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思维了解多少?思维是什么?
思维,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等思维形式的存在。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也叫具象思维,顿悟思维也叫灵感思维。
一、为什么说决定人生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你掌握的知识?
除非,我们正视自己的思维,否则,真正的改变不会发生。思想,在现实体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思维方式,影响着一切。信息,并不能使我们更富有思维,必须理解和更新大脑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
(1)我们的思维会被习惯所制约:习惯,可以确保,在熟悉的情况下不用思考该做什么,以节约能量。思维,在促进我们与信息的互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就像我们形成了与环境相关的行动习惯一样,我们也形成了思考世界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熟悉自己周围的情况,然后内化这些情况 --- 以便我们将来可以不用思考直接行动。通常,如果某种模式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持续存在,这就意味着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价值的。
但只有当我们将这种模式应用于正确的信息时,情况才会如此。要想好好思考,我们就必须意识到思维定式的局限性,不要让它们限制我们。
二、世界最棒的思维方式
(1)象限思维
四象限法则很多人都听说过,根据任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任何事情都可以分为"重要紧急事件、重要不紧急事件、不紧急不重要事件、紧急不重要事件" 四种不同的类别。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和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四象限思维是四象限法则的灵活应用。
举个例子。根据食物的属性,可以将其分为美味又健康的、健康但恶心、美味不健康、不健康又恶心。根据这几个标准,我们可以轻松判断究竟是选择继续享受,还是长期获益。
通过考虑"收益"和"半衰期"两个因素,来衡量是否做一件事情,以及花多少精力,收益多少,从而指导自己判断该做什么。这就是四象限思维。其中,"收益"包括金钱回报、精神满足、个人成长,"半衰期"则是指收益持续的时间。养成这种思维方式,关键要找到事物之间的两个维度。比如食物的“美味”与“健康”,“收益”和“半衰期”等。
(2)生产者思维
作家舒尔茨在《像成功者一样思考》中说:"你比那些优秀的人,差的其实是思维。"同样排队买东西,有的人埋怨排队浪费时间,而有的人积极寻找生意火爆背后的商业规律;同样做一件工作,有的人习惯按部就班,而有的人却努力思考如何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自媒体时代,很多人满足于每天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而有些人却将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下笔成文,转而成为了撰稿人;……….第二种人也被因此称为"具备生产者思维的人。"《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里有句话:"一个人的经济思维决定了他的格局,而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人生。"
当一个人的思维站在消费方的时候,那么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但是当一个人的思维站在生产方的时候,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商业决策者。具备"生产者思维"的人习惯从管理的角度观察产业本质,而不具备这种思维的人则习惯于从使用者角度看待产品。一个偏向理性,一个偏向感性。究竟哪种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更容易获得财富?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说,思维方式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快慢,未来成就的高低,甚至财富的多寡。
(3)损失厌恶思维
经济学有个名词叫做"禀赋效应"。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拥有了某样东西之后,对它的估值会高于没有拥有它的估值。比如说,一个人目前的工作薪资是10000元,但在他的眼里,他觉得这份工作的价值至少有15000元。所以即使他遇到了一个14000元的工作,他也不会选择放弃目前的工作。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因为厌恶失去既得的东西,而宁愿选择敝帚自珍。所以也"禀赋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揭示了人类重视避害大于趋利的本性。当我们理解了损失厌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生活中总有些人宁愿守着一个鸡肋的工作,也不愿意换一份更好的工作。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因为过于注重眼前,而容易造成短视,因为他们看不到潜在的利益损失。
(4)备份定律:多种可能
程序员编程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备份。万一硬盘故障、代码丢失,没有备份,损失就会相当惨重。备份,就是另一手准备。人生也是如此。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学习用左手剪指甲,因为你的右手未必永远管用。”这就是备份定律:思路清晰的人,凡事都有两手准备,从来不是一根筋走到底。
人人都希望岁月静好,可现实往往是大江奔流。可怕的不是突然的变故,而是遭遇变故之后,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给自己多一份备份,就是给人生多一种可能。
(5)删繁就简定律
你知道自己一周内,处于高效工作状态的时间有多长吗?研究数据表明:人平均每周工作45小时,其中有17个小时是根本没有效率的。很多人习惯以“多”取胜,但想做的事越多,能完成的就越少。于是,我们每日身心疲惫,又成果寥寥。想改变现状,首先要学会简化你的工作。14世纪,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一条“剃刀定律”:像拿起剃刀一样,把多余的步骤剃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6)分清主次定律
如果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先吃哪个?答案是,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因为,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慢慢变坏,于是你永远也吃不到甘甜的好苹果。这条“苹果定律”,在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其实,先做哪件事,比做了多少事,更为重要。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故事: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山德尔博士的一个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当他初次来到山德尔的诊所,整个人都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时刻都有崩溃的危险。他说,他的办公室有3大张写字台,堆满了报表和文件,事情似乎永远都干不完,快把他逼疯了。山德尔听过之后只给了一点建议:回去之后,把办公室全部清理干净,只留下最重要的文件。病人照他说的办,清理干净写字台,又把留下的重要文件一一处理完。之后,事情一到,立马办完。再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工作威胁着他,他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这也是时间管理的第一要义: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
您对思维方式了解多少?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