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观后感
【第一篇】:医者仁心
前段时间荧屏热播的大剧《心术》改编自六六的小说,再次直面社会最热门、最敏感的话题。平时上班忙,没时间看电视剧,就下载了电子书,用一周时间看完了它。作为篇中人物的同行,我深有感触,从中我读懂了也感悟到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生活中的艰辛,不为世人理解的无奈,出现医闹后的无助;但他们无怨无悔,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给病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给予患者无尽的仁爱。
书中神经外科主任曾说过一句话:“信念这个东西,对人来说是多美重要。医生就是成就英雄的行业,三年硕士,二年博士,当你选择医科的那一刹那,你就要明白你所踏上的是怎样一个征途。”这是一种信念,我们从事的每一个职业,都需要有一个职业信念。人有信念,才会有奋斗的动力;人有信念,才会活的坦然;人有信念,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许有些职业,信念的力量体现的不是那么明显,但如医生、公务员、警察等职业,假如心中没有信念,心中没有信仰,最后的结果,不是职业继续不下去,便是祸害社会。
现在的我们,往外太过浮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生活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我们制造了太多太多的诱惑,也使得我们彷徨不已。在黑白之间,似乎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灰色地带。我们开始迷惑,开始不确定,似乎要想与社会与时俱进,自己的某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得发生相应转变。而这些转变是好是坏,已经无法准确界定。面的糖衣炮弹的攻击,面对这些灰色思想,信念恰恰发挥了巨大无比的能量,一个心中有着无比坚定信念的人,精神世界之强大,是无坚不摧的。而那些抵受不住腐蚀侵入的人,最后缺失的,也就是信念了。也许从现在开始,我也需要寻找自己的信念,惟愿自己多年后回首今天,能够对自己说,还好,我找到了自己的信念,并坚守了它!
没有经历过死亡的人,不懂得生命的可贵。就像一个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人,是不知道希望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是多美强大。医院是死亡和希望的集合地,书中刘晨曦大夫说:“我们在用专业知识扮演着上帝”。说到底,医生只是个职业,从医者用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每天在和病魔死神搏斗,其目的就是让患者的希望变为现实。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相信医生,要相信他们的专业知识,也要相信他们治病救人的本心。
希望是我们的动力。一个没有希望的人生,处处暗淡无光。霍思邈说:“医院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穿白大褂的大夫们,也不是那些先进设备,我到了重症监护室,看见那些濒临死亡的人躺在床上,浑身插满了管子,重症监护室里非常安静,但你能清晰的感觉到了那些人对生命的坚持,那种不放弃那种决不放弃!那就是。。。希望!”我们需要希望来点缀人生,更加需要希望变成现实来延续我们的精神力量。我坚信,有希望,便有可能创造奇迹。
书中刘晨曦对南南介绍“爱”这个字的场景让我印象很深,繁体的爱字中有个“心”,有心才会有爱。现在的爱中少了心,才会让爱变得这么少了。感觉这种解释挺犀利的。好在书中的这位刘大夫一直运用自己的“仁心仁术”在广播爱的种子,重要收获了一个好的结局,也验证了“好人有好报”这个真理。中央曾号召“要将学习雷锋常态化”,不能“三月来,四月走”,最后变成了口号和形式。知识看着我们的社会,好像爱越来越少了,爱也越来越功利化了,小爱都不叫爱了,只有大爱才算得上爱。前段时间的杭州司机吴斌,固然值得大家学习,他在危急关头,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还不忘刹车救乘客,确实非一般人可做到,只是世上有几个司机能碰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司机都是尽职尽责的开好车,保证乘客安全到达。我觉得这些平凡的司机也值得宣扬啊,如果人人都着眼于小爱,都自觉献出自己的小爱,让小爱一点一滴传下去,慢慢,大爱也就形成了,我们需要爱,不仅需要大爱,更需要无处不在的小爱。诚如一句歌词:“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心术留给我们很多思考,每一个人物都极富个性,也基本还原了医生的真实生活,于轻松幽默中探寻生命和职业的意义。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书中的王主任,刘晨曦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会给我无穷的力量,坚定的信念,给予患者重返健康的希望,以仁爱之心去工作,去生活,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第二篇】:传递信望爱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近几年来,患者或其家属冲击、打砸医院,殴打甚至杀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有些地方的少数患者矛盾急剧升级,有向暴力事件演变的趋势。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维护医患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这时,电视剧《心术》正揭示出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现状,医务人员们在自己的岗位中成长着,也在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成长与升华,在医院的大舞台上完善着医界的“仁心仁术”。通过观看该医疗剧,我领悟到了信、望、爱的大能,这也是当代社会重塑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以信任抵挡怀疑】
信任是一缕阳光,可以温暖他人的心灵;信任是一条纽带,可以连结我们的心灵。但在如今,由于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及医疗管理的不完善、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了解医学的特殊性及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部分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过激报道,导致社会公众对医院产生怀疑,对医务人员失去信任。因此,重建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键在于加强沟通。在《心术》中,霍思邈深刻地教育了郑艾平如何用严肃的态度跟病患家属进行术前谈话,他非常专业严肃的告知了家属们患者的病情以及不做手术对身体的危害,之后讲诉了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良后果,最后病患家属才做出慎重的决定。要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在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的同时,需要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交流沟通和宣传教育,打破疑虑,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
【以希望抵挡灰心】
鲁迅曾经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否则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它使濒临死亡的人看到了生存,使身处绝境的人看到了力挽狂澜的可能。总之,人活着绝对不可以没有希望。
剧中,霍思邈接收了一个已经失去了生命指征的病患,可是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和病人的坚持,病人还是被抢救了回来。霍大夫在谈及这事的时候回想起他第一次到医院的情景,医院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穿着白大褂的大夫,也不是那些先进的医疗设备,而是他在重症监护室里看到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对生命的坚持,那种决不放弃的精神和对生活的希望。在治疗过程中的人最容易感到灰心沮丧,医务人员应该鼓励病患勇敢面对各种痛苦,给他们的生活创造希望。
【以仁爱抵挡冷漠】
因为冷漠,爱在半空中坠落。医患关系紧张,以致引发医疗纠纷的大部分原因与医务人员的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有关。医生面对病人,重医疗程序服务,注重病人躯体上疾病的治疗,忽视心理疾病的治疗,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导致出现医疗效果不尽人意时,病人就认定是医生的问题。医学的对象是人,是关于人的科学,医学的目的是寻求人类的健康,医务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权利,尊重生命的尊严。要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自觉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能只看到病毒,而看不到作为病毒载体的人的存在,看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广阔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具有比较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医疗工作中,给病人更多的亲情关怀,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我国自古便有“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人本主义思想。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在剧中,医护人员们都有着无私的仁爱,面对着多重性格的患者,他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着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他们对病人讲的也是医德和表率。他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他们奉献的是最最宝贵的青春,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详。从繁体字“愛”来看,最底下是一个“友”字,表示爱的基础是建立于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中间是一个“心”字,表示爱的核心是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医务人员应该怀着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节操走进每一位患者的世界,用仁爱感动他们,温暖他们。
但愿医务人员如春天的雨露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天的微风吹走燥热的空气带走患者心灵的创痛;如秋夜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患者蒸发他们的忧伤。把信、望、爱传递下去,共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三篇】:呼唤理解 呼吁爱
一直都很喜欢看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从大学时期的《仁心仁术》、《急诊室的故事》,到研究生期间的《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对比现实中自己的日常生活,却发现很大的差别与距离,“怎么讲的跟我自己的医生生活差得十万八千里呢”?因为上述的电视剧都是港剧、欧美剧,医疗环境的差别与选材的角度不同,导致缺少共鸣。直至今年看了《心术》,发现里面反映的都是现实中的生活,讲出了医护工作者的苦与不易,也道出了患者的心声。
《心术》摆出了现实中的医患矛盾,第一集便开门见山地突显了一对医患矛盾——先救人还是先签字。随着后面剧情的展开,种种题目都浮出水面:治疗费太高、收红包、看病难、职业医闹等等。而现实中的医患矛盾,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12年3月,哈尔滨一名年仅28岁的硕士研究生被患者刺杀身亡,28岁,硕士还没毕业,正是花一般的年龄,人生的旅程才开始扬帆……。在为此感到惋惜和悲愤的同时,更应该思考的是导致此次悲剧的原因和为此应该吸收的教训。在整个事件中,医生的诊疗没有任何问题,而患者对医生的误解及疾病和现实生活带来的痛苦造成了这一事件的发生。而让人更加心寒的是,竟有60%的网名投票对此事件表示“高兴”,社会普罗大众对医生的不理解,或者更严重的说——仇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要缓和医患矛盾,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是理解与爱。理解,既是患者对医生的理解与信任,也是医生对患者疾苦的理解与体恤。医生也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也在道德两难的处境中焦灼,他们在救助病患的同时也需要精神的修复与安慰。人体的未知数最多,医治乏术是常见之事。医生,不是包治百病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却总是慰籍”很好的道出了医生的角色与作用。而医生,在呼唤理解的同时,也应该使用换位思考的理念,真正尊重、理解、沟通、关怀患者,了解他们所想,尽全力帮助他们脱离病魔的缠绕,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记得在《心术》中,当别的医生护士在讨伐患者的不理解与无理取闹时,“老大”刘晨曦却处之泰然,他说,“我与你们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患者家属的角色(剧中他女儿是肾病患者,等待肾移植),我也想多跑几家医院,多听听其他医生的意见”。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却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职业,我们,应该摆在与患者同等的地位上,想患者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多给患者一些人文关怀,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治疗,到达最好治疗效果,才能赢得患者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和谐医患关系。
爱是关爱,是友爱。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也永远是任何处方的基础。只有心中铭记着“除人类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的大爱,有爱心、恒信、责任心,才不会出现因疏忽而开错药、打错针的事情,也不会出现开错刀、把纱布留在患者体内的事情,更不会出现如红会医院“弃婴门”之类的漠视生命的事件。心术,仁心仁术也,仁 心所以仁术。要先有“心”、有“爱”,而后才能有“术”,心术不正之人肯定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心术》第一次以电视剧的方式来展现医患矛盾这一社会题目,传递“信、望、爱”的美好愿望,“有信不怀疑,有望不灰心,有爱不恐惧”。但须知这“信、望、爱”是相互的,是需要医者与患者共同守护的。医者和患者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并没有利害冲突,只有两者联手,才能战胜病魔,回归健康。
【第四篇】:我们都是平凡人
《心术》一个现实与医患的真实写照。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从行为学上来说,无论是“医”还是“患”,其出发点都只有一个——让病人康复起来。这本该是一对互相协作、目标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也是最应该互相信任的两个群体,但为何近年来却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医患关系僵局将如何破冰?相信仅靠内心的自觉去重建信任是不够的。
什么是平凡?食五谷,生百病,是平凡。悲喜聚散,爱恨别离,是平凡。成功得来不容易,几多辛酸几多愁,是平凡,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都是平凡。
或许,我们在近日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心术》中能够找到关于重建良好医患关系的一些共鸣和启发。《心术》拍得很有诚意。它没有回避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更没有回避部分医生“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同时还能看得出《心术》在重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在做着积极的尝试。
关于医生的责任,霍思邈和刘晨曦一段对话让人印象深刻。“师兄,我想你一定记得教授的话: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这话如果放在主旋律剧集中,怎么听怎么别扭。但在极具诚意的《心术》中,在一脸诚恳的二师弟口中说出,透出的则是感动。那一刻我们相信,大部分医生都达到了第一重境界。能够达到第二和第三重境界的,则是具备了仁心仁术的高人。大师兄和二师兄都是这种高人。
其实,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医生的责任。当然,也少不了患者的责任。据称,一位大医院主治医生每天要面对上百名患者,其工作量已是超负荷,精神压力极大。当然,患者花大量时间排队挂号,甚至从千里之外来此求医,也是很不易的事。如此看,医患之间不妨多些理解,多些体谅,才有希望解决彼此紧张的关系。
从现实生活角度来看,现在医疗的最被人关注的问题是全民医保,但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牵扯到上千亿的资金投入,显然《心术》很难把这么大的问题放到剧集中讨论。剧集中主要针对的还是医患关系,病人进医院是为了求生,但每个病人不一定都能健康出院,这其中可能是病人没有钱了,也可能是医生没把病治好等等,病治不好的问题可大可小,而手术失败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也并不罕见,这就把医生和患者家庭的矛盾加剧了。《心术》是站在医生的角度来叙述问题,吴秀波和张嘉译饰演的都是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医生,他们为病人治疗是尽心尽力的,但在这种商业大潮涌动的社会,医生手中其实掌握着病人生死,而且每天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工作时间无限延长,但可能很多医生并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多少会造成医生的心理不平衡。
在大多数的人看来,医生能救死扶伤,是绝对的崇高。但实际上,医生过着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任何其他的行业一样,有着潜规则,都有工作的喜怒哀乐,有着职场上的情情爱爱。佛曰众生平等,做为医护人员,我们谁都不是救世主,谁都不是这个星球不可或缺之人,我们都是平凡的众生。唯一不同的就是,医生所打交道的客户都是一个个残缺的生命,带着乞求,带着愤怒。医生需要的是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压力。
云山医院神经外科的老主任说,医生就是成就英雄的行业,大师兄刘晨曦说我们用专业知识扮演着上帝,在众多的医生护士心中,白衣天使的称号永远是自己最自豪最珍视的荣耀。我们从踏入这个行业,穿上这身衣服开始,就拥有了深刻和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入世标签,仁心妙手是我们的座右铭,悬壶济世是我们的究极理想,扁鹊华佗孙思邈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大神.
世人都认为我们是英雄,是上帝,而且就应该是英雄,是上帝.故我们这本是平凡的人,被理所当然的不平凡了. 但我们并未真的成为英雄,我们更不是上帝,我们会有繁重的工作琐碎的生活,舆论的影响领导的压力会让坚守信念的老主任妥协,让即将成为副教授的谷超华走上了另一条路,亲人的病痛会让身为医生的大师兄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同样身为医生的孤美人也无法逃脱罹患癌症的厄运,一次小小的失误可以让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扫地出门离开坚守了一辈子的手术台,尽情的吃一顿小龙虾都会险些要了霍思邈的命,患者们一个不高兴分分钟就能把护士站砸的稀巴烂把护士打的头破血流。
面对形形色色“不平凡”的病人,我们以平静的心态,凡人所具有的怜悯之情及耐心,将所有的病痛、病人及家属各种的质疑通通消除,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第五篇】:仁心仁术并重
听同事们说《心术》电视剧前段时间在东方、浙江、安徽、天津四家卫视等好几个电视台热播。是有关医行界的讲术医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一看。想着和自己的职业有关,于是就利用休息时间完完整整的在网上搜索观看完36集,一集都不漏过。看完后有深大的感触,确实是最好的一部医疗题材电视剧,有着辛辣的、敏感的医患内幕描述。它实实在在地反映现在生活的医患关系。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不断恶化升级。最近的哈尔大,北大事件,全国各省各地区都有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医院发生病人去世后,家属在院内摆花圈烧纸高灵堂,多人围攻威胁医生等等 ,大在小小的“医闹”事件每天都在医院上演。导致某些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带头盔上班。编剧六六让我们观看《心术》,里面的每一件事件都是那么真实的在医院里上演,除了让医务工作者找到共鸣外,更试着让家属也能找到自己的缩影。但愿这部剧的热播后, 这样的事情会少些。医务人员和家属,从来都不该是站在矛盾的两边,如何建立起信任,无论是医生还是家属,都能试着换位思考,相信大家都能做到这点时,医患关系将会越来越和谐。
《心术》开场第一集谷超华医生接车祸硬膜外血肿的伤员,因病情紧急只能不等家属签字先做手术救人,病人却突发隐性心脏病死亡,家属执意要打官司,要谷超华承担责任。谷医生仁心、仁心兼有,我替他感到惋惜,这到底是谁的过错,难以下论。其实在我们医院也有类似的,有一患者住院,突然病情变化,最后死亡,病人家属要告我们的医院索取赔偿。最后查明原因,得知病人及病人家属有意隐瞒处于爱滋病晚期,打消了诉讼。 还有我们医院急诊科女医生也曾被一个醉汉病人打成了“国宝”。做为医务者的我们都捧着一个医者善良的心,我们与病人及家属的共同点都者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希望患者恢复,绝不会有一个是想置病人于死地的,就像在《心术》剧中张晓蕾说的,犯罪的犯人来到医院也是病人。在现实中形形色色的病人都是有,前段时间一个杀人犯先杀死了他的女朋友,然后割颈自杀未遂,当时病情危重,被直接送到我们医院手术室抢救,脱离危险就住在我们五官科。没家人一直都收不到费用。我们医院每个科室都是一样,都是以救死扶伤为首,我们五官科也不例外,还有特别是在晚上遇到救护车接回来的外伤病员,没有亲戚朋友,病人不清醒的情况下,连病人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缴费的问题了,都是以先抢救为主,以无名氏收住院。医药费收不到,从科室里扣除,还不是扣我们医务人员的。难道危重的病人没钱就不抢救了,不是的。因为救死扶伤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大多数都是先抢救,后补交钱。有时候遇到没家属没钱的病人,连一时的温饱问题都替他解决。
另外从病人的角度理解,医患的关系,医患的沟通,我以前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记得我刚出道不久,给一个退休教师打针,没打中,我选择了沉默,没跟她道歉。因为老师更加严格要求礼貌,就因为“对不起”这三个字,她写好了投诉书,要投诉到院长那里去,想辞退我。之后我哭着对她道歉的时候,她训了我一顿,我记得很清楚她还说了一句话“我不会让我女儿,及找的儿媳做护士,太脏了,同时也照顾不好家庭。”我不记恨她,因为是我的失手,我的过错。同时我要感谢她,从新给我一个机会,最后没递交那封投诉书。从今以后,我要学会打开我嘴巴这道门,我明白医患之间更需要的是沟通,患者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态度。做为护士的我们,打针不可能都是一针见血,一针见血是最好不过了,有时候也会遇到又细又变曲,看不到,摸不着的超难打的血管,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增加痛人痛苦的同时,我们要有道歉声,遇到素质好的和明白事理的病人,会回你一句:“没关系,不要紧,我的血管也不是那么好打,而你又不是成心有意的。”倘若没有道歉声,遇到素质稍微差一点的病人,心里不是滋味,肯定会大骂:“你是怎么搞得,会不会打针的,回学校再学习去,我不要你打,叫其他人来。”我相信遇到这时候大多数的护士都不会去顶撞的了,但选择沉默不出声,也不对,是化解不了病人的心病,这就所谓的心病还得心药医,系铃人还需解铃人。如做人的道理:你想得到时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他人。平常利用完成工作之余的时间多下病房和病人沟通,很羡慕剧中十三姨和平平,邈邈,小护他们的情感的,很感人,医患之间是那么的和睦,温暖。如亲人达成一家人。我也像张晓蕾那样对护士这一职业的爱,毅然做了护士,不同的是张晓蕾后因事故辞职,而我呢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士,从一而终。
剧中我很欣赏,刘晨曦、霍思邈还有德高望重的神经外科王主任这三个大男人的仁心仁术。
老大刘晨曦,他医术高超、成熟稳健,对周围的同事和患者更是仁厚、朴实。从他查房的一幕,可知他爱自己的病患,我们看到一颗令人敬佩的“医者父母心”。
老二霍思邈,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对患者的那份高度负责和对病患家属那份设身处地的体谅。霍思邈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经常与IVP病房的王淑萍沟通,取得信任。医患的沟通,才能取得信任。我们医院也有的医生和蔼可亲,拒收红包,不能推辞的,转换成帮病人交按金。受病人的爱戴。如我们科的阮医生,很多病人信任他,都找他看病。他是病人的偶像,而病人是他的粉丝。
剧中有我喜欢的话:其一,是第九集神经外科王主任的几番话最能让人启迪,“有些人当了几年学生就不愿意做了,我恭喜他们,他们还来得及转行。有一些人当了几年医生不愿意干了,我祝福他们,不干医生,干医药代表也很好,收入比医生高得多。但我更珍惜我们留下的这个团队,珍惜你们。有些人天资可能比你们好,可他们没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们差的那点点东西,你们有信念。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会在我们这里经历各种打击磨难而无怨无悔”。主任还说:“人活着要有两个主义。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如果没了这两个主义,人生会变得暗无天日,活得行尸走肉。”特别让人感慨,可以看作鼓励,也可以看作自我安慰。关于仁心仁术的探讨:“做为一名医生,医术固然重要,但仁心更必不可少。”
再就是二师弟霍思邈和大师兄刘晨曦的一段对话:“师兄,我想你一定记得教授的话:医生有三重境地。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但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第三重,那就是进进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关于医生的责任,我相信,大部份医生都达到了第一重境地:治病救人。能够到达第二和第三重境地的,则是具有了仁心仁术的高人。大师兄和二师兄都是这类高人。我们都是普通人,很难轻易做到成为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把他们当亲人一样对待,时刻给予微笑给予关心。力争做到仁爱、仁心、仁术。爱就是要用心的对每个人友好。我们虽然每天面对无数病人,不能做到对每个人都用心呵护,但我们至少应该拥有一颗医者的仁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谈仁术。那么相信病人会对我们更加信任,医患关系也会近一步得到改善。
医务者要有仁心仁术,要有信念,要懂得坚守,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个病人,但给人以帮助和安慰,则是医疗工作的常规行为与功能。只有用真心和温情去关心病人,才能减少患者发病时的痛苦,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细节着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给病人更大的安慰和心灵寄托,才能得到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医生和护士固然是个令人的行业,既然选择了这种职业,明知是一条艰辛的人生之路,但是,我们仍然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医德、医术两个并重,我们要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救死扶伤,要奉献一切为人民服务。
心术观后感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