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20xx年11月21日下午,潍城区教育局组织我们观看了《钱学森》这部影片,期间充满了感动与鼓舞,令人心潮澎湃。影片中诠释了他浓浓的爱国情,拳拳报国心,让我们对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肃然起敬。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怀有无比的敬意!
《钱学森》这部电影讲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传奇一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先后获得多项科学成果。但他却心系祖国,始终想着报效祖国,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在得知其欲回国后并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对他进行了关押审讯。最终,通过多方努力,以提前放回11名美国飞行员为前提,促成了钱学森的回国。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在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的艰苦情况下,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当时国内现有的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1960年2月,钱学森同志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同年11月,协助聂荣臻同志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紧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让中国人真真正正的在世界的舞台上站了起来。
在观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让人看了不仅浑身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他们打你了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请讲英语!”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利,“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一句话啊,听到这句话我所有的爱国情绪一下就喷发出来了。
就像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到影片最后两弹对接成功,钱学森内心对杜布里奇说:“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就像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问钱学森:“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大陆呢?”钱学森并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说:“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这是都么浓重的一种爱国情操啊。
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的提升,也为了争气,证明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培养新一代祖国的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担历史的落在我们肩上,引导孩子们不辱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也是读书人应有的气魄和理想。牢记观影给我们的启示,以钱学森等老一代科学家为榜样,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志向,努力进取,钻研,拼搏,奉献,全心全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第二篇: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在陈坤的精湛表演下,深刻体会了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传奇而富有挑战的一生。
影片将钱学森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美国身为大学教授才华横溢的钱学森,二是被美国政府监禁遭受屈辱的钱学森,以及最后那个回到祖国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而贯穿电影始终的就是钱老那颗一心为国,大爱无疆的赤字之心。
阶段一——才华横溢的钱学森。
钱老出生在1911年,那一年正好经历了辛亥革命。“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观念逐渐在中国人的心里生根发芽。钱老的一生似乎就和当时的国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将兴趣和学习与国家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于是远赴美国求学深造,他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27岁时钱学森的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美国加州理工最年轻的教授,从事的是美国航空界最为高精尖的研究。正如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我发誓要用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
阶段二——遭受屈辱的钱学森。
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用他的话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种苹果”。但回国的路是如此的漫长和遥远,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自此,钱学森在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五年的软禁并没有让他忘记当初的信念与决心,这个发誓报效祖国的人并没有停下当初的脚步。也正是在被软禁的日子里,钱学森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工程控制论》一书,为日后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让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钱老的一生是带有使命的一生,正是爱国的使命支撑着他度过了煎熬的软禁期。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也真正做到了用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在钱老的一生中,我见证了一个人为使命而活,也感受到了一个人爱国的力量。
阶段三——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面对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一穷二白的现状,钱老用志气与行动见证了中国人也能造出原子弹和导弹的誓言。在爱国理念的驱使下,钱老用他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腾。1966年钱学森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取得了成功,此举也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又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飞跃……钱学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授予“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等荣誉称号。面对成功,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面对失败,他自嘲:“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吗,今天掉下来明天再把他射上去,但今天这个事情也教会我一点,一定要把一切错误消灭在地面上,导弹决不能带着疑点上天,这个原则坚决不能动摇”。拳拳的爱国心,让他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还记得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的确是对钱老一生精辟的写照。
第三篇: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在观看《钱学森》这部影片时,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与鼓舞,令人心潮澎湃;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的伟人伟事肃然起敬。钱学森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他的爱国情怀。影片中有许多的经典语录让人记忆深刻:
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
新中国的建立,使无数海外学子看到了祖国崛起的希望,他们纷纷归国,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军事建设,钱学森正是这其中的一员。拳拳爱国之情,让我感动。在这当中,以钱学森为首的尖端人才,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尽管在美国受到特工的监视,尽管被软禁,尽管被关进监狱,尽管不能再工作,钱学森都从未忘记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在一系列斗争之后,海外的拳拳赤子终于如愿回到了祖国。
还记得在电影钱学森讲了一句话:“手里无剑和手里有剑不出是不一样的!”在那个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在电影里,以钱学森为首的科技人才和艰苦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实验数据,他们就自己计算;没有实验器材,他们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没有科技人才。他们就自己培养,总而言之,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搞建设,团结一致创辉煌。
在导弹的研究建设当中,不仅钱学森,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张工农。军人出身的张工农,勤奋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张工农作为工农阶级的代表,象征着为了祖国的腾飞,无数人都在积极向上的努力着。有这样的干劲,让人对新中国的导弹事业的腾飞,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钱学森,留美博士,在美国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名气和优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国建设的召唤面前,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这些优越的待遇,并且通过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两弹一星”的成就是他杰出才华的写照。然而,在有人让他写传记,记下辉煌的一生时,他却拒绝了,他笑着说:“传记写的是过去的事,我不愿考虑过去,只想掌握未来。只要大家认为我曾为中华做过一点事,那便是对我的最高奖赏了!”
他的一生贡献巨大,却拒绝了写传奇、名留千古的机会,淡泊名利……是党员、干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四篇: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20xx年5月11日的下午,我们创新街小学全体师生一起观看了《钱学森》这部影片。电影虽然看完了,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钱学森,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令全体中国人民骄傲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更是一个令我们终身难忘的名字!
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让我十分感动,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回到自己祖国的怀抱。他曾被美国政府软禁过五年,五年啊,多少个春秋?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在这五年里,钱学森不但没有向美国政府投降,相反,在他的心里,始终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回祖国去!当时美国政府授予钱学森终身教授的称号,还声称只要他留下,无论什么条件都可以满足他,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糖衣炮弹啊!但是钱学森毫不动摇。最后,在多方努力下,经历种种磨难,钱学森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他回国以后,为我国的科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枚原子弹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胜利升空……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还拒绝采访,拒绝写传记,心中挂念的始终是祖国的科技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炎黄子孙、一个科学家对祖国、对人民忠贞不渝的伟大情怀!
钱学森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我一定要向钱爷爷学习,继承并发扬他的爱国精神!“钱学森”,这个名字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因为长大后,我也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为国争光!
第五篇: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看完90分钟的电影《钱学森》后,我眼眶红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在这部电影里评论男女主人公或是其他演员的演技实在是件多余的事。这部电影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它带给观众心灵强烈的震撼……我看到电影散场后,许多观众还站在电影院门口激烈地评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钱学森的夫人蒋英这样评价钱学森。钱老的爱国情怀是这部电影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当时已经是著名科学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的钱学森在美国住着花园式的洋房,有漂亮贤惠的太太,还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可谓事业爱情两得意。但钱老一心想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为此受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和迫害。他先是被迫中止他的尖端技术研究,并被责令出境。后来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宣告无罪的钱学森被长期软禁在家中。这一软禁就是五年。后来钱学森在报纸上得知父亲好友陈叔通在新中国政府任职,写信辗转与祖国取得联系,周恩来授命用11名美国战犯飞行员换回了钱学森。在这长达六年的迫害里,钱学森无论身陷囹,还是被美国政府要员软硬兼施,他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当加州理工学院院长劝他留在美国发展,院长说中国没有航天工业,啥都没有。钱学森笑着说:“就是回去种苹果,我也要回去,我的祖国需要我。”看着陈坤演的钱学森流露出坚定的眼神,我油然而生敬意。我们的祖国就是有像钱学森这样千千万万的爱国者,才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建设成为拥有两弹一箭的科技强国,军事强国。
我觉得这部电影也要放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看的。现在许多中国留学生向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端技术和安逸富裕生活,纷纷留在了国外有些还加入外国国籍。他们忘记了出国的初衷。他们对国家的培养和恩德放在了脑后。记得钱学森说过:“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看看电影,想想钱学森说的话,希望向往海外生活的留学生有一些警醒。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哪怕她丑陋不堪,她也是我们的母亲。我想起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祖国母亲。我希望像坤这样正在树立人生观、世界观时期的孩子们也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学习钱老的爱国精神和对科学的钻研精神,从小学好文化本领,长大参加祖国的各项建设,报效祖国。孩子们长大以后不一定成为像钱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只要尽力就可以。
在看这部电影面前,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科学有这样强大的力量和价值。用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儿·金克尔的话来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都抵得上5个师把他枪毙在美国也不能让它回国。”因为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如果让他回到中国或是被苏联利用,对美国政府是个巨大的危险。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也是不惜一切代价帮助钱学森回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材对国家、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钱学森回国以后,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1960年11月,第一枚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10月,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钱学森又承担起了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1966年10月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电影里黄沙漫漫,我们早期的航天工作者科研条件恶劣,和钱老生活过的美国完全是两重天。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把合同、图纸全部撤走,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的情况下,我们看到茫茫荒野上一次又一次腾起的浩瀚烟雾时,你是不是已经发现,这位伟人对国家的重要性其实远超出了你的想象;你是不是已经发现,今天这样安稳温暖的生活其实有多少是这位伟人的功劳。钱老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最先进国防军工科技的代言人。他深深地懂得:“手上无剑和手上有剑不用是两回事。”核武器就是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的和平之剑。这个比方最恰当不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在中国近代史上,贫穷的中国多次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欺辱,新中国成立以后是中国的科技强大了,军事力量强大了,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从《钱学森》这部电影我看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会教育孩子多看课外书,多动手做实验,多出门走走,不但关心自然科学,也要关心社会科学。
钱老有句名言:“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感谢电影《钱学森》还原了一个浪漫富有才情的科学家形象。电影一开始是张雨琦演的蒋英在上海兰心大剧院演出的场景,钱学森在人群中静静地听完蒋英的演唱,而后上前向蒋英求婚。希望可以一起去美国。钱学森皮夹里一直珍藏着蒋英小时的照相。他们郎才女貌,非常登对,让人艳羡。钱学森为何会有蒋英小时的照相?看完电影,我带着疑问查找相关资料。原来他们俩是青梅竹马,两边的家长都是好友,钱家是独子,蒋英作为蒋家的三女从小过继给钱家,和钱学森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来蒋家以日后成为钱家儿媳要回。但他们从小结下深厚的感情。钱在美国留学,蒋在德国留学,常鸿雁传书。后终成眷属。钱学森是蒋英的忠实听众,常去观看她的演出,蒋英任劳任怨地支持先生的科研工作,为家庭作出巨大的牺牲。在美国软禁的五年,蒋英中止自己如日中天的演唱事业,在家相夫教子。回国后她从国家歌剧院调往中央音乐学院当教授。钱学森的许多科学灵感来自音乐艺术,丰富了他对世界的深刻认识,让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他们相儒以沫,一起相伴走完44年的幸福婚姻之路。当电影快结束时,出现年老的钱学森夫妇牵手散步,钱老对妻子一脸地歉意,我相信他是发自内心的。钱老去世时,年迈的蒋英脱开众人的搀扶,深情地来到钱老的遗体,亲吻着钱老的脸,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掉下来了。他们是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真正的偶像剧代表。用传奇浪漫的一生演绎了“执子之手,与之携老”的伟大爱情。我建议正在寻觅中或是婚姻里的男女也看下《钱学森》这部电影,搞懂啥叫“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啥叫比翼双飞,啥叫忠贞不二。
也许有人说作为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片镜头切换太快,人物刻画不够细腻,更有人说是流水帐。也许有人会说陈坤演的不像钱学森,我想说陈坤努力了,一个三十出头的年青演员要去演一个年纪跨度几十年的伟大科学家,不容易。至少陈坤演出了钱学森的人格张力,钱老以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一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热心培养和提携年轻人,尊重他人意见,从未唯我独尊。他的爱国情怀震撼全球,他忠贞不渝的浪漫爱情令人感动。
钱老还非常关心国家的教育事业,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替他回答:我们学生12年受到的中学教育是在跟分数较劲,只为考上好大学。缺少爱国教育,短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平台,不注重人格的培养。大学教育是为考研、出国,找个好工作,过上富裕生活而努力。大凡天下英杰首先该是志士,胸怀天下!如像钱学森这样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播种、耕耘的时候,一定要有明媚的阳光,才会有硕果。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