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January 26, 2014
篇一: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一,本课教学我把唱歌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歌唱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节奏训练与情感体验结合。所以我鼓励学生先读歌词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歌词,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加以节奏与旋律便能逐步入境悟情。学生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能较好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较好熟练演唱。
二、在器乐教学,尤其是初中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学习,只有在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逐步对乐器产生兴趣而至熟练、和运用。八孔竖笛在音色的掌握上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吹奏出较好的音色。我试用几种方法后,采用先训练呼吸然后练乐器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吹出圆润的音色。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全面指导学生的广度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5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篇二: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显示: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站在讲台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0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与意识,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篇三:光明学校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在教学《当兵的人》这首歌时,就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一、导入的环节,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为了谁》深深吸引学生,接下来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歌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我以“兵”为线索展开教学,采用了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初听歌曲时,我出示问题: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复听时,提问:歌曲的体裁是什么?就课堂实效来看,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划一划4/4拍的指挥图示或者利用学校现有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将会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也是本课的不足之处。当讲解“进行曲”这一概念时,我采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边踏步边演唱,从而更真切地感受进行曲的的特点。但这教学环节美中不足的是歌曲的音调对部分同学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当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声线及时作出调整,应该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拓展的环节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亮点:我为同学们播放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片段,还伴有背景音乐,而背景音乐正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曲。我设计意图是:一是想通过聆听,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进行曲”的认识,加深印象;二是想通过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目睹军人那种高大、威武的形象,激发他们对军人的崇敬之情。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歌曲《当兵干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和平年代的军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就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感知,我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美。此外,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学生自然、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篇四: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反思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特点是自觉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旦被学生掌握了,就会产生激励学生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常以理想、志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推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要十分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目的。这是保证学生能够持久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心理交往,启发积极情绪。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师生心理交往的基础首先是情感交往。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要以鼓励为主;对差生不可冷淡,不能挖苦,要宽容友善,耐心教导、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情感,才会激发学生学好老师所授知识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小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这种自尊心往往是进取向上的动力。在学习上,如果学生受到老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他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满足和体验,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再上一层楼的心理状态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成绩的快乐。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强化他们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愉快情绪。
教学方法得当,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反之,方法陈旧、落后,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单调、乏味,引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愉快情绪。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练习应做到精思巧设,不搞“题海战术”,才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出的题目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学生始终不感到困难可怕,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其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起来,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学生就会信心百倍,有勇气攻克。
四、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表现欲。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者,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激发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要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要善于以语言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事物的意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乐学不倦。我们有时上新课,一两句话也往往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一,本课教学我把唱歌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歌唱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节奏训练与情感体验结合。所以我鼓励学生先读歌词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歌词,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加以节奏与旋律便能逐步入境悟情。学生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能较好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较好熟练演唱。
二、在器乐教学,尤其是初中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学习,只有在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逐步对乐器产生兴趣而至熟练、和运用。八孔竖笛在音色的掌握上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吹奏出较好的音色。我试用几种方法后,采用先训练呼吸然后练乐器的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吹出圆润的音色。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全面指导学生的广度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5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篇二: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显示: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站在讲台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0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
一边是歌厅、音乐会、mtv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再加上管理水平与意识,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篇三:光明学校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在教学《当兵的人》这首歌时,就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一、导入的环节,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为了谁》深深吸引学生,接下来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歌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我以“兵”为线索展开教学,采用了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初听歌曲时,我出示问题: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复听时,提问:歌曲的体裁是什么?就课堂实效来看,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划一划4/4拍的指挥图示或者利用学校现有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将会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也是本课的不足之处。当讲解“进行曲”这一概念时,我采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边踏步边演唱,从而更真切地感受进行曲的的特点。但这教学环节美中不足的是歌曲的音调对部分同学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当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声线及时作出调整,应该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拓展的环节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亮点:我为同学们播放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片段,还伴有背景音乐,而背景音乐正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曲。我设计意图是:一是想通过聆听,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进行曲”的认识,加深印象;二是想通过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目睹军人那种高大、威武的形象,激发他们对军人的崇敬之情。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歌曲《当兵干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和平年代的军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就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感知,我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美。此外,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学生自然、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篇四: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反思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特点是自觉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必须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旦被学生掌握了,就会产生激励学生一定要达到目的的内在动力。这就是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常以理想、志向、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推动力。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要十分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学习目的。这是保证学生能够持久和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心理交往,启发积极情绪。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交往的过程。师生心理交往的基础首先是情感交往。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要以鼓励为主;对差生不可冷淡,不能挖苦,要宽容友善,耐心教导、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情感,才会激发学生学好老师所授知识的兴趣,才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要求的任务上去。小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这种自尊心往往是进取向上的动力。在学习上,如果学生受到老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他们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满足和体验,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再上一层楼的心理状态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成绩的快乐。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强化他们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愉快情绪。
教学方法得当,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反之,方法陈旧、落后,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单调、乏味,引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愉快情绪。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课堂练习应做到精思巧设,不搞“题海战术”,才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出的题目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学生始终不感到困难可怕,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其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起来,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学生就会信心百倍,有勇气攻克。
四、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表现欲。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者,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激发性,趣味性和启迪性。要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励学生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要善于以语言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事物的意境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乐学不倦。我们有时上新课,一两句话也往往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七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