表演很精采,我很喜欢这个人物形象。他虽然是个商人,但他却是个爱国的商人。他在封了报馆后,仍坚定的要求把孙中山回国的消息宣传出去。他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他四十岁时生的独生子。他爱自己的儿子,不愿让他卷入政治旋涡中来,希望他专心读书,光宗耀祖。然而,当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安危面临选择时,他选择了舍弃,舍弃自己的儿子,为了民族的大业。
李重光这个人物形象我也很喜欢。他是李玉堂的儿子,是李玉堂在40岁时生下的儿子,17岁,受陈少白影响极深,虽然仍有着年轻的稚嫩与天真,却拥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当孙中山的替身时,面对警察的追捕,他对车夫说:原来我活了17年,就是等这一个小时。他还说: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
影片中的阿四和阿纯这一对有情人,打算在完成保护孙中山的任务后结合。可是,阿四没有回来。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献出了他们保贵的生命。我们这样和平的环境,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啊!我们应该继承先辈的遗志,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十月围城观后感(4)
“我一闭上眼睛,梦里全是中国的明天”。“从你为革命捐的第一分钱开始,你就已经是革命党了”。“别忘了,你是个中国人”。看完电影《十月围城》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着这几句话。中国的今天是用许多数不尽的生病换来的,在那个年代有这些敢于为了革命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勇士,我们应该要感谢他们,悼念他们,他们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片中有那么多英雄,李重光,阿四,王复明,沈重阳,方红„„他们都是一百年前的70后和80后,试问要是在当今这个社会出现要革命,会有几个人愿意站出来呢?会有几个人愿意付出自己生命来换取革命的成功呢?我不敢说没有,但是我敢说不多。在前人为我们换来如此美好的今天生活,我们应该感到幸福,要珍惜这种幸福,全国都团结一致,而不是为了一些利益而去出卖同胞。在《十月围城》中,我们看到了百姓的团结,支持和热情。在如今的社会正是缺少这种团结,百姓也变的功利化,盲目化,要是革命肯定是以失败告终的。在孙中山要来香港密谈起义时,有这么多人愿意在这短短的一小时相继献出生命,有乞丐,少爷,商人,路边小贩,捕快„„这些人并不是生命大人物,只是一些卑微的小人物,他们之间也许还是互不相识的,但是,他们却拥有着一颗崇高的心!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却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中国,为了明天,他们在同一天献出生命,可见了中国人的伟大,他们对中国的今天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但是他们却不后悔这样做。他们是伟大的,是令人敬畏的!
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为了保护孙文安全离开,那些社会最底层,却又着强烈爱国心的人们,毫不犹豫的为之付出,为之牺牲,感动他们的壮举,感动于他们的那份信念!其实影片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就是小人物关于爱的情怀,从父子之爱,父女之爱,主仆之爱,男女之爱,到中华之大爱。有了十年磨一剑的诚意,即使是小人物悲悯命运也能够达到旋律的升华。剧中的方红和李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岁的孩子,本在父亲的保护之下一边怄气一边天真的活着,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时,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他们成功的机会很少,在失去父亲羽翼保护的时候,以雏鹰之翅迎向黑暗的未知,战胜了心底强烈的恐惧与人与生俱来的害怕退缩,是战胜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才能站在暴风雨的面前。
“十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重临,革命两字,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喻,今天再道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做革命。”当孙中山说完这句话后,我感到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十月围城》真是不可多得的一部感人的好影片,导演用众多下层人物的牺牲说明一个道理,革命是残酷的,要死人,要流血,必须付出极为残酷的代价,而流血的未必是满口理论的革命家,更多时候是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最低层大众。影片中乞丐、戏子、车夫、小贩代表了最广泛的下层民众,我们不能因为下层民众的愚昧就不去发动他们,也不能应此抹杀他们在革命中的作用,所有所有牺牲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这些牺牲和流血,国人是不会警醒的,革命也不会成功。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人物没有满口的革命话语,甚至连究竟保护谁都不知道,但他们仍然慷慨赴死,义无返顾。
谢霆锋饰演的阿四是个车夫,他字都不认识,更别说革命的大道理了,他只为报恩,阿纯问他“你知道你明天要保护的人是谁吗”,阿四笑着说不知道,他只说了“老板没事就好”;甄子丹饰演的沈重阳是个赌徒,为了自己女儿,为了父亲的正名,舍身撞马;李宇春演的方红是个戏子,她想继续父亲未完成的事业,“我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与敌人同归于尽;巴特尔饰演的王复明是卖臭豆腐的小贩,为了义气遭乱刃加身;王柏杰饰演的李重光是比较了解革命之涵义,他的大吼“我不做亡国奴”是多么令人振醒。革命不是大人物和英雄表演的舞台,革命是千千万万的下层人民浴血书写的。《十月围城》可贵的将镜头瞄准了他们,历史未必记住他们的名字,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当我们缅怀历史的时候,我们要记住这些小人物,也许他们革命的动机并不高尚,但是所有牺牲都是有价值的。
在当时的社会下有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革命,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去保护谁,会不会就这样死了,但是他们愿意付出,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堕落。赔款割地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对于这样的现象,清廷居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还大力打压要起义要革命的革命党,他们难道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革命党的起义吗?他们为什么就不能自我反思一下呢?如果当时他们支持革命,那结局又会如何呢?至少不会牺牲那么多人,那么多无辜的百姓。小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当时并没太在意,也体会不到。而如今看《十月围城》这部电影却让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电影也印证了这句话的内涵。确实,我们要感谢那些革命先烈,要不是他们我们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生活,也许会落后人家几百年,也许早就被分割完了„„《十月围城》这部影片给人无限的深思,看着似乎我们也回到了那个时候去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出一份力,即使很微薄,即使我们是小人物,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做出这份牺牲,我相信中国会变的越来越美好的。
十月围城观后感(5)
一口气将《十月围城》看完后,眼泪就没停过。对于我来说,从未在一部这么短的电影中同时看到了这么多人物的人生故事,在我看来,在这部电影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有的只是一群怀着不同信念的可爱的人们,李重光是这样,阎孝国也是这样。
在这部电影中每个角色都带给了我很大的感动,憨厚老实快要结婚的车夫阿四,为革命四处奔走的陈少白,想要追求幸福最后弃暗投明的沈重阳,手持铁扇的翩翩公子刘郁白,惨烈拼死的小贩王复明……他们有些人并不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仅仅只是一个承诺,就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王复明就是这样,尽管没有想到任务如此艰难,但他却用生命信守着自己的承诺,最终他扳倒牌楼的柱子,那一句句“快走”喊得撕心裂肺;陈少白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任务竟会将好友年仅17岁的独子的性命搭进去,在阎孝国举起大刀时,惊慌失措的“他不是孙文”显得是那么歇斯底里而又苍白无力;李玉堂更没有想到,明明交代儿子“别出门”,却只能抱着儿子满是鲜血的尸体喃喃低语“我叫你别出门,你不听话啊”……
整部电影感动我的不光是那种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牺牲,更多的还是与其他同类电影所没有的人物形象丰富感和人性化。李玉堂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党人,在他看来,支持革命只是为了完成好友的遗愿而已。他和许多中国旧时的父亲一样在孩子面前不苟言笑却暗暗关心着孩子,他支持革命却不希望儿子因革命遇到危险,一边交代儿子不要出门一边四处为保护孙中山找人手,这自私的背后也体现出了他身为人父的矛盾。尽管每个去保护孙中山的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儿女,然而,儿子只能是他的儿子,哪怕牺牲掉别人的儿子,至少他李玉堂的儿子一定要活着!这个想法虽然有些残酷,但这的确是事实,没有哪个父亲会把自己的儿子往死路上送的。这减少了一般革命剧的圣洁,增添了许多人情味。
阎孝国在剧中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尽管接受过西方的新式教育,却还是一个对清王朝忠心耿耿的清朝人。他奉命捉拿孙贼,与老师陈少白对立。尽管过程很艰辛,他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可他是坏人吗?我认为不是的。他是一个有着强大的内心坚定的信念的忠仆,他内心的力量十分坚定,抱定的也是赴汤蹈火、殒身不恤的信念。他的意志不亚于笃信三民主义的革命志士们。我想,在一开始,他就已经知道车内坐着的人并不是孙中山,然而,在追杀孙中山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心灵的震撼与他的使命让他痛苦纠结,他知道也许杀了孙中山并不能使国家安定,可他又不得不去杀,这就是身为小人物的悲哀。也许在他决定追那辆车时心中已经下了一个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决心,他不想杀孙中山,可他必须要给朝廷一个交代,于是他只能举起手中的大刀向车内刺去。他连车帘都没有掀开确认是不是孙中山,因为他在就知道车内是一个代替孙中山的年轻的生命!在倒下时,他说了一句“孙贼已死,学生报国了”,因为他知道他为这个国家的重生已经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除了李玉堂和阎孝国之外,还有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正是由他们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构成了整部影片精彩的故事,让人永远地记住了那些为革命,为自己的信念而悄然逝去的生命。
十月围城观后感(6)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革命。”
清朝末年,政府孱弱,外强入侵,民不聊生,国父孙中山率领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鲜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该片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中国风貌,刻画了一群为走向个共和蹈死不顾、引颈就戮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唤醒了民众沉睡的意识——商人、学生、脚夫、苦力、赌徒甚至乞丐,这些人参与营救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种多样——为了老板、为了哥们儿、为了爱情、为了救赎,但当尘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静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铭记。
不同于其他以革命为主题的电影,《十月围城》所表现的,全部都是为革命献身的小人物,它所反映的,是在革命的大环境中所激发的整个民族的爱国热情。这部影片虽然人物众多,但没有一个干瘪,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个侠骨柔情的热血男儿——“小贩”王复明,外表粗糙但内心细腻;“打女”方红,性格倔强,但内心向往平静安逸;“乞丐”刘郁白因为恋上父亲的女人而堕落于街头,为了救赎也为了解脱而加入此次行动;“少爷”李重光,稚嫩天真,却拥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车夫”阿四,天性纯朴忠诚;“革命党”陈少白,坚定不移的革命党;“商人”李玉堂,守旧但爱国。“赌徒”沈重阳,嗜赌如命,但心本向善„„
“我是个商人,我不是革命党。”
但就如陈少白所说的,“从你为革命捐的第一分钱开始,你就已经是一个革命党了。”李玉堂作为剧中商人的代表,一直贯穿着全片。虽然他不能明白陈少白口口坚信的革命是什么,但他知道革命党心中的明天是他想要的明天,是儿子想要的明天,是四万万中国人想要的明天。只不过,再有钱的商人也不过是一介草民,他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平安,自己的家人安全。所以,在游行的队伍中,他上前拉着自己的儿子回家,所以,在陈少白强调他已经和革命党划不清界限的时候,他厉声呵斥“我是不是革命党我不在乎,但我儿子绝对不能是。”“别忘了,你是个中国人。”
这句话,有着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报馆中,他战战翼翼的复述着陈少白的话,不够力度,但够坚毅,那个时候的他内心一定是复杂而纠结的,他曾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这样做,但是他却挺身而出,奋不顾身。
我非常欣赏王学圻的表演,说他撑起了全片的精髓也不为过。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每一处情绪的刻画,都恰到好处。作为一个朋友,他有至情至义的延续,作为一个雇主,他有殊途同归的自责,作为一个父亲,他有爱子如命的无奈,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正义凛然的无畏。
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装扮的小女孩”,正当我们深陷并迷离于各种版本的野史以及戏说中时,《十月围城》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方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陈可辛和陈德森的这次尝试让我们体会到另一种宽慰——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不仅是社会精英,普通的中国人也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每一个后来者都在享受着他们用鲜血浇灌出的希望和繁荣,这是全民族的精神寄托,是中国人的一次集体励志。
十月围城观后感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