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 的响应式和以前有什么区别,Proxy 无敌?


Posted in Javascript onMay 20, 2020

前言

大家都知道,Vue2 里的响应式其实有点像是一个半完全体,对于对象上新增的属性无能为力,对于数组则需要拦截它的原型方法来实现响应式。

举个例子:

let vm = new Vue({
 data() {
 return {
 a: 1
 }
 }
})

// ❌ oops,没反应!
vm.b = 2
let vm = new Vue({
 data() {
 return {
 a: 1
 }
 },
 watch: {
 b() {
 console.log('change !!')
 }
 }
})

// ❌ oops,没反应!
vm.b = 2

这种时候,Vue 提供了一个 api:this.$set,来使得新增的属性也拥有响应式的效果。

但是对于很多新手来说,很多时候需要小心翼翼的去判断到底什么情况下需要用 $set,什么时候可以直接触发响应式。
总之,在 Vue3 中,这些都将成为过去。本篇文章会带你仔细讲解,proxy 到底会给 Vue3 带来怎么样的便利。并且会从源码级别,告诉你这些都是如何实现的。

响应式仓库

Vue3 不同于 Vue2 也体现在源码结构上,Vue3 把耦合性比较低的包分散在 packages 目录下单独发布成 npm 包。 这也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大型项目管理方式 Monorepo。

其中负责响应式部分的仓库就是 @vue/rectivity,它不涉及 Vue 的其他的任何部分,是非常非常 「正交」 的一种实现方式。

甚至可以轻松的集成进 React。

这也使得本篇的分析可以更加聚焦的分析这一个仓库,排除其他无关部分。

区别

Proxy 和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使用方法看似很相似,其实 Proxy 是在 「更高维度」 上去拦截属性的修改的,怎么理解呢?

Vue2 中,对于给定的 data,如 { count: 1 },是需要根据具体的 key 也就是 count,去对「修改 data.count 」 和 「读取 data.count」进行拦截,也就是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count', {
 get() {},
 set() {},
})

必须预先知道要拦截的 key 是什么,这也就是为什么 Vue2 里对于对象上的新增属性无能为力。
而 Vue3 所使用的 Proxy,则是这样拦截的:

new Proxy(data, {
 get(key) { },
 set(key, value) { },
})

可以看到,根本不需要关心具体的 key,它去拦截的是 「修改 data 上的任意 key」 和 「读取 data 上的任意 key」。
所以,不管是已有的 key  还是新增的 key,都逃不过它的魔爪。

但是 Proxy 更加强大的地方还在于 Proxy 除了 get 和 set,还可以拦截更多的操作符。

简单的例子?

先写一个 Vue3 响应式的最小案例,本文的相关案例都只会用 reactive 和 effect 这两个 api。如果你了解过 React 中的 useEffect,相信你会对这个概念秒懂,Vue3 的 effect 不过就是去掉了手动声明依赖的「进化版」的 useEffect。
React 中手动声明 [data.count] 这个依赖的步骤被 Vue3 内部直接做掉了,在 effect 函数内部读取到 data.count 的时候,它就已经被收集作为依赖了。
Vue3:

// 响应式数据
const data = reactive({ 
 count: 1
})

// 观测变化
effect(() =>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data.count))

// 触发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data.count) 重新执行
data.count = 2

React:

// 数据
const [data, setData] = useState({
 count: 1
})

// 观测变化 需要手动声明依赖
useEffect(() => {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data.count)
}, [data.count])

// 触发 console.log('count changed', data.count) 重新执行
setData({
 count: 2
})

其实看到这个案例,聪明的你也可以把 effect 中的回调函数联想到视图的重新渲染、 watch 的回调函数等等…… 它们是同样基于这套响应式机制的。

而本文的核心目的,就是探究这个基于 Proxy 的 reactive api,到底能强大到什么程度,能监听到用户对于什么程度的修改。

先讲讲原理

先最小化的讲解一下响应式的原理,其实就是在 Proxy 第二个参数 handler 也就是陷阱操作符中,拦截各种取值、赋值操作,依托 track 和 trigger 两个函数进行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

  • track 用来在读取时收集依赖。
  • trigger 用来在更新时触发依赖。

track

function track(target: object, type: TrackOpTypes, key: unknown) {
 cons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 收集依赖时 通过 key 建立一个 set
 let dep = new Set()
 targetMap.set(ITERATE_KEY, dep)
 // 这个 effect 可以先理解为更新函数 存放在 dep 里
 dep.add(effect) 
}

target 是原对象。
type 是本次收集的类型,也就是收集依赖的时候用来标识是什么类型的操作,比如上文依赖中的类型就是 get,这个后续会详细讲解。
key 是指本次访问的是数据中的哪个 key,比如上文例子中收集依赖的 key 就是 count
首先全局会存在一个 targetMap,它用来建立 数据 -> 依赖 的映射,它是一个 WeakMap 数据结构。
而 targetMap 通过数据 target,可以获取到 depsMap,它用来存放这个数据对应的所有响应式依赖。
depsMap 的每一项则是一个 Set 数据结构,而这个 Set 就存放着对应 key 的更新函数。
是不是有点绕?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举例吧。

const target = { count: 1}
const data = reactive(target)

const effection = effect(() => {
 console.log(data.count)
})

对于这个例子的依赖关系,

全局的 targetMap 是:

targetMap: {
 { count: 1 }: dep 
}

dep 则是

dep: {
 count: Set { effection }
}

这样一层层的下去,就可以通过 target 找到 count 对应的更新函数 effection 了。

trigger

这里是最小化的实现,仅仅为了便于理解原理,实际上要复杂很多,

其实 type 的作用很关键,先记住,后面会详细讲。

export function trigger(
 target: object,
 type: TriggerOpTypes,
 key?: unknown,
) {
 // 简化来说 就是通过 key 找到所有更新函数 依次执行
 const dep = targetMap.get(target)
 dep.get(key).forEach(effect => effect())
}

新增属性

这个上文已经讲了,由于 Proxy 完全不关心具体的 key,所以没问题。

// 响应式数据
const data = reactive({ 
 count: 1
})

// 观测变化
effect(() => console.log('newCount changed', data.newCount))

// ✅ 触发响应
data.newCount = 2

数组新增索引:

// 响应式数据
const data = reactive([])

// 观测变化
effect(() => console.log('data[1] changed', data[1]))

// ✅ 触发响应
data[1] = 5

数组调用原生方法:

const data = reactive([])
effect(() => console.log('c', data[1]))

// 没反应
data.push(1)

// ✅ 触发响应 因为修改了下标为 1 的值
data.push(2)

其实这一个案例就比较有意思了,我们仅仅是在调用 push,但是等到数组的第二项被 push的时候,我们之前关注 data[1] 为依赖的回调函数也执行了,这是什么原理呢?写个简单的 Proxy 就知道了。

const raw = []
const arr = new Proxy(raw, {
 get(target, key) {
 console.log('get',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console.log('set', key)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
})

arr.push(1)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只是打印出了对于 raw 这个数组上的所有 get、set 操作,并且调用 Reflect 这个 api 原样处理取值和赋值操作后返回。看看 arr.push(1) 后控制台打印出了什么?

get push
get length
set 0
set length

原来一个小小的 push,会触发两对 get 和 set,我们来想象一下流程:

  • 读取 push 方法
  • 读取 arr 原有的 length 属性
  • 对于数组第 0 项赋值
  • 对于 length 属性赋值

这里的重点是第三步,对于第 index 项的赋值,那么下次再 push,可以想象也就是对于第 1 项触发 set 操作。
而我们在例子中读取 data[1],是一定会把对于 1 这个下标的依赖收集起来的,这也就清楚的解释了为什么 push 的时候

也能精准的触发响应式依赖的执行。

对了,记住这个对于 length 的 set 操作,后面也会用到,很重要。

遍历后新增

// 响应式数据
const data = reactive([])

// 观测变化
effect(() => console.log('data map +1', data.map(item => item + 1))

// ✅ 触发响应 打印出 [2]
data.push(1)

这个拦截很神奇,但是也很合理,转化成现实里的一个例子来看,

假设我们要根据学生 id 的集合 ids, 去请求学生详细信息,那么仅仅是需要这样写即可: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nst ids = reactive([1])

effect(async () => {
 state.students = await axios.get('students/batch', ids.map(id => ({ id })))
})

// ✅ 触发响应 
ids.push(2)

这样,每次调用各种 api 改变 ids 数组,都会重新发送请求获取最新的学生列表。

如果我在监听函数中调用了 map、forEach 等 api,

说明我关心这个数组的长度变化,那么 push 的时候触发响应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它是如何实现的呢?感觉似乎很复杂啊。

因为 effect 第一次执行的时候, data 还是个空数组,怎么会 push 的时候能触发更新呢?

还是用刚刚的小测试,看看 map 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const raw = [1, 2]
const arr = new Proxy(raw, {
 get(target, key) {
 console.log('get',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
 set(target, key, value) {
 console.log('set', key)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
})

arr.map(v => v + 1)
get map
get length
get constructor
get 0
get 1

和 push 的部分有什么相同的?找一下线索,我们发现 map 的时候会触发 get length,而在触发更新的时候, Vue3 内部会对 「新增 key」 的操作进行特殊处理,这里是新增了 0 这个下标的值,会走到 trigger  中这样的一段逻辑里去:

源码地址

// 简化版
if (isAddOrDelete) {
 add(depsMap.get('length'))
}

把之前读取 length 时收集到的依赖拿到,然后触发函数。
这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在 effect 里 map 操作读取了 length,收集了 length 的依赖。
在新增 key 的时候, 触发 length 收集到的依赖,触发回调函数即可。
对了,对于 for of 操作,也一样可行:

// 响应式数据
const data = reactive([])

// 观测变化
effect(() => {
 for (const val of data) {
 console.log('val', val)
 }
})

// ✅ 触发响应 打印出 val 1
data.push(1)

可以按我们刚刚的小试验自己跑一下拦截, for of 也会触发 length 的读取。
length 真是个好同志…… 帮了大忙了。

遍历后删除或者清空

注意上面的源码里的判断条件是 isAddOrDelete,所以删除的时候也是同理,借助了 length 上收集到的依赖。

// 简化版
if (isAddOrDelete) {
 add(depsMap.get('length'))
}
const arr = reactive([1])
 
effect(() => {
 console.log('arr', arr.map(v => v))
})

// ✅ 触发响应 
arr.length = 0

// ✅ 触发响应 
arr.splice(0, 1)

真的是什么操作都能响应,爱了爱了。

获取 keys

const obj = reactive({ a: 1 })
 
effect(() => {
 console.log('keys', Reflect.ownKeys(obj))
})

effect(() => {
 console.log('keys', Object.keys(obj))
})

effect(() => {
 for (let key in obj) {
 console.log(key)
 }
})

// ✅ 触发所有响应 
obj.b = 2

这几种获取 key 的方式都能成功的拦截,其实这是因为 Vue 内部拦截了 ownKeys 操作符。

const ITERATE_KEY = Symbol( 'iterate' );

function ownKeys(target) {
 track(target, "iterate", ITERATE_KEY);
 return Reflect.ownKeys(target);
}

ITERATE_KEY 就作为一个特殊的标识符,表示这是读取 key 的时候收集到的依赖。它会被作为依赖收集的 key。
那么在触发更新时,其实就对应这段源码:

if (isAddOrDelete) {
 add(depsMap.get(isArray(target) ? 'length' : ITERATE_KEY));
}

其实就是我们聊数组的时候,代码简化掉的那部分。判断非数组,则触发 ITERATE_KEY 对应的依赖。

小彩蛋:

  • Reflect.ownKeys、 Object.keys 和 for in 其实行为是不同的,
  • Reflect.ownKeys 可以收集到 Symbol 类型的 key,不可枚举的 key。

举例来说:

var a = {
 [Symbol(2)]: 2,
}

Object.defineProperty(a, 'b', {
 enumerable: false,
})

Reflect.ownKeys(a) // [Symbol(2), 'b']
Object.keys(a) // []

回看刚刚提到的 ownKeys 拦截,

function ownKeys(target) {
 track(target, "iterate", ITERATE_KEY);
 // 这里直接返回 Reflect.ownKeys(target)
 return Reflect.ownKeys(target);
}

内部直接之间返回了 Reflect.ownKeys(target),按理来说这个时候 Object.keys 的操作经过了这个拦截,也会按照 Reflect.ownKeys 的行为去返回值。

然而最后返回的结果却还是 Object.keys 的结果,这是比较神奇的一点。

删除对象属性

有了上面 ownKeys 的基础,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例子

const obj = reactive({ a: 1, b: 2})
 
effect(() => {
 console.log(Object.keys(obj))
})

// ✅ 触发响应 
delete obj['b']

这也是个神奇的操作,原理在于对于 deleteProperty 操作符的拦截:

function deleteProperty(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boolean {
 const result = Reflect.deleteProperty(target, key)
 trigger(target, TriggerOpTypes.DELETE, key)
 return result
}

这里又用到了 TriggerOpTypes.DELETE 的类型,根据上面的经验,一定对它有一些特殊的处理。
其实还是 trigger 中的那段逻辑:

const isAddOrDelete = type === TriggerOpTypes.ADD || type === TriggerOpTypes.DELETE
if (isAddOrDelete) {
 add(depsMap.get(isArray(target) ? 'length' : ITERATE_KEY))
}

这里的 target 不是数组,所以还是会去触发 ITERATE_KEY 收集的依赖,也就是上面例子中刚提到的对于 key 的读取收集到的依赖。

判断属性是否存在

const obj = reactive({})

effect(() => {
 console.log('has', Reflect.has(obj, 'a'))
})

effect(() => {
 console.log('has', 'a' in obj)
})

// ✅ 触发两次响应 
obj.a = 1

这个就很简单了,就是利用了 has 操作符的拦截。

function has(target, key) {
 const result = Reflect.has(target, key);
 track(target, "has", key);
 return result;
}

性能

  1. 首先 Proxy 作为浏览器的新标准,性能上是一定会得到厂商的大力优化的,拭目以待。
  2. Vue3 对于响应式数据,不再像 Vue2 中那样递归对所有的子数据进行响应式定义了,而是再获取到深层数据的时候再去利用 reactive 进一步定义响应式,这对于大量数据的初始化场景来说收益会非常大。

比如,对于

const obj = reactive({
 foo: {
 bar: 1
 }
})

初始化定义 reactive 的时候,只会对 obj 浅层定义响应式,而真正读取到 obj.foo 的时候,才会对 foo 这一层对象定义响应式,简化源码如下:

function get(target: object, key: string | symbol, receiver: object)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这段就是惰性定义
 return isObject(res)
 ? reactive(res)
 : res
}

推荐阅读

其实 Vue3 对于 Map 和 Set 这两种数据类型也是完全支持响应式的,对于它们的原型方法也都做了完善的拦截,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不再赘述。

说实话 Vue3 的响应式部分代码逻辑分支还是有点过多,对于代码理解不是很友好,因为它还会涉及到 readonly 等只读化的操作,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对于 Vue3 的响应式原理非常感兴趣的话,建议从简化版的库入手去读源码。

这里我推荐observer-util,我解读过这个库的源码,和 Vue3 的实现原理基本上是一模一样!但是简单了很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的注释也很齐全。

当然,如果你的英文不是很熟练,也可以看我精心用 TypeScript + 中文注释基于 observer-util 重写的这套代码:
typescript-proxy-reactive

对于这个库的解读,可以看我之前的两篇文章:
带你彻底搞懂Vue3的Proxy响应式原理!TypeScript从零实现基于Proxy的响应式库。
带你彻底搞懂Vue3的Proxy响应式原理!基于函数劫持实现Map和Set的响应式

在第二篇文章里,你也可以对于 Map 和 Set 可以做什么拦截操作,获得源码级别的理解。

总结

Vue3 的 Proxy 真的很强大,把 Vue2 里我认为心智负担很大的一部分给解决掉了。(在我刚上手 Vue 的时候,我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用 $set),它的 composition-api 又可以完美对标 React Hook,并且得益于响应式系统的强大,在某些方面是优胜于它的。精读《Vue3.0 Function API》

希望这篇文章能在 Vue3 正式到来之前,提前带你熟悉 Vue3 的一些新特性。

扩展阅读

Proxy 的拦截器里有个 receiver 参数,在本文中为了简化没有体现出来,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国内的网站比较少能找到这个资料:

new Proxy(raw, {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可以看 StackOverflow 上的问答:what-is-a-receiver-in-javascript
也可以看我的总结
Proxy 和 Reflect 中的 receiver 到底是什么?

到此这篇关于Vue3 的响应式和以前有什么区别,Proxy 无敌?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Vue3 响应式内容请搜索三水点靠木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三水点靠木! 

Javascript 相关文章推荐
Javascript !!的作用
Dec 04 Javascript
javascript事件问题
Sep 05 Javascript
AJAX 网页保留浏览器前进后退等功能
Feb 12 Javascript
Web跨浏览器进程通信(Web跨域)
Apr 17 Javascript
JS画5角星方法介绍
Sep 17 Javascript
使用jQuery mobile库检测url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方法
Dec 04 Javascript
非常实用的js验证框架实现源码 附原理方法
Jun 08 Javascript
AngularJS利用Controller完成URL跳转
Aug 09 Javascript
详解Vue 2.0封装axios笔记
Jun 22 Javascript
基于node搭建服务器,写接口,调接口,跨域的实例
May 13 Javascript
使用vue实现HTML页面生成图片的方法
Mar 12 Javascript
vue实现输入框自动跳转功能
May 20 Javascript
在Angular中实现一个级联效果的下拉框的示例代码
May 20 #Javascript
vue模块移动组件的实现示例
May 20 #Javascript
vue父子组件间引用之$parent、$children
May 20 #Javascript
jQuery HTML获取内容和属性操作实例分析
May 20 #jQuery
微信小程序国际化探索实现(附源码地址)
May 20 #Javascript
jQuery HTML设置内容和属性操作实例分析
May 20 #jQuery
jquery html添加元素/删除元素操作实例详解
May 20 #jQuery
You might like
PHP5.0对象模型探索之抽象方法和抽象类
2006/09/05 PHP
打造计数器DIY三步曲(下)
2006/10/09 PHP
PHP新手上路(七)
2006/10/09 PHP
php读取csv文件后,uft8 bom导致在页面上显示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013/08/10 PHP
PHP实现返回JSON和XML的类分享
2015/01/28 PHP
PHP动态柱状图实现方法
2015/03/30 PHP
PHP7基于curl实现的上传图片功能
2018/05/11 PHP
JavaScript 参考教程
2006/12/29 Javascript
jQuery阻止事件冒泡具体实现
2013/10/11 Javascript
如何改进javascript代码的性能
2015/04/02 Javascript
利用Javascript仿Excel的数据透视分析功能
2016/09/07 Javascript
AngularJS变量及过滤器Filter用法分析
2016/11/22 Javascript
AngularJs中 ng-repeat指令中实现含有自定义指令的动态html的方法
2017/01/19 Javascript
jQuery实现标签页效果实战(4)
2017/02/08 Javascript
js中获取键盘按下键值event.keyCode、event.charCode和event.which的兼容性详解
2017/03/15 Javascript
vue.js中指令Directives详解
2017/03/20 Javascript
jQuery实现简单的回到顶部totop功能示例
2017/10/16 jQuery
微信小程序实现动态设置placeholder提示文字及按钮选中/取消状态的方法
2017/12/14 Javascript
AngularJs点击状态值改变背景色的实例
2017/12/18 Javascript
Vue.set() this.$set()引发的视图更新思考及注意事项
2018/08/30 Javascript
JavaScript闭包相关知识解析
2019/10/19 Javascript
js实现验证码功能
2020/07/24 Javascript
python下如何查询CS反恐精英的服务器信息
2017/01/17 Python
Django与pyecharts结合的实例代码
2020/05/13 Python
html5+css3之CSS中的布局与Header的实现
2014/11/21 HTML / CSS
去加拿大的旅行和假期:Canadian Affair
2016/10/25 全球购物
布鲁明戴尔百货店:Bloomingdale’s
2016/12/21 全球购物
Solid & Striped官网:美国泳装品牌
2019/06/19 全球购物
介绍一下Linux文件的记录形式
2012/04/18 面试题
关于赌博的检讨书
2014/01/24 职场文书
班级读书活动总结
2014/06/30 职场文书
营销总监岗位职责
2014/09/16 职场文书
2014年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4/11/08 职场文书
综合素质评价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
2015/03/06 职场文书
Nginx安装配置详解
2022/06/25 Servers
go goth封装第三方认证库示例详解
2022/08/14 Go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