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该同志自199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8年,2012年至2013年在济南市饮马小学支教一年。近几年,不断思考探索,迈开成长的脚步,开启了自己教育教学的新篇章。2008年4月被聘为小学高级教师,至今已六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济南市教学能手,济南市小语会先进工作者,济南市语文中心组成员,济南市师德先进个人,济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槐荫区“名教师”、槐荫区优秀教师、槐荫区支教工作先进个人;被聘为国家教师培训团培训专家,兼任济南市小语会理事;执教课例均获省、市、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评比中均获一等奖,并在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12年4月成为全国期刊《小学教学》杂志封面人物,进行专栏报道。在全国、省、市小语界有较高的知名度。
一、热爱教育工作,注重修养提升
多年来,该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体现了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树立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意识,为人师表,重视、关心学生的终身成长,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受到学生、家长、领导、老师的一致称赞,所带班级多次获济南市优秀班集体,本人荣获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积极投入教改,追求高效创新
在教学工作中,该同志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磨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注重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十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先后总结出阅读教学的“课题突破——深入研读——拓展练习”的基本模式。在习作教学方面,总结出了“读写一体——交流评改——品评赏析——完善誊抄”的习作教学方法。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通过反复研究,总结出了“情趣导学——同伴互助——语境实践”的“三段式教学法”。这些方法的总结提升,日益形成了她扎实而独特的教学风格。
将思索付诸实践,该同志的语文教学焕发出生机。经过多年努力,她所任教的班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学校、家长的高度赞誉。在各种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百余名学生在全国文学大赛、市、区作文竞赛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多名学生的习作刊登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所执教的语文成绩历年来均保持级部第一。一批批热爱阅读、善思乐写的学生从她的课堂走出,乐享自信人生。而她自己也在善思中成长起来,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特级教师、教学能手,济南市教学能手、小语会先进工作者、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槐荫区“名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被聘为济南市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兼任济南市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在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均荣获一等奖,执教的课例被教育部出版发行。
该同志更有幸成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弟子,通过挂职访学面授,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二十余次,先后赴北京、上海、郑州、福建、银川、鄂尔多斯、潍坊、淄博、东营、泰安等地执教观摩课、展示课三十余节。2012年5月,被国家语文社聘为专家团队成员,赴内蒙等地培训名师,先后执教观摩课十余节,作专题报告十余场。在全国、省、市小语界享有较高知名度。
三、潜心课题实验,推广科研成果
课题研究、科研创新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它使教育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此,多年来该同志一直致力于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创新。
她组织参与了山东省“十一五”课题——创建“阳光课堂”的研究。依托于学校和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建的资源优势,学校教师团队和山东师大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结成了“专业共同体”,共同致力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她带领老师们先对原有教学现状进行讨论,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创建“阳光课堂”,用现代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构建,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三年的研究,该同志与语文团队一起探索出了“阳光课堂”的基本特质,并研究出了语文阳光课堂特质及其教学策略。“阳光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赋予了课堂教学以生机和活力,“专业共同体”的组建促进了包括她在内的每一位教师的真实成长,开创出了一种有效的教育研究范式,是值得推广的组合方式。这一课题已于2010年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结题,并申报省精品课题,科研成果显著,得到省、市专家的关注。
目前,又在此基础上申报了“十二五”课题“小学‘阳光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化研究”,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
除此之外,该同志还主持开展济南市“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研究”,倡导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执教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获得市、区一等奖,四篇心理教育论文专著均获省、市一等奖,并执笔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这一课题已于2006年7月顺利结题。还参与全国“小学学科四结合课题实验”“单元整合比较阅读拓展训练”课题研究、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济南市“习作教学研究”“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等多项课题的研究。该同志勤于总结科研经验,撰写的十四篇文章在全国、省级刊物上发表,二十余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一等奖。2012年4月成为全国期刊《小学教学》杂志封面人物,进行专栏报道。
四、发挥骨干作用,引领教师成长
工作中,她充分发挥自己作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领老师们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与学校语文老师们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磨课、上课、研究课题,先后指导青年教师执教多节评优课、研讨课,选拔课。先后指导十余名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比赛,均获省、市、区一等奖。其徒弟杨静老师已经成长为区骨干教师,祝彩霞、谷翔、王延群等老师成长为区青年骨干教师。该同志于2012年至2013年到农村学校支教,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名师的引导作用,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教研,取得多项市区级教学成绩,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学生、与团队伙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研究水平、敬业精神、指导能力和科研成果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肯定、高度赞扬。该同志带领、参与的学校语文教研组于2011年被评为济南市先进教研组,并在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素质大赛中,连续两届获得团体一等奖第一名。
在十五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同志不断耕耘、收获,享受着教育创新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今后,将继续保持激情,不断进取,做教育创新路上富有勇气和实干精神的开拓者,努力实现美好的教育教学理想!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2)
马德君,男,汉族,1971年10月出生,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万南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初中数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自1992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坚守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农村薄弱学校长清第五中学任教初中数学。
该同志工作22年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时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在工作中,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以身作则,甘为人梯,全心全意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班主任工作13年中,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和单亲子女,没让一个孩子因困难而辍学,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德育工作。马德君同志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校先进班集体、济南市优秀班集体,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和区师德先进个人。
济南市长清第五中学是一所济南市长清区南部山区的农村薄弱中学,起点低、硬件差,一直是全区的落后学校。为改变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低下、社会影响较差的现状,马德君同志大胆探索改革,于2006年9月,创建了“反串互动式导学模式”。在2008年,该模式先后推广到长清区和济南市。
“反串互动导学模式”即师生角色反串、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中,通过“两串三动”彰显学生个性,就是学生反串当老师、老师反串为学生,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组组互动的多维互动的效果。通过“三讲四问”就是对桌互讲、组内再讲和全班共讲,问缺、问难、问新和问变,从而打造高效愉悦的课堂。课堂中,学生通过“一学”(自主学习)、“二助”(对桌互助、小组互助),“三讲”(对桌讲、组内讲、全班讲)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通过本成果的研究,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最优化的方式促进学与教的变革,取得了很好的推广应用效果,探求出一个适合农村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自实施“反串互动导学模式”以来,学校、教师、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园中师生的关系就像朋友,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变化最大的就是学校里的学生了。课堂上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张扬了个性、树立了信心、感到了快乐、体验了成功,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质的转变。在马德君老师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激情与欢笑,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宰,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整个课堂处处彰显学生的快乐与成功。经过几年的研究,课改取得显著的效果,马德君老师所教的初中数学成绩连续六年名列全区第一名。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各个学科都推广了这种教学模式,并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跨入全区的前列。长清五中由原来岌岌可危的落后学校,一跃成为“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长清区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
2008年,该模式先后被长清区和济南市全面推广。五年来,学校成功举办四次市级以上大型课改成果现场会,其中2011年成功举办了“济南市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推广现场会”和“全国有效教学实践策略研讨会”。现场会上,马德君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受到了来自全国的400多位专家和老师的广泛好评,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马德君同志的教学改革先后吸引了黑龙江汤原县和福建龙岩市考察团等来自全国150多个学校的3000多人参观学习。
近几年,马德君同志在全国各地执教示范课30余节,在河南省名师培训班等活动中做课改专题讲座40余场,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课改事迹多次在人民网、《山东教育》、《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五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该同志先后荣获: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3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济南市优秀教师、济南市第二届名师培养人选,长清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山东省初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中获一等奖,多次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多次参加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研究成果“反串互动导学模式研究”先后被评为济南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济南市第十二届科学技术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有多篇研究论文获山东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出版教育教学专著《反串互动导学模式的研究》一书,10余篇教育教学学术论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有2篇课堂纪实被《秦荃田名师名课点评录》收入,并参与编辑多本初中数学教学参考书等。
该同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高级教师的职责,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思想觉悟高,爱岗敬业,模范带头,业务能力强,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在济南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一枝独秀景已然,满园春色更可待”马德君老师相信真诚的奉献能使未来的山花烂漫。不倦追求的他,始终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去追求,让更多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起航,让更多的孩子在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不倦追求的他,将一如既往在教育的天地里倾洒才情,开拓数学教学犁铧,孕育素质教育奇葩。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3)
张云芝,女,汉族,1966年12月26日出生,1989年7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在教育的沃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圆满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深受学生、同事、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先后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平阴县最美乡村教师、平阴县师德先进个人、平阴县敬业奉献模范、优秀援疆教师、山东省援疆支教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一直以来,她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无论家中发生什么事,从没耽误过工作。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时常感冒发烧乃至住院,四岁时突发阑尾炎,急需手术,手术完毕她没有多陪护孩子,而是安排母亲守护在医院。她是母亲,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她想的更多的是学生,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耽误100多名学生的学习,没有因此耽误一节课。她说:“我可以不是一位称职的妈妈,但我必须是一位称职的教师”。
二、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2001年8月,她接替高二、(3)班班主任,这个班级纪律差,成绩比其他班级低。差班工作难做,学生不好带,她没有拒绝。她以勤重塑乱班:每天课前、自习一直到晚休,都要到班级、寝室督促、检查,贴近学生进行管理;以爱心打动学生:多与学生谈心,经常到学生家做家访。有一名男生,是学校有名的问题生,经常打架、抽烟,无论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但她没有放弃,从关注他微小的进步开始,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慢慢地,他找回了自信,很快改掉了不良习惯。她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所带的这个班级在2002—2003学年度获济南市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获济南市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三、潜心教学、兢兢业业
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教学,积极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她一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学困生“消得了”。历年来,教学成绩显著,多名学生在数学奥赛中取得省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与上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撰写论文,并有多篇获市、县级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国家级刊物公开发表。
作为一名老教师,她从不骄傲自满,认真耐心地指导青年教师,与同事真诚相处。工作中她从不挑肥拣瘦,一切服从学校安排,有高尚的师德情操,2008年8月获“平阴县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9月获“平阴县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平阴县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四、爱洒边疆、无怨无悔
2012年8月,她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八一中学支教,疏勒县地处南疆,气候恶劣,她的身体出现了不良反应:水土不服,口腔溃疡,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与八一中学的教师结对子,带徒弟,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积极参加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对维族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更促进了民族团结,增进了师生友谊。
援疆期间,她的家庭发生很大变故,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10月31日,丈夫作了阑尾切割手术,想到丈夫的孤独,她感到愧疚;祸不单行,11月24日她父亲病危住医院,几天后,父亲病逝,令她悲痛不已,泪如雨下,她真正体会到了忠孝不能两全,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滋味。2013年2月24日,婆婆突然病危,是走是留?将她至于两难的境地,但最终她还是放不下新疆的孩子们,25日凌晨按时登上返疆的航班。
援疆支教一年来,她没有因为家事影响工作,而是更加出色地完成了援疆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11月被评为“疏勒县教学能手”;2013年4月在喀什地区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13年7月被评为“山东省援疆支教先进工作者”、“疏勒县优秀援疆教师”。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4)
潘信芙,中学高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她热爱教育事业,思想成熟,业务过硬。注重自身品德修养,是教育战线为人师表的模范,是业务精益求精的典型。在这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潘老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及家长、老师和教育界的好评
在28年的教育教学中,潘老师辛勤工作,无私付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更得到领导的认可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
一、扎根职教、孜孜不倦、积极探索
“用笔墨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潘老师对教师的诠释。她在工作中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强化学习,提升技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学识去引导学生,用智慧去启发学生,用热情去温暖学生,用品行去感化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潘老师知道: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就更缺少了学习的动力、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面对这样的生源现状,她就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由厌学到愿学”。她从不怀疑学生的智力,她经常对学生说一句话:“你们是最棒的!只要你们努力,一定会成功!”课下与学生聊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课上讲课时趣味导入、旁征博引,设置情景,激发兴趣,调动热情。如她在讲授<《简.爱》节选>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录下由乔真,丁建华朗诵的小说《简.爱》片断给学生听,特别是小说主人翁那句“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这一呼声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课文。还有在学习《忆冼星海》一文时,她从网上下载了《黄河大合唱》让学生听,从这一作品中,学生听出了冼星海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茅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慢慢的学生深入到学习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愿学代替了厌学。
在工作中,潘老师不断地思考这样的问题: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那么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评价一个学生,就要尊重多样性,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因此要用宽容的心胸去接纳学生的不同见解,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因此,每次上课,她都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充满了自信,鼓起来勇气,树立了信心,学会了学习。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潘老师坚持立德树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她率先实行以学生为主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讨论,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安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经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学生这样说道:“跟着潘老师学习大脑就会“强大”起来,我们从潘老师的课中品尝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她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每次考试都在学校名列前茅。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她辅导的学生在征文比赛中有1人荣获国家级一等奖,4人荣获国家二等奖,10人荣获山东省一等奖。
她担任基础文科科长,语文组组长,班主任工作。每周还担任着18节语文课,但是她从不叫苦叫累,虽然感到比较忙碌,但是她不认为工作多,而是在考虑怎么样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她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因此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无暇顾及,80多岁的老母亲,在病重期间,她没有为此请过一天假,因此母亲的去世,使她感到深深的内疚。由于潘老师长期讲课留下的职业病,在去年年初嗓子就剧烈疼痛,声音沙哑,说话很费力。来到中心医院就诊,诊断为声带息肉和小结,接着吃药打点滴,在这期间她没有耽误一节课,每天都是白天上课,晚上去医院打针,医生建议住院做手术。为了不耽误工作,后来经多方了解,在齐鲁医院做了激光手术。医生叮嘱,五个月不能大声说话,不能讲课,可是手术后回到学校,她一天也没有休息,只是调了一周的课,几天后接着就上讲台了。一节课下来嗓子里的伤口很痛,因说话太多口腔中不断长出玉米粒大的水泡,疼痛难忍。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何苦啊?但是她看到学生为我的病痛担忧的眼神,听到同学们对她说:“老师,医生不让你说话,你就在教室里坐着看着我们,好吗?”听到这些,她就感到什么都不重要了,自己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她任劳任怨的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在学校的综合考核中她年年为优秀等级,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2年获济南市教学能手,2013年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特级教师。
二、关爱学生、矢志不渝、默默奉献
潘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27年。她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认为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在原来那种“分数第一,升学率是关键“的氛围里,这些学生是被冷落的一部分,处在一个被忽视的角落里。他们的内心里缺少爱。因此我要弥补给这些学生缺失却极其渴望的那份“师爱”。因此她每带一个班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班集体的组织管理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位学生。
她认为:“对学生要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给学生一点信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班级就象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家长,要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爱”。当学生有困难时,她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并帮助学生解决,让学生在校读书能享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温暖,时时对学生有一份牵挂。比如有的学生请假离校,她估计学生回家的时间,及时给家长打电话联系,了解学生是否安全到家;特别是对于外地学生,更是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学生生病,她带学生去医院看病,给学生交费、拿药,护理,更是常有的事。她的付出,挽回了学生的自尊,唤回了学生的信任。她带的02级里有个学生这样感慨的对她说:“老师,在初中我一周不去上课,老师都不会管我,现在你时时处处关心我,让我即使偶尔迟到一次都感到很内疚。”她07级的班里有个组织纪律比较涣散的学生,在潘老师的关心、引导下,有了很大的转变。临毕业时他这样说:潘老师,您三天不找我聊一聊,我就心里发慌,心想老师会不会不理我、不管我了?要放弃我?所以您每次找我谈纪律,谈学习,我都很开心,在我的心里,您就像我的母亲一样亲!
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潘老师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而已;她从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记的她带的99级的一名同学,初中时学习和纪律都很差,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更是无能为力,刚来到班里时,上课不听讲,组织纪律涣散,晚自习不仅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还记恨在心,联合其他学生一起追打班长。晚自习后在宿舍内打闹到很晚,不仅自己不按时就寝,还影响其他同学休息。看到这些,潘老师首先进行了家访,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原来他父母都个体经商,工作比较忙碌,很少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孩子犯错后家长非骂既打,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他母亲对潘老师哭诉说:“孩子不听话,他爸爸往死里打,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潘老师一面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劝学生家长以后尽量多抽些时间与孩子沟通,尽量不要使用武力,那样会使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同时潘老师不断地找这个学生谈心,特长、兴趣、爱好、理想等等都是他们谈话的内容。师生之间的距离慢慢拉近了。慢慢地这个学生变了,一些不良习惯少了很多,课堂上遵守纪律,听课认真,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期末学生带着期末成绩单回到家里。他的爸爸不相信孩子的成绩进步这么快,以为孩子自己私下改了成绩,又要打孩子。这时学生给潘老师打来求助电话。得到老师的证实后,他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激动得一遍一遍重复地说着“谢谢!”
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潘老师总结出了一些有效地管理技巧和方法。不仅盯得紧,靠得上。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班级活动更是细心引导,精心组织,每天晚自习都靠在班里。记得在2004年的秋天,学校召开运动会的前一天晚上,白天潘老师在外学习,只能利用晚上时间来到班里了解情况,并布置运动会的有关事宜,晚自习后回家时,在教学楼上她一脚踩空,从楼梯的第一个台阶摔了下去,一直摔倒转弯处的墙壁上又反弹回来,顿时血流满面,其他老师把潘老师及时送到医院包扎伤口。第二天的运动会,潘老师满脸的红肿乌青,伤口还包着纱布,在操场上就带着她自己的班级忙碌上了。那个运动会,她班的学生纪律和项目成绩都表现特别突出,获得精神文明班集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学生含着泪说到:“老师为了我们,伤成这样,我们决不能让老师失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带的班级有87级、92级、96级、99级、02级、07级、11级,所带班级都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其中87级92级96级02级07级先后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她也年年评为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潘老师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不仅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学生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班的学生都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部分同学已担任经理的职务。每当教师节,母亲节,他们都会给潘老师发来这样的祝福短信“祝我们的母亲,节日快乐!”天气突变,在杭州出差的02级机电班的班长,专门给她打来电话,“老师天气转凉了,你要保重身体,不要太辛苦”。现担任海南某公司董事长和经理的96级的学生,春节还专门从海南来济南看望潘老师。
潘老师2002年撰写的教学论文《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国成人教育》上发表。2010年5月撰写的论文《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观察》这一刊物上发表。潘老师负责研究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体验德育模式的探究》这一”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现在正进入结题阶段。2012年济南教育电视台对潘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专访,潘老师的教学事迹曾在济南日报上刊登宣传。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5)
城阳一中数学教师王松先同志踏上工作岗位到现在23年,始终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多年来,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真情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努力为学生带好路、掌好舵,把一批又一批学生送到了国内知名大学。
一、爱生如子做学生幸福成长的领路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王老师发自内心地深爱每一名学生,心里装着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责履行着关爱学生的天职。从教23年来,王松先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送过13年毕业班。每接一个班,他总是先和每一个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特点和家庭情况,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细微的变化,为因材施教、抓好教育管理打下扎实基础。他把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与他们几乎是同吃同住,业余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每天早晨,很早就起床,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早读的学生。晚上熄灯前到宿舍转一遍,叮嘱他们抓紧休息,等自己休息时,常常已到了深夜。
曾经有一名叫李娜的学生,从小失去父亲,高考前夕母亲又患上癌症住进医院,这让李娜倍受打击。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王老师第一时间找到李娜,与她倾心相谈了整整一下午,为她打来可口的饭菜,帮她协调了学习与照顾母亲之间的问题,这让李娜重新燃起了希望与勇气。后来王老师又连续进行了几次家访,不断的从思想上鼓励她,为她买来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又组织各科老师为她补课,甚至后来还自己出钱替她交上了高考报名费。李娜满含泪水对老师说:“老师,谢谢您!我也要报考师范院校,将来和您一样,当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教师!”在王老师的帮助下,李娜顺利收到了师范院校的通知书。
2007年王老师教过一个叫张水莲的学生,她学习优秀,但高考第一天的数学考得不好,情绪非常低落,甚至产生了放弃后面考试的念头。王老师知道后赶紧找她谈心,告诉她高考考的是综合实力,不取决于哪一门课程,考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一个人精神与意志的考验。经过一个晚上的耐心说服教育,帮助张水莲重新树立了信心。她重返考场,并在后面几门的考试中认真答题,超常发挥,最终金榜题名。
二、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一流业绩
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只有立足岗位,勇于创新,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业绩,平凡的工作才会显得无比精彩。王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王老师听讲座、查资料,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用心研究名师教学方法,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加倍的勤奋和执着跋涉在研究的路上。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王老师潜心学习多媒体技术,并充分挖掘社会和生活中的具体数学现象,让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学习数学,从而让学生爱上了数学课。他总结形成的“生活化教学法”和“诱思探究教学法”成为青年教师努力学习和研究的优秀教学方法。近年来,他撰写的《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全国一等奖,选送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在《齐鲁名师讲堂—国家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中获高中数学优质课程资源一等奖。2013年,所撰写的文章《创设问题情境四法》在《山东教育》发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7年王松先老师带领的两个班90%升入本科,他本人被学校授予“高考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奖。2012年他带的一个班学生全都进入了本科院校。近几年,王老师所带班级有多名学生先后进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公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学习。
三、爱岗敬业用责任书写价值人生
人生的价值,不是靠时间来决定,而是用爱和责任来衡量。2012年高考前,王松先老师得了阑尾炎,上课时疼得满头大汗,不得不住院做手术。住院期间,学生和家长纷纷前来探望,“王老师,您要好好养病,几天不见,同学们都很想您!”听到他们的话,王老师却再也躺不住了,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教室,学生们为王老师组织了欢迎仪式。当看到黑班上学生写的“欢迎老师回家”6个大字,王老师泪水一下子就模糊了双眼,觉得学生们像亲人般需要自己爱着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2007年,因工作需要,王老师除承担班主任工作外,又开始兼任级部主任。为优化德育常规管理,他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利用系统化、特色化的德育活动,增强教育的渗透力和辐射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内化,形成了“德育重氛围,全员树信心,育人重细节,长短目标结合,循序渐进”的全员育人模式和德困生跟踪教育机制,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提高了德育成效。本人多次荣获城阳区和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其事迹多次在城阳电视台、《山东工人报》等媒体报道。
人生有梦才美好,世界有爱才永恒。“城阳区十大杰出青年”、“城阳区劳动模范”、“青岛市德育优秀班主任”、“山东省优秀教师”……一个又一个个闪光的荣誉,王松先老师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踩出了一串串闪光的人生足迹。23年的教育生涯,23余年的风雨无悔,王老师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用心去描绘心中的教育梦想!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6)
许兆燕,系青岛市崂山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中共党员,崂山区党代表,崂山区妇女代表,中学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市学科带头人,新疆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从教二十九年,教过十五年毕业班,当过二十一年班主任,将自己的所有心血献给了山区及边疆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任教以来,许老师一直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语文老师还是在祖国遥远的边陲支教,为人有口皆碑。
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山河同悲。许老师关注媒体报道,带头捐款八百元,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尊重。发动一家捐款近两千元,所带的班级,也创下了任教以来捐款的最高数。
新疆支教一年,先后捐助维族孩子19人次,共计8000元,将自己的爱心广撒边疆,受到当地领导老师学生的高度评价。
以高尚的师德,诚挚的爱心赢得了领导老师家长及学生的尊重与爱戴。2012年新疆支教期间,被评为新疆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
从中专生成长为一名素质全面的教师,许老师靠的是自学,服务教学,勤学不辍。
喜欢读书,善于动笔积累。至今,已写了30多万字的随笔散文、日记等,近几年先后在《吉林教育》《山东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发表了论文《班主任工作三境界》《关注“初二现象”》《初中语文应如何更好地和高中语文衔接》《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缘何逐渐丧失》等,这些论文不但是对前段工作的总结,更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以后的教学。
为更好了解学生心理,为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2004年暑假起,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心理咨询员”培训,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与实践,最终于2008年1月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2013年4月被评为青岛市“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先进个人。
许老师的作文课独具一格。
作文教学除强调真情吐露,还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在许老师的倡导下,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文章风格各异。在“恒源杯全国作文大赛”中,辅导的学生获“青岛赛区”一等奖两人次,三等奖两人次。
2005年,全区公开课《阅读与感悟》,既渗透对学生作文技巧的指导,更强调了作文内容的真情。尤其是,利用自己的习作指导学生的作文,取得了十分动人的效果。
2007年作文课“真情出佳作”,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家长和老师,并获得全国“写作教学优质课”二等奖。
为提高作文指导水平,坚持写“下水文”已成为许老师的习惯,有时还把自己的“下水文”混入学生作文中,让学生自由评价。学生畅所欲言,经常对许老师的“大作”褒贬不一,而许老师和学生就在这样的争论中,感悟到了“教学相长”的真谛。
良好的文学素养,崭新的教育理念,使许老师的语文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003年在十中主持开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和全组老师大胆探究,并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作文模式:作文诊断,找出问题——实践活动,积累素材——同学范文,老师“下水”——针对问题,点拨技法——有的放矢,个别辅导——展示佳作,作品积累。在此期间,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心得和全组共享,成效显著。本人获“课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崂山十中获“课题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初中学生主体作文教学实验研究”获青岛市教育科学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由于工作扎实,勇于探索,2005年被评为青岛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011年再一次获此殊荣。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2011年9月—2012年7月到新疆支教,担任喀什疏勒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助理,负责汉语教研工作。
一年中,在工作上堪为疏勒教研的“开拓者”。
通过调研,执笔《疏勒县教育局教研室2012年教研计划》,提出教研室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和教研室同事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型教研活动,开创了疏勒教研的新局面。
将精心准备的语文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展示给全县的语文汉语老师,并多次举行示范课并介绍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举行“初三汉语备考复习研讨”,组织“援疆老师送课下乡及小学汉语教学研讨会”;在疏勒县举行“学科带头人”选拔评选活动……
2012年6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援疆工作网”对先进事迹作了专门报道。2012年9月7日青岛电视台“今日60分”播出“感动在身边:最美乡村教师许兆燕”。2013年9月被评为青岛市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14年4月4日,《半岛都市报》以《她有双读懂孩子心的眼睛》为题,报道了许老师坚守山区教育及到新疆支教的事迹。
2013年11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7)
左蕾老师是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在工作岗位上她用爱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恒心谱写三尺讲台的绚丽篇章,彰显了一颗无私奉献的真心。她热衷公益事业,开展送课下乡、公益讲座和公益课堂,2013年还赴菏泽地区支教一年,把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经验回报社会,树立起一面先模旗帜。
一、微笑教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左老师认为教育就是为了每个学生最好的发展。她从不怠慢一个学困生,课上精心指导,课后耐心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才艺展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
世界读书日,左老师送每一位学生一本好书,全班一起静心读书、其乐融融;感恩节里,和同学们一起玩赶南瓜游戏,品味感恩的内涵;圣诞节时给每位同学送上一份糖果,和学生一起狂欢……左老师时时把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学生都亲切的称左老师为“微笑的太阳”。在左老师的班级里营造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氛围,她所带的班级曾获区雏鹰中队荣誉称号,左老师也获得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德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左老师还被评为青岛市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二、钻研教学,做先模的一面旗帜
左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工作近二十年来,不断研究课堂教学,开展教育科研。先后探索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看图写话教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作文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双主”识字教学法获得四方区优秀教学法。2011年“融合评价”作文教学法获得四方区教学法评选一等奖。“融合评价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在青岛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成功立项教师专项课题,并于2013年9月顺利结题。研究的“历史题材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发表在2009年《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中。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分获全国、省、市一、二等奖。在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多次出市、区级公开课,还赴胶南、开发区等农村地区送课下乡。
左老师不仅在教学中持之以恒的钻研,在专业素养方面也不断提升。她坚持记录了近百万字的教育日记,抒发自己的情感,磨练自己的笔触。左老师在青岛书城给小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小学生作文》的公益讲座;在青岛市博物馆为孩子们讲《智慧五行》公益课堂;为青岛市农村骨干教师做《我的作文教学成长》讲座;在青岛56中学,青岛南京路小学、大名路小学、东川路小学、人民路第一小学、杭州路小学、开平路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开展了《做学生喜爱的老师》、《智慧引领幸福》、《高山景行心向往之教师发展崇高幸福》等专题讲座;近年来为四方区、市北区、黄岛区的新教师开展岗前培训;为开发区诗词教学骨干班的语文老师上诗词教学公开课,进行了《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词教学报告会;还为各年级家长做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2012年4月,左老师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青岛日报》刊登了左蕾老师的优秀事迹,2014年3月28日《半岛都市报》“师者情怀青岛好老师”栏目第一个刊登了左蕾老师的事迹报道——《一位小学老师的教学三宝》。
三、热心支教,做文化教育的传播者
2013年,左老师主动申请赴菏泽成武支教,用自己的坚忍与坚守谱写出一曲美妙的乐章。
利用早读时间,左老师教学生背诵《弟子规》教给他们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不断修正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成为有仁德的人。她要给自己一年级好弟子留下生命温暖的底色。
为了有效和学生沟通,左老师统计了成武方言和普通话的异同,根据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分类辨别。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讲,左老师编了很多组织教学用的小儿歌,设计了课堂上休息时做的体操,在教室墙壁上开办“我是中国好孩子”评比栏,每节课都精心制作课件,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学效率。
学完汉语拼音,左老师就开始送学生课外书看。《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瓜》、暖暖心外国绘本故事书……一年来,她带着她的学生读了一百多本书,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日记写的越来越好!
为了让她的学生未来的学习能顺利接轨,左老师向学校主动请缨,要求带几个青年教师,把她的教学本领都教给她们。等她离开的时候,她的最最优秀的徒弟一定会把一年级八班继续教好!
支教一年,左老师为成武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上公开课6节,进行了三场报告会,带动老师们自我修身、快乐生活、钻研教学。为成武实验小学的家长进行了《尊重孩子智慧引导》家庭教育指导报告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利用2个月的时间,左老师先后赴成武9个乡镇送课,和农村的老师们近距离交流,把青岛的教学理念和我的教育情怀真诚的分享。
钻研教学结硕果,辛勤耕耘洒芬芳。左蕾老师还将做教育教学事业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8)
该同志自1994年7月在李沧区教工幼儿园参加工作至今。其间,曾先后承担幼儿园教学班班长、级部教研组长等工作,参加李沧区中心教研组,担任活动区组组长、学前教育兼职教研员工作,参加青岛市中心教研组美术组。在工作中,始终遵循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研方向,在园本课程实施和建设的过程中,脚踏实地,从细处入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一、做正直的人,献身幼教事业
她始终认为,要做好工作,首先要做好人。在工作生活中,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在思想上,认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在行动上实践党的“三个代表”的精神、科学发展观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她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对自己提出了“时时早,事事优”的要求,各项工作要想到前面,做到前面,而且要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做到最优秀。对待同事,以朋友相处,当谁需要帮助时,能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帮助她,当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能真诚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指导他们的教学工作。对于班级中的孩子们,我充满爱心。她认为: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真心真意的爱孩子,在此前提下,才能教孩子。她的爱赢得孩子们的爱,她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工作也得到家长、教师和领导的认可。
二、刻苦钻研,热情地对待本职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实施教学内容,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待班级的教育教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组织孩子活动时,认真钻研教材,遇到重点难点问题,能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小班孩子初次学习撕纸,很难掌握,独创了打孔撕纸的教学方法,简化了课程内容的难度,便于小朋友掌握,这一方法在全区得到推广和运用。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和钻研的过程中,业务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很快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置身于幼教改革的大潮中,她刻苦学习有关专业知识,认真钻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认真研究青岛市新教材,先后取得了全区幼儿教师美术基本功比武一等奖,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和一字一画比赛一等奖。我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与设计,能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掌握了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的Flash课件散文《落叶》在全区幼儿教师课件制作评选中获一等奖。
三、勇于探索,做教研的先锋
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积极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从教的十九年时间里,有十二年的时间在参与各级别的课题研究。自“九五”至“十二五”期间,曾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的课题研究,分别为: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及山东省人文研究专项课题《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系统工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五”规划课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青岛市“十一五”规划课题《课例研究在生存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参与式园本培训的策略研究》和青岛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生存课程内涵的研究》。课题的引领,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快地提高,2009年,我参加了青岛市新版幼儿园教材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
四、点滴收获
由于工作出色,1997年被评为李沧区优秀教师,2002年获李沧区教育能手称号,2002年被评为青岛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2004年,获李沧区教体局优秀青年称号,2005年被评为李沧区优秀党员,2006年被评为李沧区教体局优秀青年。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青岛市教学能手称号。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组织的公开课《大熊的拥抱节》获得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我设计的名片》获得李沧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小小气象台》获区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一切都在变》获区二等奖。在工作中我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先后有二十多篇论文、案例在省市级发表获奖:论文《对一日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思考》一文发表于《幼教园地》2010年第一期,论文《在合作中建构,在交流中成长》在山东省2006年第十一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中,荣获“百佳”一等奖;论文《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在山东省2005年第十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中,荣获“百佳”一等奖;《个性化幼儿成长档案册的建立与使用》获省2004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幼儿“两面派”现象的剖析与克服》获山东省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实验报告《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获市艺术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作为一名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幼教工作者,凭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一颗火热的心,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9)
1982年她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教32年来,始终怀着一颗爱心,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懈的求索,模范的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将全部的爱献给了孩子,献给了教育事业,赢得了同行的赞叹、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尊敬和社会的认可。
一、用爱心去关爱眼前的每个孩子
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一种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默默耕耘,始终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业来做,“言传身教”是她作为班级引路人一贯的作风,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不因社会的原因、学生家庭的背景不同及平时的表现有所偏爱。将爱渗透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天冷的时候,让学生多加衣服,放学前叮嘱孩子注意安全,遇到陌生人要注意防范等。看似平常的事情,但她投入真情,换来了学生对老师得尊敬,也换来了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去年教二年级,有一个学生叫付玉美,她妈妈因为尿毒症而去世了。剩下她和年迈的奶奶、年龄较大的爸爸生活在一起。而付玉美自己说话也天生残疾,含糊不清,整天像流浪孩一样,在大街上东游西逛。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她像母亲一样去关爱她,给她买衣服、鞋子、吃的、用的。教育班里的学生去关心她爱护她,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过上快乐的生活。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小美学习进步了,卫生也好了,脸上整天挂着幸福的笑容。
二、用耐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做班主任难,做小学班主任更难,做一年级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去年她当了一年级三班班主任,开学头一天,当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老师不熟悉,学生不熟悉,有的学生大哭大叫,拉着爸爸妈妈不撒手,还有的学生在花园旁边随意小便。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她立刻组织学生站队,告诉孩子办公室在哪里,厕所在哪里,上课是怎么做。
她班有一个学生叫周鼎祥,因患有自闭症,从来不和老师交流。她就鼓励班里的孩子不要放弃他,下课一同和他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周鼎祥不再感到孤独,脸上也有了欢快的模样。可是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他在教室里大便了,发现这一情况,她放下手中的课本,赶紧跑到办公室,拿来卫生纸和报纸给他收拾。然后把他领到厕所里,端来一盆水,又给他清洗脚上鞋上的大便,最后打电话叫来他的妈妈,把他带回家换衣服。类似这些琐碎的事情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有时候一天的工作完成下来,脚后跟都疼。但是看到小孩子甜甜笑脸的时候,看着孩子一天天进步的时候,一切劳累化为乌有。
三、用诚心挽救孩子的家庭
她的班中有个孩子在班中学习很优秀,一段时间,她发现孩子精神恍惚,学习作业一度下滑,她经过追问,才知道孩子的父母因家庭矛盾闹离婚,孩子学习精神收到影响。因此,她晚上到孩子家中劝说孩子的家长,并和孩子的父亲一起租车到远在诸城乡镇的孩子的姥姥家,几经劝说,三番五次地往返于胶州诸城两地,通过李老师的苦口婆心劝说,终于使即将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四、用恒心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因此,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求她们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加入到先进的行列。她坚信:只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就一定能打开学困生的美好心灵,激发他们的青春活力,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她认识到,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影响;二是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三是学校教育的失误。据此她对症下药。首先,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千方百计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的训练他们的意志,以防止反弹。其次,动之以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热情、诚恳,以心换心。还要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发出光亮,使他们获得荣誉,从而去掉他们的自卑感,树立起自信心。第三,诲人不倦,晓之以理。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回到集体的怀抱中。同时,加强是非观教育,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增强他们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第四,循循善诱,正面引导。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后,就要及时表扬,以其连锁反应,以点带面,逐步引导他们克服缺点,走向光明。小琨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度落后,濒临辍学,在她的关爱下这个孩子学习劲头十足,在最近的期末学业综合评价,获得年级A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由于自己多年努力细致的工作,辛勤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她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青岛市、胶州市优秀教师,青岛市、胶州市优秀班主任,胶州市教学能手,胶州市文明市民。扎根农村,关心学生的事迹被《青岛日报》以“乡村女教师李日华的一天”为题整版报道。
虽然她不再年轻,但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关爱依然不会改变,她将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10)
付颖同志从事幼教工作30年来,始终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热爱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对家长和孩子满腔热情,凭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辛勤耕耘,取得了显著成绩:1995年被评为淄博市教学能手;1997年被评为市幼教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淄博市第五批学科带头人;2013年被评为第二届淄博市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在2013年11月7日《山东教育报》(淄博专刊)报道。
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30年来,付颖老师一直践行“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诺言,她始终坚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每天她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在30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始终把尊重、理解孩子放在首位,在生活中去关注他们,倾听他们,解读他们,及时有效、适时地帮助指导他们,用专业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引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鹏鹏因为父母离异,在班上默默无语,心事重重,和同伴间的关系紧张,动辄抬手打人,乱发脾气。她便每天抽时间和鹏鹏单独玩一会,和他聊一聊开心的事情,让他知道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如果想爸爸了可以告诉妈妈,妈妈会答应你的要求。我们大家都是朋友,不要把自己和大家分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鹏鹏终于开口讲话了,在同伴中也随和了很多。他会主动找爸爸妈妈谈心,说出自己的不快乐,说出自己的愿望。最后,爸爸妈妈在他的感动下复婚了。
让每天的活动都充满智慧。“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怎样的提问能够更好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是付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思考的问题。她潜心钻研幼儿年龄与学习特点,善于从幼儿生活出发,组织参与性、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反思、调整、摸索、尝试,形成了“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充满激情”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孩子的喜爱、家长的赞赏,在语言、音乐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执教了省市级公开课《小鸡和小鸭》,《送我一支玫瑰花》等20余节。打击乐活动的组织是一个新课题,付颖老师反复钻研教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图谱的设计、到肢体语言的创编,从环节的组织,到每个小结的提升,精心预设,大胆创新,给每个参与活动的孩子带来身心的愉悦,给每个观摩的老师带来心灵的震撼。
“不论什么样的孩子,在付老师面前都那么可爱、那么聪明,那么自信、那么自主。这些孩子们好幸福呀!”同事们每每看到付老师带班的情景,都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与每位年轻教师共同成长。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付颖老师以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为己任。每天深入教学一线,言传身教,手把手指导年轻教师,通过“三研合一”“特色课堂”“观察记录”等教研活动,毫不保留地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带,给思路,给方法,给点子,给技巧,使8名青年教师先后荣获了省教学能手、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市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称号,20多名年轻教师走上了班组长、教研组长和分园园长的岗位,与年轻教师共同成长。“付老师指导我们年轻教师,非常细致到位,不但给我们思路还给我们方法,我们感到很容易接受,也很愿意去尝试。”年轻教师冯雪梅谈论起来总会感触很深。
王红霞老师执教的语言活动《有趣的面具》参加“淄博市优质课”比赛,付颖带领教研组成员,认真探讨,怎样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上出自己的特色。于是,他们抓住“有趣”这个关键词,在趣味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这节语言活动上出新意,上出特色。在近半个月的试教、调整、再试教、再调整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不断修改教具,不断设计提问,一节成功的语言活动呈现在全市幼教同行的面前,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无论是教具的使用,还是提问的设计,再到环节的组织,都赢得了幼教同行的高度评价。“原来语言活动还可以这样来组织,太有趣了!”
30年来,付颖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投入到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家长工作、新生入园适应以及托班宝宝的教育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先后多次在全市及各区县作“有效挖掘生活环节中的课程资源”“家园沟通的艺术”“新生入园适应”的专题讲座,推广先进的教育理论,带动全市幼教同行的发展。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经验交流《抓关键,巧沟通》、《入园好时光》《哈罗小镇,我来啦》在《山东教育》发表。所参与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研究《有效挖掘生活环节中的课程资源》获全国一等奖。参与编写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策略》《幼儿园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指导》一书在全国正式出版发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付颖终生服膺、奉行不悖的信条。她爱孩子,爱同事,爱幼儿园……一个“爱”字,成为她恪尽职守的不竭动力,成为她孜孜矻矻的永恒追求。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11)
边文艳,1977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1997年毕业分配到农村教学,2010年整合入临淄二中,她扎根于农村教育事业,从事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任教17年来,她始终坚持以爱心和智慧为底色,以创新和奉献为路径,以学生快乐成长为目标,心系家长对她“爱生如子,师恩厚重”的诚恳激励,潜心探索以现代技术为背景的云课堂实验,创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开展了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
一、职业操守:用忠诚书写传奇
她热爱并致力于借助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于2001年便开始初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师生利用概念图软件整理初中学段数学的知识结构,那群农村孩子的中考成绩全区名列前茅。出于痴谜在2011年初向学校提出担任云课堂实验教学的设想,经过多方论证,排除艰难,凭着她对教改的热情和智慧,带领着本校来自梧台、大武、孙娄三所乡镇的农村孩子,初一级部300余名农村娃开始云课堂实验。
二、班级管理:“一爱两创新”
(一)以爱为本——率先垂范我为标
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都要住学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班主任都得操心。孩子们生病了她是第一个陪孩子看病,垫付药费是常事,家长称她是生活上的母亲,学习上的引路人。每次她接初一,新生又是住校,生活上什么都不懂,有些同学甚至不会扫地、拖地、叠被子,连洗脚都是家长包办,有时到食堂也打不上饭……。这些生活细节她要一点点教他们,开学第一个月她没有回家吃过一次晚饭,从早上出来直到晚上10:00都泡在学校里。一次她晚上10:00后回家,发现女儿还在焦急地从窗台遥望妈妈回来!当时她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有时女儿还冒出“妈妈你对你学生那么好,妈妈你心里就装着你的学生,不知道管我……每每听到三四岁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她只能心生惭愧。她送过毕业班中考成绩喜人,所有学科均进入全区前10名,这对一所乡镇初中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真诚的心。
(二)活动创新——活动育人添活力
一个班级,有团队才会有精神,有精神才会有活力,有活力才会有卓越。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她精心策划了“赛艇俱乐部”对抗赛。全班共九支艇队,设计队文化,商讨规则,周评选、月表彰,共进退成为了学生的共识。此班级文化建设被中国教师报报道。
(三)课程创新——班级课程创新路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呼唤创新班级课程链,全面提升育人效益,是边文艳执着
的追求。她带班级是个学风正、班风浓、不断创新进取的班集体,她先后开发开设了德育实践活动课、学习习惯与方法指导课、智慧数学、欢乐阅读等电子班本课程。班级工作课程化,开创了班级工作的新局面。
三、教学创新:“一心两点三化”
她围绕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信息化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两个基本点:构建课堂云学习平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教学创新,学生学习信息化、教材重组模块化、课堂模式课型化,为我们大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边文艳的云课堂、云档案、云评价、云分享等信息化教学实践创新都不失为一种可贵创新实践。
云课堂竞风流。她将自适应测评平台引入课堂前、中、后,利用系统短息平台,及时给他们肯定、加油鼓励。她每天必做一件事情就是登录网络平台,查看前一天学生们预习的数据统计分析。课上利用课堂五分钟时间,学生进行错题讲解与反思,也可以重组试卷,发布课堂练习,课上可以实现分层施教与分层过关,并能当堂反馈,实现堂堂清。同时一周进行一次课堂测评与反馈,将每一位学生一周来的生活和学习近况通过数据分析,通过家校论坛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学情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指导。2012年年7月她带的班有幸迎来了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教育学会副主席朱永新教授的课堂视导,并给予高度的肯定与赞赏。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12)
于闻国老师1994年毕业于淄博师专,毕业前夕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从教20年来,于闻国老师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她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使自己成为新一代学习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多次受到省市区的各项表彰。
于闻国老师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川区优秀教师、淄博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两次获得淄川区优秀班主任、淄川区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英语技能大赛优秀指导奖等荣誉称号。
一、拼搏在闪光的事业中,做研究型教师
初为人师,于老师在短时间内就适应了教学工作,并博采众家之长,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辅导的学生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的全国英语奥林匹克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于老师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1998年于闻国老师调入淄川职教中心工作,这是于老师人生的一次转折。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勇于实践开放型英语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于老师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让同行分享教学成果,避免教学中走弯路。于老师的论文《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开放型英语教学模式浅析》和《英语听说课件》分别获得淄博市论文三等奖、二等奖和课件制作比赛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让师爱在学生心中发芽》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分别在《中国教育科学探索》、《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及《英语学习辅导报》教研版第四期上发表。同时,于老师在教师中带头上开放型英语教学示范课,这种教学方法深受职业学校学生欢迎,她的公开课先后获得淄川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和淄博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并被推荐到省里参加示范课讲解。2012年于老师总结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特点,成功申请国家级课题《中职英语“实用情景教学法”研究》,并在研究中发表《中职英语“实用教学法”实证研究》和《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尝试——多元情景教学的分析》两篇国家论文,担任主编出版《中等职业学校实用情景英语》学习辅助教材一本。于老师在教育之路上二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凭借“干,就要干好”的工作作风,演绎着“执著追求”的深刻含义。
二、用心育桃李,倾心献真情
成功,一是需要实力,二是需要机遇,缺一不可。于老师告诉自己:用思想引领学生,能更加完善学生的灵魂和人生。于老师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结合时代要求,设计、组织全校青年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法制教育系列活动、诚信、感恩、文明主题曲系列活动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学校的“德润其身,励志践行”三大步励志教育在中国教育报报道。在循序渐进的德育实践活动中,使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了升华,也形成了淄川职教中心德育教育的特色,既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又有适应性、可行性和实践性,为学校德育工作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2006年10月,于老师获得淄博市中小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诗歌朗诵比赛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在全市迎奥运知识竞赛中,淄川职教中心的选手获得淄博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奉献在岗位,无悔献青春
寒梅迎雪盛开,没有争奇斗妍的喧闹,惟有暗香幽幽袭来。于闻国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在最需要的时刻,只要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于老师总是二话不说,心悦诚服地接受学校的安排。近十年来,于老师担任英语、日语两个学科的教学,两个班的班主任,协助管理学校民乐团和乐器室,以自身的爱岗敬业、勤奋踏实、乐挑重担、恪尽职守,展示了一名青年党员教师的风采,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于老师所在的专业系是一个工作扎实,敬业爱岗的团队,于老师所带的班级是学校的优秀班集体。于老师也在2006年的四月和九月分别获得淄川区十大杰出青年和淄川区优秀教师,2007年淄博市优秀教师、2008年和2011年淄川区优秀班主任,2009年淄博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9年山东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鱼儿离不开水,一个人离不开集体。淄川职教中心培养了一批像于老师这样的优秀年轻教师。于闻国老师用自己人格、思想的力量影响老师们的思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带动老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她和她的团队一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学生的价值,证明学校的价值,用点滴的工作汇聚伟大的中国梦,职教梦。珍视美丽青春,感悟有情事业,让爱与责任同行,一路放歌!
先进教育工作者事迹材料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