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田小红,女,汉族,46岁。2002年6月入党,现任新海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自2001年1月到社区工作以来,田小红同志始终把居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像亲人一样时时刻刻关心着居民,想方设法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老百姓的小事,就是居委会的大事,我们要第一时间传达民情民意,用爱心真心细心,努力把老百姓的事办实办好。”这是田小红同志在接待居民来访时说的话。
“说好听话,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田小红同志的座右铭。她爱在社区,心系居民,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处处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扎根社区,从党员队伍抓起,积极开展“党员承诺制”、“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等活动,引导党员在社区服务中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她带领社区党员,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开始实施社区“民心工程”(“爱民、便民、利民、为民”赢民心)工程。改善社区环境卫生,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组织社区成员和居民在海西路、柴达木路、建设巷的个别脏乱差巷道、居民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将巷道内的垃圾杂物进行了彻底打扫,并多次协助清理下水道。在得知建设巷51号居民院下水道堵塞,她及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集资改造了下水道。不仅方便了来往居民,还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美化。多次协调燃气公司,为柴达木路12号、22号、15号居民楼院解决天然气安装问题。
在她看来只有加强居民间的沟通交流,增近彼此感情,才能为创建和谐社区打下良好基础。于是,她就从组织社区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入手,精心筹备,热情邀请居民参与。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居民们的普遍响应,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寥寥无几。经过一番思索,她认为要调动居民的热情,就必须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居民真正从活动中得到乐趣。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中,亲力亲为积极走访居民,发现社区有不少退休的老年人生活孤单,她就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和老年人聊天解闷,为1户孤老、3个精神病人、4个残疾人、12户独居老人提供居民养老服务。并适时组织老年人到生物园区、中心广场和我区新修的省藏医院博物馆参观,让老年人亲身感受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激发老年人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余热的热情。在她的努力下,社区一些有特长的老年人开始积极参加并帮助社区组织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的各种文艺活动逐渐丰富了起来,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社区工作人员也一天比一天繁忙起来:走家串户征求意见、加班加点筹备活动、慰问帮扶困难群众、带领孩子们开展暑期教育……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海桥社区就先后组织开展了周末广场文艺演出、“我看西宁新变化”、“九九”重阳节座谈会、“老年门球赛”运动会等各种活动近40余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居民既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又给社区居民创建了互相了解的机会,增加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互爱。在她的积极协调下,小区路灯亮了、燃气通了、下水管道也畅了,居民小区有了体育器材;在她的组织下,社区成立了舞蹈队,社区的文化活动多了、频繁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地积极性也高了。社区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居民们的普遍理解和支持,逐渐形成了人人支持、户户参与社区和谐建设的良好局面。
她急社区居民之所急,想社区居民之所想,了解社区内贫困居民,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居民,为弱势群体建立档案,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她把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和睦,得到了居民的信任。家住柴达木路2号居民区的汪栋小朋友,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由于家庭困难在康复治疗上困扰着他的家庭。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时刻牵挂着这个的家庭,积极协同省社工协会和街道有关部门,为汪栋争取到在省康复医院为期3年的康复治疗。
社区“三无人员”低保户刘玉成老人,妻子多病,家庭极为贫困。田小红一直帮助着这两位老人,天冷天热,过年过节总会亲自上门拜访慰问。发动志愿者为刘玉成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作为一名社区党员干部,她心系群众,不畏艰难,切实为群众办事的精神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誉,她也真正成为了居民的“贴心人”。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她带领社区干部开展了“民情大走访”活动,以“四进四问四服务”为活动载体,走进居民,问衣食冷暖,服务困难群众;走进楼宇,问发展良策,服务社区建设;走进商户,问商户所盼,服务经济发展;走进单位,问意见建议,服务结对共建。问“难、怨、症、策”活动,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查摆问题,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解决社区工作内容、服务措施、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解决社区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的问题。在社区成立群众工作站,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群众工作服务窗口,做到能够当面处理的尽可能处理,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规定期限,并进行回访,每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对居民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进行跟踪处理,坚持做到群众的事有人管,群众的事管到底。在社区各楼院设立民情信箱,搜集社情民意,对搜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依托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便民服务站,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开展生活照料服务和全程代办服务。
真心的付出,收获丰硕的成果,社区各项工作得到了办事处领导的认可。多次获得省市区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荣誉对于田小红同志来说并不是功劳簿,而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更激励她在社区书记主任这个特殊岗位上努力工作。在工作期间里,田小红同志为居民做的好事实事是一件接着一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田小红同志这样说:“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社区工作者,腿勤、眼勤、手勤必不可少;将心比心,用热心、爱心、耐心至关重要。最终所要做到的,就是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老百姓、但求问心无愧……”。
由于社区工作的特殊性,社区经常会补充新鲜血液,新来的社区工作人员或协管员,缺乏工作经验,对社区的工作很陌生,开展工作很吃力,田小红同志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新来的同事,耐心的向他们介绍社区的工作,细心的讲解工作上的流程和细节,使得他们很快的熟悉了工作。社区的同事谁家要是有个大事小情,她都是积极主动的前去帮着忙活,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就是田小红的这片真情厚意,时时感染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群众路线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丁忠会,现任普集镇党委副书记、综治维稳主任。主管组织、党建、宣传、教育、综治维稳、司法调解、信访等工作。他所分管的工作,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其个人2012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评为群团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实际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不计得失的良好精神状态,始终做到实干苦干、勤政廉政、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以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无私的情操实践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当代乡镇领导干部的崇高追求和良好形象。
一、抓学习,强素质,不断提高领导能力。
理论学习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他一直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自觉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他把为民解忧排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廉洁从政,堂堂正正做人;他恪守对党的忠诚,政治立场坚定,组织指挥、处突能力出色。几年来,他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知识培训、法律培训,并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新的目标奋进。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和多年农村工作的锤炼,使丁忠会同志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业务素质和领导水平也得到很大的增强,无论是召开农业生产现场会、解决农村纠纷还是陪同领导调研,他都能用生动详实的语言打动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抓发展,促增收,特色经济硕果累累。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丁忠会同志按照县委“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活一方经济”的思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在他所包的谭寨、洪寨、令新等几村,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发展种植优质核桃和猕猴桃苗木3000多亩,成为我镇发展特色种植的示范榜样。在动员之初,当时因为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一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比较大,为了做好思想工作,他带领同志不分白天黑夜,与群众促膝谈心,从细微处入手,跟他们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倾听他们对发展的看法,一起畅想发展的前景与其将带来的好处。现在苗木挂果见效,日子过得比以前更红火了,这时他们都说还是党的政策好。而且这几村也是我镇金属加工铸造产业的特色村,他多次组织经营户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讨论企业的发展走向,不遗余力的帮助解决经营户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信息,在县镇举办的劳务技能培训中为经营户争取培训名额,去年全镇新增以金属加工铸造的中小企业20多家,仅此一项,群众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
三、抓党务,强组织,推动基层党建健康发展。
作为党委副书记,丁忠会同志一直分管镇里的党务工作,为了实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进一步融洽,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求发展的能力,他一直致力于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工作,为此他想办法,多方争取,两年来,在县镇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建成朱家村、董家村、南显村两委会阵地,并硬化文化广场共计6000多平方米,添置文化体育健身器材30多件套,现在全镇16个村有阵地,各项规章制度一律上墙上栏,而且专门添置了VCD、彩电、党员阅览室等设施,一些老党员看到后,激动地说:“我入党几十年,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全镇24个村级党组织达到星级水平的有一半以上。对村级组织如此,在机关内部,他也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激励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现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广大农村进步青年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去年以来,有20多名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2年,镇党委被评为全省、全市基层先进党委。
四、抓矛盾,重走访,切实解决农村问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丁忠会同志严格按照活动要求,长走基层村组了解掌握情况,对农村农民反映的问题,始终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从“细节”入手,全力维护好群众利益,运用新方法来化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这是党员的先进性的最好体现。所以他遇事从不推诿不回避,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大胆工作,科学决策。凡是群众找他反映的问题,他都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在走访调研中,对人民路社区反映的社区办公场所不足问题,他多方联系协调,找县上跑部门,协商镇企业办,2013年9月为社区扩增了两间办公室,争取配置了办公设备,使社区工作走上正轨。谭寨村、洪寨村因干部经济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上访不断,镇上组织专人多次协调,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镇委安排丁忠会同志牵头,用了两个月时间,理顺了村级经济,完成谭寨村班子整建,清收兑付农业园区租金10多万元,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全部解决到位,从此这两村再没有到县、市上访。
五、抓稳定,强保障,为发展保驾护航。
自到普集镇工作以来,丁忠会同志一直主管全镇信访稳定工作。普集镇是全县人口大镇、、矛盾大镇,地处城关,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群众思想活跃,信访稳定工作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怎样才能管好信访稳定,实现全镇大局平安和谐,他结合镇情实际,积极探索信访稳定工作机制,提出坚持“六个并重”,健全“三项机制”的工作思路,即:解决信访老问题与尽量减少新矛盾并重,全面落实包保与重点严防死守并重,有效解决问题与依法打击并重,干部下访与化解劝阻并重,教育群众与约束干部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健全矛盾排查制、积案包案制、缠访稳控制。他就是这样用制度和措施打好信访稳定攻坚战,全力维护全镇社会稳定,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群众信访活动规范有序,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今年省市县“两会”期间,我镇营南村住宅楼项目因工程纠份,双方互不相让,赴市进省上访,他放弃休息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了这方劝那方,协调县上劳动保障、公安、城建、土地等部门在镇召开协调会,平息事态,以使双方心平气和面对面协商解决问题。丁忠会同志就是这样以扎实的工作忘我的精神,确保了全镇在省市县“两会”期间无一例进京上访和有影响的事件发生,无一例群体性事件发生,实现了平安“两会”目标。
好人好事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成绩和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的劳动就有一分的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任印良,杈园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一位普通居民, 1962年出生,1982年参加基层工作,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多年如一日,勤恳工作,友善对待身边每一个,受到大家尊重,居民好评。
任印良,高高的个子,清清瘦瘦,在他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一双眼睛却透露出坚毅与执着。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居民,他经历过贫穷的磨难,经历过付出的艰辛,但他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硬是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采。
任印良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贫困,高中毕业后参加了生产劳动。成家后,他在大队部工作。刚成家时还可以勉强生活,但随着两个孩子陆续降生,生活便更显得捉襟见肘了,随着两个孩子的渐渐长大,开销日惭增多,他家的家庭生活终于陷入了贫困的窘境。任印良又勤劳肯干,但是起早贪晚,风里来、雨里去,一年下来仍然挣不到几个钱。此时的越来越感到生活的艰难,沉重的生活负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摆脱贫穷,吃好穿好,不再为生活所迫,只能是任印良美好的梦想。
任印良开始认真学习,研究洗洁精制造技,在他的勤奋努下,开始在家中经营洗洁精经营,每天,他五点起床,开始配料,打水,然后,准时去社区上班;中午,开始,往饭店送洗洁精、、、、、下午,准时上班。晚上,做些家务。在他的辛苦努下,一年纯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不但还清了外债,任印忍良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名党员,任印良致富没有忘记众乡亲。每年他经营洗洁精需要雇工时,他总是找社区的的贫困户来自己厂干活,而且在工资上他从不和人计较,总是尽可能的给他们多开一些。居民刘武有好赌、好喝的恶习,每逢冬季无事,便整天忙于麻将,泡在了麻将堆里,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扔在了牌桌上,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变得更加贫穷,为此夫妻之间时常发生口角。为了帮助和教育刘武,任印良把他找到自己家的厂来干活,每天都对他进行耐心的开导,终于使刘武彻底醒悟,不仅改掉了打麻将、喝酒的坏毛病,而且变得十分勤劳,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
在社区,工作人员有困难、有心理说总爱向任印良诉说,他是一个老好人,帮同事解忧扶困。每天第一个社区打扫卫生的是他,走在最后的也是他,他的勤劳善良是他的立身之本,使他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尊重。
青年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我叫哈斯朝勒,今年研究生三年级,在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学专业。每个人都有的自己的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小咖啡馆。并且,很幸运的是,我实现了它。
这是一直鼓励我前行的一句话:“对于未来,我们只梦想最好的情况,并定下最踏实的计划,而绝不花时间在无谓的担心上,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对自己的承诺付诸于实践,未来将不是梦。”我想说,只有坚持和行动起来,才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一、去想
从上大学起,我就种下一个心愿。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要开一家实体书店,因为特别喜欢安静的氛围,希望可以一直生活在图书里安静的看各种书,也可以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一起分享。当时买了很多关于介绍实体书店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书店之美》,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去了西安、郑州、北京,按照书上的介绍,去了很多家书店。在郑州大学的大学路上,有一家书店叫城市之光,也是第一次为了一家书店,而专门跑去那个城市。特别喜欢的书店有:单向街书店、墨盒子图画书房、万圣书园、雨枫书馆、库布里克书馆等。
从书店转变到开一家咖啡馆,是因为库布里克书店。那是一家有书、有咖啡的书店,琳琅满目的书和有充满香气的咖啡,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有了新的想法,要开一家有书的咖啡馆。
二、去做
有了开咖啡馆的想法之后,专注点就放在了有特色的咖啡店里,在网上看到哪个城市开了特色的咖啡馆,就会把它记在小本子上,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去看看。2008年左右,兰州开的第一家书吧,叫东郭书卧,到至今的两百多家咖啡馆,都是我所关注的信息。
2010年,有一个去西安学习的机会,遇到了师大路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咖啡馆的氛围特别好,有音乐,有书籍,有咖啡,所有的一切,都吸引着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就会带着电脑,跑去那里学习。后来就想,要是能在这里工作该多好啊。就这样,我去找店长,并且顺利的成为了店员。也是在这里,我学习了所有关于咖啡的礼仪知识,如何端着盘子,如何微笑与客人交流,如何保持咖啡馆的卫生,给顾客一个好的环境。有时候要工作八小时,工作期间是不允许坐下的,要穿黑色高跟鞋,好几次脚上都磨出了水泡。所以,在咖啡馆的工作期间,对于我,也是一个成长和历练的过程。我非常感谢这样的一次与咖啡馆亲密接触的机会。
三、去实现
2011年,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回到兰州,开咖啡馆的想法,一直都在脑海中。在一次去北京学习的机会,我报了雕刻时光咖啡学院的咖啡培训班。这次课程中,系统的了解了咖啡历史文化,咖啡豆的生长,咖啡豆的初步加工,单品咖啡豆的制作方法,espresso的咖啡浓缩制作方法,以及各种花式咖啡的制作方法。也认识了很多老师和想要开咖啡馆的同仁们。
其实,我并不知道,我开咖啡馆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也有可能只是一个梦想,也有可能成为我的终生梦想。但是,我从未放弃,因为是喜欢,所以也很快乐。
回到兰州之后,幸运落到了我的头上。学院计划要开一间咖啡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拿着雕刻时光的咖啡师资格证书,还有一些新鲜的咖啡豆去找学院领导。那段时间,好几个晚上都兴奋的睡不着,因为,我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准备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写策划书,和老师们交流我的想法,然后,期待、等待着。
2012年11月底,学院同意由我去管理这个小小的咖啡馆了,2012年的12月9日10点38分,音桃咖啡屋开业了。2013年5月,第二次去雕刻时光咖啡馆,学习了甜点烘焙课程。通过《洪涛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这样一次机会,于2014年3月9日,在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区第二家咖啡馆——音桃咖啡书吧也开业了。
至今,咖啡馆开业一年半的时间了,现在,我们共有十二名店员,80多种饮品,5种自制甜点,60多本免费阅读的书籍.我们还开办了西北师范大学咖啡社团,免费为大家教授咖啡知识文化和实践操作。今天所有得到的成果,想要感谢那份坚持并付诸于行动,感谢信任我的学校\学院领导们和老师们,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感谢咖啡课程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音桃咖啡屋共同努力中的店员们。
对于未来几年的计划,首先我要认真、踏实、用心的做好目前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不足、发现问题,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相关知识、经营管理。努力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做好每一杯饮品,做好吃的甜点,准备有意义的沙龙、讲座活动,从咖啡店的氛围、服务到制作每一杯饮品,都是很重要的。我相信,只有做好现在,未来才会走得更远。
幸福家庭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庭。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她是孝老敬亲的典范,是美丽善良的使者。她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位世人眼中的好媳妇、好妻子、好妈妈、好邻居。她叫张秀银,1957年生人,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做着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却折射出了她美丽、善良的光芒。
父慈母爱、孝老敬亲——好媳妇
百善孝为先,张秀银将这种善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上善之境。张秀银婚后与公婆的关系在众人眼中一直都是亲生父母与女儿的关系。公公去世之前,身体一直有病,腿部痛风让他无法正常走路,她与婆婆一起照顾了公公7年的时间。对于婆婆,张秀银用这样几个词来形容她们的关系,尊重、敬重、理解、包容、关爱。尊重表现在婆婆为人正直、做事认真,是一位很有才能并在周围人眼中极具威信的人,家中的大小事情一定要征求婆婆的意见。在生活中婆婆的言谈举止都是她学习的榜样。理解表现在婆婆是个善良的女人,乐于帮助别人,两个人在一起生活都是称呼妈妈和女儿,对待妈妈所作所为一直都很支持。包容表现在,与婆婆一起生活的几十年中从未红过脸,吵过嘴,每当婆婆去小姑子家住几天或者张秀银回娘家时,因为想念两个人都会着急彼此什么时候回。关爱表现在婆婆一直都有颈椎病,在去世的前一年,全身浮肿、瘫痪在床,张秀银每天为婆婆擦拭身体、按摩,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她与婆婆一起睡,每天晚上仅能休息四五的小时。婆婆每次都心疼她推她去休息,但张秀银却说,妈妈能照顾你是我这辈子的幸运,做你的媳妇也是我这辈子的幸福。张秀银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好妻子
何传东与张秀银两位同志于1980年结为了夫妇,他们牵手相伴34个春夏秋冬,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选择过抱怨,一直用宽容和理解在相互支持相互守护,夫妻两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也都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特质,丈夫何传东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劳动模范,他是唯一一位乡镇级供销社劳模,妻子张秀银工作三十多年来,立足本职,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用心教书育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两个人都用一句“他很支持我”道出了他们工作取得了进步的真谛。2008年何传东完成了对妻子的诺言,与张秀银补照了婚纱照。他说这辈子想好好的感谢她、疼爱她,因为她很不容易。夫妻俩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
言传身教、以爱相宜——好母亲
谈到自己的儿子,张秀银是既骄傲又愧疚,她说儿子没有像别家孩子那样每天上学被父母接送,过去家庭条件也不好,儿子从小就坚强独立,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自己做。现在80后儿子已经成家、立业、生子,儿媳妇孝顺、善良,孙子乖巧、可爱,本人已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县级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公婆,一直没有时间帮助儿子儿媳照顾孙子。儿媳也都很能理解,媳妇每隔两三天就会打电话联系和关心她,两个人一起出去,别人也都说两个人就像亲生母女一样。张秀银说他们家每个人心中都有爱,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美好、圆满的家。正如俗话所说家是以爱为圆心、一家人手牵手为半径走过的一个圆。
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好邻居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邻里、同事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也正因如此,在得知大悟县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时,邻里乡亲纷纷推荐着他们心中最美家庭的典型——何传东与张秀银的家庭。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或许,他们并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为亮丽的一颗,或许,他们并不是尘世径陌中最新的一朵,但他们却用自己善良的心,朴实的行动,搭建了属于自己幸福的天地,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感动和鼓舞着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