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May 14, 2014
篇一: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校的徐慧艳同志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便担任了小学班主任工作,自信、有朝气的她也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少先队辅导员。她面对工作积极求上进,面对生活乐观进取,在学生面前既是严格认真的好教师,又是活泼、风趣的大姐姐,在这双重身份之间,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引导着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 一、在思想上,她力争上游,要求进步。 为在同学们面前真正地做到“身正为范”,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她积极学习“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努力研究新时期对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贯彻学习党中央关于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 指示,以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她的原则是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脚踏实地地干工作;目标是努力把本班的学生培养成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学生、社会上的好少年、大自然的好朋友。与此同时,她还学习一些政治理论,例如黑龙江的“四大精神”,在充实、完善自己的同时,不断地言传身教,教育学生,使他们从小养成勇敢顽强、勤俭节约的好思想、好习惯。 二、在工作中,她尽善尽美,全心全意。 辅导员的工作是平凡的,她之所以能将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一个“爱”字──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她把这平凡而简单的爱融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其实,爱学生,事业已成功了一半。在平日里,她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到一个高度,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红苹果”分给每一个进步的孩子,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学习的甜美。课余组织学生开展“和风筝一同飞上蓝天”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体质,同时在活动中,促进了同学间的友好合作。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理念,她还组织学生开展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队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梦想写成一段有意义的话,放到气球里,飞上蓝天,从而促使同学们为理想努力,奋发向上。就这样,这个班在她的带动下,成为了全校文明班级的典范,被光荣地评为“文明班级标兵”、“优秀中队”等。 在工作中,她提倡创新,不断改变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就以选拔班干为例,她组织学生毛遂自荐,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同学们相信自己,各项活动跃跃欲试,发现了不少同学的闪光点,为日后的工作也准备了一手好的材料。也正是
这样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ⅰ笆屑豆歉山淌Α薄ⅰ笆屑队判惆嘀魅巍薄?SPAN lang=EN-US> 三、在生活中,她乐观向上,润物细无声。 生活中的她,乐观向上,以豁达的胸怀迎接每一天,在孩子的心中,她常常是一副笑脸,友善和蔼。她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学生学着她的样子布置班级、组织活动。如在最近一次队会课上,宣传部的几位同学组织了“近期新闻发布会”,真是有声有色,井然有序。平日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照顾他人,同学病了,问寒问暖,有问题不会解决了,便主动讲解帮助,真正地体现了一个良好的中队风气。 自学校的“养成教育”开展以来,她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典范,促进了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心与创造力,以后的路还很漫长,她将继续为同学们服务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服务着。相信,她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孩子们化作清凌凌的河水,永远承载他们的快乐!
篇二: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陈茹心,女,苗族,中共党员,1981年6月生,200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并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现任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兼任2009级法语、2007级法语专业3个班(共101人)的辅导员。
深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陈茹心老师始终把“育人先育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方面自觉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建设,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陈茹心老师积极认真地参加二级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始终保持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同时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陈茹心不断强化自身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力求做到扎实深入。在工作方式上,她注意引导多于灌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避免空洞说教,做到思想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和教育成果最大化。
自担任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以来,陈茹心结合学院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如定期组织“双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同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特殊时期的需要,通过深入寝室走访、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等,还开展了“学习校友王瑛同志先进事迹”讨论会等,用身边的先进人物教育和影响各族学生。
(二)紧紧围绕学校深入开展“五讲五做五风尚”主题活动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民族高校必须长期坚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学院团委书记和班级辅导员,陈茹心带领学生干部和各族学生开展了“促民族团结,建和谐寝室——大学生寝室文化节”、“心连心、手拉手,融入民族大家庭——新生素质活动周”、“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干部民族团结教育大会”、“新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专题”等活动,同时创造性地在第九届社团文化节之第二届外语卡拉OK大赛中将歌曲演唱与民族知识问答相结合,还指导院报《外语新视界》编辑出版了“五十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专刊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创造性的举措,很好地起到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用。
(三)以心换心,和学生一起共成长
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奖、勤、助、贷工作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56个民族的综合性大学,许多学生来自边远、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其它高校更高,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陈茹心老师曾担任辅导的汉语言文学班共有在读本科学生258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34.88%。陈茹心一直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事关学院(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常常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还在情感上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心,鼓励他们自信自强。几年来,陈茹心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了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阳光卡、新疆奖学金、广州助学金等各项助学金的评比申报工作,所负责班级没有一名同学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2、关注“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陈茹心坚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长期坚持对贫困生,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成绩较差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汉语沟通能力欠缺的少数民族学生等几类特殊学生进行跟踪教育。针对这几类学生的特殊性,陈茹心主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影响和教育,通过师生谈心、同学互助等措施,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和自信,逐步消除心理障碍,放下思想包袱,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卓有成效的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组织保证。面对新的形势,陈茹心老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了积极培养、认真考察、慎重选拔、大胆使用、勤于督导、严格要求、定期轮换、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原则的选人用人机制,成效显著。
2、和谐寝室文化建设
学分制下寝室是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学生寝室不再是单纯的生活、休息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阵地。结合这一新的特点,陈茹心老师在宿舍内开展了“一帮一学习互助”和“文明寝室”、“寝室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宣传栏”系列活动,通过室风带班风、学风,共同形成良好的和谐班级局面。
为建设良好学风,陈茹心老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成功学”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讲座、诚信考试签名、英语四六级考前大型宣传等诸多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奋斗目标。同时,陈茹心老师要求全体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上争当标兵。几年来,她所带班级取得了很多突出成绩:
(四)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
陈茹心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并注重坚持群众性原则,将尽可能多的同学吸引到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陈老师所带班级每学期都定期举行节日联欢、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各类社会调查、趣味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也让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感到愉悦,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陈茹心老师还注重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通过以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活动,很好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集体荣誉感。
(五)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就业率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自我认知并明确地树立自己的职业方向。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扎实做好毕业班工作,陈茹心老师有针对性地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提出要求,将自己的职业目标按照不同年级进行分解:大一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大方向,同时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2、大二、大三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借助相关测评等手段,确立毕业后的职业目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3、学生临近毕业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就业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职业方向。辅导员要积极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找准并确定职业目标。
4、毕业班学生分散,不易集中,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把工作做实做好,陈茹心抽调年级主要学生干部成立“就业服务工作小组”,选拔“班级就业信息联络员”,同时完善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建立“寝室走廊就业工作宣传栏”等,并积极配合学院为毕业班学生举办职业规划指导讲座、做好专场招聘会等,多渠道多举措地拓展和提高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广度与质量,收效显著。
(六)多动脑、勤耕耘、记好班主任日记
几年来,陈茹心老师坚持每天都记好班主任日记。
通过记班主任日记,陈茹心老师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了自身工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同时还产生了很多有益的思考。为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陈茹心老师从实践到理论,将自己工作中的思考总结提炼成文字,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主持了1项校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几年来,陈茹心老师在“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中不停忙碌。她用热心服务学生,用关心打动学生,用真心凝聚学生,得到了学生尊重和同事的好评。同时,她也用责任心换来了收获,用勤奋换来了进步,得到了自己内心的认可和满足。
篇三: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李国芳,女,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2月生,2002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2009年担任交通运输学院2005博士班、2006博士班、2007博士班、2008博士班、2009博士班(199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她在全国首推党员量化考评方式并开发党员考评系统,她是“党员宿舍挂牌制度”的发起者,她是汶川地震灾后交通重建技术服务的实践者,她的学生工作创新思路在全校引起广泛影响,引发了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热潮。她的学术造诣堪比同龄专业教师,她有参与更多科研项目的机会,然而她却毅然选择了从事学生工作;她有转入专任教师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机会,她却甘愿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因为她说在学生工作岗位上,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做一名学生人生的导师和专业学习的领路人,是她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她就是这样一名熟知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类学生特点, 深谙学生工作创新之道, 既有突出学生工作业绩,又能将学生党建融会贯通于学生工作,还有骄人专业成绩,实现了学生成长和个人发展和谐统一的智慧型辅导员,同事们都称她是辅导员中的“三栖”明星。
一、本科生:思想引领 激发潜能
本科生学生工作的特点是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激荡的思想交锋、学习环境和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容易造成学生思想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沉迷网络等。因此,在本科生工作实践中,李国芳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引发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她提出“尊重学生—价值认同—潜能激发” 三步走战略。
(一)充分尊重学生,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
记住每一张学生的脸是李国芳接新生时的必修课,她要求自己见学生第二面时就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样可以给学生“我被尊重了”的第一印象,为后续的思想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2002年第一次作为新生辅导员时,她坚持一趟趟地奔波于位于六楼的学生宿舍和迎新点间,与学生交流,她有个专用笔记本,记录每位学生脸型、爱好、性格等。8年工作,她也“练就”了一套熟记学生姓名、声音和特征的好办法。
热爱学生、充满爱心,是顺利进行思想教育的情感基础。工作中,李国芳同志始终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她曾为引导一个沉迷网络的学生无数遍地奔跑于教室、宿舍和网吧之间;也曾因一个思想困惑的学生,于寒冬深夜在学校人工湖旁与他长谈,直冻得两脚麻木而不能行走;她也曾因误会错怪学生后,公开诚恳向学生道歉。
(二)丰富教育载体,提高价值观的认同感
李国芳善于突破传统“说教式”教育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拓展教育载体,很好地提升了教育效果。体育活动、主题活动、留守儿童助学计划、专业结合的现场调研、“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都是她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自我的认知,更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三)专业启蒙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内因决定外因,李国芳认识到专业启蒙教育对于本科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性,从培育专业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探索热情入手,通过请专业老师开设前沿讲座、请系主任介绍专业发展动态、请高年级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从“我应该学”到“我很想学”的转变。
李国芳指导的6个本科生班级曾13次荣获“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集体”称号,400余人次获各类奖学金,获奖比例居全校前列,班风学风建设成果全校享有盛名。毕业生100%就业率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她辅导学生的最好评价,也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二、硕士生:言传身教 倡导交流
李国芳常说,学生的兴趣点就是辅导员工作的着力点。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学生最关心的是如何选定研究方向,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问题。因此,李国芳同志采用的是把专业教育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植入式”教育模式,她的工作思路是:“以专业学习为纽带,以学术交流为载体,以研究能力提高为目标”。
(一)以共同的专业为纽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作为一名与学生同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她从未放弃对专业研究的追求。工作之余,她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最大限度地参加科研项目、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她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共计13项,撰写专业学术论文10篇,其中5篇被EI收录。
(二)倡导学术交流,促进科研创新
李国芳鼓励学生吸百家之长,博众家之广,研天下之道。她积极倡导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出智慧。她组织两个层面的学术交流,一是不定期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开设高水平学术讲座,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学术思想,激发学生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兴趣,学生称之为“学术盛宴”;二是定期组织广泛的学术交流,每期选定主题,有组织者但没有主讲人,倡导学术自由,鼓励观点交锋,学生称之为“学术沙龙”。
三、博士生:感恩实践 思想升华
完善博士生创新思维模式、引发他们对社会责任和个人社会价值的思考是李国芳开展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李国芳注重给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钻研、学会创新、学会感恩、提升自我。
(一)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培养既有研究能力又有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更是理论的沃土。李国芳大张旗鼓鼓励博士生走出实验室,到现场中学习,向一线工作人员学习。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党支部特色活动等载体,李国芳共指导开展与专业结合密切的社会实践20余次。
(二)在实践中用知识回报社会,培养懂得感恩的高素质人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国芳积极组织博士生结合所学专业担任志愿者,为灾后交通组织和物资运输服务。她十分关心灾后交通重建工作,组建了灾后交通重建博士生党员服务队,亲自带队先后三次19天深入极重灾区——彭州开展了基础数据采集和调研,编制完成了《彭州市灾害应急交通保障体系调研报告》。该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两个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5家媒体采访报道。实践中,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李国芳指导的博士生2005党支部是西南交通大学唯一一个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博士生党支部,4个博士生班级荣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先进班集体”称号,获奖层次和比例居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班级之首。3名博士生获西南交通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竢实扬华奖章”,1名博士生获“四川省三好学生”称号。
针对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李国芳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作为一名“三栖”辅导员,她运用“四重四法”促进工作创新。“四重”,即重工作规范,重价值引导,重感恩教育,重思考研究。“四法”,即主题活动教育法,专业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言传身教法。
工作8年来,李国芳牵头起草的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20多项,其中多项为全国首创。她2002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党员示范岗制度、党员宿舍挂牌制度,《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道。2003年在全国首次推出学生党员量化考评制度,开发了量化考评系统,此方式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她所指导的2个博士生社会实践队荣获“四川省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2名博士生荣获“四川省优秀社会实践队员”称号;她指导的社会实践队曾得到李嘉诚基金会“感恩行动计划”的资助;她主持和主研完成了15项学生工作研究项目,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上公开发表工作研究论文9篇,数量和质量均名列西南交通大学辅导员前茅。
李国芳作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始终坚持以 “思想引领 潜能激发”、“言传身教 倡导交流”、“感恩实践 思想升华”为统领,以“尊重学生、价值认同、潜能激发”为目标,不断丰富她“三栖”辅导员的职业生涯。
篇四: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蒋其琴,女,中共党员,汉族,1974年6月生,1998年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8年担任外国语学院2004级7个班(148人)的辅导员,并负责全院学生工作。
二、工作情况
(一)"超前式"规划--让大学生赢在预跑线
2008年8月,《中国教育报》一篇题为"90后大学生入学前的人生考题"的文章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这篇报道讲述了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新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来自外院的一份入学前必须完成的人生考题:考卷要求全体新生在入学前用实际行动回答四道题:学会怎样独立生活、学会怎样感恩父母、学会怎样规划未来、学会怎样感知社会。在大多数教育者大力倡导"让大学赢在起跑线"的时候,蒋其琴已经前瞻性地提出了"让大学赢在预跑线"!
08年暑假,蒋其琴带领其他辅导员为外院学生制订了《社会实践成才计划书》,让就业与成才引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专业实践、职业定位、发展自我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就找准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关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自主式"发展--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在落实学校0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中,蒋其琴一直在考虑怎样营造班集体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从而带动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活动中,蒋老师号召全院同学唱班歌、制班徽、举班旗、民主制订班级公约、自觉参加班级帮扶小组、自主宣讲"我们的班级故事",一个个强化班级自主管理的举措深入人心而备受欢迎!最终,嘹亮的班歌决赛拉开了班级形象展示的帷幕,展示现场沸腾了,许多同学的眼里噙着泪花。
南师大人都知道,蒋其琴为外院学生设立了一个贴心组织"零距离自管会","自管会"有一把精致的"定音锤"。自管会成员是广大学生民主推选出的普通学生代表,他们组织院里各类奖、助学金的民主评比,他们开展"每月主题议事制度",收集并确定每月议事主题,议事时欢迎全校师生观摩。会议讨论结束,"定音锤"敲响,达成共识。讨论结果会后成文报送院里审批。
为了进一步加强引导,形成广大学生"自主教育、永争先进"的良好局面,蒋其琴通过学生推选、竞争答辩、专门培训等一系列环节,组成了外国语学院"优秀学子宣讲团"。宣讲团成员是全院各方面素质优秀学子的突出代表,他们在全院范围内展开宣讲。到目前为止,宣讲活动已经为期近一年,在全院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掀起了外院学子"学习先进、发展自我"的争锋向前的喜人景象!
(三)"互动式"帮扶--让"帮困"与"育人"同行
2006年,外院启动"红色1+1+1"爱心帮扶工程,即"一名教师党员+一名学生党员+一名贫困生"的结对帮扶活动。每位贫困生在入学之后,将有一位教师党员和一名学生党员与其结对,对该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并伴随其度过大学四年生活。该活动一经推出,引起了全校的关注与好评。
在长期的酝酿之后,蒋其琴设立了"爱心绿卡"制度,要求每位受助贫困学子加入"爱心绿卡"行列,建立自己的"爱心银行"。在自身接受了国家和社会的资金支助后,受助学生必须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他人、回馈社会。再将自己的"爱心时长"储存到"爱心银行",作为下次接受支助的考核条件之一。《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对这一创新性举措作了深入报道。"
(四)"菜单式"活动--让"人性化"管理深入人心
2008年,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蒋其琴为外院的学生党员开出了选修"活动菜单":
1、"S+⊿S(标准+特色)"工程,即每位党员对照党员标准(S),选择一个服务岗位(⊿S),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性。在短短的两星期内,外院学生党员迅速组成了八个岗位的志愿服务队伍,用爱心和行动树立了共产党员的美好形象。
2、组织"我心中的改革开放"学生宣讲团。有别于专家学者的政治宣讲团,外院党员学子围绕四个主题用身边的故事来讲述家乡的变化、南师的发展、父辈的故事和个人的成长。
3、开展"改革中的父辈故事-我为父辈写传记"活动。活动鼓励外院学子走访父辈,撰写父辈的三十年发展史,让感怀父恩与歌颂党恩巧妙结合。08年12月,为期半年走访与撰写的传记集新鲜出炉,当一位家长读着自己儿子为他写的传记,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啊,有什么感恩教育比这更能触动人的心弦呢。
08年的四川地震震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这是蒋其琴年初的"计划菜单"所不想看到的。她带着她的学生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灾区救援的洪流中,发倡议、捐款、结对互助……暑假未到,她就开始联系《金陵晚报》,与该报社联手举办"灾区学生爱心辅导班",帮助在南京临时借读的灾区孩子补上落下的功课。
(五) "无间隙"交流--让"爱"走进每个学生心灵
蒋其琴有一个特殊的小灵通,是她专门买给学生用的。一次,在和一位山西的贫困生的交流中,蒋其琴无意了解到这位学生省吃俭用买的一部旧手机丢了。蒋其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三天后,一部崭新的小灵通出现在这位学生的面前,男孩的眼圈红了,许久没说出话。半年后,该男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买了部新手机,小灵通还到了蒋其琴手中,但一个月后,小灵通又开始了新的爱心接力……
08年,一位单亲家庭学生从迷恋网络游戏到沉迷于网络赌博,一下子输掉了几十万,这样一个意外的打击让该生无法承受,几天之后,他神秘失踪。蒋其琴知道后,在第一时间里组成寻人小组,通过各方面分析、联系与寻找,三天后,终于在一个破旧的旅馆里,蒋其琴找到这个学生,并花了半个月帮他化解、摆脱了债务追踪。在她的感化下,这名学生痛下决心,戒掉了网瘾,找回了自我。
有一位很有才华的男生因为中学时过于迷恋哲学又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患了精神忧郁症。上了大学后,渐渐发展到无法自控的程度,甚至一度想放弃学业。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蒋老师。蒋其琴在放假的前一天耐心倾听了那位男生的故事,在后来的日子里,她花了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与那位男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沟通,终于帮助那位男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慢慢让他重新找回以前自信的自己。
就这样,蒋其琴用她的爱心和智慧,不断浇灌和滋润着每一个外院学子的"爱我之心"!在学生获得成绩和奖杯的时候,收到的第一条祝贺短信肯定是蒋老师的;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收到的第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来自蒋老师的……现在,不管学生发生什么事情,在第一时间内他们所想到的就是:告诉蒋老师,肯定有办法!
蒋其琴是国家教育部派往国外进修学习的第一批辅导员;是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的受邀发言者;是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是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而她所带领的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南京师范大学也是开展的最扎实、最具创造力和最富于特色的。多年来,蒋其琴已经是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队伍的一面旗帜,是年轻辅导员集体学习的榜样,而她所带领的外院辅导员"非常6+1"团队也是南师大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三、获奖情况
2008年:
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篇五: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xx,男,198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医药系学生政治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系党总支学生支部宣传委员,负责2008级药学、中药、医药营销、医学检验4个大专层次专业350名学生、085高职药学以及083中专药剂100余学生的辅导员工作,另兼任085高职药学、105高职药学两个班班主任。xx同志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外,分管系部全体学生的体育、学生会以及奖评贷补助工作。
该同志2008年9月调来医药系,在我系工作两年多来,工作和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学院领导、相关职能处室、系部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xx同志热爱辅导员职业,工作一丝不苟,做事兢兢业业,表现非常突出,工作非常出色,多次受到学院的表彰,2007年度“十佳辅导员”、2008年“学生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度“优秀辅导员”, 2009年年终考核学院民主测评中被评为“优”。
xx同志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且能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摸索出学生日常管理行之有效新方法,他撰写的《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获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论文二等奖,他撰写的《院系活动文化的拓维实践与思考》院科研处选送参加湖南省职业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他作为主要参研人员,开展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全国科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特色院系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衡阳市社科联09年课题《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等4项学生课题的研究。
xx同志分管的工作多次获奖得优、披金戴银,他任团总支书记的医药系团总支2010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团总支。他领队的系男足2008年获学院“迎新杯”男足赛季军,使当时的药学系实现了球类比赛进入前三名次的第一次跨越;08年第11届校运会,药学系取得了团体操二等奖,并将团体总分从07年的第九名飞跃至第三名,09年第12届又一次夺取团体操二等奖,并将总分提升至第二名,10年第13届以总分高出09年45分的绝对优势再一次稳稳地保住了第二名,而且获得团体操一等奖及唯一的优秀组织奖;他组队并亲自训练的系男女排球队锋芒毕露,09年院第一届女排赛获得亚军,10年第二届男女排球赛双双夺亚;他鼓励和指导的张振华与张银花被选派参加省级大赛,张振华在09年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800米和1500米两枚金牌,10年省大运会获这两个项目银牌,张银花也在女子七项全能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xx同志主持和协助主持的系部其他学生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09年院“学以思辨,习以论理”辩论赛获得亚军,0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青春赞歌”合唱比赛三等奖,09年学院第五届5.25心理健康节第一届板报比赛获二等奖,09年院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获“优秀组织奖”,10年院第六届5.25心理健康节第二届板报比赛一等奖及首届漫画创意大赛二等奖,10年学院第一届学习节板报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0年学院第一届“廉洁文化进校园”知识抢答赛获二等奖。
xx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优良,能以一个党员和优秀辅导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院系政治活动和公益劳动,加强时事政治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对做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理解和认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要求。他先后参加09年在湘潭大学举办的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校内辅导员专业提高班,积极参加辅导员交流会,在2010年上期第6周学工人员例会上作了辅导员工作经验典型发言,受到好评。
他不骄奢淫逸,不损人利己,工作任劳任怨、认真努力,不计个人得失,不辞劳累辛苦,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事,只要领导安排与他,从不打折扣,按时按量完成,非上班时间系部学生发生突发事件,他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妥善处理;能够顾大局、识大体,办事公正、为人正直,敬同事爱学生诚实做人;不虚荣贪功,不索拿卡要,分管奖评贷补助工作,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能原则,没有接受吃请、拿原则作交易的现象。
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大学生健康发展,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感染大学生做人做事。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2010年清明小长假,为了系女排在学院赛事上取得好的成绩,他要求全体队员留下训练,自己已买好车票回邵阳看望父母和扫墓也放弃了,天天坚持与队员们一同训练。
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切为了学生”,他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去,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他常年深入学生之中,去宿舍、到教室、下操场,与新生一起参加军训,与同学一同入住宿舍,与学生会干部一块加班加点,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需要及时解决和协调解决,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及时做出解答释疑,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际效能。他今年己经29岁了,因一心扑在工作上至今仍未谈爱结婚,却与大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他在奖助工作中,摸索了一套双重帮扶工作经验,认真地对系部的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分出不同程度的贫困生,并组织调查统计和掌握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平时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当他们连生活费都紧张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自己才900元的月工资,还常常捆紧腰带借钱与学生急用;同时完全按照学院标准,将学习成绩、风纪表现、学生测评结果、特困等级、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学生干部任职情况等纳入到评定体系中,公平、公正地做好绿色通道、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定、助学贷款、中职生学费减免以及勤工俭学等工作,极大的促进了特困生勤奋学习、争优创先的动力,使各项资助起到了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每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每次公益捐款,也同样少不了他的名字;系部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他无一次不参加,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名字,他无一个不认识;系部每一张学工奖牌都有着他一份汗水,支部每一个学生党员都有着他谈话的一份记录。
xx同志分管的工作纷繁复杂,内容多、流程长,但他不厌其烦,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与创新,使得井然有序。他分管的年级都建立了学生电子档案和学生基础调查表;他规范了成绩管理工作,建立了成绩分析系统;他制订了早操早课、晚点名、晚归寝管理制度;他高度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他以系部特色开展主题班会团会,促进优良学风形成;他以学生党员为龙头,树立优秀楷模,以学生干部为骨干,打造精英团队,以特困生工作为重点,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业。
xx同志高调行事、低调做人,不仅具有良好的人缘关系,而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政策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工作中,他坚持以诚待人,善待每个同学的每一份情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注重在工作中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其超强的工作能力、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爱戴。
xx同志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奉献,执着的追求,必然会成就为之骄傲而光荣的事业。
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校的徐慧艳同志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便担任了小学班主任工作,自信、有朝气的她也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少先队辅导员。她面对工作积极求上进,面对生活乐观进取,在学生面前既是严格认真的好教师,又是活泼、风趣的大姐姐,在这双重身份之间,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引导着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 一、在思想上,她力争上游,要求进步。 为在同学们面前真正地做到“身正为范”,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她积极学习“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努力研究新时期对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贯彻学习党中央关于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 指示,以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她的原则是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脚踏实地地干工作;目标是努力把本班的学生培养成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学生、社会上的好少年、大自然的好朋友。与此同时,她还学习一些政治理论,例如黑龙江的“四大精神”,在充实、完善自己的同时,不断地言传身教,教育学生,使他们从小养成勇敢顽强、勤俭节约的好思想、好习惯。 二、在工作中,她尽善尽美,全心全意。 辅导员的工作是平凡的,她之所以能将少先队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源于一个“爱”字──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她把这平凡而简单的爱融于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全心全意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务。其实,爱学生,事业已成功了一半。在平日里,她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进取,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到一个高度,她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红苹果”分给每一个进步的孩子,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尝到了学习的甜美。课余组织学生开展“和风筝一同飞上蓝天”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体质,同时在活动中,促进了同学间的友好合作。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价值理念,她还组织学生开展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队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梦想写成一段有意义的话,放到气球里,飞上蓝天,从而促使同学们为理想努力,奋发向上。就这样,这个班在她的带动下,成为了全校文明班级的典范,被光荣地评为“文明班级标兵”、“优秀中队”等。 在工作中,她提倡创新,不断改变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就以选拔班干为例,她组织学生毛遂自荐,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同学们相信自己,各项活动跃跃欲试,发现了不少同学的闪光点,为日后的工作也准备了一手好的材料。也正是
这样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ⅰ笆屑豆歉山淌Α薄ⅰ笆屑队判惆嘀魅巍薄?SPAN lang=EN-US> 三、在生活中,她乐观向上,润物细无声。 生活中的她,乐观向上,以豁达的胸怀迎接每一天,在孩子的心中,她常常是一副笑脸,友善和蔼。她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学生学着她的样子布置班级、组织活动。如在最近一次队会课上,宣传部的几位同学组织了“近期新闻发布会”,真是有声有色,井然有序。平日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照顾他人,同学病了,问寒问暖,有问题不会解决了,便主动讲解帮助,真正地体现了一个良好的中队风气。 自学校的“养成教育”开展以来,她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典范,促进了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心与创造力,以后的路还很漫长,她将继续为同学们服务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服务着。相信,她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孩子们化作清凌凌的河水,永远承载他们的快乐!
篇二: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陈茹心,女,苗族,中共党员,1981年6月生,2004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并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现任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兼任2009级法语、2007级法语专业3个班(共101人)的辅导员。
深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陈茹心老师始终把“育人先育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方面自觉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建设,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陈茹心老师积极认真地参加二级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始终保持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同时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陈茹心不断强化自身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力求做到扎实深入。在工作方式上,她注意引导多于灌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避免空洞说教,做到思想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和教育成果最大化。
自担任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以来,陈茹心结合学院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很好成效。如定期组织“双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同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特殊时期的需要,通过深入寝室走访、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状况等,还开展了“学习校友王瑛同志先进事迹”讨论会等,用身边的先进人物教育和影响各族学生。
(二)紧紧围绕学校深入开展“五讲五做五风尚”主题活动的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民族高校必须长期坚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学院团委书记和班级辅导员,陈茹心带领学生干部和各族学生开展了“促民族团结,建和谐寝室——大学生寝室文化节”、“心连心、手拉手,融入民族大家庭——新生素质活动周”、“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干部民族团结教育大会”、“新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专题”等活动,同时创造性地在第九届社团文化节之第二届外语卡拉OK大赛中将歌曲演唱与民族知识问答相结合,还指导院报《外语新视界》编辑出版了“五十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专刊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创造性的举措,很好地起到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用。
(三)以心换心,和学生一起共成长
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奖、勤、助、贷工作
西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56个民族的综合性大学,许多学生来自边远、贫困、落后的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较其它高校更高,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陈茹心老师曾担任辅导的汉语言文学班共有在读本科学生258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34.88%。陈茹心一直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事关学院(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常常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还在情感上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心,鼓励他们自信自强。几年来,陈茹心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了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阳光卡、新疆奖学金、广州助学金等各项助学金的评比申报工作,所负责班级没有一名同学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2、关注“特殊”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陈茹心坚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长期坚持对贫困生,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成绩较差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汉语沟通能力欠缺的少数民族学生等几类特殊学生进行跟踪教育。针对这几类学生的特殊性,陈茹心主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方面的影响和教育,通过师生谈心、同学互助等措施,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和自信,逐步消除心理障碍,放下思想包袱,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卓有成效的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组织保证。面对新的形势,陈茹心老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了积极培养、认真考察、慎重选拔、大胆使用、勤于督导、严格要求、定期轮换、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原则的选人用人机制,成效显著。
2、和谐寝室文化建设
学分制下寝室是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学生寝室不再是单纯的生活、休息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阵地。结合这一新的特点,陈茹心老师在宿舍内开展了“一帮一学习互助”和“文明寝室”、“寝室文化建设”、“寝室文化宣传栏”系列活动,通过室风带班风、学风,共同形成良好的和谐班级局面。
为建设良好学风,陈茹心老师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成功学”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讲座、诚信考试签名、英语四六级考前大型宣传等诸多主题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奋斗目标。同时,陈茹心老师要求全体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上争当标兵。几年来,她所带班级取得了很多突出成绩:
(四)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素质拓展平台
陈茹心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并注重坚持群众性原则,将尽可能多的同学吸引到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陈老师所带班级每学期都定期举行节日联欢、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各类社会调查、趣味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也让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感到愉悦,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陈茹心老师还注重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通过以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活动,很好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生集体荣誉感。
(五)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就业率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自我认知并明确地树立自己的职业方向。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扎实做好毕业班工作,陈茹心老师有针对性地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学生提出要求,将自己的职业目标按照不同年级进行分解:大一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大方向,同时确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2、大二、大三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认知,借助相关测评等手段,确立毕业后的职业目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3、学生临近毕业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就业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职业方向。辅导员要积极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找准并确定职业目标。
4、毕业班学生分散,不易集中,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把工作做实做好,陈茹心抽调年级主要学生干部成立“就业服务工作小组”,选拔“班级就业信息联络员”,同时完善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建立“寝室走廊就业工作宣传栏”等,并积极配合学院为毕业班学生举办职业规划指导讲座、做好专场招聘会等,多渠道多举措地拓展和提高了就业服务工作的广度与质量,收效显著。
(六)多动脑、勤耕耘、记好班主任日记
几年来,陈茹心老师坚持每天都记好班主任日记。
通过记班主任日记,陈茹心老师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了自身工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同时还产生了很多有益的思考。为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陈茹心老师从实践到理论,将自己工作中的思考总结提炼成文字,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主持了1项校级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几年来,陈茹心老师在“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中不停忙碌。她用热心服务学生,用关心打动学生,用真心凝聚学生,得到了学生尊重和同事的好评。同时,她也用责任心换来了收获,用勤奋换来了进步,得到了自己内心的认可和满足。
篇三: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李国芳,女,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2月生,2002年7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2009年担任交通运输学院2005博士班、2006博士班、2007博士班、2008博士班、2009博士班(199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她在全国首推党员量化考评方式并开发党员考评系统,她是“党员宿舍挂牌制度”的发起者,她是汶川地震灾后交通重建技术服务的实践者,她的学生工作创新思路在全校引起广泛影响,引发了学校学生工作创新热潮。她的学术造诣堪比同龄专业教师,她有参与更多科研项目的机会,然而她却毅然选择了从事学生工作;她有转入专任教师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机会,她却甘愿留在学生工作第一线。因为她说在学生工作岗位上,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做一名学生人生的导师和专业学习的领路人,是她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她就是这样一名熟知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类学生特点, 深谙学生工作创新之道, 既有突出学生工作业绩,又能将学生党建融会贯通于学生工作,还有骄人专业成绩,实现了学生成长和个人发展和谐统一的智慧型辅导员,同事们都称她是辅导员中的“三栖”明星。
一、本科生:思想引领 激发潜能
本科生学生工作的特点是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激荡的思想交锋、学习环境和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容易造成学生思想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沉迷网络等。因此,在本科生工作实践中,李国芳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引发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她提出“尊重学生—价值认同—潜能激发” 三步走战略。
(一)充分尊重学生,增强师生间的信任感
记住每一张学生的脸是李国芳接新生时的必修课,她要求自己见学生第二面时就叫出学生的名字,这样可以给学生“我被尊重了”的第一印象,为后续的思想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2002年第一次作为新生辅导员时,她坚持一趟趟地奔波于位于六楼的学生宿舍和迎新点间,与学生交流,她有个专用笔记本,记录每位学生脸型、爱好、性格等。8年工作,她也“练就”了一套熟记学生姓名、声音和特征的好办法。
热爱学生、充满爱心,是顺利进行思想教育的情感基础。工作中,李国芳同志始终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她曾为引导一个沉迷网络的学生无数遍地奔跑于教室、宿舍和网吧之间;也曾因一个思想困惑的学生,于寒冬深夜在学校人工湖旁与他长谈,直冻得两脚麻木而不能行走;她也曾因误会错怪学生后,公开诚恳向学生道歉。
(二)丰富教育载体,提高价值观的认同感
李国芳善于突破传统“说教式”教育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拓展教育载体,很好地提升了教育效果。体育活动、主题活动、留守儿童助学计划、专业结合的现场调研、“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都是她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对自我的认知,更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三)专业启蒙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内因决定外因,李国芳认识到专业启蒙教育对于本科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性,从培育专业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探索热情入手,通过请专业老师开设前沿讲座、请系主任介绍专业发展动态、请高年级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从“我应该学”到“我很想学”的转变。
李国芳指导的6个本科生班级曾13次荣获“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集体”称号,400余人次获各类奖学金,获奖比例居全校前列,班风学风建设成果全校享有盛名。毕业生100%就业率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她辅导学生的最好评价,也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二、硕士生:言传身教 倡导交流
李国芳常说,学生的兴趣点就是辅导员工作的着力点。进入硕士生学习阶段,学生最关心的是如何选定研究方向,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问题。因此,李国芳同志采用的是把专业教育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植入式”教育模式,她的工作思路是:“以专业学习为纽带,以学术交流为载体,以研究能力提高为目标”。
(一)以共同的专业为纽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作为一名与学生同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她从未放弃对专业研究的追求。工作之余,她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最大限度地参加科研项目、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她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共计13项,撰写专业学术论文10篇,其中5篇被EI收录。
(二)倡导学术交流,促进科研创新
李国芳鼓励学生吸百家之长,博众家之广,研天下之道。她积极倡导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出智慧。她组织两个层面的学术交流,一是不定期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开设高水平学术讲座,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学术思想,激发学生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兴趣,学生称之为“学术盛宴”;二是定期组织广泛的学术交流,每期选定主题,有组织者但没有主讲人,倡导学术自由,鼓励观点交锋,学生称之为“学术沙龙”。
三、博士生:感恩实践 思想升华
完善博士生创新思维模式、引发他们对社会责任和个人社会价值的思考是李国芳开展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李国芳注重给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钻研、学会创新、学会感恩、提升自我。
(一)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培养既有研究能力又有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更是理论的沃土。李国芳大张旗鼓鼓励博士生走出实验室,到现场中学习,向一线工作人员学习。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党支部特色活动等载体,李国芳共指导开展与专业结合密切的社会实践20余次。
(二)在实践中用知识回报社会,培养懂得感恩的高素质人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李国芳积极组织博士生结合所学专业担任志愿者,为灾后交通组织和物资运输服务。她十分关心灾后交通重建工作,组建了灾后交通重建博士生党员服务队,亲自带队先后三次19天深入极重灾区——彭州开展了基础数据采集和调研,编制完成了《彭州市灾害应急交通保障体系调研报告》。该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两个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5家媒体采访报道。实践中,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李国芳指导的博士生2005党支部是西南交通大学唯一一个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博士生党支部,4个博士生班级荣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先进班集体”称号,获奖层次和比例居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班级之首。3名博士生获西南交通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竢实扬华奖章”,1名博士生获“四川省三好学生”称号。
针对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李国芳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经常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作为一名“三栖”辅导员,她运用“四重四法”促进工作创新。“四重”,即重工作规范,重价值引导,重感恩教育,重思考研究。“四法”,即主题活动教育法,专业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言传身教法。
工作8年来,李国芳牵头起草的学生工作规范化制度20多项,其中多项为全国首创。她2002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党员示范岗制度、党员宿舍挂牌制度,《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报道。2003年在全国首次推出学生党员量化考评制度,开发了量化考评系统,此方式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她所指导的2个博士生社会实践队荣获“四川省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2名博士生荣获“四川省优秀社会实践队员”称号;她指导的社会实践队曾得到李嘉诚基金会“感恩行动计划”的资助;她主持和主研完成了15项学生工作研究项目,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上公开发表工作研究论文9篇,数量和质量均名列西南交通大学辅导员前茅。
李国芳作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始终坚持以 “思想引领 潜能激发”、“言传身教 倡导交流”、“感恩实践 思想升华”为统领,以“尊重学生、价值认同、潜能激发”为目标,不断丰富她“三栖”辅导员的职业生涯。
篇四: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蒋其琴,女,中共党员,汉族,1974年6月生,1998年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8年担任外国语学院2004级7个班(148人)的辅导员,并负责全院学生工作。
二、工作情况
(一)"超前式"规划--让大学生赢在预跑线
2008年8月,《中国教育报》一篇题为"90后大学生入学前的人生考题"的文章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这篇报道讲述了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新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收到了来自外院的一份入学前必须完成的人生考题:考卷要求全体新生在入学前用实际行动回答四道题:学会怎样独立生活、学会怎样感恩父母、学会怎样规划未来、学会怎样感知社会。在大多数教育者大力倡导"让大学赢在起跑线"的时候,蒋其琴已经前瞻性地提出了"让大学赢在预跑线"!
08年暑假,蒋其琴带领其他辅导员为外院学生制订了《社会实践成才计划书》,让就业与成才引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专业实践、职业定位、发展自我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就找准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关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自主式"发展--让学生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在落实学校08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中,蒋其琴一直在考虑怎样营造班集体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从而带动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活动中,蒋老师号召全院同学唱班歌、制班徽、举班旗、民主制订班级公约、自觉参加班级帮扶小组、自主宣讲"我们的班级故事",一个个强化班级自主管理的举措深入人心而备受欢迎!最终,嘹亮的班歌决赛拉开了班级形象展示的帷幕,展示现场沸腾了,许多同学的眼里噙着泪花。
南师大人都知道,蒋其琴为外院学生设立了一个贴心组织"零距离自管会","自管会"有一把精致的"定音锤"。自管会成员是广大学生民主推选出的普通学生代表,他们组织院里各类奖、助学金的民主评比,他们开展"每月主题议事制度",收集并确定每月议事主题,议事时欢迎全校师生观摩。会议讨论结束,"定音锤"敲响,达成共识。讨论结果会后成文报送院里审批。
为了进一步加强引导,形成广大学生"自主教育、永争先进"的良好局面,蒋其琴通过学生推选、竞争答辩、专门培训等一系列环节,组成了外国语学院"优秀学子宣讲团"。宣讲团成员是全院各方面素质优秀学子的突出代表,他们在全院范围内展开宣讲。到目前为止,宣讲活动已经为期近一年,在全院树起了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掀起了外院学子"学习先进、发展自我"的争锋向前的喜人景象!
(三)"互动式"帮扶--让"帮困"与"育人"同行
2006年,外院启动"红色1+1+1"爱心帮扶工程,即"一名教师党员+一名学生党员+一名贫困生"的结对帮扶活动。每位贫困生在入学之后,将有一位教师党员和一名学生党员与其结对,对该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并伴随其度过大学四年生活。该活动一经推出,引起了全校的关注与好评。
在长期的酝酿之后,蒋其琴设立了"爱心绿卡"制度,要求每位受助贫困学子加入"爱心绿卡"行列,建立自己的"爱心银行"。在自身接受了国家和社会的资金支助后,受助学生必须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他人、回馈社会。再将自己的"爱心时长"储存到"爱心银行",作为下次接受支助的考核条件之一。《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对这一创新性举措作了深入报道。"
(四)"菜单式"活动--让"人性化"管理深入人心
2008年,正值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蒋其琴为外院的学生党员开出了选修"活动菜单":
1、"S+⊿S(标准+特色)"工程,即每位党员对照党员标准(S),选择一个服务岗位(⊿S),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性。在短短的两星期内,外院学生党员迅速组成了八个岗位的志愿服务队伍,用爱心和行动树立了共产党员的美好形象。
2、组织"我心中的改革开放"学生宣讲团。有别于专家学者的政治宣讲团,外院党员学子围绕四个主题用身边的故事来讲述家乡的变化、南师的发展、父辈的故事和个人的成长。
3、开展"改革中的父辈故事-我为父辈写传记"活动。活动鼓励外院学子走访父辈,撰写父辈的三十年发展史,让感怀父恩与歌颂党恩巧妙结合。08年12月,为期半年走访与撰写的传记集新鲜出炉,当一位家长读着自己儿子为他写的传记,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啊,有什么感恩教育比这更能触动人的心弦呢。
08年的四川地震震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这是蒋其琴年初的"计划菜单"所不想看到的。她带着她的学生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灾区救援的洪流中,发倡议、捐款、结对互助……暑假未到,她就开始联系《金陵晚报》,与该报社联手举办"灾区学生爱心辅导班",帮助在南京临时借读的灾区孩子补上落下的功课。
(五) "无间隙"交流--让"爱"走进每个学生心灵
蒋其琴有一个特殊的小灵通,是她专门买给学生用的。一次,在和一位山西的贫困生的交流中,蒋其琴无意了解到这位学生省吃俭用买的一部旧手机丢了。蒋其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三天后,一部崭新的小灵通出现在这位学生的面前,男孩的眼圈红了,许久没说出话。半年后,该男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买了部新手机,小灵通还到了蒋其琴手中,但一个月后,小灵通又开始了新的爱心接力……
08年,一位单亲家庭学生从迷恋网络游戏到沉迷于网络赌博,一下子输掉了几十万,这样一个意外的打击让该生无法承受,几天之后,他神秘失踪。蒋其琴知道后,在第一时间里组成寻人小组,通过各方面分析、联系与寻找,三天后,终于在一个破旧的旅馆里,蒋其琴找到这个学生,并花了半个月帮他化解、摆脱了债务追踪。在她的感化下,这名学生痛下决心,戒掉了网瘾,找回了自我。
有一位很有才华的男生因为中学时过于迷恋哲学又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患了精神忧郁症。上了大学后,渐渐发展到无法自控的程度,甚至一度想放弃学业。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蒋老师。蒋其琴在放假的前一天耐心倾听了那位男生的故事,在后来的日子里,她花了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与那位男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沟通,终于帮助那位男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慢慢让他重新找回以前自信的自己。
就这样,蒋其琴用她的爱心和智慧,不断浇灌和滋润着每一个外院学子的"爱我之心"!在学生获得成绩和奖杯的时候,收到的第一条祝贺短信肯定是蒋老师的;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收到的第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来自蒋老师的……现在,不管学生发生什么事情,在第一时间内他们所想到的就是:告诉蒋老师,肯定有办法!
蒋其琴是国家教育部派往国外进修学习的第一批辅导员;是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的受邀发言者;是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是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而她所带领的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南京师范大学也是开展的最扎实、最具创造力和最富于特色的。多年来,蒋其琴已经是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队伍的一面旗帜,是年轻辅导员集体学习的榜样,而她所带领的外院辅导员"非常6+1"团队也是南师大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三、获奖情况
2008年:
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篇五: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xx,男,198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医药系学生政治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系党总支学生支部宣传委员,负责2008级药学、中药、医药营销、医学检验4个大专层次专业350名学生、085高职药学以及083中专药剂100余学生的辅导员工作,另兼任085高职药学、105高职药学两个班班主任。xx同志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外,分管系部全体学生的体育、学生会以及奖评贷补助工作。
该同志2008年9月调来医药系,在我系工作两年多来,工作和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学院领导、相关职能处室、系部师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xx同志热爱辅导员职业,工作一丝不苟,做事兢兢业业,表现非常突出,工作非常出色,多次受到学院的表彰,2007年度“十佳辅导员”、2008年“学生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度“优秀辅导员”, 2009年年终考核学院民主测评中被评为“优”。
xx同志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且能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摸索出学生日常管理行之有效新方法,他撰写的《打造高职院校系部特色文化的实践与思考》2009年获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论文二等奖,他撰写的《院系活动文化的拓维实践与思考》院科研处选送参加湖南省职业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他作为主要参研人员,开展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全国科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特色院系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衡阳市社科联09年课题《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等4项学生课题的研究。
xx同志分管的工作多次获奖得优、披金戴银,他任团总支书记的医药系团总支2010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团总支。他领队的系男足2008年获学院“迎新杯”男足赛季军,使当时的药学系实现了球类比赛进入前三名次的第一次跨越;08年第11届校运会,药学系取得了团体操二等奖,并将团体总分从07年的第九名飞跃至第三名,09年第12届又一次夺取团体操二等奖,并将总分提升至第二名,10年第13届以总分高出09年45分的绝对优势再一次稳稳地保住了第二名,而且获得团体操一等奖及唯一的优秀组织奖;他组队并亲自训练的系男女排球队锋芒毕露,09年院第一届女排赛获得亚军,10年第二届男女排球赛双双夺亚;他鼓励和指导的张振华与张银花被选派参加省级大赛,张振华在09年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获800米和1500米两枚金牌,10年省大运会获这两个项目银牌,张银花也在女子七项全能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xx同志主持和协助主持的系部其他学生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09年院“学以思辨,习以论理”辩论赛获得亚军,0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青春赞歌”合唱比赛三等奖,09年学院第五届5.25心理健康节第一届板报比赛获二等奖,09年院第十届大学生艺术节获“优秀组织奖”,10年院第六届5.25心理健康节第二届板报比赛一等奖及首届漫画创意大赛二等奖,10年学院第一届学习节板报设计大赛获一等奖,10年学院第一届“廉洁文化进校园”知识抢答赛获二等奖。
xx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优良,能以一个党员和优秀辅导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院系政治活动和公益劳动,加强时事政治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对做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理解和认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要求。他先后参加09年在湘潭大学举办的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班、校内辅导员专业提高班,积极参加辅导员交流会,在2010年上期第6周学工人员例会上作了辅导员工作经验典型发言,受到好评。
他不骄奢淫逸,不损人利己,工作任劳任怨、认真努力,不计个人得失,不辞劳累辛苦,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事,只要领导安排与他,从不打折扣,按时按量完成,非上班时间系部学生发生突发事件,他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妥善处理;能够顾大局、识大体,办事公正、为人正直,敬同事爱学生诚实做人;不虚荣贪功,不索拿卡要,分管奖评贷补助工作,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能原则,没有接受吃请、拿原则作交易的现象。
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大学生健康发展,用自身的一言一行感染大学生做人做事。他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2010年清明小长假,为了系女排在学院赛事上取得好的成绩,他要求全体队员留下训练,自己已买好车票回邵阳看望父母和扫墓也放弃了,天天坚持与队员们一同训练。
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切为了学生”,他善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里去,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他常年深入学生之中,去宿舍、到教室、下操场,与新生一起参加军训,与同学一同入住宿舍,与学生会干部一块加班加点,对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与需要及时解决和协调解决,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及时做出解答释疑,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际效能。他今年己经29岁了,因一心扑在工作上至今仍未谈爱结婚,却与大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他在奖助工作中,摸索了一套双重帮扶工作经验,认真地对系部的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分出不同程度的贫困生,并组织调查统计和掌握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平时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当他们连生活费都紧张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自己才900元的月工资,还常常捆紧腰带借钱与学生急用;同时完全按照学院标准,将学习成绩、风纪表现、学生测评结果、特困等级、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学生干部任职情况等纳入到评定体系中,公平、公正地做好绿色通道、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定、助学贷款、中职生学费减免以及勤工俭学等工作,极大的促进了特困生勤奋学习、争优创先的动力,使各项资助起到了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每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每次公益捐款,也同样少不了他的名字;系部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他无一次不参加,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名字,他无一个不认识;系部每一张学工奖牌都有着他一份汗水,支部每一个学生党员都有着他谈话的一份记录。
xx同志分管的工作纷繁复杂,内容多、流程长,但他不厌其烦,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与创新,使得井然有序。他分管的年级都建立了学生电子档案和学生基础调查表;他规范了成绩管理工作,建立了成绩分析系统;他制订了早操早课、晚点名、晚归寝管理制度;他高度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他以系部特色开展主题班会团会,促进优良学风形成;他以学生党员为龙头,树立优秀楷模,以学生干部为骨干,打造精英团队,以特困生工作为重点,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业。
xx同志高调行事、低调做人,不仅具有良好的人缘关系,而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政策水平,能够熟练掌握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工作中,他坚持以诚待人,善待每个同学的每一份情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注重在工作中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其超强的工作能力、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爱戴。
xx同志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奉献,执着的追求,必然会成就为之骄傲而光荣的事业。
全国优秀辅导员事迹材料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