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January 27, 2014
篇一: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也就是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时勉强应用某一知识,但并不了解应用这些知识的根据,方法和目的。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解题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如: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记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等
篇二: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科学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认知过程。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洋思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再次,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如在讲压强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因此,以一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篇三:初一科学教学反思
走出了熙熙攘攘的大学校园,满载着一番憧憬和热忱,怀揣几分好奇与担忧我踏上了教学岗位。当天几十双好奇和求知的眼睛还忽闪在脑海中时,地球已不知不觉转动了近一百圈。在这短暂的期间内,有笑有泪,有苦有乐,有遗憾失落也有沉甸甸的收获以及满满的憧憬,让我爱上了这片青草地,因为它是我放飞梦想的起点,也是我辛勤耕耘的心灵花园,为了让绿意盎然的生机铺上色彩,我必须不断地向前冲,冲破局限,走出误区,然而要想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吾日三省吾身”是非常必要的,这要实践于教学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做教学反思。
在这半学期,我感觉培训很多,听课也很频繁,而培训和听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的,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成功的科研成果”、“新课改”、“师生双边互动”等等很多新的教学名词不断在我的脑中涌现。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新课标理念改革,新教师就首当其冲,我“义不容辞”地开始实施我的“计划”。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就主张学生快乐地学习,尤其是这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科学,因为它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是需要学生具备探究精神,联系生活实践,能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所以我认为只有学生愿学,乐学,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可是在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原来现实与理想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自制能力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我忘了他们毕竟只是一帮孩子,而我太习惯于以我的思维去要求他们,那时我有些迷茫,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她很耐心地告诉我对学生不能纵容,适当地严厉反而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至于学生兴趣的来源是教师个人的魅力和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有趣性,不过这个的前提就是你必须不断提高你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只有学生乐意静下心来听讲,你的课堂才会出彩。我恍然大悟,既然他人的思想我无法主宰,为何不从自身出发,我可以努力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那么这首要前提是精心备课,熟悉和巧妙应用教材。为了让课堂饱满,我翻阅了许多参考书,找出许多典型例题,还在网上搜寻通俗易懂的实例,可渐渐地我发现一堂课的时间不足以讲完我的内容,最让人懊恼的是学生实际上掌握的并没有随之增多,有时候他们还会觉得有些吃力,跟不上我的思路,其实我在不知不觉中又进入了一个误区,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教师自己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是你的学生学会了多少东西。比如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有可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可这一杯水怎么倒?就要看老师的功底。教师要做到的并不是仅仅在三尺讲台之上滔滔不绝,而是应该换位思考,多走下讲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如何教学,如何把一个知识点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教师“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比如,利用分子观点解释水蒸发的教学,如果光按课本,水的蒸发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知识是传给学生了,但是学生是否理解就要下个问号了!所以,作为新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为什
么”,少讲“是什么”,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另外,要合理安排好课堂时间,学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否则收效甚微。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听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让我收益匪浅,在他们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我认识到三点,一是他们都往往善于创设问境,一问惊起千层浪,使课堂激起活力的精彩。古人云:“教贵巧问,小巧则小进,大巧则大进”。教师在科学课堂中要设计巧问,创设的问题应该能够融合知识与趣味,实践与感悟,情感与理念为一体,使学生在问中增长知识,在问中产生兴趣,在问中学会思考,在问中升华感情,在问中形成观念。二是课堂语言很具有艺术性,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发挥语言“粘”的作用,要么生动形象,要么幽默诙谐,要么凝练准确,当然,这是一门很精深的艺术,锤炼语言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新教师而言也是“任重而道远”。三是师生关系要和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学会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态度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总之,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老师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我看到的是优秀教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我想这也是我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年轻的我们在教学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这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深深地反思,而不是盲目向前,只有这样,才能看清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整装,重新出发,朝着那片更美的朝霞迈进!
后记;应付学校检查!
篇四: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我初一下上半学期的数学教学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我们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等等;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四、对教学误区的反思
以前我认为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现在觉得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在课堂的业余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没有经验的我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认清了问题,要解决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坚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更新观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规范,就一定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篇五: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在乘方和幂在这节课中,我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比如,乘方和幂在这节课中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我在引出幂的概念时并未直接给出幂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学生答:加减乘除。教师接着问这些运算的结果我们叫做什么呢?学生答:和差积商。教师又问:今天我们又学了什么运算呢?学生答:乘方。这时我才引入幂的概念:我们把乘方运算的结果称为幂。这样我就带领学生把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分得清清楚楚。学生之所以能分清这两个概念主要是因为我能够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知识,这完全符合当今的建构主义理论。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听学生说: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和相关知识,但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也就是不知道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时勉强应用某一知识,但并不了解应用这些知识的根据,方法和目的。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解题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如: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记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等
篇二: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科学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认知过程。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洋思理念”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再次,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如在讲压强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因此,以一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篇三:初一科学教学反思
走出了熙熙攘攘的大学校园,满载着一番憧憬和热忱,怀揣几分好奇与担忧我踏上了教学岗位。当天几十双好奇和求知的眼睛还忽闪在脑海中时,地球已不知不觉转动了近一百圈。在这短暂的期间内,有笑有泪,有苦有乐,有遗憾失落也有沉甸甸的收获以及满满的憧憬,让我爱上了这片青草地,因为它是我放飞梦想的起点,也是我辛勤耕耘的心灵花园,为了让绿意盎然的生机铺上色彩,我必须不断地向前冲,冲破局限,走出误区,然而要想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吾日三省吾身”是非常必要的,这要实践于教学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做教学反思。
在这半学期,我感觉培训很多,听课也很频繁,而培训和听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理念的,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成功的科研成果”、“新课改”、“师生双边互动”等等很多新的教学名词不断在我的脑中涌现。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新课标理念改革,新教师就首当其冲,我“义不容辞”地开始实施我的“计划”。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就主张学生快乐地学习,尤其是这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科学,因为它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是需要学生具备探究精神,联系生活实践,能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所以我认为只有学生愿学,乐学,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可是在一个星期后,我发现原来现实与理想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自制能力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我忘了他们毕竟只是一帮孩子,而我太习惯于以我的思维去要求他们,那时我有些迷茫,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她很耐心地告诉我对学生不能纵容,适当地严厉反而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至于学生兴趣的来源是教师个人的魅力和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有趣性,不过这个的前提就是你必须不断提高你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只有学生乐意静下心来听讲,你的课堂才会出彩。我恍然大悟,既然他人的思想我无法主宰,为何不从自身出发,我可以努力让学生喜欢听我的课。那么这首要前提是精心备课,熟悉和巧妙应用教材。为了让课堂饱满,我翻阅了许多参考书,找出许多典型例题,还在网上搜寻通俗易懂的实例,可渐渐地我发现一堂课的时间不足以讲完我的内容,最让人懊恼的是学生实际上掌握的并没有随之增多,有时候他们还会觉得有些吃力,跟不上我的思路,其实我在不知不觉中又进入了一个误区,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并不是教师自己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是你的学生学会了多少东西。比如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有可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可这一杯水怎么倒?就要看老师的功底。教师要做到的并不是仅仅在三尺讲台之上滔滔不绝,而是应该换位思考,多走下讲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如何教学,如何把一个知识点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教师“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比如,利用分子观点解释水蒸发的教学,如果光按课本,水的蒸发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知识是传给学生了,但是学生是否理解就要下个问号了!所以,作为新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为什
么”,少讲“是什么”,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另外,要合理安排好课堂时间,学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消化,否则收效甚微。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听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让我收益匪浅,在他们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我认识到三点,一是他们都往往善于创设问境,一问惊起千层浪,使课堂激起活力的精彩。古人云:“教贵巧问,小巧则小进,大巧则大进”。教师在科学课堂中要设计巧问,创设的问题应该能够融合知识与趣味,实践与感悟,情感与理念为一体,使学生在问中增长知识,在问中产生兴趣,在问中学会思考,在问中升华感情,在问中形成观念。二是课堂语言很具有艺术性,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发挥语言“粘”的作用,要么生动形象,要么幽默诙谐,要么凝练准确,当然,这是一门很精深的艺术,锤炼语言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新教师而言也是“任重而道远”。三是师生关系要和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学会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态度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总之,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老师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我看到的是优秀教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我想这也是我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
年轻的我们在教学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这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深深地反思,而不是盲目向前,只有这样,才能看清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整装,重新出发,朝着那片更美的朝霞迈进!
后记;应付学校检查!
篇四: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我初一下上半学期的数学教学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我们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等等;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四、对教学误区的反思
以前我认为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现在觉得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在课堂的业余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没有经验的我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认清了问题,要解决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坚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更新观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规范,就一定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篇五: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在乘方和幂在这节课中,我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比如,乘方和幂在这节课中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我在引出幂的概念时并未直接给出幂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学生答:加减乘除。教师接着问这些运算的结果我们叫做什么呢?学生答:和差积商。教师又问:今天我们又学了什么运算呢?学生答:乘方。这时我才引入幂的概念:我们把乘方运算的结果称为幂。这样我就带领学生把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分得清清楚楚。学生之所以能分清这两个概念主要是因为我能够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知识,这完全符合当今的建构主义理论。
初一科学教学反思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