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粮油质检事业不懈耕耘的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周光俊
在年轻职工心中,他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在领导眼里,他是辛勤工作的“老周”;而在同行看来,他则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高级专家,国家粮食学术会议现场经常出现他的身影。他就是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所长周光俊同志。
科研就是我的生命
周光俊,男,194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他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到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工作,至今过去了23个年头,当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个人谦逊和勤奋的品格,加上扎实的专业功底,周光俊在短时间内便脱颖而出,成长为技术骨干。20年的时间里,周光俊始终忙碌在科研第一线,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地。这一点,他的司机姜师傅最有感受,“周所长经常是早上提前一个多小时进入办公室,晚上更是没点”。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很少有人能够潜心钻研,更多地是频繁出没于社交场所。曾经有人对周光俊说:“你就是个傻老土,当着所长还这么辛苦,值当吗?”他的回答却掷地有声:“科研就是我的生命,值。”周光俊的刻苦钻研,换来的是丰硕的研究成果,至今他还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名粮油质检专业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两次入选“北京市高级专家数据库”。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粮油产品纷纷面世,这也给粮油质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周光俊坚持深入科研一线现场办公,减少冗余环节,少开会、开短会,确保时间最大限度地用于研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近几年,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承担了一些新科研项目任务,为确保成功,周光俊带领技术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8年,北京市市场销售的面粉出现滥用添加剂现象,消费者反映强烈,市政府要求对此问题进行调查。北京市粮食局决定由周光俊同志主持“面粉改良剂过氧化苯甲酰测定方法的研究”科研项目。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课题,他不停地学习、研讨、试验,再学习、再研讨、再试验。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翻阅了多少本中外专业书籍,组织、协调、参与了多少次研制技术论证工作,更不清楚多少个节假日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圆满解决了面粉中增白剂没有相应检验标准的问题,并对北京市销售的面粉增白剂含量进行了监督检测,对全国10个省市销售的面粉增白剂含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根据抽查结果,市政府果断采取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目前,该项研究已被转化为国家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1998年,周光俊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粮食局的委托,主持起草了《粮食陈化管理办法》,并参与了《粮食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起草论证工作,这两个文件现已作为全国陈化粮处理的规范性文件。1999年,周光俊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粮食局的委托,主持起草“小麦”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他不辞辛劳,多次组织人员了解农业部门品种发展种植现状和面粉加工企业、食品行业的需求,平衡各省要求。国家标准的出台为农业调整种植结构,保护国家、农民和企业利益,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标准公布后,他又亲自主持起草贯彻新粮食标准培训教材,并对部分省市粮食收储企业质检和管理人员进行了标准宣贯和技术培训。2002年,为配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周光俊两次参加国家粮食局十五攻关课题技术论证会,参与研究国家粮食局十五攻关课题“粮食定等感官检验辅助系统的研制”项目,担任十省小麦组组长,组织完成小麦感官检验辅助系统的研制工作。2003年,为配合国家储备粮库重点工程建设,解决粮食检测设备技术落后、品种不全、陈旧老化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的问题,作为课题组和专家组成员,他又率领粮检所技术人员与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共同承担十五攻关课题“粮食质量检测仪器调研测评优化定型研究”调研工作,根据质检工作需要对仪器设备生产企业、省级质检部门进行考察,提出仪器设备配置方案,并组织对仪器的型号、生产企业技术标准进行汇集整理,起草了政府采购标书的技术文本,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该项目的完成,实现了粮食质量检测仪器关键技术装备集成、产业化和示范应用的预期目标,对提高粮食收购检测技术水平、完善粮食质量检测体系、稳定粮食质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粮油质检专家,周光俊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还有很多。面对这样一位视科研为生命有收获颇丰的学者,同行们从来不吝啬赞美之辞,“周光俊,我佩服”。
第二篇:下岗选择家政路 撑起人生一片天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冬梅先进事迹
李冬梅是兴安盟兴安家政服务公司和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的创始人。10年艰辛磨砺,赢得乌兰浩特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女企业家、巾帼建功标兵、首届感动红城十大人物、优秀人大代表、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创业明星、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20xx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执着和坚持 让梦想起航
2003年4月,李冬梅做为一名商业系统下岗女工,在彷徨和无奈之际选择了无人问津的家政服务行业。兴安家政成立之初,主要服务项目就是以保洁为主,当时情况是只有1张桌子、1部电话、1间从兴安街办事处借来的不到40平米同兴安街保障所、民政在一起办公的房子。几块抹布、几个扫把、两名姐妹便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为打开保洁市场,她四处奔波求人,到单位、工地、走街窜巷,遭白眼、被拒绝、被冷落是经常的事,招来的20名女工,没过1个月剩5名了。记得有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兴安家园有两栋楼交工需要搞卫生,李冬梅接到了第一批大活儿十分珍惜,从早上4点开工,忙到半夜才回家,一日三餐在工地,由于又累又困她下楼一脚踩空,把脚脖子扭的腿肚子快朝前了。为了抢工期、讲诚信、她强忍剧痛,让人搀扶着指挥。姐妹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5天的时间里,有的手划破了不吭声、有的恐高不适应高层楼擦玻璃,头晕、恶心、却咬牙硬撑着,有的因起早贪黑干活把孩子托付给亲属和朋友,有的因连续几天超负荷工作腰都直不起来了,却硬挺到最后。当验收通过时,姐妹们相拥而泣······。正因为有这样的团队精神,兴安家政在社会上逐渐赢得了信誉和声望,冬去春来,寒梅绽放。
为了兴安家政能快速健康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李冬梅克服种种困难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接受月嫂、育婴师等专业培训,经过刻苦努力学习她考取了家政培训讲师和教师资格证。回来后就推出了专业月嫂、催乳师、育婴师、保姆、养老护理等服务项目,并且在2004年9月成立了兴安盟地区唯一首所家政职业培训学校,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为缩小与发达城市家政服务的差距,先后选派5名培训师去北京、上海等地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理和编写了1套家政培训教材。谁知开课后教学工作比想象的还要难,学员不仅是年龄大、文化低、掌握知识技能很慢,更要命的是自信心不强,于是把在岗的优秀员工请到课堂上来现身说法,同时还组织参加社会活动,为军烈属擦玻璃、搞卫生,慰问孤寡老人,捐助贫困大学生、为汶川灾区捐款献爱心。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员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学习和工作有了激情,涌现出了一批 “金牌月嫂”典型人物。
月嫂是一项新兴的服务项目,她不仅填补了兴安盟家政服务的一项空白,也为金牌月嫂走俏开辟了新的市场。由于学员成倍增加,现有场所已满足不了培训需求,经多方努力协调租用了兴安盟工会800多平方米的教学场地,内设了理论教室、多媒体教学和月嫂、育婴师、保姆、保洁、养老护理实操室,建立了家政服务员培训基地。
在做好月嫂、育婴师等培训的基础上,李冬梅又做出大胆的举措,2007年开办了兴安盟地区营业面积最大的、品种最全的“亲子部落”两个孕婴用品实体店,一站式服务、一站式购物。2010年兴安家政职业技能鉴定所成立,至此完成了家政服务人员从培训、鉴定、就业、服务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2010年选派两名大学生去呼市专门学习创业培训讲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充实培训队伍,把应聘来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重点培养,使家政服务队伍知识化、年轻化。20xx年培养2名年轻的热爱家政事业的大学生,到外地专业系统地学习家政学。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员工每年选派1-2人,参加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组织的菲律宾参观团,实地学习菲佣的家政服务理念和模式。
二、员工制管理见成效、探索发展路更宽
员工制管理是兴安家政走出的成功模式,实行“五统一、持四证”即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开资、统一考核、统一服装;持身份证、健康证、上岗证、家政保险证。员工每月末都回来总结汇报、交流经验,接受企业文化培训。使员工有归属感、价值感;让客户有信任感、安全感。每年末都召开总结表彰联欢会,郊游等活动,每位员工在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温馨的祝福,“三八节”都会收到精美的节日记念品,同样端午节、中秋节、春节都有慰问品到家。2006年自创兴安家政之歌《用心血浇灌梦想》、《月嫂的心声》,快板书、歌舞参加广场文化演出、参加自治区家政服务技能大赛,组织员工到哈尔滨、北戴河等地观光旅游,通过以上活动开阔了员工的视野,让员工体验到了兴安家政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其乐融融。让在这里的员工真正感受到了——选择家政,永不失业!
三、十年创业历尽艰辛硕果累累前途光明
十年来,学校与家政公司密切配合、相互依托、共同铸就了“兴安家政”品牌,并与盟内外多家用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劳务输出。安排2150名育婴师、7230名月嫂、3300名专业护工、9500名钟点工、10385名保姆、485名保洁员在盟内外就业。目前兴安月嫂月薪已达到5500元,供不应求。几年来学校在乌市、前旗、扎旗、中旗、突泉、阿尔山及图牧吉劳教所等地巡回授课,接受培训的学员达到38400人,通过劳动部门鉴定的达到12800人,学员培训结业后85%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现已被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女职工培训学校”,被自治区劳动和保障部门确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被命名为自治区就业“示范企业”、被兴安盟命名为“促进就业先进企业”、被乌兰浩特市委政府评为“2009—2011年度立功单位”。
创业之初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可姐妹们凭着那柔弱的肩膀、执着的性格、海一样的胸怀、“家政是小事,用心成大事“的理念。硬是由一张桌子培训出了38400名学员,一部电话服务了四万多个家庭,几块抹布擦出了280名优秀员工。兴安家政已成为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会员单位,李冬梅被聘为中家协会副秘书长,兴安盟家政服务协会会长。
兴安家政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几任盟市领导,自治区工会、妇联、劳动就业部门等领导先后到兴安家政考察指导工作。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今天兴安家政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同兴安家政一路风雨兼程走过来的姐妹们。十年前李冬梅从事家政仅仅为了生活,如今是为了家政事业,为兴安盟的就业尽一份责任。2012年李冬梅多方筹资350万元、新购置的近千平方米的家政培训场地即将交付使用,今后她要整合兴安盟的家政维修服务市场和本地资源,成立家政维修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建立遍布城乡的家政服务网络体系,搭建网上服务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完善保障机制。带领姐妹们用“爱心加细心加责任心给客户一份安心”“天下事我们专做家务事”的宗旨,开辟家政服务市场、增加就业人数和就业岗位,为开创兴安盟乃至全区的家政服务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梅香自苦寒来,愿这枝芬芳的寒梅为千万家庭带来无限的温馨。
第三篇:把群众放在心上
——“全国劳动模范”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先进事迹
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理想应该怎样实现?全国劳动模范——打安镇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同志,用他29年的党龄为群众办事,带群众致富,脚踏实地,无私奉献,连声称赞的群众呼声、连年出栏的乐华土鸡、连届当选的全数高票,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
憨厚的微笑,就能让你对他充满信任;朴实的话语,就能让你感受到他的真诚。羊风极,为了一个理想,干了17年的田表村党支部书记。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为民办事、带民致富之中,把群众放在心上,是他干事创业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村民选我当村官,我当村官为村民”
1998年,羊风极当选上了田表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当时的田表村比较落后,人均收入仅500多元。改变贫困面貌,是村民的共同心愿。“党员和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带领村民致富,就要为他们造福。”作为最先尝到了橡胶带来的甜头的羊风极,认为目前橡胶产业发展正当时,便带领支部班子成员走村串户,号召村民腾出土地大量种植橡胶,并邀请热科院专家前来为村民培训橡胶管理和割胶技术。在他的广泛宣传和示范带动下,田表村人吃下了“定心丸”,跟着他种植橡胶。如今田表村人都尝到了橡胶带来的经济甜头,全村橡胶总数达到18万株,亩数达到5100亩,橡胶收入达715万元,人均收入达6500元/年。
正当群众满足于橡胶带来的经济甜头时,羊风极意识到单一的橡胶产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价格下跌,村民追求小康生活的步伐就会大大放缓。因此,他又开始寻找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路子。2007年,经过考察,羊风极与乐华村回乡创业的黄金芳一起利用橡胶林下空闲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起初,由于掌握的技术及资金有限,规模并不大,效益也一般。2008年全年出栏7000只,收益仅达到2万元。
面对困境,羊风极没有放弃。2009年,结合我县正开展的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活动,羊风极和黄金芳两人一边积极与镇里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林下种养殖技术;一边通过观看远程教育系统学习和钻研有关鸡病、鸡害的防治方法和养殖技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乐华的土鸡规模日益扩大,市场效益非常好,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在林下养鸡渐成规模之际,羊风极尝试以建立林下养殖合作社为试点来覆盖全村养殖业的发展,组建了养鸡、养猪等5个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村民加入林下养殖发展经济的队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如今的田表村,一改以前单一的水稻种植,家家户户田里有水稻、地里有橡胶、林里有土鸡、院里有家猪,不仅产业结构丰富,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长。而带领村民组建合作社的羊风极,在看到群众收获效益后主动退出,将名额让给了其他贫困农户。
“村里有了领头雁,天翻地覆换新颜”
“田表村以前没有办公场所,晴天开会就在大榕树底下,雨天开会就挤在书记家。”田表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有川与羊风极共事近18年,说起田表村的过去,他感概地说,“田表村党支部有了羊风极书记这只领头雁,村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看得见的改变,从村级活动场所开始。“村级活动场所是我们党员的一个‘家’,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为了改善办公条件,羊风极想方设法筹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他从家里拿出了1万元积蓄,用自己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当时家人极力反对,妻子因此还和他争吵过几次。“因为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带头了大家才会跟着干。”他耐心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党员群众,党员群众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2001年,村民自筹资金14多万元、建设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有了学习、议事和活动场所,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
2013年,全县组织实施“2013—2015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投入3000多万元,分批分次对全县82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羊风极积极东奔西跑,争取项目落地田表村。2014年底,一栋3层楼高、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集办公、文化、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经落成使用,还配套建设了灯光球场。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了村里最热闹、最有人气的地方。每天晚上,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聚集到这里打球、锻炼、下棋、看书,非常热闹。
看得见的改变,从农民的居住环境开始。为了村民能住上舒适的房子,羊风极抓住全县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积极为田表村争取“美丽乡村”的建设名额,同时,他又考虑到村民们手头资金有限,多方寻找建设成本最低又负责任的承包商来建设田表村的“美丽乡村”。在田表村“美丽乡村”建设期间,村民因土地少,遇到贷款难和贷款金额少等问题,羊风极又多方积极与白沙银行行长沟通。最终,白沙银行答应为田表村民放宽贷款条件,并且提高了贷款金额,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头号难题。如今,田表村村民大部分都住进了新建的房子里,村里的面貌也从矮小的瓦房变成了两层的小洋楼,泥泞的泥土路也变成了坚硬的水泥路。
就是凭着羊风极一股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劲,田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速推进。如今的田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净化、环境优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只有干部真带头,群众才会真满意”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羊风极一干就是17年。这17年里,田表村综治、计生等工作都走在镇的前列。田表村党支部也多次荣获镇、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县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综治、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这与羊风极书记这个好“班长”不无关系。他讲原则也讲风格,严以律人也严以律己。在带好班子的同时,他经常利用农闲、业务时间组织党员学习,沟通思想和工作。他要求党员开展工作要带好头,利益面前要让一让。“时刻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温暖。”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夏日炎炎,总能在地里田间看到他帮别人收甘蔗、割稻谷的背影;夜雨如注,他为疏散出危房的农户送去棉被和热汤;寒冷冬季,他从村头走到村尾为老党员、困难农户送去过年的慰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群众路线,在他的示范引领下,田表村的党员干部纷纷向他看齐。2014年“威马逊”超强台风来袭,羊风极率领党员干部连夜转移群众100多人,及时把村民被刮倒的橡胶扶正,却顾不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等台风过后仔细盘点损失,全村被刮倒橡胶1000多株,其中党员干部的橡胶被刮倒的比普通农户的多。今年以来遭遇持续干旱,田表村93名党员全体动手清理水利,仅用1天半时间,将长约3公里的灌溉渠碎石泥沙清理完毕。为解决村民农田灌溉抽水难题,村两委干部临时架设用电线路,从村党支部拉电线抽水灌溉农田。自发组成“党员服务队”,帮助家里中青年劳动力在外打工的农户灌溉农田。在惠农资金、物资分配、低保指标等面前,党员干部主动让给群众。村民都深有同感地说:“我们村的党员就是不一样”。
“只有干部真带头,群众才会真满意”,羊风极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3年9月田表村换届选举的时候,全体党员一致推选羊风极为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村民继续将信任票投给他,他连续第五次连任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用群众的话说,“羊风极书记干事实在,公道正派,他心里装着我们,为了我们整天东奔西跑,是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天道酬勤,羊风极的亲民爱民、辛勤劳动,不仅换来田表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无私奉献也收获了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的沉甸荣誉。其事迹被海南日报、南海网等多家媒体争先报道。他表示,会将荣誉转化为动力和责任,用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为党、为民尽全力,发热量。
从羊风极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的农民本色,看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宽广胸襟,更看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朴实情怀。
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材料(2016精选版)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