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我使用 reqeusts 库请求接口的时候, 直接使用请求参数里的 json 字段发送数据, 但是服务器无法识别我发送的数据, 排查了好久才知道 requests 内部是使用 json.dumps 将字符串转成 json 的, 而 json.dumps 默认情况下会将 非ASCII 字符转义, 也就是我发送数据中的中文被转义了, 所以服务器无法识别. 这篇文章虽然是 json.dumps 问题的总结, 但也会涉及到 字符编码 问题, 所以就简单先说一下 字符编码.
Python 中的字符编码
在 Python3 中, 字符 在内存中是使用 Unicode 存储的, 常规的字符使用 两个字节 表示, 一些很生僻的字符就需要 四个字节. 默认使用 Unicode 存储是什么意思呢, 那就是例子来解释一下, 在 Python Shell 中输入以下字符串 '\u4e2d\u6587', 观察其输出:
In [51]: '\u4e2d\u6587' Out[51]: '中文'
输出的为 中文 两个字. 其实 \u4e2d 和 \u6587 分别表示 中 和 文 的 Unicode 编码(术语称为 码点)的 十六进制 表示, 在 Python3 中以 \u 开头的字符串被解析为 Unicode 字符, 然后通过其十六进制 码点 解析出具体的字符, 所以 中文 的内存表示即为 \u4e2d\u6587.
获取字符 Unicode 码点
标准库提供了 ord 函数输出一个字符的 Unicode 码点, 使用 chr 函数将 码点 转换成 字符, 下面是示例:
In [54]: ord('中') Out[54]: 20013 In [56]: chr(20013) Out[56]: '中'
输出的 码点 是使用 十进制 表示的, 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将整数格式化成十六进制字符串:
'{0:04x}'.format(20013)
使用 json.dumps
有了前面的铺垫, 就可以来说说 json.dumps 了. 下面以一个例子展开:
In [121]: json.dumps('中文', ensure_ascii=True) Out[121]: '"\\u4e2d\\u6587"' In [122]: json.dumps('中文', ensure_ascii=False) Out[122]: '"中文"'
可以看到, 在 ensure_ascii 为 True 的情况下, 中文 被编码成了 Unicode 码, 为 False 才能正常显示, 但是这跟 ASCII 有什么关系呢? 来看一下官方文档 对这个参数的解释:
如果 ensure_ascii 是 true (即默认值),输出保证将所有输入的非 ASCII 字符转义。如果 ensure_ascii 是 false,这些字符会原样输出。
现在稍微明白了, 在 ensure_ascii 为 True 的情况下, 如果字符串中存在 非ASCII 字符就将其转义, 根据结果可以知道这个字符被转义为 Unicode 码并格式化成了一个字符串, 注意 "\\u4e2d\\u6587" 与 "\u4e2d\\u6587" 是不同的, 前者是长度为 12 的字符串, 后者会被 Python 直接解析为 中文, 长度为 2. 这也就是我一开始出现的问题, 直接将转义的字符串在网络上传输可能会无法被识别. 比如 中文 被转义成 \\u4e2d\\u6587, 而服务器如果不知道它是被转义过的字符串, 那它就是一个长度为 12 的普通字符串, 肯定会识别出错. 而将 ensure_ascii 设为 False 就不会进行转义, 使用原始字符.
识别转义字符
如果服务器收到数据后发现是被转化过的, 那怎么识别呢? 其实被转义字符串与使用 unicode_escape 对字符串进行编码再使用 utf-8 进行解码的结果一致, 代码如下:
In [129]: msg Out[129]: '中文' In [130]: msg.encode('unicode_escape').decode('utf-8') Out[130]: '\\u4e2d\\u6587'
所以识别只要反过来使用 utf-8 编码再使用 unicode_escape 解码就可以了.
转义是如何进行的
现在来看一下 json 到底是怎么对字符进行转义的. 在 json.dumps 源码中仔细调试的话会发现, 它调用的是 JSONEncoder.encode 方法, 而 encode 中的代码片段如下:
if self.ensure_ascii: return encode_basestring_ascii(o) else: return encode_basestring(o)
它会根据 ensure_ascii 的值选择调用函数. 而 encode_basestring_ascii 的值是 (c_encode_basestring_ascii or py_encode_basestring_ascii), 也就是默认是用 C 实现的版本, 其次使用 Python 实现的版本, 既然有 Python 版本, 当然要看一下是怎么实现的, py_encode_basestring_ascii 可以直接使用 from json.encoder import py_encode_basestring_ascii 导入, 直接在其内部就可以调试. 下面是其源码:
def py_encode_basestring_ascii(s): """Return an ASCII-only JSON representation of a Python string """ def replace(match): s = match.group(0) try: return ESCAPE_DCT[s] except KeyError: n = ord(s) if n < 0x10000: return '\\u{0:04x}'.format(n) #return '\\u%04x' % (n,) else: # surrogate pair n -= 0x10000 s1 = 0xd800 | ((n >> 10) & 0x3ff) s2 = 0xdc00 | (n & 0x3ff) return '\\u{0:04x}\\u{1:04x}'.format(s1, s2) return '"' + ESCAPE_ASCII.sub(replace, s) + '"'
从最后的 return 可以看到它实际上是 正则替换 最后在前后添加 双引号. ESCAPE_ASCII 的定义如下:
ESCAPE_ASCII = re.compile(r'([\\"]|[^\ -~])')
其中 ([\\"] 用于匹配 \\ 和 ", 而 [^\ -~] 表示 \ -~ 取反(这里的反斜杠貌似是对空格进行转义, 我不是很理解, 不进行转义依旧可以匹配到), 在 ASCII 表里, 空格字符 对应十进制是 40, ~ 是 176, 这是所有的可打印字符, 取反就是所有编码不在 40 ~ 176 的字符, 所以中文就会被匹配到, 下面为 ASCII表:
对于匹配到的字符, 会传入回调函数 replace 做转义. replace 函数中的 ESCAPE_DCT 为:
ESCAPE_DCT = { '\\': '\\\\', '"': '\\"', '\b': '\\b', '\f': '\\f', '\n': '\\n', '\r': '\\r', '\t': '\\t', }
会对常用字符进行转义, 如果失败就获取它的 Unicode 码点, 然后判断是否为小于 0x10000 即是否为 两字节 字符(两字节最大为0xFFFF) , 如果是就格式化为 Unicode 码, 如果不是就使用 四字节 表示.
总结
记得使用 requests 发送 JSON 数据时将中文编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三水点靠木。
详解Python在使用JSON时需要注意的编码问题
- Author -
Abyssknight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