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总结一:实习的苦与乐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又一周过去了。此刻,坐在电脑旁写下自己本周的实习心得,心里有点百感交集的味道。
这一周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现在听课的感觉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的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的听课是为了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也就不一样了,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路思想。
听了课之后,自己也亲身体会到当老师的艰辛。接下来的第二天,指导老师就去听了我的课,顺便帮助我助阵维持纪律,我虽然是有备而上,但自我感觉也还不是很好,上完一堂课下来我才知道,要抓住学生的心维持好课堂纪律是多么的不容易。此外我还觉得课堂任务的设计也是一个特别要注意的环节,任务应该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因为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好好配合我上好一节课。
当了班主任后,要处理的事情就变得很多很多,每天都会有学生来请假。本周班里发生了打架事件,是属于同班同学互打的状况,在当天我就跟张主任处理完了,对于打假双方都有所惩罚,但是当天结束后,被打的学生家长打电话给我打电话说,她不允许她的孩子在恐惧中上课,并要求对方给家长一个交代,我采取的方式是尽量安抚家长,因为我在处理这方面还有欠缺,还缺少经验,所以隔天我就请教务处的组长来协调,结果在单独的问话下,发现有学生避重就轻,没有说出完全的实情,原来是被打的那位学生其实也有问题,可以说这两个学生都有错的地方,但是由于有一方的家长真的很介意,所以我就将这件事情完全交给学校来处理,对于后面的处理方式我会找机会请教务处组长,毕竟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当了班主任,就跟学生的家长接触多了,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在校表现。感觉自己跟学生很亲近,看到他们就想起了自己当时,不过他们有点太皮了,面对他们有时候感觉很烦,有时候又觉得他们很可爱,甚至过周六日两天不见他们就想他们。“老师”两个字,在我心中蕴含丰富。老师是不辞辛苦的园丁,劳累了自己但培育了学生,但是看到有的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而且还捣乱,心里真的很窝火。
通过本周学习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实践性知识。所以本周总结为——实习的苦与乐。
大学生实习总结:学习永远在路上
2018年对于我来说真是充实的一年,在工作室的各位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不断地进行各种比赛和教研活动,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我感觉我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顾一年来,收获满满,幸福满满,特将总结如下:
从2018年的三、四月份,工作室多次派遣我前往新余和南昌听课学习,到下半年十月份,我又有幸参加了《第十二届“和美课堂”研讨会》,活动中有幸聆听了九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感受了专家们的教学风采。十二月份又有幸参加了由县教育局安排的支教教师培训学习,这次培训中多位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们教学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趣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从这么多次的学习中,随着对新课程改革主题思想的深入,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我的认识有所改变,我借鉴了专家们的教育理念,在我自己四(3)班的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新的教学尝试。其实,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登上讲台,由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而老师可以走下讲台,师生互换角色。这一次,我就让孩子们来当老师。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就给学生安排了收集资料的任务,第二天就让这些小老师们走马上任了。课后我撰写了《“我”来当老师》教学随笔,并且在工作室内部教学随笔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工作室要求我们每学期及其假期共读两本好书,并且撰写读后感。这一年里,我认真研读了《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两本书,并且认真撰写了两篇读后感。我撰写的《读“56号教室”有感》在工作室读后感论文品比中荣获二等奖。
工作室相应教育局要求加强,对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的训练。六月份工作室举行了钢笔字比赛活动,我荣获了一等奖,期末工作室举行了粉笔字比赛,我荣获了二等奖。
在工作室的各位老师的共同帮助下,从课题选定到教案的一稿、二稿,从面对面听课、评课到线上交流,大家围绕同一节课积极献计献策,四月份我上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获得了分宜县区域教研“无生课堂比赛”的一等奖,并且五月份参与了去苑坑“送教下乡”活动和进行了“家长听课日”活动。并且这堂课还获得了2018年“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县优。
数学工作室就像一个温馨的家庭,团结又温馨。工作室领衔李水莲老师和副领衔王小宝倾囊相授,细心指导工作室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比如有老师参加比赛,各位工作室的老师都会提前到场帮忙安排学生,协助分发学具。
一年时间很长,一年时间却又很短,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上,学习永远在路上,期待着我在下一个学期里能有更大的收获。
2019大学生暑期实习心得总结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