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英语导游词
大家好,我姓芦,大家可以叫我芦导。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杭州西湖,请不要乱丢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来西湖之前,相信许多游客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事实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和西湖有着很大的关系。杭州西湖山水秀丽,让许多诗人流连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证明了这一点。请大家跟紧队伍,准备好亲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风采吧!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称西湖。西湖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淡雅朴素。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涤烦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摇,人在画中游。不管站在哪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画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孙锐诗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等都是赞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称映出周围的山水、树木,演得格外静谧。好像一副美妙的画。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尔一条船划过,我们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们的画划破啦!”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各位游客,愉快的西湖一日游已经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的配合。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第二篇:杭州西湖英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随着船的徐徐开动,我们开始游览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杭州西湖。西湖同瑞士莱蒙湖并称为当世东西辉映的明珠。
西湖水域面积为5点6平方公里,包括岛屿则是6点3平方公里。杭州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西湖旅游,已恢复西湖旧观,开展了一系列的西湖西进工程。现有水域面积为6点5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为2.27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所以很多游客来到西湖都会问可不可以到湖里去游泳。我说可以。但是你要改姓了。改姓“沉”。不是耳朵陈。男士叫“沉到底”先生,女的叫“沉到底”小姐。因为西湖淤泥相对比较深。所以每年三月杭州市政府都会用吸泥船来疏浚西湖。
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各位觉得西湖水是死水还是活水?呵呵都不是,西湖水是半死不活水,因为西湖水现在通过人工换水,每隔33天彻底换一次水。所以不是死水也非天然活水。
好了,现在我们右手边看到这座塔是雷锋塔。原名叫黄妃塔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弘俶所建。当年吴越国国王钱弘淑膝下无子,便到灵隐寺求子。主持点化他,需建金塔一座。钱听后甚为忧虑,便说到:举全国之力建金塔一座。可也!但劳民伤财寡人不愿也!主持乐道:此“经”塔非彼“金”塔。此为经书之塔。所以我们现在的雷峰塔的每块塔砖都是由杭州灵隐寺监制,并刻有佛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塔建次年,有一黄姓妃子为钱产下一子。故此塔命名为黄妃塔。但时过境迁,很多人忘记了其旧名。便取塔下雷公山之名为此塔名。得名:雷锋塔。说到此。大家都会想到与雷峰塔密切相关的一则中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白蛇传。传说白娘子就被困于雷峰塔下。西湖水干,雷峰塔倒,白娘子出。1924年9月25日下午1点40分,雷峰塔轰然倒下,这被鲁迅认为标志了压迫中国两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时代的彻底结束。为此,鲁迅曾写过一篇文章:论雷锋塔的倒下。他在文中就把白娘子比作以前中国的妇女,把雷峰塔比作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封建专制和礼教的象征。过去的中国妇女是没什么地位的,并且女子还要讲究三从四德等等。所以鲁迅先生说雷峰塔倒的好啊,雷峰塔倒后呢中国妇女就翻身解放了。现在确实如此哦,以前女子们讲究三从四德,现在则变成了男人们也要讲三从四德了!各位男同志们要注意听好了:老婆出门要跟从;老婆命令要服从;老婆讲错要盲从!老婆化妆要等得;老婆花钱要舍得;老婆生气要忍得;老婆生日要记得!
大家都知道杭州雷峰塔与苏州虎丘塔是同一时期建造的。但虎丘塔至今还在。雷峰塔却为何会倒呢?历史上,塔曾于明代嘉靖年间先后遭过两次火焚。因为倭寇入侵,怀疑内有明朝伏兵。故放火烧塔。二为杭州地方官员为免倭寇藏身,便放火焚塔,西湖边最大的昭庆寺也连带被烧。经历了两次火焚之后,雷峰塔塔体通红,身影斜歪。如同老衲一般遥遥欲堕。另外,杭州最有名的是什么呢?杭州被称为丝茶之府,爱情之都。所产丝绸全世界最好。其沿展性最强以至于法国米蓝服装的所以面料都有杭州进口。当年杭州市长在APK会议期间当着总统克林顿和新加坡总统吴做东的面,用杭洲所产之丝拉动了克林顿的防弹车。各国元首为此惊叹不已。丝是最好的。但不易的是我们这吐丝的蚕非常娇贵,怕风怕光死亡率极高。于是蚕农们便想起了雷峰塔既然能够镇住白娘子这条大白蛇,便能够镇住家中的小白蛇。因为蚕长的白白胖胖,谓之:蚕宝宝。如同小白蛇一般。所以很多蚕农想尽办法到西湖边寻找雷峰塔砖供奉于蚕室之中。这样一来,你抽一块我抽一块,时间一长雷峰塔的踏基更是不稳最终倒下。时至今日,杭州农村尚有此习俗。黑市上,一块塔砖卖到一万块。现在看到的这座新的雷峰塔在旧塔的遗址上于2000的开始重建,到2002年完工,花费1.5亿人民币。现在的塔虽然保留了宋塔的惯有风格,但其内部完全是现代化的构造,全钢结构,外墙包铜,分为七层,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塔内还有电梯直到塔顶。塔高61.9米。大家不要小看61.9米这个数字,不是随随便便得出来的哦,是有根据的,当时在重新建这座塔的时候,专家们反复论证塔的高度,为什么呢?因为建塔的高度要和西湖周边的景观相协调,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于是呢,在西湖东、南、西、北各设了四个观察点。在现在雷峰塔的位置放置了一个热气球。来反复计算塔的高度。结果计算出的高度就是61.9米。后来有人把这个高度拿出以前的资料和旧雷峰的高度相对比结果居然差了没多少,可见以前古人建塔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塔的高度要和西湖周边景观相协调了。塔底为古塔残存遗迹。
好的各位现在我们看到前方那座山峰就是吴山天风。公元钱492年吴王夫差在太湖与越军大战,越王勾践溃不成军,败退会稽时兵不足五千。勾践俯首称臣二国以钱塘江为界,据说此山为吴国最南面的一座山故称为吴山,也有说是为纪念伍子虚而叫伍公山。山上建筑高41.6米为我国最大的城隍庙。供奉的是杭州城隍老爷周新。明永乐三年(1405),广东海南人周新调任浙江按察使。在杭平反冤狱疑案,免征灾税,善政甚多,杭人称"冷面寒铁周廉使"。周新因得罪东厂在京被陷害死,杭人纷纷为其鸣不平,明成祖朱棣为安抚民心谎称梦见周新做了杭州城隍老爷,并旨在吴山建城隍庙祭祀。城隍阁为欣赏西湖风光绝佳之处。明代徐渭曾提名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好的,各位团友。在我们左手边的这个岛屿就是与三潭印月,阮公墩,合称“蓬莱三岛”的湖心亭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为“瀛洲”,阮公墩是“方丈”。如果以西湖为圆,此岛即为西湖这个圆的中心,故名湖心亭。“湖心平眺”是钱塘十景之一。站在湖心亭处眺望西湖,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风光,一览无余。乾隆和康熙皇帝下江南游杭州西湖的时候,一定会游览湖心亭。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湖心亭是黄色琉璃瓦顶,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此为皇家专用,老百姓是不可以随便用的。那正是因为乾隆特别喜欢此亭而特意恩赐的。在湖心亭旁有石碑一块便是乾隆留下的。上书“虫二”两字。虫子的虫上面多一横,一二三四的二,不知大家是否可以猜出其中的含义。当年一班文臣面对乾隆用茶水写出的这两字也是一头雾水。到是过来倒茶的茶童无意间说出了其中奥妙,“好一个风月无边”当然此茶童也非普通人,此人乃是杭州知府命一举人假扮的。
在我们江南,喝茶时有一习俗就来源于此。在南方,当别人给您倒茶时,你要用手指在茶桌上敲3敲表示感谢。当年乾隆在杭州西湖边品茶论道时说过“一日三绝,为人生一大幸事。”在此解释一下,其中有两个绝处被称为”杭州双绝”,指的是“龙虎斗”:即龙井(茶)配虎跑(泉),一为天下第一名茶,一为天下第三名泉,故称“杭州双绝”;这最后一绝自然是指西湖风光。话说这一日,乾隆皇帝在西湖边玩的兴起,便顺手帮身边陪同的几个大臣倒起了茶。大家知道皇帝老儿赐东西都是要谢恩的,更何况是亲自倒茶。若是在宫里,这几个受宠若惊的官员肯定忙不恃的要磕头谢恩了。但苦于乾隆此次出宫前要求不能暴露其皇帝身份。情急之下,聪明的纪晓岚便用两个手指代表双腿,中间一指代表脑袋,在桌上连点了三下表示叩谢龙恩的意思。再说杭州灵隐寺之所以至今大门紧闭,也是当年乾隆寻花问柳回去晚了又不愿意暴露身份而被主持吃了个闭门羹。回京之后乾隆便下令永远关闭灵隐寺大门。我们现在去玩也只能走边门进。透过湖心亭岛。我们看到的便是苏堤六吊桥和西湖群山,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在这群山之中有西湖10景的满拢桂雨,双峰插云,更由驰名中外的狮峰山。山上有18棵御封龙井茶树。到现在还有一支武警部队专门守护。每年所采之茶皆要拍卖。大家都知道西湖龙井是国宴茶。在此地大家更能理解龙井为何是10大名茶之首了。茶叶喜阴喜雾,而西湖却恰恰是山环水绕风景宜人。山太高所产茶叶就性寒,如黄山毛峰胃不好的人不可以喝。西湖正好符合所有的条件,更为难得是西湖的土壤是世界上唯一的两块“中性土壤”之一,另一块在斯里兰卡。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到了杭州我们一定要知道只有西湖边产的才是西湖龙井,出了西湖区所产叫杭州龙井出了杭州叫浙江龙井。
好的。在我们左手这个岛就是阮公墩岛,此岛为浙江巡抚阮元主持以浚所出的葑泥堆筑成,为纪念他对浙江文化发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该岛为“阮公墩”。由于泥土松软不宜建造别墅荒芜了百余年。一九八二年,为开发旅游资源,在这面积8.5亩的岛上,增添1000多吨泥土,阮公墩岛的特色是每年夏秋季举办的仿古夜游。夜游活动重现古代庄园的庄主和家人接待宾客的热闹场景,到时阮三小姐会抛绣球招婿。接到绣球之人便可同三小姐拜天地入洞房,临走之际三小姐更会赠送您一样礼物。大家猜一下会是什么礼物呢?三小姐会送您一把杭州最有名的张小泉剪刀,同你一剪两断,或是一把杭州绸伞,同您散尽前缘。您可不要因为拿了绣球便不肯走。
阮公墩对面是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是一家具有145年悠久历史的老店,店主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得到启发而取为"楼外楼"。楼外楼以杭帮菜为主如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孙中山、鲁迅、周恩来、陈毅以及外国贵宾西哈努克等中外名人都曾在该店品尝过名菜。其中周总理九次莅临楼外楼,已传为美谈佳话。现在楼外楼可谓是3个一流2款吃饭之地,一流的菜肴,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价格。在此吃饭之人无外呼大款与公款。楼外楼所在之山称为孤山,因自宋代为皇帝宋理宗行宫西太乙宫之后一直为皇室所占,而皇帝自称孤家寡人所以叫孤山。西湖有三怪: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岛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孤山上离楼外楼200米远白色的雕像便是鉴湖女侠秋瑾之墓。秋瑾因组织推翻清朝政府的武装起义失败,1907年7月15日被害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1岁。一百年里,秋瑾的灵柩在绍兴、杭州和湖南等地多次迁移最终居于西湖。秋瑾墓再过200米便是一代才女苏小小的幕,苏小小是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子,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西陵(西岸)桥畔的姨母家,因生活所迫,沦为歌妓。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擅长演奏各种乐器。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平时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独坐车中,叫人推着,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游贾西湖,沿湖堤而行,不期遇到一位少年阮郁,正骑着一匹青骆马迎面而来。两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为了表达爱慕之心,苏小小口吟一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阮郁闻知,后来登门求见苏小小,互诉爱慕之情。不久,这对年轻人终于如愿以偿,结成良缘仅过了三个月的婚后幸福生活,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不违父命,忍心与小小挥泪相别,匆匆而去。自此之后,杏如黄鹤,毫无音讯。苏小小郁郁成疾,临终前,她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生于西冷,死于西冷,埋骨于西冷,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痛。”说毕,奄然而逝。后人慕其才怜其情为其筑以慕才亭,往西100米是武松墓,《水浒传》言武松在杭州出家终老,葬于杭州。原墓20世纪60年代被毁。重新修复的墓都是根据老照片上的图案“依样画葫芦”的,称得上原汁原味。
好了各位团友旁边这座蓝顶白檐的建筑是文澜阁。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所藏《四库全书》是7部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
此处大家看到是西湖四季景致中的平湖秋月。西湖有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之4季景。康熙三十八年此处由龙王堂改为御书楼。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为中秋赏月之佳地。平湖秋月过来便是长达2公里的白堤。此堤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为了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很多人认为是白居易所建。其实白堤原称“白沙堤”。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
白堤的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所以每到春天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白堤上的第一座桥叫锦带桥,锦带桥在白堤的中段,因拦腰而设,宛如衣冠锦带,所以就有了“锦带桥”这个佳称。又有传说康熙曾在此掉落玉带故名锦带桥,因为我们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故又称长寿桥。白堤的第2座桥便是家喻户晓的断桥。断桥名字由来说法不一,有说长达1公里的白堤自此而断故为断桥,也有说原名段家桥为段氏人家发家后为便民捐建。其实真正的原由我们可以从西湖十景的名称中去追寻。断桥残雪指西湖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银链横陈。日出映照,断桥向阳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所以称为“断桥残雪”。它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是西湖3大情人桥之一。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断桥名曰断桥但其实并有所断,断的是残雪之景。长桥不长,长桥很短只有2。4米,长桥指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义长。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拜入杭州万松书院读书。三年同窗,2人是同房不同床,同床不同被,同被背靠背。梁山伯竟不知祝英台是个女的。最终2人在长桥分手,在祝英台暗示梁山伯之后,2人感情有同窗之情变为男女之情在这长桥上你送过来,我送过去的演义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十八里相送。好了我们今日看到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8.8米,宽8.6米,单孔净跨6.1米。
断桥之后便是宝石山,西湖十景之宝石流霞,这里的山岩呈赭红色,岩体中有许多闪闪发亮的红色小石子,每当阳光映照,满山流韦纷披,尤其是朝阳或落日红光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断断生辉。宝石山正因此而得名。山上有一葛岭,因相传东晋炼丹家葛洪曾在岭上修道炼丹而得名。葛岭之巅的初阳台,传为葛洪炼丹所置。据说,初阳台上还能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日见到日月并升奇景。旁边大家看到的这座是保俶塔,保俶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北方皆为大宋王朝。赵框胤邀请吴越国国王钱弘俶北上商量两国事宜。钱弘俶为不起战事保一方平安不顾家人与众臣反对毅然北上。
钱弘俶北上之后并未出现大臣所言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情景,相反赵框胤每日美酒佳爻待以贵客之道。临行之季赵框胤送其锦盒一个,要其回吴越后打开。钱弘俶半路打开之后发现里面全是宋朝大臣们要求把他作为人质的奏折。钱弘俶感激于赵框胤的仁慈宽厚故而回国后将吴越国赠于赵框胤。可以说赵框胤功于心计不仅杯酒释兵权,更是不花一兵一卒统一了中国。这座保俶塔也就是当年其北上之时,其妻子老母担心其安危希望平安归来而建,其意保佑钱弘俶。并非讹传的寡妇为求小叔子平安集资所修。保俶塔体态修长,如同淑女一般与雷峰塔形成对景。保俶如淑女雷峰如老衲。一老一少相得益彰。很多导游说上海金茂大厦就得益于保俶塔,其实不然,金茂大厦是美国SOM公司去西安大雁塔之后,取大雁塔之长并结合中国风水所建。我相信如果他们当时看的是保俶塔的话金茂大厦将会更漂亮。
好了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西湖的代表景点三潭映月。西湖是杭州的代表,三潭映月则是西湖的代表,现代版一圆人民币的背面便是三潭映月。三潭映月是苏东坡所制,成等边三角形每边间隔62米。此三潭是作为测量西湖水深用的,当时苏东拨筑三潭并规定此为西湖水最深之地,严禁种植莲藕。杭州自唐代形成州治,当时杭州形成大陆不久,地下水是咸水不能饮用。李泌筑六井引西湖水进城方使杭州得以进一步发展。杭州人皆以西湖水为饮。时至宋代由于杭州西湖所产藕粉色泽雪白,口感具佳且甚有养颜美容功效以至西湖上大量种植荷花,荷花腐烂后形成淤泥堵塞西湖影响居民用水和农业灌溉。时年大旱苏东坡不得以疏浚西湖,制苏堤建三潭。三潭映月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每年中秋大量游客在此赏月,那么我们能看到多少个月亮呢?33个,天上一个,水中一个。三个潭15个洞倒影水中又是15个月亮总计32个月亮。最后一个月亮在我们心中。
第三篇:杭州西湖英语导游词
1、西湖综述
各位游客,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把杭州比喻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美丽的西湖。
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以前,西湖是与钱塘江相连的浅海湾。由于钱塘江带下的泥沙日益堆积,最终将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来的湖叫做“瀉湖”。此后西湖又经过历代人们20多次的精心整治,才奠定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的声誉。
西湖的地理结构是三面云山一面城,湖水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中,西湖山不高而逶迤多秀,水不广而婀娜多姿。
湖中的孤山及三座人工岛更是锦上添花,使西湖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把楼外有楼、湖中有湖、景外有景、人中有人的西湖风光交织的绚丽多彩,如诗似画。正如苏东坡所说的那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历史上,除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时名的西湖十景。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近60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内,分布着上百处风景名胜点和文物古迹,西湖简直就是风景的代名词。1982年,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杭州西湖名列第三。目前,杭州西湖是5A级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湖是杭州的灵魂,为了让西湖更美、让杭州更靓。2000年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整治工程,使西湖水域面积由原先的5.6平方公里扩大到了6.7平方公里,再现了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图,呈现出一派疏密有致,诗意盎然的优美景象,展现了新西湖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气象。西湖的美丽动人不仅在于其外表的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还在于它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乘船游览者风光旖旎的西湖吧。
2、西泠桥
各位游客,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桥叫做“西泠桥”,这里古时候叫西陵、西林、西村,后因湖水从这流过“泠泠”作响,故称“西泠”。此桥未建之时,人们由北山一带去往孤山游赏,要在此摆渡,所以称这儿为“西村唤渡处”,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三大情人桥。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筑西泠”
旁边的这座六角形的亭叫”慕才亭”,是南齐时滑州刺史鲍仁为纪念苏小小,根据她生前”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的意愿,在此筑墓和建造”慕才亭”。1966年,墓和亭都被拆毁,重建于1982年。现在的亭和墓是2004年10月西泠桥重建后完工的,修复后的苏小小墓亭有十二副楹联,在整个西湖风景区内首屈一指。
相传,苏小小是南齐钱塘人,她聪明美丽,且能诗善歌,很有才华。幼年时父母俱丧,寄住在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后因生活所迫,沦为歌妓,但她卖艺不卖身,颇知自爱。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一日,苏小小乘车出游,在白堤上邂逅了一位从断桥骑马缓缓而来的青年阮郁,一见倾心,便随口吟了这首诗。后来这对互相倾慕的年轻情侣终成眷属。然而好景不长,阮郁被在京做官的父亲催归,一去就音训全无。从此,苏小小郁郁寡欢,后来又被孟浪仗势欺辱,不久就积郁成疾,很快离开人世。
大家请跟我走,走在这边,我们看到一幅对联”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说的是西湖边的西泠桥曾埋葬了苏小小,她虽然身处风月烟花之地,但洁身自好,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可以用黄金铸一座塑像让后世瞻仰。
3、秋瑾墓
各位游客,前面我们看到的一尊手持宝剑,英姿飒爽的汉白玉塑像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她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这里就是她的遗骨安葬处。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秋瑾。秋瑾,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的浙江分会会长,为推翻清政府统治,她积极投身于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1907年7月13日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15日在轩亭口英勇就义,牺牲时才33岁。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诗人,”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便是她的临终绝笔。
因她生前有”埋骨西泠”的愿望,被害后,遗体先放在家中,经再三辗转,由生前好友吴芝瑛与徐自华将其安葬在西泠桥畔,此后又被清政府下令搬走,家人将其迁至湖南的夫家,但因为生前夫妻不和,又被迁至绍兴,反反复复共迁徙10次,辛亥革命后才迁到现在的墓区。现在这座塑像是1981年重建的,它的基座是花岗石,立像高2.5米,基座1.7米高,基座正面“巾帼英雄”四个大字是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基座后有《鉴湖女侠秋君墓表》,详细的记录了这位女中豪杰碧血报中华的一生。
4、俞楼
?”行到白沙堤尽处,居然人尽识俞楼”
各位游客,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两层楼房便是有”西湖第一楼”美誉的俞楼了。它是晚清名家俞樾的故居,因他号”曲园”,所以又称”俞曲园纪念馆”。俞樾,浙江德清人,清代道光三十年进士,因”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丽”佳句被主考官曾国藩赞誉,列为第一名,此后曾任翰林院编修,提督河南学政;罢官后,回苏杭两地讲学。如今的俞楼,便是他的”讲学著书之地”俞楼的前身,曾是西湖怙经精舍,俞樾在此主持达30年之久,为浙江的学术文化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较大贡献。著名的学者章太炎及吴昌硕都是他的弟子。俞曲园和李鸿章同为清代道光进士,世人将他俩相提并论,曾有”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的说法。
俞樾非常喜欢西湖,写了许多赞美西湖山水的诗句,如他描绘九溪的诗有“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他的学生徐花农等为了感谢恩师,自发集资,在1878年为他建造居舍。从此,西湖边又添了一处朴实、雅致的文人宅园。他的曾孙、我国现代著名的红学家俞平伯先生曾在此生活多年,他的散文名篇《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写的就是再次的一段生活经历与见闻。
俞楼初建时是中式二层建筑,后来庭院渐废。1998年,俞楼重建,并辟为“俞曲园纪念馆”。底层主要陈列有关俞樾的史料,介绍俞樾生平经历、学术成就、文化影响及其对西湖的贡献,二楼用于接待文人学士及进行学术研究
5、六一泉
看完俞楼,请大家随我走。现在我们站的这半个亭的地方叫做”六一”泉。为什么叫“六一”呢?它与国际儿童节没有什么关系。原来啊,此处原为宋代高僧惠勤讲经之地。苏东坡通判杭州时,经欧阳修推荐,与惠勤在孤山认识,两人品茗论文,结为诗友。当苏东坡再次来杭州任知州时,欧阳修和惠勤都已相继谢世。他故地重游,不胜感慨,恰巧有泉水涌出,为纪念昔日往来,苏东坡取欧阳修万年的号,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且刻名其上。游客朋友,你们有谁能说出这”六一”是哪六一吗?
6、潘天寿像
看完六一泉,我们再来看旁边的这座塑像,这位手拄拐杖、戴着眼镜、坐在岩石上的慈祥老人便是国画大师潘天寿。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风格。整座塑像和岩石都是用铜筑成的,展示了潘天寿在游历了名山大川后在一块巨石上小憩的情形。这是1997年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而建的。在杭州还有一处潘天寿纪念馆,位于南山路景云村,它原是潘天寿的故居。
7、西泠印社
“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素有”湖山最佳处”之称的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不仅以金石篆刻、文人雅集闻名于世,而且还以结构精巧、风景佳丽著称,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现在我们看到的门额是由西泠印社的第四任社长沙孟海题写的。西泠印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民间学术团体。由杭州篆刻家丁仁、王褆、叶为铭、吴隐在1904年筹建,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印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公推书画篆刻艺术大师吴昌硕为首任社长,后任社长分别为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
我们正面看到的主体建筑叫柏堂,因堂前有古柏二株,故而命名。但现在堂前的古柏是1993年,西泠印社87年周年纪念会时种的”柏堂”匾额为清代文学家俞曲园手书。
柏堂西侧这座结构古朴的小屋称为竹阁,相传为白居易所筑。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竹阁。白居易住竹阁曾诗曰:”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现在我们从前面的小石坊沿阶而上,可以到山顶。
前面这座四面临空的小亭阁叫四照阁。始建于北宋初年,因身处阁中可环顾四面湖山而得名。它与柏堂、竹阁称为印社三大建筑。在此可体味到“面面有情、环山抱水水抱山;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的意境。
对面的这座石塔叫做华严经塔,建于1924年,为印社园林的标志性建筑。塔旁的石像是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坐在小龙泓洞壁内的是吴昌硕石像。吴昌硕不仅使篆刻发扬光大,而且也把中国的篆刻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大家请看,这座用青灰石板构建的建筑,就是西泠印社的精华——“汉三老石室”,里面收藏着一块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的汉代碑刻——《汉三老讳字忌日碑》。此碑出土于余姚客星山。据考证,是公元52年的碑刻。它不仅是汉碑中极珍贵的碑刻,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的珍品,被誉为东南第一碑,是研究隶书发展史的重要石刻。
出土时曾一度被盗卖,后由印社同仁从日本商人手中赎回,并在此特地筑了石室将其保藏。这尊石刻雕像是浙派篆刻鼻祖丁晋,为西泠八家之首。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的关心下,西泠印社品牌更响,产业更大。它旗下包括: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印社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西泠印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书画艺术有限公司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9年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它是原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别墅,门口矗立的这尊汉白玉龙纽巨印,高2.4米,边款为原西泠印社社长赵朴初所写的“中国印学博物馆”七个大字。
8、楼外楼
“西湖醋鱼何处美,独数杭州楼外楼”,各位游客,现在来到了素以”佳肴与美景共餐”著称的楼外楼。它创建于1845年,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创始人是洪端堂。楼外楼是先有诗后有楼一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开的名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有另一说法,菜馆建成时,店主曾请俞楼的主人俞樾题名,俞说,既然你的菜馆建造在我”俞楼”的外侧,就称它为”楼外楼”吧!
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周恩来总理”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要求设计建造的。整座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是一座”品”字形的两层楼屋宇,颇具民族风格楼上楼下高10多个餐厅,可同时供1000余人用餐。
”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先后迎来了不计其数的历史名人,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蒋介石、宋美龄、鲁迅、许广平、郁达夫、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赵朴初等大批名流,以及周恩来、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光临过楼外楼。更有周恩来十上楼外楼,三次追补餐费的故事,其清风廉洁被传为佳话。
楼外楼的特色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西湖莼菜汤”等,其中最著名莫过于”西湖醋鱼”了。请大家往前看,楼外楼对面湖上是鲜鱼活养地,西湖醋鱼所选的草鱼在此饿养几天,具有色泽红润、肉质坚洁鲜嫩、带有蟹味的特点,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菜。在楼外楼用餐,真可谓是“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可以让你尽情体会”佳肴与美景共餐”的意境。
9、中山公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山公园,它是孤山园林艺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大家请看,门口这对汉白玉石狮是明代遗物。不远处正面石壁上有”孤山”两个鲜红大字,出自宋人手笔。再看石壁旁有两座石亭,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为纪念南洋华侨捐款救济浙江灾民而建的。其中右边一个古亭上写着”善于人同”,表达了浙江人民对南洋华侨的感谢之意。
公园内有一座精妙绝伦的小庭院,向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景”。它原是清代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园内一亭名为“西湖天下景”,其匾额由康有为题写,题名取自苏东坡的“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的诗句。柱上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它既可顺读,又可倒读,还可以拆开来念。虽然是重重叠叠的几个字,却言简意赅、淋漓尽致的道出了西湖山水的绚丽景色,诠释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无穷魅力。
有人说:“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
孤山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海拔仅38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此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特别优美,一直为被称为“孤家寡人”的皇帝所占有。南宋理宗时兴建了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到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又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了行宫。雍正年间,地方因不堪行宫的修理费,征得雍正同意,将行宫改为”圣因寺”。咸丰年间,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沿用至今。
孤山不仅是西湖风景的佳绝之处,而且是人文古迹的荟萃之所。如果说中山公园前坡的美是由于人工的浓妆素抹,那么其后坡则是在于自然的绚丽多姿。这里“山不高而灵秀,湖不深而清幽”,是杭州雅文化的代表。
10、浙江省博物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省最大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它的前身是1929年”西湖博览会”后建立起来的浙江西湖博物馆。现占地30.6亩,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由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大屋单体建筑和曲线连廊组成,形成了“园中有园、馆中有园”的独特格局,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经典历史文化窗口。
博物馆门口的门墩是仿良渚文化的罐形器,三根立柱是仿河姆渡文化的图案,具有鲜明的浙江历史文化特色。
博物馆分三个布展厅楼,第一展厅楼题名”文明曙光”,陈列着浙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晚部分文物;第二展厅楼题名”东南翘楼”,陈列着浙江出土及传世的商到宋元时期各类历史文物;第三展厅楼题名”时代风雪”,陈列着明清到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的社会、经济、历史、科技及名人的手迹。
浙江省博物馆还包括文澜阁在内。文澜阁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0年,以收藏乾隆皇帝组织编撰的《四库全书》闻名。《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最完善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当时全国专门建造了七大书阁来收藏,现在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就是文澜阁了。(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沈阳行宫的文溯阁,即当时的”内廷四阁”。后来,鉴于江浙一带是文人荟萃之地,又续抄了三份,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与我们眼前的文澜阁,这三阁称作”江南三阁”。七大书阁先现仅存四阁,其中江南的三阁也只幸存这座文澜阁所藏的《四库全书》也大都毁于战火,)。
现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文澜阁竖匾是光绪皇帝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整座文澜阁仿宁波天一阁而建,2001年辈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在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
11、平湖秋月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区,它是杭州历史上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唐代,这里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为龙王祠,清代康熙年间建”御书楼”,同时在楼前的水面铺筑平台,在西侧立碑亭,题名为”平湖秋月”
它西面的建筑原是罗苑,也就是犹太商人哈同的妻子罗迦陵的别墅,1959年,园林部门拆去了“罗苑”围墙,将其充实、调整,又建庭园,湖石假山及种植四季花木,将它并入了平湖秋月景点,从而使游览面积不足3亩增加到10亩。原罗苑中的建筑“湖天一碧楼”,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一八艺社”的社址。如今,这里已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更添一处人文胜景。
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曾说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月光下的西湖山容水意,一派清绝,有多少人为之陶醉。平湖秋月三面临水,在这里眺望湖光山色,奇趣盎然。尤其是皓月当空的秋叶,这里更是月白风清,水天共碧。远山近树,朦胧绰约,高楼玉宇,若隐若现,可以让你尽情享受西湖秋月之美,正所谓“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一番人间天堂的景象。
12、放鹤亭
“梅花已老鹤空亭,处士长留山不孤”,诗中的处士指的是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两只仙鹤在旁的亭子叫放鹤亭,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建造的。诗中又提到了梅花和鹤是因为林和靖喜欢种树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他死后便葬在这里,传说,他养的那只鹤也在他墓前悲鸣而死,人们将它葬在墓侧,取名”鹤冢”。
林和靖,名逋,字君复钱塘人,他孤贫好学、性情淡薄、不慕荣利、擅长诗词书画。他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尤其是《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后人视为咏梅绝唱。林和靖为了应酬来客,还养了两只鹤。他去游湖时,客人来了由家童接待入座,开笼放鹤。林和靖在湖上望见鹤飞来,使知道有客来访,就棹舟回家。他与客人饮酒吟诗时,鹤鸣声起舞,为他们助兴。
孤山访梅历来被誉为西湖盛事,它和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就是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所以孤山还有一个美称叫做“梅屿”。
林和靖死后葬于孤山。他的节操和学识也很得宋真宗赏识,特赐谥号”和靖处士”。元代杭州人陈子安在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建造梅亭和鹤亭以资纪念,明代嘉靖年间王釴始建放鹤亭。现亭为1915年重建,放鹤亭匾额由20世纪浙江第一师范的国文教师、书法家杨学洛所书。亭内有《舞鹤赋》石碑,为南北朝鲍明远的作品。碑文是清代康熙帝临摹董其昌书法的手迹。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手书的楹联:“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虽然处士林和靖已不在,但亭边的梅林依旧,傲骨梅花和处士的高风亮节两相印,千古流芳。
13、白堤
各位游客,我们前面看到那条杨柳依依的长堤,便是著名的白堤了。它原名白沙堤,全长1公里,但是究竟为何人所筑,现在已无从查考。”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白居易在《杭州春望》诗中是这样写道的,可见这条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前就有了。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也确实发动民工修筑过一条堤据考证,这条堤的位置在钱塘门(也就是现在的少年宫)到武林一带,后来因湖面缩小被毁弃。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在杭时的政绩,才改“白沙堤”为“白堤。”它包含着杭州人民对这位贤明地方官的深情。
当我们来到这里,西湖秀丽的风光一览无余。横亘湖上的白堤平静坦荡。特别是到了春季,环湖群山苍翠,湖中碧波荡漾,地上桃树嫣红,迎面柳枝泛绿,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白居易曾经在《钱塘江春行》一诗中称颂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做锦带桥,旧称“涵碧桥”,它使白堤起伏有致,就像围在姑娘腰上的柔美锦缎,使西湖锦上添花。
14、断桥
各位游客,白堤最东面那座拱形的桥就是断桥了。一些不知底细的外地游人,误以为断桥在某一部位一定是断了那么一截的,不然为什么取名为断桥呢?其实,”桥识断名原不断,跨湖有路入孤山”所谓的断桥,并不是真正的桥断,而是有着它深刻的意义。
据史料记载,断桥原名宝佑桥,断桥是后来才叫的。关于它名称的来历,有许多说法,一是取自谐音,以前桥边住着一户姓段的人家,因而称它为“段家桥”,“段”“断”二字谐音;也有人说是取自白堤路至此而断的”断”字。断桥一名,说法不一,直到清代康熙皇帝南巡,御书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石碑后,介绍这一名胜古迹的内容才逐渐统一了口径原来。当时的断桥桥面是台阶形的,桥面正中有桥亭,并装有一道木栅门。每逢冬日雪后,木栅门的顶端和桥的两面总是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雪,而惟独桥面正中的那一段片雪不存。当暖融融的太阳在断桥上空停留时,顶端的雪早在阳光下融化了,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桥两面的台阶上那斑斑点点的残雪,此刻,桥面正中仿佛像断了一截似的,”断桥残雪”便由此得名。
家喻户晓的白娘子和许仙,最初在断桥上以借伞相识,并且同船而归,后来结为夫妇,后来许仙从法海和尚软禁他的镇江金山寺逃出来后,与白娘子在断桥上重逢。这段人与蛇仙相恋的故事,给断桥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15、宝石山
大家请转过身,北面远处的那座山叫宝石山,山高78米,它是北山有名的风景区。为什么叫“宝石山”呢,原来,该山的岩石与西湖群山中的不同,属于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呈紫灰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许多岩石便会熠熠闪光,似翡翠玛瑙一般,因此取名为宝石山。宝石山远远望去似朵朵彩霞,漂浮在湖畔上空,因而,西湖新十景评选中将其定名为”宝石流霞”。
我们前面可以看到那座纤细苗条的石塔,名为保俶塔,它与南面的雷峰塔南北对望,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故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该塔始建于公元975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的母舅吴延爽为保佑钱弘俶进汴京后能平安归来而建的。如今我们看到这座塔是于1933年重新建造的,是一座六面七层的楼阁式实心砖塔,塔高45.3米,塔身玲珑修长,风姿绰约,犹如绝代佳丽,因而成为西湖的标志性景观。
宝石山的半山腰处有一块秦皇揽船石。相传公元210年,秦始皇出游,过钱塘江去会稽祭大禹。当时钱塘江风恶浪高,秦始皇就在宝石山下停船,缆舟这块石上。现在大家看到巨石上的的方形榫眼是北宋建筑遗迹。
16、雷峰塔
各位游客,远处那座金碧辉煌的塔就是著名的雷峰塔。它与保俶塔遥遥相对,呈现出”南北向对峙,一湖印双塔”的美景。雷峰塔又名“黄妃塔”“西关砖塔”,始建于吴越国时期,初建成的塔八面七级,金碧辉煌。在北宋政权征讨方腊的战乱中遭受重创,南宋年间雷峰塔得以重修,塔身由七层减为五层。明嘉靖年间,雷峰塔外围的木构檐廊被倭寇纵火烧毁,只剩下砖砌的塔心。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西湖十景从此残缺。
这座曾屹立于西子湖畔940多年之久的古塔虽然倒塌,却一直存于人们的记忆中。杭州市政府顺应民意,在原塔旧址上重建,于2002年10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
新雷峰塔是中国首座钢构彩色铜雕宝塔,是古今中外采用铜件最多、铜饰面积最大的铜塔,重建的雷峰塔沿袭了南宋时的风格,八面五层,总高71米多。
重建前进行的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被评为200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大部分文物被放入浙江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金涂塔、国家一级文物莲花座金铜佛像等放在雷峰塔景区供游人观赏。
在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是历史上唯一毁损而又恢复的景点。重建的雷峰塔如今屹立在西子湖畔,成为西湖南线风景轮廓线上的一道亮点,它承载了多少历史的沧桑,积聚了多少世人的期盼。
17、苏堤
各位游客,前面这条锦缎似的长堤就是苏堤。说到苏堤,不得不提起苏东坡。宋元佑四年,苏东坡第二次任杭州知州时,见西湖草长水涸,就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他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募民开湖,花了20多万的人工,终于把湖中的葑草打捞干净,并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了这条纵贯西湖南北的长堤,它总长2.8公里。后人为了缅怀他的功绩,所以将它命名为”苏公堤”。
苏东坡为北宋大诗人,博学多彩,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成就卓绝,他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无与伦比,是吟西湖的绝唱,杭州建有苏东坡纪念馆、东坡路,还出了一道名菜”东坡肉”,可见杭州人对苏东坡的感情之深了。
苏堤因景色迷人、环境幽静,而被人们称为“情人堤”。它是情人们悠闲漫步、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堤上从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拱桥,所以有”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之说。元代的西湖十景中,此处又被称为“六桥烟柳”。苏堤如长虹跨波,四季景色各异,尤以早春晨曦初露之时最令人心醉。清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品评西湖十景时,以”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
18、湖上三岛
各位游客,古时候,人们常把想象中的海上仙山琼岛统称为“蓬莱三岛”。中国古典园林也恪守“一池三山”的模式,西湖也不例外,人们把“湖心亭”比作”蓬莱”,”阮公墩”称为”方丈”,”三潭印月”就叫”小瀛洲”。
首先我们来看西湖中最大的岛——小瀛洲,“小瀛洲”三字匾额由赵朴初题写,全岛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就占到60%。从空中俯瞰呈“田”字形。它的东西柳堤,南北建曲桥,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历史上,它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
各位请看,这里建有开网亭和亭亭亭组成的一组对景。亭亭亭用名词作形容词,巧用谐音,让我们大家停一下、停一下、再停一下,静静的、慢慢的欣赏这小瀛洲的美丽风光吧。
这里原是吴越时水心保宁寺,明万历十五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利用水心保宁寺一直,用疏浚西湖的湖泥堆积成绿洲。清雍正五年,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使整个岛颇具江南水上园林艺术特色,成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名为“鱼沼秋蓉”。
小瀛洲的精华就是位于岛南面的三座石塔,叫三潭印月。它原是苏东坡疏浚西湖后在苏堤外乎所立的三座石塔,规定三塔之内的水面不准种植菱、藕。明代中期,三塔被毁。到了明天启元年,聂心汤又仿苏东坡在岛南湖中异地重建三个石塔,恢复了三潭旧迹。
各位请看,湖上鼎立的三座石塔亭亭玉立在盈盈绿水之中,
成等边三角形,彼此相距62米,每个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五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形,小巧玲珑,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映入湖中,随着清波荡漾,仿佛又无数个月亮在水中晃动。这时”塔影、月影、云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我们再来看湖中那座飞檐翘角的亭,那便是被喻为“蓬莱”的湖心亭。湖心亭是西湖风景区中最大的一座亭,面积约十亩,它也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初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2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初名“振鹭亭”,后又改名“清喜阁”。现在的湖心亭,是1953年重建的,外观两层,黄色琉璃瓦屋顶,气势十分壮观,四面厅落地长窗,富丽堂皇,古朴庄重。明代郑烨有联云“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倘若站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水光山色,心旷神怡。所以清代”西湖十八景”中又将湖心亭一景称为”湖心平眺”。乾隆皇帝来到这里,对此处风光流连忘返,留下了手迹”虫二”字碑,取”风月无边”的意思。
与三潭印月、湖心亭鼎足而立的另一个湖中绿洲就是阮公墩。阮公墩是三岛中历史最短、面积最小的,仅5561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在疏浚西湖时用挖出来淤泥堆积而成,后人为纪念阮元的功绩,将它取名为”阮公墩”。一百多年来,曾有不少人想在阮公墩上建造房屋,但都因土质软而罢休。清代道光年间的兵部尚书彭玉麟,晚年退居杭州时,就想在阮公墩上造别墅。当时,他与学者俞樾一起登岛观看,不料手中的竹篱因戳地而入,便笑着说:”此真软公墩也。”“软”与”阮”谐音,从此该岛一直杂树丛生,再也无人提及建屋之事。
自1981年期,园林部门对此岛进行了布局和营建,使它逐渐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犹如西湖碧玉盘中一颗晶莹的翡翠。阮公墩面积小,但由于它”绿树花丛藏竹舍”,形成的是一种”小洲、林中、人家”的清静幽雅境地,因此,也颇引人入胜,被列为西湖新十景之一,取名“阮墩环碧”。它有两个特色旅游项目,一是垂钓,二是仿古夜游,是西湖夏季推出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
19、结束语
各位游客,杭州因西湖而闻名,西湖也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锦上添花。“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的千古绝唱,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我们后会有期,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各位美好的记忆当中。谢谢大家。
杭州西湖英语导游词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