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感言
【收获的是快乐和骄傲】
回想起当年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仿佛还在眼前,记得当时自己正在和家人吃饭,突然接到工作电话,急忙放下筷子,赶到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并且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常常想,这是为什么?但还是加班加点做好,在完成一个个报道任务,看到自己采写的台风新闻、人物故事变成铅字奉献给读者之后,收获的是快乐和骄傲,那是自己坚持的责任和担当。
【工作永远在路上】
记者的工作就是永远在路上。我经常用镜头记录每一瞬间,在文字的配合下,每一张图片都充满了故事,记得那一年“达维”台风席卷我市,我到影响最大的白马井镇去采访,那是我第一次在台风天工作,想要好的图片,表达深刻的新闻内容,冒着狂风暴雨,拿着相机在雨中前行,因为做记者,是光荣的,是有社会责任的,我们要永远保持奔跑的姿势。
【记者的责任和担当】
成为一名记者后,我认为自己应该有担当和责任。在采访中遇到阻碍的时候,依然能够坚强面对;在双腿发抖的时候,依然能够向前迈进。记者之路还在延伸,内涵还在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履行新闻工作者神圣的职责,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多报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接受新媒体的挑战,发挥广电人传统媒体的优势,努力创造出无愧于“记者”这个神圣职业的新业绩,为儋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忙碌却也充实】
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这是对新闻记者的真实写照。记者节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作为记者的我都在忙碌着。来不及好好回味,来不及好好庆祝。3年多了,从事记者这一行整整三年了,“忙碌”与我相伴。然而,我却深深地爱着这种“忙碌”。因为这种“忙碌”,我的生活缤纷而多彩;因为这种“忙碌”,我的人生充实而快乐。
【记者——此生最有意义的职业】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职业,其实不然。人生短短数十年,有人世上走一遭体验了自己的人生,而记者在自己的从业时间里,通过采访,接触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些人、这些事充满了喜怒哀乐,我们记者也会深受感染,会与之一同高兴,一同悲伤。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笔和镜头,让读者一同赞美真善美,一同憎恶假恶丑,一同为不幸哀伤祈福,一同将快乐分享传播。
因此,记者的一生是多彩的一生,为此,我们付出汗水,承受压力,甚至战地记者付出鲜血和生命,别以为这个过程很累很痛,其实这是人生快乐的过程。
比起许多工作庸庸碌碌,记者是幸福的,因为这是此生最有意义的职业。
【快乐是被需要】
有人说,记者是智力劳动者行列里的“苦行僧”。一辈子注定要奔跑,行千里路,访万家事,饱经风霜,遍尝艰辛,而又要有僧人的笃定与虔诚。
又到记者节了,四年的记者生涯,对我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并一直拥有那份虔诚与坚持。虽然经常在外奔波,采访、写稿,其中多少艰辛与劳累,不言而喻,但我始终觉得,这些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价值。因为这份职业,我听过生活的各种声音,能用新闻的方式为社会的发展做着属于自己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点点效果,我都很快乐很满足,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正如“快乐是被需要”。
因为这份快乐这份信仰,这份笃定与虔诚,所以我会依然笑着朝前奔跑。
【致我们忙碌在新闻道路上的青春】
记者虽然不是是我的第一份职业。起初对记者真正的含义并不懂,只知道盲目地仰慕记者的光辉与自由。于是,这个蜕变的过程变得极为漫长和艰辛。快两年的时间啦,我终于在亲身实践和耳濡目染之间明白,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着力为百姓民生而创造价值,营造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使社会更文明、更进步,是记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使命。
记者的一年四季没有寒冬,每一天都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哪怕稍感疲惫,也会在感动的瞬间充满电量。特别是当有人肯定了我们的努力,所有的疲惫与惆怅便会很神奇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每当稿子发布后我们所接到的每一句赞扬与批评,便会化成我们工作上进步的动力。
社会赋予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让我们去见证、去记录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需要不断去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焕发出一种青春的激情。这些经历让我获益良多。这种珍贵的收获不分季节,每天都是进行时。所以我是幸福的,因为我一年四季都是火热的收获季。
【心中常有“四心”】
当了10多年的记者,总结了一些感悟,要做一名优秀的记者,要用好“四心”,即:耐心、虚心、细心、平常心。工作上要有耐心,生活还要耐得住寂寞,在新的工作环境里,没有人脉关系,工作难以展开,这时要懂得调整心态,要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断提高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新闻就在身边,做个有心人,从各方面中寻找新闻线索;不要因为上稿量少而耿耿于怀,要严格要求自己,深挖好新闻,写出精品。时刻提醒自己,好的新闻永远不缺版面。
【工作即生活】
作为长年在基层的新闻工作者,累了病了说不出,只能默默地干,心里所想的,就是在职一天,就要做好本职工作.至于说最难忘的,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事,采访了许多人与事物和现象,已经分不清了,眼光总是看前面,因事物总是在变化,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多年新闻生涯,只牢牢记住一句话:遵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少说多做,与时俱进,弘扬社会真善美、正能量。
【从事新闻事业要有热情】
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我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已经有20个年头了,足迹踏遍了儋州的山山水水,现回想20年的工作经历,感触颇深,曾有过面对采访对象时的手足无措,经历熬夜加班写(编)稿后的身心俱疲,也曾有过新闻稿件首次发表后的欣喜和自己取得成绩受到肯定以及作品获奖后的兴奋,但更多的则是自己对所从事新闻行业的热情、期待和憧憬,以及深感从事新闻这一职业责任重大的强烈忧患意识,还有自己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这是一份痛并快乐着的工作】
在很多人看来,记者是一份既风光、潇洒,又休闲、惬意,而且收入还不错的职业,但当他们了解了记者的真实职业状况后,才发现在这份看似光鲜的职业,却是每天紧绷的神经、高强度的采访和写稿压力以及极不规律的饮食起居,还有那难以与外人道的薪资水平。
那么有人会问,这样大的压力、这么不成比例的付出收入比,你为什么还要干这一行,还坚持了那么多年?这样的问题,在一个人面对着无边的黑夜的时候,我也经常问自己。原因无他,一是热爱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二是一旦不干记者了我还真想不出来还能去干什么。做记者这么多年,做了不少舆论监督类的稿件,也实实在在地通过这些改善了新闻当事人的生活处境,帮他们争取到了本应有的权利,他们事后在电话中真诚的感谢,都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无上荣光,我不知道,除了记者这份工作,还有那种工作能够带给我这样的骄傲和快乐?
当然,除了骄傲和快乐,伴随着记者这份工作的,更多的无奈、彷徨、忧虑和焦虑,因为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舆论监督类报道的记者,接触了太多社会的阴暗面以及很多新闻当事人的不幸,在采访这些事情时,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压抑和无奈……幸而我还是一个相对开朗的人,可以自我开解,要不然我可能早就因为患上抑郁症而去了别的地方。
记者节前夕,海南电视台一个栏目要做记者节特别节目,跟我约了几次,但都被我推掉了,一方面是我确实因为在外采访没有时间,另一方面也确实不知道面对着镜头该说些什么。但我现在想明白了,我会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来做记者吧,他会感受到常人无法感受的痛苦;如果你爱一个人,也让他来做记者吧,他会体验到常人无法体验的快乐。
记者节感言(2)
“记者节”定在意蕴着收获的深秋,她的莅临让我们充满喜悦和激情。
我们举杯祝贺,一起感动着、惦念着,一起回望过去的岁月。我们共同见证了恩施的改革发展,目击了恩施的日新月异;我们也共同关注着社会,感受着生活,也一起在风雨中走过,并且用心记录着。
我们为“记者”这个称号自豪——新闻宣传工作,如同一叶风帆,为全市的发展鼓劲;如同一个号手,吹响奋进的号角。做好全市新闻宣传,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中国硒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镜头,都书写着恩施的光荣与梦想,都是我们为恩施呐喊助威的铿锵鼓声,都将成为永不褪色的缤纷画面。
“三大战役”、“三张名片”,以及所有的新闻活动,我们都参与了、经历了、见证了、记录了。我们已经数不清多少次采访归来深夜赶稿,多少次加班;为了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版面、一个创意,我们反复琢磨反复讨论。我们忙碌,但是我们幸福,因为恩施的发展有我们的一份力量,每想到这一点,心中都有一种自豪悄然萌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们深深懂得,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尊重和认同来自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更来自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职业道德操守。为此,我们时刻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责任,始终保持着为恩施的改革和发展呐喊、高歌的热情。我们为自己所肩负的参与恩施发展的历史使命而骄傲!
11月8日,记者节。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作为记者,在中国是幸运的。是的,在这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在这里,30年走完了国外近百年的发展路程。所谓的“幸运”,不仅是事件多、新闻多,也不仅是能记录下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进来,在风云激荡中,成就记者的职业价值,成就作为记者的人生价值……
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面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这是个幸运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这是十七大报告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因此,不能不提到来自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的比喻:“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个比喻,当下中国的记者,尤其该牢记于心。在这个复杂的时代,光荣只属于过去:船头的瞭望者不需要太多行李,他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支善于表达的笔,或许,还需要一副能嚷嚷的好嗓门……从容,是为了自己的脚步,也是为了国家这条大船的征途。
然而,这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人汲汲于名,碌碌于利。刚刚发生的“排队领封口费”事件,虽然只是个别行为,但仍然让人警醒。金钱、权力,总有着大于想像的诱惑力。然而同时,绩效考核、评价稿费、收视大战、末位淘汰……也让“无冕之王”倍感压力。这些,也需要记者们坦然面对,既须谨记记者的节操、坚守道德的底限,也须争取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与做“船头瞭望者”,同样重要。
实际上,记者,像教师、工人、农民或者公务员一样,本来只是一种职业。种种光荣,与其说是人为赋予的光环,不如说是由职业派生的责任。记录社会前进年轮,推动巨轮前进,发现暗礁浅滩……说到底,这些,都不过是“记者”这个职位的基本要求。做得好,是应该;做不到,是失职。因此,更需要看轻光荣,从容迈步。
我是一名编辑,游离于“记者”的边缘,但我想,谨以此与记者们共勉!
记者节感言(3)
转眼间,又到11月8日,离开专职记者这个岗位也有一年之余了,但每到记者节——这个神圣的节日里,依然为自己曾经是一名专职记者而骄傲。
从2000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记者节已走过了属于它的十五个春夏秋冬,记者节像护士节、教师节一样,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新闻界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既在确认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更在鼓舞和激励新闻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为正义事业呼吁,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以职业为节,为了记者的光荣,也为了光荣之后,脚步更从容。所以,记者的光荣,并不属于一己,而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伟大的国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为“亲自”,也可解为“曲身”:面对伟大,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细数光荣后,请束之高阁,在这个幸运的时代,从容前行。
一年来,我虽然离开了专业岗位,但仍笔耕不辍,坚持写作,我想这是记者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习惯,也将会是我终身的追求,更让我受益匪浅。一年来,我不间断地用手中的笔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手中的笔讴歌典型先进,用文字见证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也经常会情不自禁的写下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感悟。
多年的写作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那必须要深入,就是说只有深入,才能写出有高度、有深度、有质量的作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采写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则做的枯燥乏味,我想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这个记者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影响面大、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作品,我想那必然都是记者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后才完成的。
两年的记者生涯中,11月8日那天,我应该都是在忙碌中度过,当时的我或许正奔波在采访的第一线,用纸和笔记录着新闻的点点滴滴,又或许正在电脑前,为一篇稿件字斟句酌。这是一
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我曾在忙碌中践行着记者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忙碌中体味着工作带给我的酸甜苦辣。
然而,今日,我离开了这个神圣的岗位,又恰逢周六,反而更激起了我心中的信仰!记者,这个职业将成为我终身的信仰,因为只有信仰,才能不断的唤起自己一种坚不可摧的希望;只有信仰,才会让自己具备强大的抗打击力,不断地勇往直前!
记者节感言(4)
我不是记者,但我从事宣传工作已有三年,也算是与记者从事的工作有些相同之处,时逢第十五个记者节,谈一谈个人浅显的感受。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中甜。”从事新闻写作工作,很苦、很累,也有痛的感觉。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一定的苦、一定的累、一定的痛,才能写出自已所得意的作品,也是说苦中有乐、乐中有痛,是在痛中追求着精品、在追求中体会着快乐。但新闻写作没有止境,其追求也没有止境,一句话“在苦乐中追求着。”
“饱尝学习之艰。”作为新闻写作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素质,而且要逐步提高自已的新闻写作素养,为此,要不断地学习,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交流、多沟通,从专家学者那里汲取写作营养,获得更多、更好的新闻写作技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看报、多听闻,从报纸、杂志、电视、网页等新闻媒体中多关注新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中获得写作灵感、把握写作规律。
“饱尝捕捉之累。”作为新闻写作者,要经常的捕捉新闻信息。获得新闻素材,不能坐等上门,吃现存饭,要勤于动腿,多到部门了解,多到基层看看,哪里有活动就到哪里去;哪里有新闻线索,就往那里走,时时留心、处处留意。要勤于动嘴,多与基层部门干警谈心,多与老百姓拉家常、多听听群众的意见,通过多询问、多谈心、多听取,了解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使写出得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饱尝思索之苦。”唐朝诗人贾岛经过反复“推敲”写下了“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作为新闻写作者,除了身体上受苦、受累之外,还要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勤于思索,亲自撰写新闻稿件,饱尝有精神上的殚精竭虑之痛,深入地撰写和推敲自己的作品。好的新闻作品不会一蹴而就的,从一字、一句、一段,到全篇布局,都倾注着作者独立的思绪,这里有冥思、有苦想,更会有彻夜难眠之痛,走路上、吃饭时、洗手间也会留下作者思索的踪影。
好的新闻作品,就像刚呱呱坠地的“小宝宝”一样,在饱尝一段痛苦之后,迎来的是快乐和慰藉,对于作者来说,吃那么多苦,值!
这个社会需要新闻工作者去不断地发现和挖掘真善美,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增强感染力,发挥着新闻宣传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追求永远不会停止,永远在路上。
记者节到来,祝福记者们节日快乐!
记者节感言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