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March 29, 2014
篇一: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感触非常的深,当然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
二.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创设合理情境,善于启发质疑。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要投石激浪,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质疑思维,教会学生质疑,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切入点,如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自己生成知识的能力。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划分合理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兼顾性别搭配、性格特点的互补性,各项特长的搭配性,学习成绩的层次性,组织能力的平衡性设计最佳小组。第二要做好小组培训工作: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强调加强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督促和激励。
三、用爱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实,想一想,影响我们教学成绩的就是所谓的“差生“,很多老师都认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对他们失去了希望。静下心来想一想,差生为什么会差?为什么会破坏纪律?有句话说得好“闲而生非”,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到三个不放弃: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那就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需要我们多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也逼使我们实行“分层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3道题,优生在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巩固双基练习,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成功感。总之,“防差”要强于“补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篇二: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篇三: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需要: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思想上比较浮躁,行动上比较激进,在课堂教学中赶时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情境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活动组织偏差、手段运用偏差以及课堂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初衷的行为,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2、改革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我县的实际状况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思想和行为都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独霸课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打乒乓式问答的所谓“启发教学”等问题在我县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需要: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论研究较多,行动研究不够深入,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标
1.调查和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接受学习、模仿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充分领悟各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扎实与灵动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学数学中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在本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
(1)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
(2)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
(3)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形成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包括:
(1)概念教学基本模式;
(2)计算教学基本模式;
(3)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模式;
(3)统计教学基本模式;
(4)概率教学基本模式;
(5)练习课基本模式;
(6)复习课基本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1.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加强业务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每周进行一次网上读书活动,并做好读书记录,确保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做好记录,写好研究报告。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利用好原名师工作室成员,全县市、县级骨干教师,及开县名师等组成全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充分利用各学校图书室,累计拥有图书数十万册,各类报刊杂志100余种。力争本研究课题得到了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开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所教班为研究对象,同校同年级的其它班为对比班。进行跟踪课堂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提炼—专家引领—推广应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跟踪观察,定期进行数据整理。
(2)文献资料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关注市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较法: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课题组成员中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磨,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提炼有效教学的策略。
(5)个案分析法:重视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求突破。
(6)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展示,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篇四: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备课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节课只有短短40 分钟的时间,如果没有充分备课,教师就会像走马观花似的,想到哪讲到哪。教师对课堂生成没有提前预设,课堂上也会因为教师的调控力差而降低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有效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标
新课标中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教学之前应认真研读,知道不同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定位要难易适中,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或本章在整本书或整个学段的地位,紧扣基础,突破重难点。
2.备教材
笔者认为,在教数学之前,应熟读一到六年级所有的小学数学教材,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3.备学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有具体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让学生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有利因素,教师缺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导致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4.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设计教法,实施分层作业,培优补差,对个别学生进行有效辅导。
5.备问题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课堂上教师问题的设计,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关键,备课时必须把备课堂提问当作一个重点,避免提问随意与无效。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层次性。需要集体回答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个别提问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对优等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从较简单的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成功体验。呈现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备课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1.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巧妙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就可利用课件将多彩的图像和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有规律物体的理解。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多媒体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此时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故事、游戏、竞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如一年级下册,学习《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并不怎么感兴趣,但笔者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2.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正确评价学生
现在大班化教学已经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教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采用多种策略,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如课堂上经常用“谁还没有回答问题”,“谁听懂,谁来说说看”等语言,来提醒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当然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一个学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3.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整合
教师不要让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让数学知识应用到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教学《有用的搭配》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在引出问题后,依次出示了数学中数字的搭配、语文中拼音的搭配、美术中颜色的搭配、音乐中音符的搭配、生活中衣服的搭配等等,让数学融入到各个学科和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为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提供保障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可能有些知识的教学需要分几节或几个学期来完成,这就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由此可见,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节教学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复习还可以帮助后进生赶上课程进度。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堂、课后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五: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还仍旧一成不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延续了几千年,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迫切的从事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力求改变传统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教育学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观点,已被普遍接受,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笔者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从旁协助,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就是笔者所说的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建构呢?笔者试做了一番尝试。它的结构程序是:引入---引探---交流---评价。
一、引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只有情境创设的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以下几个。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二、引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出示例题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让学生不断去质疑;总结全课时,也应让学生袒露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例如,《圆锥的认识》一课,教师出示工地上圆锥沙堆图象后,问学生:你们看到沙堆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争着提出问题:沙堆占地面积多少?沙堆的形状叫什么?沙堆的体积有多大?这些沙子有多重?等等。尽管本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解决相关问题时,非常的认真主动。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够准确、很琐碎,有时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应慎重筛选有用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自我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0的分与合时,由于已经有了前面学的2至9的组成的经验,所以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0根小棒,先动脑想一想怎样分能使所有分法一个不漏?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分看,边分边说每次把10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10?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通过这样的自主操作,口、手、脑并用,引导学生有序地掌握了10的组成,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说清活动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巡视,帮助一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进行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反思活动进行的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就易于激发,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反思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析讨论,正向迁移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不用老师在苦口婆心的教授,通过学生内心重组知识,反思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识,而且还能更深刻地掌握分数和除法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学习的非常主动,远比通过教师教而获得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适时倾听学生的反思,切忌过度开放和流于形式。
三、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主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退位减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感觉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得到了许多的解决办法,同时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促“自主”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使他们能更主动地发挥自己学习潜力。尤其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中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尤其能使他们摆脱那些优生的阴影,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主动,更自信。
例如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甲城往乙城运60吨货物,如果用载重量是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要120元,用载重量是2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为50元,请你设计几种运货方案,比较一下,哪一种运费最省。设计几种运货方案并不难,但要算出所有方案中运费最省的一种,就要看从什么角度想了。大卡车运一趟要120元,每吨运费120÷5=24(元),小卡车运一趟要50元,每吨运费50÷2=25(元)。因此,应尽量用大卡车运,60÷5=1 2(辆)。可见,用12辆大卡车运货最省。在设计方案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几个中下等的学生并没有设计出最省钱的方案,但是他们都设计了一个别的方案,虽不是最省钱的,但是他们自主探索出来的,我对他们做出了肯定,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都表现得非常自信和主动。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感触非常的深,当然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
二.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创设合理情境,善于启发质疑。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要投石激浪,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质疑思维,教会学生质疑,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切入点,如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自己生成知识的能力。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划分合理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兼顾性别搭配、性格特点的互补性,各项特长的搭配性,学习成绩的层次性,组织能力的平衡性设计最佳小组。第二要做好小组培训工作: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强调加强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督促和激励。
三、用爱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实,想一想,影响我们教学成绩的就是所谓的“差生“,很多老师都认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对他们失去了希望。静下心来想一想,差生为什么会差?为什么会破坏纪律?有句话说得好“闲而生非”,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到三个不放弃: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那就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需要我们多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也逼使我们实行“分层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3道题,优生在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巩固双基练习,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成功感。总之,“防差”要强于“补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篇二: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篇三: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需要: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思想上比较浮躁,行动上比较激进,在课堂教学中赶时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情境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活动组织偏差、手段运用偏差以及课堂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初衷的行为,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2、改革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我县的实际状况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思想和行为都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独霸课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打乒乓式问答的所谓“启发教学”等问题在我县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需要: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论研究较多,行动研究不够深入,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标
1.调查和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接受学习、模仿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充分领悟各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扎实与灵动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学数学中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在本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
(1)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
(2)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
(3)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形成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包括:
(1)概念教学基本模式;
(2)计算教学基本模式;
(3)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模式;
(3)统计教学基本模式;
(4)概率教学基本模式;
(5)练习课基本模式;
(6)复习课基本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1.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加强业务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每周进行一次网上读书活动,并做好读书记录,确保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做好记录,写好研究报告。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利用好原名师工作室成员,全县市、县级骨干教师,及开县名师等组成全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充分利用各学校图书室,累计拥有图书数十万册,各类报刊杂志100余种。力争本研究课题得到了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开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所教班为研究对象,同校同年级的其它班为对比班。进行跟踪课堂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提炼—专家引领—推广应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跟踪观察,定期进行数据整理。
(2)文献资料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关注市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较法: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课题组成员中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磨,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提炼有效教学的策略。
(5)个案分析法:重视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求突破。
(6)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展示,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篇四: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备课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节课只有短短40 分钟的时间,如果没有充分备课,教师就会像走马观花似的,想到哪讲到哪。教师对课堂生成没有提前预设,课堂上也会因为教师的调控力差而降低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有效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标
新课标中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教学之前应认真研读,知道不同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定位要难易适中,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或本章在整本书或整个学段的地位,紧扣基础,突破重难点。
2.备教材
笔者认为,在教数学之前,应熟读一到六年级所有的小学数学教材,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3.备学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有具体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让学生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也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有利因素,教师缺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导致课堂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4.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设计教法,实施分层作业,培优补差,对个别学生进行有效辅导。
5.备问题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课堂上教师问题的设计,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关键,备课时必须把备课堂提问当作一个重点,避免提问随意与无效。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目的性和层次性。需要集体回答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个别提问的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对优等生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从较简单的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成功体验。呈现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备课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1.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巧妙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就可利用课件将多彩的图像和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对有规律物体的理解。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多媒体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此时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故事、游戏、竞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如一年级下册,学习《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并不怎么感兴趣,但笔者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2.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正确评价学生
现在大班化教学已经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教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采用多种策略,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如课堂上经常用“谁还没有回答问题”,“谁听懂,谁来说说看”等语言,来提醒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当然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一个学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3.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整合
教师不要让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让数学知识应用到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教学《有用的搭配》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在引出问题后,依次出示了数学中数字的搭配、语文中拼音的搭配、美术中颜色的搭配、音乐中音符的搭配、生活中衣服的搭配等等,让数学融入到各个学科和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为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提供保障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可能有些知识的教学需要分几节或几个学期来完成,这就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由此可见,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督促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节教学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复习还可以帮助后进生赶上课程进度。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堂、课后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五: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还仍旧一成不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延续了几千年,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迫切的从事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力求改变传统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教育学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观点,已被普遍接受,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笔者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从旁协助,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就是笔者所说的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以自主学习为模式的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建构呢?笔者试做了一番尝试。它的结构程序是:引入---引探---交流---评价。
一、引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情境,很多学生反映数学的单调和枯燥,实际上,只有情境创设的好,才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他们会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
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方法很多,本文列举以下几个。
1.制造悬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设疑问,创设情境。
古人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有效动力。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克服学生对新课“望而生畏”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自己“摘苹果”的甜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兴趣浓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3.操作实践,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拼拼、折折、剪剪、画画、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这种情境的创设,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热烈争论,创设情境。
儿童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同时也要注意,在创设情境中,切忌牵强附会、缺乏问题性和偏离阶段性。
二、引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保证学生在课堂内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就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实际,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好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提问题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出示例题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让学生不断去质疑;总结全课时,也应让学生袒露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提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例如,《圆锥的认识》一课,教师出示工地上圆锥沙堆图象后,问学生:你们看到沙堆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争着提出问题:沙堆占地面积多少?沙堆的形状叫什么?沙堆的体积有多大?这些沙子有多重?等等。尽管本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解决相关问题时,非常的认真主动。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够准确、很琐碎,有时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教师应慎重筛选有用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自我操作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利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0的分与合时,由于已经有了前面学的2至9的组成的经验,所以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0根小棒,先动脑想一想怎样分能使所有分法一个不漏?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分看,边分边说每次把10分成了几和几,几和几合成10?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通过这样的自主操作,口、手、脑并用,引导学生有序地掌握了10的组成,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注意说清活动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巡视,帮助一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自主学习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课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审慎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对学习的全面反思不仅包括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意志进行反思,还可以对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进行反思等等。反思活动进行的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就易于激发,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整体性,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反思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析讨论,正向迁移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不用老师在苦口婆心的教授,通过学生内心重组知识,反思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识,而且还能更深刻地掌握分数和除法间的关系,真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学习的非常主动,远比通过教师教而获得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教师要适时倾听学生的反思,切忌过度开放和流于形式。
三、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主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退位减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感觉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得到了许多的解决办法,同时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以评价促“自主”
课堂中的评价是多元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使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使他们能更主动地发挥自己学习潜力。尤其对中下等学生,更要在细微中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其有见地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尤其能使他们摆脱那些优生的阴影,树立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学习中更主动,更自信。
例如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的一个问题:甲城往乙城运60吨货物,如果用载重量是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要120元,用载重量是2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为50元,请你设计几种运货方案,比较一下,哪一种运费最省。设计几种运货方案并不难,但要算出所有方案中运费最省的一种,就要看从什么角度想了。大卡车运一趟要120元,每吨运费120÷5=24(元),小卡车运一趟要50元,每吨运费50÷2=25(元)。因此,应尽量用大卡车运,60÷5=1 2(辆)。可见,用12辆大卡车运货最省。在设计方案时,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几个中下等的学生并没有设计出最省钱的方案,但是他们都设计了一个别的方案,虽不是最省钱的,但是他们自主探索出来的,我对他们做出了肯定,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都表现得非常自信和主动。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生活在群体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为了得到同伴间良好的评价,他们都会努力的表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是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