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May 03, 2014
篇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网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篇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网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网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网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网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网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篇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网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延伸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使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网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了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网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广阔自由的环境,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延学习时空的维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手段对教材进行演绎,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组织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搜集信息,不断扩展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更轻松地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网络辅助教学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四、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XX学校信息化管理标准》,包括信息标准、代码编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保证信息在采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规范有序。
五、基础平台建设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平台主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用户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提高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指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新建系统用户认证的集中统一管理。
2、数据共享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服务。
3、个人应用门户平台
提供标准的门户支撑架构、集成工具和应用平台,整合来自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数据源、不同平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资源,实现一个为所有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系统架构形成以用户为中心,重视流程及整体工作效能,提供统一登陆界面,实现信息的集中访问,解决校园内各系统的界面集成问题,为师生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只要登入到portal,就能够进入对应的业务系统,真正的去完成业务功能,建立用户的网上协作平台和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平台。在个人门户上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中心推送过来的信息分权限智能检索并可通过数据重组将分散到个人的信息按照web2.0的方式组合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4、公共通讯集成平台
短信集成平台应该是基于学校成面上的集成平台,按照SOA标准任何业务系统都可以与短信平台进行集成。
5、数据报送流程平台
依托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快速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有效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给组织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业务优化。表单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智能、柔性、自定义流程、集中的表单中心管理特征。
六、数字化平台整合
1、集成学校原有的系统,提高利用率,做到不重复投入。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根据上章节提出的应用系统的内容,学校还没有相应的系统进行全新的建设,依照灵活、动态、可集成的技术路线。
篇四: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二)分段目标
----XX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XX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篇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20XX年1至4月。研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各地各校根据方案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会,统一部署实施工程。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1.20XX年6月,制定《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开发“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成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查指导试点学校并做好评估细则审核完善工作。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3.2011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督导、中教、小教、职教和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以“评估细则”为标准,对申报学校上传的创建材料,结合实地查验,开展创建评审,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学校进行发牌、表彰、奖励。20XX年至2015年,每年创建不少于25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定本地区五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市教育局根据创建计划,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创建先进学校予以项目奖补。
(二)课题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要把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研究课题,以研究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各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教育系统重要课题,加强研究和探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督查。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见》温教电〔20XX〕84号,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重点示范学校、评估内容,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及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四网合一”的全数字校园网(即通过光纤与Internet连接的校园局域网、VOD校园视频点播网、全数字多媒体互动教学网、通过地面接受站与远程教育网连接的远程教育资源网)。最终拥有多媒体互动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电子备课室、信息中心等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并把校园网连接到所有校舍,将多个信息点分布在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厅以及师生宿舍,实现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全方位信息化。
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有:
1.电子邮件服务通过E-mail与同行交往。
2.文件传输FTP服务利用FTP服务实现校内各组室、班级或个人主页的上传以及从网上下载资料。
3.WWW浏览服务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主页,利用外部网页向社会宣传学校,提供各类咨询信息等;利用内部网页进行管理,例如发布通知、收集学生意见等。
4.资源共享建立电子图书馆形式的教育资源库,供师生检索、查询、利用。
5.网上教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或VOD视频点播实现实时或非实时方式的远程多媒体教学。
“一卡通”应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有: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2、图书管理系统
3、售餐系统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硬件建设”
校园网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1、教学及校务管理系统
采取购买与自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建立完备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期中期未及平时成绩考核,出勤考核都采取自动化办公模式,并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电子永久保存。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对FTP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增大教学资源库容量,以便学生能更方便全面进行网上学习。形成了影视资源库;通过地面卫星接受站接受、收存储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等远教资源信息,形成了卫星教育资源库;通过光纤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教育资源网;
4、多媒体应用平台建设
购置高性能计算机,建立功能强大的视频服务器、音频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等。建立一个校园网外能够访问并配置详实的信息资料介绍校园文化的网站,网站添加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将电子图书馆融合进去。
5、公共实训平台数字化建设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规划建设符合校园体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持
学校将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技术先进、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万兆路由核心交换机,设置多台专业服务器,并安装教务管理软件、学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等软件等。
电子实验室建设
“一卡通”系统建设
1、门禁考勤管理系统
在两个校门处安装门禁控制器和读卡器,学生刷卡进入,自动记录考勤信息。如遇未授权的非法卡发出报警音。可在后台软件中规定多种考勤规则,对 IC 卡进行不同权限设置,多种条件的查询等等。
2、图书管理系统
配备激光扫描器识别条形码,具有完善的采编、流通、典藏、期刊管理、公共查询、资产清查、压缩备份等功能。
3、售餐系统
学生和教职员工只需预先充值在其IC卡中,就餐买菜时,在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内出示其卡,由售货员在售饭机上预设或输入消费额,确认后便可完成本此交易。有详细的消费记录 , 并可设定消费限额。
4、机房计费和管理系统
依靠软件实现对学生机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持卡上机,学习上网,客户端上的读卡器按预先设定的卡型、费率、时段自动扣钱。
5、自助消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校内消费管理。在校园的某些指定地点配置IC卡自动售货机,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可实现联网消费,也可脱机消费。刷卡后从该卡内扣除消费额,后台清分清算系统自动完成结算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软件建设”
探索适应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是讲授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讲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二是讨论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Telnet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浏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三是发现式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随着“四网”的开通,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校校园网上建有教师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教师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利用便利的备课系统和教研论坛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方便了教学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效率和水平。
采取“集中培训,过关检测”、“自主培训,岗位练兵”、“制度引导,任务驱动”等措施在教师中开展“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推荐和介绍运用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学范例,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程序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培训,每个阶段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检测,活学活用,务实求新,保证了培训效果。建立了与普及推广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作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同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新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来带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打造具有高品质信息素养的优秀毕业
学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术课程,保证每周2节信息技术课,且上机操作时间保证在80%以上,以此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信息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课后通过bbs、博客等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学习探讨,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网络上“安家”,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交流自己的思想,体会做为一个社会人在网络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篇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基础与优势
学院已在20XX年完成了校园网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技术相对先进、高速且稳定的校园网络。网络核心采用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现有9台专业服务器,安装了办公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了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等功能。互联网接入也升级到办公网100M电信接入加2M教育网接入、图书馆电子阅览室50M电信接入,校园网用户已达500多户(由于一个机房为一个用户,但通过该用户可以实现机房的所有电脑上网,因此实际上通过校园网上网的用户已超过500个)。学生宿舍已全部接入校园网(由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接入),是校园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了高速访问校园网。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园网上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有待增加。除学院门户网站、各部门二级网站、自行设计开发的一些小型互联网应用系统如“院长信箱”、“网上报修”、“等级考试网上报名”、“工资查询”、“学生收费”外,目前校园网上运行的大型商品化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只有办公系统(武汉开思源公司产品)、正方现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WEB服务管理子系统(杭州正方公司产品)、邮件系统(北京安宁公司产品)。当今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逐步实现学院各项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因此我们要逐步建设一批互联网应用系统,一是购买一批大型商品化互联网应用系统,二是自主开发一些小型的校园网应用系统。
2.网络监控管理缺乏。目前还没有实施对校园网进行网络监控、流量监控,不能有效地对校园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不能按公安网监部门的要求提供校园网用户上网情况的日志备份,一些用户滥用迅雷下载、PPS网络电视等软件占用大量的带宽拖慢其他校园网用户网页浏览的速度。将要实施的校园网监控项目可解决这些问题。
3.校园网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目前学院院内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有线全覆盖,全院网络无线覆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功能开发,构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高学院的科学管理水平,营造学生的优良学习环境,创建职工工作生活的便利条件。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
(2)具体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建立多层次可控出口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方位高速互联;二是实施校园网安全监控项目,保证校园网安全高速稳定的运行;三是建设一批应用广泛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全面地提升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是高标准的进行新校区网络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作,包括楼宇有线、无线、专网系统规划建设。五是拓展校园一卡通功能,深入推进校园一卡通工程。
三、建设内容
(1)构建网络平台
1.网络基础建设
将所有学生公寓接入校园网,根据需要适时扩充校园网网络终端,将第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中的全部楼宇接入校园网,实现学院校园网有线网络全覆盖。
建设无线网络,补充有线网络,满足用户在校园广场、会议中心等地点,实现任意时间、任意方式联机上网获取信息的需要,为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网络服务。
改善校园网与外网的互联互通,在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150兆的基础上,增加200兆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目前学院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增购网络流量监测与分析系统,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
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阵列,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5TB。
(2)构建应用平台
1.校园数据标准建设与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是信息发展的一个主要议题,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点。由于学院各个部门、院系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并且各个系统自成体系,数据重复冗余,导致了各部门相互之间同一信息不一致,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因此需要依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全校信息数据标准,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一、信息准确,方便学校内数据和部门之间数据流通。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可以对来自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汇集、分发、管理、利用。(1)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作为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2)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特别是学校的核心应用,如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办公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集中到数据中心来运行;(3)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如学校的财务、图书馆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4)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按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权威数据源。
数据中心和各业务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完整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在各业务系统间共享;共享数据和各业务系统数据在一起,支持面向最终用户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和打印。
2.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单点登录,一个帐号和密码,一次认证即可访问所授权的所有信息系统。(1)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即统一身份数据中心,对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所有用户提供集中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认证方式的不同提供各种灵活的认证机制;(2)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通过身份管理技术实现身份库与各个现有业务应用系统(门户、教学、教务等系统)用户身份信息在满足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内部业务流程的规则前提下,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3)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基础上,提供基于单点登录,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一次身份认证过程就可以访问具有相应权限的所有资源。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将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安全控制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把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并提供高可配置性的功能,提供WEB网站页面风格、布局、内容等方面的定制工具,通过友好交互的界面,把门户建设成为一个对所有“校园人”都有用、易用、常用、爱用的信息服务窗口,让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到与个人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娱乐等相关的信息服务。统一信息门户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符合师生使用习惯的高效、可靠的平台。(2)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框架。(3)提供各种WEB应用系统与门户系统集成的手段,用于完成对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4)提供安全的凭证登录手段,用于实现对外部系统和内部无法改造系统的访问时的单点登录。(5)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界面自定义功能。(6)提供门户应用开发框架、工具支持,解决学校一些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实现要求。
4.教学管理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
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新增部分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上公开,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实现网上授课、网上辅导、网上答疑、网上批改作业功能,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院实施提供技术保证。
5.迎新管理信息系统
迎新信息化解决方案将改变原有的迎新模式,用条形码或一卡通代表身份、用共享的新生数字化信息确认模式代替手工填写表格、用信息状态变化及信息流动代替或部分代替实物流动、以信息共享和交换代替手工操作,从让学生上网了解报到流程到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再到刷卡进行交费各个流程,快速方便,极大提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既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又能整体提升学院的形象。所形成的准确的新生数据资料,将作为学籍管理以及其他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数据来源,为学校进行数据统计提供方便。
6.电子离校服务系统
建设电子高校系统,可以让毕业生免去冒着酷暑,跑很多路,手拿离校通知单到上十个单位加盖公章的程序,相关部门也不再出现毕业生集中离校阶段“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保证了良好的办公秩序。与传统办理离校手续比较,电子离校平台能实现对毕业生的成绩审核、未还图书、未缴学费、未还贷款等环节的办理,通过对应的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处收费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再通过数据中心将学生完成手续情况提交毕业离校主管部门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审定确认后即可发放毕业证书,完成所有离校手续,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查看本人的离校手续办理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因提前办理了退借图书、缴清学杂费等业务而直接通过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如果学生在各业务系统中不符合离校要求的,离校系统显示未审核,学生去业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后,在下一次定时自动审核时会审核通过。
7.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学生处、思政教师、学生学业导师和全体学生,包括系统维护、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对外交流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勤工助学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军训管理、违纪处分管理、学籍管理、就业管理、其他数据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公寓管理、思政队伍管理、社会工作管理等子系统。系统支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全校学生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有关信息,开展在线的业务处理,支持按权限管理的各种申请、查询和统计报表的输出打印功能。
8.学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管理学生缴费信息,让管理人员如实掌握学生学费拖欠情况,对部分学生确实因经济问题存在困难的,学校给予绿色通道;对故意拖欠的学生,控制其下学期选课及欠费学期的成绩查询等权限。收费管理主要包括收费标准设置、成批导入学生缴费数据(银行代扣)、学生现金缴费管理、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处理、与其他收费系统接口、学生年度缴费情况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9.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教材基本管理,可由教材服务中心、院系、任课教师录入选用教材的基本信息,可按教学任务、学生选用等个性征订。教材服务中心根据学生实际选用教材情况与库存情况生成教材订购单,并负责教材采购。按规定进行教材入库、教材出库及库存管理。出库的形式有以行政班领用、个人记帐、个人领用和对外零售,还可进行报废处理。整个管理过程均能进行各类查询统计打印,如到书情况及统计、查询库存及统计、学生教材领用清单查询和统计、学生教材费使用情况查询和统计、教师领用教材查询和统计、教材进出收支及差价查询和统计。学生可以通过WEB形式对自己选用教材及领用教材的情况进行查询和统计,也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个人使用教材明细帐和缴费情况,主要功能菜单:教材代码维护、基本信息、教材计划、教材征订、教材入库、退还供应商、教材出库、教材回库、教材报废、数据查询、数据导入、数据设置、教材盘库、数据统计打印、教材输出接口等。
10.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学校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从采购、入库到使用的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使各使用单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查询、统计数据更为方便。系统维护子系统包含角色授权、用户授权、系统初始化、基础代码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帮助等功能。设备申请购买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购买申请、急需设备购买申请、设备购买审批、生成采购清单等功能。设备到货入库主要包括库存信息维护、到货设备审计/验收、设备入库、退还购买厂商、设备出库等功能。设备处理主要包括已使用设备信息维护、设备报废维护、设备丢失/报失维护、设备维修维护、设备外借维护、设备调动维护、小型教学设备借用维护、网络维修维护、报表打印与查询等功能。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新建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0万册,增加电子期刊50万册,把我院图书馆建设成为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5)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
在现有多媒体教室基础上,按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标准,新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现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统一所有教学用计算机资源,满足学院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校现有办公用计算机很难满足一些包括图形图像制作处理、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需求,购置高配计算机设备,以满足学院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通过引进先进课录播系统,实现精品课程录制、编辑全过程自动化处理。建设一个高性能的演播室,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一是新闻的网络直播,二是教学的质量建设。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课件),建设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6)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
以远程双向音视频教学培训系统为基础,构建远程信息交流平台,为学院与行业企业、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学院为企业员工、社会成员提供高技能、新技术的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校园,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7)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模式,规划建设符合企业现状的实训系统,实施信息化手段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过程可重现、且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可共享使用的、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8)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
建立统一的智能卡身份识别系统,实现统一的电子支付服务。凡是需要确认身份及付费的各种应用都可以用校园智能卡来实现。身份识别系统提供多级安全认证形式,电子支付系统提供连接学校和银行间的圈存功能,实现多种支付和清算业务。智能卡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间有多种灵活的数据接口,不仅为智能卡各子系统提供“以卡代证”和“以卡代币”服务,而且还为实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的MIS系统、OA系统、信息门户、教学资源等应用系统提供相关认证服务。实现在校园的各个场所的刷卡消费、身份识别、门禁管理和自助查询等功能。
四、保障机制
(1)设立组织机构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2)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队伍
多途径的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行,尤其是校园智能卡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网络中心需要增加技术人员,人员配置7至8人较合适。
(3)重视科研与合作研发
培养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研发能力,积极鼓励建设和管理人员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研发工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经费预算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越大与程度越深,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多,目前我校资金仍然十分紧张,我们不能像其它学校一样投入一两千万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要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划,根据我们的财力逐步推进、分期实施,建设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实施校园一卡通等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建设工程。
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系统很多,我们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期投资建设,先建设好“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基础平台,再考虑建设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统如“迎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离校服务系统”,其它系统最后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与多媒体应用系统建设、远程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开放的虚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校园智能卡系统建设,根据学校的财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
篇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构造能够满足数字化校园应用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通过这一稳定、可扩展的应用框架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该应用框架将充分支持于学校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考虑到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必须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思路,辅以成熟的、主流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规范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可平滑过渡到新一代技术,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四个数字化”:
1、校园环境数字化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健全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我校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提供坚固的基石,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保驾护航。实现信息管理标准体系(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硬件网络环境平台中的网络环境和上网行为管理等;基础软件平台中的个人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公共通讯集成平台和数据报送流程管理等方面建设。实现校园的学习环境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及校园的生活环境数字化。
2、教学资源数字化
在我校数字化校园统一的规划下,重点收(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库。将大量的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学生学习社区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收(搜)集、筛选、整理、优化,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的优化与整合,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加强辅助教学力度。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运用现代的、整体的、系统的、网络协作的新思维方式来指导和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依托校园网建设起一个系统的、规范的、开放的、高效的海量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帮助学校走出“信息孤岛”的困境,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资源质量,为我校师生建立一个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极大地延伸学校教育中教与学的时空,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使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有成效地、更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也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整体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教学数字化
以“数字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为核心思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完善学校办公OA、一卡通、教师发展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全校日常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我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网为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高速通道,以我校的光纤为主干,通过网络来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使各管理模块之间的运行与学校的管理模式实现一致,能够相互协作、统一调度,营造很好的数字化办公氛围。数字化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最基础性工程,也是管理制度势在必行的改革,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我校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体制上加以确保,使学校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教育管理数字化作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补充,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利于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协调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了教育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达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同时为学校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4、教学应用数字化
进一步提高教学数字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效益,构建智能先进实用的教学应用软件平台,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使用,践行教育部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信息化要求,将信息化技术真正地服务教育,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通过建立网络资源与其他学习资源相互沟通的体制,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实现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数字化,科研管理数字化等教学应用数字化,教学应用数字化覆盖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和师生与家长生活的各项需要,依托学校基础数据库与综合信息平台所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为学校提高科学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校内各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广阔自由的环境,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延学习时空的维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图、文、音、像等多种手段对教材进行演绎,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也可组织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地搜集信息,不断扩展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更方便、更轻松地互通有无,分享成果。网络辅助教学必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数字化建设总体宽架
学校信息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包括如下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信息化校园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公共数据平台、公共通讯平台、数据填报流程管理平台等。
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
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三、数字化建设内容
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将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数字化校园配套的体系建设,包括信息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
2、建立起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创新、融合、开放、体验”为支点的信息化集成方案,包含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Ucenter)、数据共享中心平台,公共通讯集成平台,数据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
3、新建和升级满足各部门管理需要的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一卡通管理平台、资产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
4、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5、同时建立面向长期发展的技术队伍、建立规范化应用建设的技术模式,建立配套应用的安全和运行保障体系。
四、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
建设一套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体系——《XX学校信息化管理标准》,包括信息标准、代码编码标准、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条件,保证信息在采集、交换、传输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规范有序。
五、基础平台建设
1、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平台主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用户通过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提高信息化管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通过指定相应的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新建系统用户认证的集中统一管理。
2、数据共享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平台是指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业务系统和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服务。
3、个人应用门户平台
提供标准的门户支撑架构、集成工具和应用平台,整合来自不同的应用系统、不同数据源、不同平台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资源,实现一个为所有用户群体量身定制的系统架构形成以用户为中心,重视流程及整体工作效能,提供统一登陆界面,实现信息的集中访问,解决校园内各系统的界面集成问题,为师生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只要登入到portal,就能够进入对应的业务系统,真正的去完成业务功能,建立用户的网上协作平台和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平台。在个人门户上可以通过数据共享中心推送过来的信息分权限智能检索并可通过数据重组将分散到个人的信息按照web2.0的方式组合成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
4、公共通讯集成平台
短信集成平台应该是基于学校成面上的集成平台,按照SOA标准任何业务系统都可以与短信平台进行集成。
5、数据报送流程平台
依托该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快速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有效发挥信息资源管理给组织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业务优化。表单平台具有高度仿真、智能、柔性、自定义流程、集中的表单中心管理特征。
六、数字化平台整合
1、集成学校原有的系统,提高利用率,做到不重复投入。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根据上章节提出的应用系统的内容,学校还没有相应的系统进行全新的建设,依照灵活、动态、可集成的技术路线。
篇四: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XX〕27)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一)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二)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发了部分应用系统(如远教资源应用管理系统、oa政务办公系统、教委网站系统、学校网站系统等),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教育视频资源等)。“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五)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如教委网站与学校网站的数据、信息目前就无法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二)分段目标
----XX年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5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XX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 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17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 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3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
-----20XX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完成4所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整合。
-----20XX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XX年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用于学校示范课、公开课教学活动开展)。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二)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三)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三)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二)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三)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四)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方面的培训;学校应举办多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探索改进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理念、技术的不断升级促进教学的效率提升和质量提高。
篇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学应用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手段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一)校园环境数字化。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环境网络,到2015年实现“校校网、班班通”,全市生机比、多媒体教学小平台班机比、建网率、应用使用率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一流水平。
(二)教学资源数字化。加快建设教学资源网、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校本网络课程资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共建共享。
(三)教育管理数字化。整合完善学校oa、学校主页、广播、一卡通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等系统,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应用数字化。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加强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二、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20XX年1至4月。研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各地各校根据方案制定配套实施计划,分步推进实施。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会,统一部署实施工程。
2.20XX年3月至5月。从全市中小学推选确定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学校,组织试点学校校长考察学习全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专家来温指导讲座,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二)全面推进阶段
1.20XX年6月,制定《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开发“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成立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查指导试点学校并做好评估细则审核完善工作。
2.20XX年9月,组织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申报。申报学校利用开发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的软件平台,根据《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评估细则》上传参评的相关材料。
3.2011年12月,成立由市教育局督导、中教、小教、职教和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以“评估细则”为标准,对申报学校上传的创建材料,结合实地查验,开展创建评审,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学校进行发牌、表彰、奖励。20XX年至2015年,每年创建不少于25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
4.20XX年-20XX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教育oa系统、校园安全监控平台;20XX年-2014年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大平台。
5.从20XX年开始,每年上半年,从上一年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中评选出创建工作先进,每年评选25所共评选100所先进学校。由学校申请,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审核表彰。
6.20XX年10月,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推进会,总结两年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和先进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继续推进创建工作。
(二)总结推广阶段
20XX年,完成100所示范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全市总结推广“示范数字化校园学校”先进经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组织领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做好技术指导、咨询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化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各地要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定本地区五年专项经费投入方案,并建立保障机制,在全市形成共同建设,同步发展的局面。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新农村新校园改造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经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市教育局根据创建计划,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和创建先进学校予以项目奖补。
(二)课题引领数字化校园建设。市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要把区域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研究课题,以研究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各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十二五”教育系统重要课题,加强研究和探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督查。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见》温教电〔20XX〕84号,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基础。加大督查力度,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示范校、重点示范学校、评估内容,并纳入县(市、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