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边观后感
在天的那边,有一个叫“水咕噜”的村庄,在水咕噜村里,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袭火红的长裙,如同一轮初升的太阳,映红了山里人的脸,点燃了孩子们的心灯,照亮了孩子们的希望。
故事的主人公许晓萌,一位大学毕业进山支教的志愿者。从初入大山时的新鲜与好奇,到面对物质匮乏时的坚持与隐忍;从初到水咕噜小学追猪,捉鸡时的手足无措,到积极争取上课,想为孩子们做事的良苦用心;从支教结束回城,到听说罗老师去世,便义无反顾回到山村继续从教的勇气和决心。让我看到了一位善良、正直、坚强、执着的姑娘,看到了一个有着博大爱心的年轻生命。
从她的身上,我体会最深的元素是——选择。人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选择,选择此,必失掉彼,鱼与熊掌从来都难以兼得。在生活的道路上,在岁月的里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十字路口,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或大或小的抉择,一旦选定了某一个方向,就等同于放弃了其它可能。所以,如果选择,既然选择,便只管一路向前,风雨兼程,以实现自我价值来获得人生的圆满。
在天的那边,有一位憨厚纯朴的老师。他就像山林中的那棵青果树,春华秋实,深植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坚守着这一方天地,结出酸涩的果子,散发着淡淡的果香,装点着孩子们的童年,温暖着山里人的梦。
“破罗”罗老师,水咕噜小学唯一的老师、厨师、校长、饲养员……圆脸,平头,一身灰白衬衫,总是憨憨的笑容,说一口当地方言,跳一种蹩脚的舞蹈。他的许多镜头,都让我忍俊不禁,继而生发出一种感动,一种从心底里萌生的敬意。他的身上,凝聚了诸多用以形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词汇:勤劳、朴实、认真、节俭……而我更震憾的是他在清贫的世界里那一份默默地坚守,那一种傻傻的执拗,那一份痴痴的师爱。他全心投入地教学,他尽心尽力地打理学校各种琐碎事务,养鸡、养猪、做饭、盖房,他如野草般旺盛的生命,来自大山,也魂归大山。
在天的那边,有一群朴素的孩子,脏兮兮的小手,红扑扑的脸蛋,干净澄澈的眼眸。他们有着最淳朴的,但却是他们的世界里最远大的理想,他们的世界很真、很善、很美,他们都有着一双隐形的翅膀。
“小根子”,“水葫芦”……,都是些很草根,很好养的名字。他们是大山里的孩子,是许老师和“破罗”都的学生,是水咕噜村的留守儿童。十八个孩子,同在一个班,小到七、八岁,大到十八岁,他们不知道网络,没玩过机器人、洋娃娃,更没坐过碰碰车、摩天轮,他们甚至对一张带着香味的纸巾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就像是上帝睡着时,不小心随手撒下的生灵,偏远的山村,清苦的环境,起点的不同,认知的局限,使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平等”一词,在他们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平等”所赋予的条件与限制是多么地残酷。他们需要关爱,需要呵护,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许老师、江老师、罗老师,需要你、我、他,我们共同的力量。
影片中有许多美好的画面,或诙谐幽默,或平常淡然,或温馨和谐,而最后定格的那个画面,却是最温情唯美的:去而复返的许老师,可爱的孩子们绽放着明媚灿烂的笑脸,空空的椅子上摆放着一束盛放的野花……我仿佛看到罗老师咧开嘴,憨憨地笑了。
在天的那边,天正蓝,水正清,草正绿,花正红,人们的关注,是否会为这个山村带来新的希望?是否会给孩子们的梦插上飞翔的翅膀?是否会让孩子们的笑容更加耀眼?
无论怎样,在天的那边,依然会有着无数的选择,有着无悔的坚守,有着永恒的期待,有着生命里最美好的轮回与延续……
第二篇:天那边观后感
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学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了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天那边》。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
《天那边》主要讲了女大学生许晓萌和她的恋人江可可志愿去了山村支教。在大山深处的村子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山峰,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许晓萌和江可可还与罗老师和山里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相识,经历了一段充满快乐与欢笑的生活。江可可满村偷鸡、罗老师操着一口方言讲课等片段令我捧腹大笑。不过,快乐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有一天,罗老师急匆匆地跑来告诉许晓萌,江可可跑了。尽管许晓萌极力阻拦,但还是没有留住江可可,看到这儿,我不禁有一种流泪的冲动,为什么江可可就不能和孩子们一起,而偏偏喜欢城市的东西呢?不久,许晓萌也要回城了。回城后,村长来看她,并告诉小萌,罗老师因修教室到山上背黄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了。小萌的心被震动了,决定回到山里,回到天的那边,继续支教。
电影里的乡村学校与我们的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情况就要好很多很多。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操场干净整洁,老师也很有经验,为什们就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呢?再想想乡村的那些孩子,他们的学习条件虽然差,可是,我却能从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听出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我们难道不会羞愧吗?
《天那边》这部电影教会我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看过了这部电影,我的思想受到启迪,灵魂受到了升华,我明白了无论在怎样的环境里,我们都要怀着一颗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心。
第三篇:天那边观后感
上一周星期三下午,学校组织师生一起看电影,电影名字是《天那边》。
内容很令人感动,电影中主要讲述了聪明机智的罗老师,可爱淘气的江老师,漂亮动人的许老师,江老师和许老师是一对恋人,他们两个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许小萌被调到山区中的水咕噜村的水咕噜小学当了三个月的教师,他的男朋友为了他们的爱情和许小萌一起来到了水咕噜小学陪他的女朋友一起度过了三个月。
他们来到了水咕噜小学之后,村子的人都非常欢迎他们,他们也开心的笑了。
小学中的罗老师一直害怕江老师和许老师会把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抢走,所以出了许多鬼点子吧他们两个赶出了水咕噜村。后来许老师知道后,去找罗老师说清楚了。
这时,罗老师改变了心意。最终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许老师带孩子们去郊游,回来的路上村长忽然跑过来说:“不好了,江老师他走了。”许老师赶紧去追,追到之后江可可对许小萌说了几句话就走了。许小萌病了,罗老师把他送进医院,照顾了一天一夜。
许小萌把三个月的约定完成了之后就回到了城里。
罗老师为了修补教师在山上遇到了泥石流,他去世了。村长给许小萌打了一个电话,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他。许小萌愣住了,不几天许小萌有来到了水咕噜村学校教学。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感受到:当一位教师就要尽到教师的职责。他的行为让我感动了,他是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
第四篇:天那边观后感
昨晚在教室里看了《天那边》,回到宿舍继续把剩下的十几分钟看完,幸好看完了结局,后面的十几分钟真是历史转折性的剧情啊。看完这个影片,我想到自己也曾好想去偏远地区支教,看完这影片我不禁问自己:真的做好准备了吗?我会不会也像里面的江老师一样,三分钟热度过去了就走了?
对于里面的男女主人公的选择,我只能说人各有志或说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没有谁对谁错,现在的社会大都喜欢以道德或人品去捆绑另一些人,从而来突显自己的道德或人品的优越感。
如果是我,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真正身临其境,我无法虚拟的做出选择。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到了那个环境中,真的就能不能坚持下来或说真的就会不会认为那个条件艰苦与否,毕竟影片给的只是每天的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有的缩小有的夸大了。
至于我未来的打算,我想先毕业再说,先看看那时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去支教。反正如果我要去支教的话前提肯定是我要能自给自足,我记得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就是许老师花三千块钱去“赎”春秀出来,根据她当时的表现状态可以看出至少许老师的家庭达到小康水平了。如此一来,她当然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选择在那实现她的人生价值。
不过在看完影片,我有个疑问,影片中罗老师的担忧也体现了支教的一个弊端就是对于受教的孩子来说,师资的不稳定性会增加孩子接受知识的难度,因为每个新老师刚去,都需要孩子去适应他们新的教学方式,对于老师来说也有适应期,当双方都能步入正轨,不久,老师又要离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我在想为什么不将偏远地区的教师送去免费培训呢?或许有点地方已经在这么做,但是力度不够,甚至有的地方都没有落实,如果能将当地的老师送去培训,不仅能增加老师教学的质量,最重要是他是当地的人,师资比较稳定,对学生也是极好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心理。
第五篇:天那边观后感
他们,将青春作为一把弓,蓄一身之势将孩子们射出大山。————题记
当城市与乡村相遇,当智慧撞上了无知,它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想,我在影片《天那边》中找到了答案。
影片主要讲了城市校花徐晓萌和男朋友江可可为了爱情誓言而去乡村小学支教三个月的故事。在水咕噜小学里他们遇到了这里的校长兼老师的罗老师,在不断的相处中,他们消除了对罗老师的误会,并慢慢接受了他。途中江可可因为忍受不了农村的环境而离开。只剩下了徐晓萌。故事的结尾悲伤而美丽:罗老师因上山背泥土盖教室,遭遇泥石流而去世,徐晓萌从城市回到了乡村,代替了死去的罗老师。
影片从头到尾都显得十分的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丽的场景,但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真实。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山,广阔的土地,朴实的人们,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就在我还为这里的方言而大笑时,故事就从江可可的不辞而别中突然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感情。看到结尾,我不由的已泪流满面,为罗老师的离世而感到悲伤,为徐晓萌的接替而感到欣慰,但我更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罗老师和徐晓萌的身上有一种共同具有的精神品质,那就是执着与奉献,他们甘愿忍受乡村的艰苦环境,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他们的付出是如此的不易,在金钱的诱惑下,他们的坚持是如此的珍贵,即使在群山环绕的大山中,他们的精神也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照亮那一片小小的天地,照亮孩子们的心房。
在三个月的相处中,不仅仅是徐晓萌被罗老师对孩子们的责任和爱所感动,隔着一张玻璃的我也不由得敬佩。
在孩子们的面前,他是“全能”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他早已成为了他们的爸爸。所以,孩子们亲切的称他为“破罗”。为了当好这一个爸爸,他还未来得及结婚。他将这栋破旧的土屋当成家,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孩子。他是如此的伟大!但是,他也有过迷茫,有过失败——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没有考上高中。他一直梦想着去当兵,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落选。但他就这样自暴自弃了,从此堕落了吗?不,他没有!他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羞愧,与他相比,我所受的这一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每次遇到挫折的打击后,我没有想到去吸取经验,而是去怨天尤人,去打击自己的自信心。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方法啊!在梦想的破灭后,罗老师依然能微笑面对生活,那我又怎能轻易就说放弃,轻易向命运低头呢?罗老师可以自学完高中课程,那现在的作业和课本我又怎么不能完成呢?在我的心里,一种信心油然而生。
罗老师用生命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歌曲,他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徐晓萌接替了他的信念,接替了他的梦想和愿望。在影片的最后一幕中,我想在孩子们与徐晓萌的照片中,也一定照下了罗老师的身影,希望在他们每个人的手中传递,永不停止!
其实,不止是罗老师和徐晓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在用他们生命发出光芒,照亮人间。他们也许很平凡,但是他们却早已用自身的平凡换来了无数人的伟大,他们又怎能不让我们尊敬呢?他们用他们的“angel’sheart”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篇章,震撼了无数人的铁石心肠,鼓励了无数人坚定他们奉献的步伐。
在他们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下,我的心里也早已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未来的种子,我想,在我数年后,它也会长成一棵大树,使我迈开执着的步伐,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做出贡献,用我平凡的生命去发出光芒!
第六篇:天那边观后感
看到《天那边》这个题目,我不禁才想天那边是什么呢,是暮色苍苍还是海天一线?然而天那边还是天,但是那同一片天空下的土地,却是不同的世界,贫富差异、阶级等级、圈子层次,这些都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融合,真正成为同一片天吗?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情侣,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爱情,他们踏上了进山支教的征途,就像影片中男主角说的他完全是为了爱情,为了能熬过这三个月和女主结婚,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理想与现实的较量,一次爱情与信念的赌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相当顺利,相当兴奋,相当开心,为了爱情来到这个偏远的也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只是没有娱乐,没有好吃好喝的湘地小村。一开始,他们的爱情是多么令人羡慕啊!然而在跳一段酒醉的探戈,最后终将脚趾头无从是从而惶然离开。江可可的都市面包式的爱情,让回眸乡土的许晓萌休克。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段爱情呢?是嗤之以鼻,还是感慨不已。原本以为会是美好的结果,却落得那般:不欢而散,天各一方,成为陌路人。是该责怪江可可的背信弃义,对爱情的不坚定?还是要说是许晓萌的错误的执着。她不该用去乡村支教来检验他们的爱情的坚贞,她应与江可可回去吗?到底是谁的错,埋葬一段美好恋情。这看起来,难以分辨。也许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江可可是一个纨绔弟-子,从小生活在国外,优越的环境,身边有着万般的宠溺,从没受到委屈与艰苦。家境条件优越的他又怎能忍受得了那么贫困艰苦的生活环境。电话没有信号,也没有电视,就连唯一可以消遣的电脑也被电烧掉,没有好的物质条件,这对于他来说是无法生存的。因而,在那样的残酷的现实面前,他选择放弃爱情回到原本的他的都市生活中,也并不奇怪,但不可否认他对许晓萌的爱是有的,只是„而许晓萌,虽也有一颗唉江可可的心,却用三个月的支教来进行考验,或许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这并不奇怪,很多女孩也会那样做。可一遇到残酷的现实,她所坚信的爱情却经不起波折。最终还是散了,泪洒而终。通过这部电影中爱情,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知道了爱情的脆弱,爱情在现实面前到底值多少,爱情还是输了低下了头,现实始终还是占了上风。同时又提醒着各位,让我们明白在爱情上我们要万分慎重,不然会伤得很深很深,爱情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然而在另一方面,从刚开始村长和老师的迟迟不让他们上课的表现中可以知道其实他们并不是很欢迎指教老师的到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如何我们都知道他们的恐惧和抵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位支教志愿者对孩子的伤害造成的。就像在影片中,志愿者引进一系列先进时髦的教学理念去教导那些孩子,也许在短期内是很有效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农村的条件根本支撑不起那些先进的时髦的理念。我们都知道孩子的适应性非常强,一旦孩子们适应了然后他们却走了以后还是得本地的老师来接手,你让高中毕业甚至于没上过高中的他们怎么教,由穷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其实我觉得江可可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实验哪里都可以做,城市条件比这更好为什么不回去做呢?”是啊,为什么呢?为了那些从来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好??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关于山区孩子及老师对支教的反映,甚至于还写了呼吁书,呼吁不要再来支教了,因为伤害太大了,孩子们承受不起你们的时髦的东西:手机,电脑;理解不了你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好爱情。
然而最后徐晓萌的奉献精神让我对影片的评价瞬间改观了,在罗老师牺牲以后毅然的投入到山区中去,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丢弃城中安逸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的伟大,在花一样的年纪选择走入山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许晓萌是值得人们佩服的,试想:现在大学生不计其数,又有多少人像许晓萌那样赌上自己的一生。
故事的最后,是以照一张全家福照片结束,一张没有罗老师,只有一把鲜花的合影。我潸然泪下,感叹农村教育,感叹中国的教育。何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才提升起来,发挥其应有的责任,让乡村向城市靠拢。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想到了许多。城市与乡村的差距之大,中心地带与边缘地带的距离,先进的都市人民与无知的乡村人之间的距离,现实与爱情的冲突„许多许多。天那边还是天,何时真正成为一片天?
天那边观后感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