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位于南京市建康路以南,主要指的是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但习惯上将围绕这三大建筑群一带的街道都称做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因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集大成的贡献而得名。
东自平江府路,西至瞻园路的约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商场商店300多家、影剧院2家及诸多宾馆及游乐场等,地下还有一个约10000 平方米的地下商业街。可以说夫子庙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的服务中心。平时日人流量在10万人次以上,节假日的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逢金陵灯会期间更是盛况空前。鲜明的市场群,成为南京商业中心之一。
夫子庙始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称文宣王庙。南宋建炎时为兵火所毁,绍兴年间重建,为建康府学,同时建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元朝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子监,后为应天府学;清朝成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之后,于1937年遭侵华日军焚烧而严重损毁。
1984年,南京市、区人民政府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经有关专家科学论证和规划,几度拨专款,历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如今的夫子庙已焕然一新,再展辉煌。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城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1991年被国家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秦淮河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城区城南,也是南京人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从市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风貌和民族风情的旅游地。
孔子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故其庙宇俗称“夫子庙”。由于儒学的正统地位,它的创始人孔子备受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士子们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庙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还不只一个。夫子庙作为封建士子崇拜的场所,大多与教育设施(如学宫、贡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一般是在学宫的前面或一侧。历史上,南京城区的夫子庙曾有三处,一处在今市政府大院内,另一处在朝天宫。现在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是第三处,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处。
现在我们已站在夫子庙中轴线的起点部分,夫子庙广场。环顾四周,南有泮池、照壁、木舫,东西两侧有聚星亭、魁光阁及商业区,北有中轴线上主要建筑大成殿和分布于孔庙东西两侧的东、西二市,形成了夫子庙区别于其他城市孔庙的独特氛围,即历史上形成的庙市合一的格局。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是内秦淮河的一部分,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的泮池,又称月牙池,因曲阜孔庙泮水流过而得名。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的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记述。
文德桥南乌衣巷口的一组徽派建筑群,为“王谢古居”。作为东晋豪族王谢两大家族聚居区,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唐刘禹锡名作《乌衣巷》的诗句,使乌衣巷、王谢旧居变得非常有名,现为“南京六朝历史文化陈列馆”,大家有时间可以进去参观参观。
庙前广场西侧的聚星亭,六角飞檐、古朴大方,外表看双重飞檐翘角,貌似两层结构,其实只有一层,“聚星”取群星聚集、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再请看东边,临水而立的小院子是奎光阁,阁内的奎星亭,三层六面,下临秦淮,景致独特。古有"奎主文章"之说。奎星即魁星,是文运兴旺之兆,是科举时代考试夺魁的象征,因而魁星被历代学子奉为神灵。魁光阁与聚星亭东西犄角相望,互为呼应,融为一体。
庙前广场北面的石砌坊门,是孔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古朴优美,中间横楣刻有篆文“棂星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棂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两旁为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员可以由大成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从旁门进出。进入门内,左右分别树有四块古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
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向前看,大成殿前的平台为丹墀,俗称露台,四周围以石栏,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角设有石灯笼。此露台用作祭祀和歌舞。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露台中央的孔子雕像格外引入注目,青铜质地,面部慈祥、深沉,眉宇间透露出伟大思想家特有的睿智,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眼前就是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当指孔子。“大成”一词,源出《礼记.学记》,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学宫是封建时代培养人才的场所,有不同层次,如县学、府学(路学、州学等)和国学,都与孔庙毗邻,以示儒学立国、修身的正统地位。学宫包括明德堂、尊经阁、敬一亭、崇圣祠和青云楼等单体建筑。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柏木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明德堂的名称,可能有的游客要问:各地夫子庙建筑群中只有“明伦堂”,何以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确实,南京夫子庙内,明德堂原来也称“明伦堂”,只是当年元军即将攻克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
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明德堂后的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高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
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就是贡院,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那条与贡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贡院西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一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夫子庙的小吃的也是非常诱人,或许只有去吃过的人才能懂得那么美味吧。“秦淮风采夫子庙”完美的演绎出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爱好美食的人懂得更多的美食文化。
历史上的南京夫子庙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已经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
南京夫子庙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秦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
导游词之南京夫子庙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