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February 07, 2014
篇一: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回顾高一前阶段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去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从高三教学下来的老师,可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以高三的复习要求去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篇二: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是基础年级,与初中学习有所不同,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总结。提高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多,但是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对记忆,容易出现三天不回顾,几乎忘记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这一学期的高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我相信,当教学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必然会冲破经验的束缚,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篇三: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走出校园,踏上工作的岗位,我已有了两年半的教龄。上个学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上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个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认真备课,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师傅在平时的指导中多次强调让我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担任高一(5)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势必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追求让学习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5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但有个别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免费辅导。经过了这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的提高自己。
篇四: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今天,能有幸在这里和大家1起交流心得,我要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高1年级的全体老师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要感谢我们高1数学备课组的各位老师,特别是我们的组长李运根老师。正是因为在李运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努力进取、团结协作下,高1年级的数学统考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回想起这学期的工作,我感受颇多。当然经验谈不上,因为沙中工作能力出色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我只想和大家1起交流1下这学期工作心得体会,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1(2)班班主任及高1(2)、(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首先,我想就数学教学工作谈谈我及我们备课组的1些做法:
1、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1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确实下了1翻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1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1个心理准备。我们班是1个重点班,全班大多数同学初中升高中成绩比较好,这造成1些成绩相对较差学生有自卑感,害怕自己不能学好数学;相反有些成绩较好学生骄傲自大,放松对数学的学习。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1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第1次月考,全班很多同学考得不好,甚至有个别同学只有3、410分。有个以前成绩较好女生哭着对我说,她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我耐心给她分析没考好的原因,1是试卷的难度大,2是考查的知识点上课时没能重点掌握,3是没有做好复习工作,教给她要注意的地方。经过她自身的努力,期中考试中,这位女生数学考了96分。1段时间的调整,全班基本上树立了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我要求统1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1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当然,要改变根深蒂固的问题并不容易,这学期还要坚持下去。
2、刻苦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高1的教学对我来说是1个新的内容,要做好不容易。
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1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另外,我还积极阅读教学教参书籍及教学论文,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认真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当然,还有很多是不成熟。
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会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种教学器材,为了节省时间和增加课堂容量,我坚持用投影仪。课下,根据自己的理解,选题、出检测试卷,这样也提高了我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
积极安排时间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
坚持了1个学期,我感觉收获颇多。
3、备课组的精诚合作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如果说高1数学取得了1点成绩的话,那也是我们备课组在组长的指导下,团结合作的结果。
组长李运根老师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对我们年轻老师的指导更是不遗余力。从集体备课到作业批改,从课程安排到备考统筹等各方面,李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他还经常听新老师的课,对各种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可以说我们新老师的成长离不开组长的帮助。
我们的备课组的新老师占了大多数,有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足,这更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首先,集体备课使我们对教材的认识达到统1,理解更深刻,时间安排1致。除了规定的时间集体备课外,我们还经常在1起讨论,解决问题。其次,统1测试、统1复习资料。平时,备课组安排老师出单元资料、检测题,然后统1使用。在期末复习阶段,组长安排每个老师负责出各章节的复习资料、复习题,资料共享。所以,最后的成绩是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面,我想简略的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
1、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很多,每个班主任的方法有可能各不相同。对于刚进校的高1新生来说,可能不适应新的环境,容易犯1些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不严格管理,放任自流,到最后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从军训起,我就对他们提出了高的标准,严格要求。高标准是各方面要做到最好,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严格要求做到几个方面:
1、纪律方面严格按照校、班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并将问题落实到位,决不马虎。
2、学习方面提出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力争上游,对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正;对学习成绩有退步的学生给以耐心的指导,分析原因,帮助其提高。
3、对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努力取得成绩,以之来不断锻炼进取心。通过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创造1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2、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做好各科的协调工作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1就是配合各科任老师的教学工作。高1新生刚开始很难适应新的老师的教法或口音,因而出现1些与老师之间的问题。通过了解,将1些问题向各位老师反映,争取双方慢慢适应。另外,当科任老师发现某同学学习存在问题,我将会及时处理。期末考试临近,各科有大量作业,为了避免争时间辅导,我将各时间段安排给各位老师。
作为班主任,我还做得不够好。沙中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我会不断的向他们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以上是我工作的1个总结和体会,当然,有些可能是肤浅的,有些是大家平常都知道的。在我工作中,也有很多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始终相信1分耕耘,总会有1分收获,所以我也将会继续努力,力争做的更好。
篇五:高一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
面对新课改,我在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深刻体会,如: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如何处理背景知识、应用材料等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
面对课改现实,面对教材的整体编排的变化,面对教材引入的亲和力,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及一年的教学实践,感觉本套教材有利于开展探究性活动,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几点个人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经常讲:“要给学生一点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点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毕竟现在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通过动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无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他们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高三经验的教师,因为前面知识的积累,经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补充,这就会造成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我个人认为两种处理方法都不恰当,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折中处理,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补充适当内容。
二、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
教材中的很多实例由于非常靠近现实生活,所以很多数据非常大且不规则,计算时常用到计算机,很多事例、很多函数模型须用图形来表示,这也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实现,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学设备都无法达到要求,这也会给教学上造成一定影响。
三、如何处理背景知识、应用材料等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内容丰富了!除了原来单调的数学知识,公式符号,在例题中尽可能贴近生活,重要的定理不仅有清晰简明的推导,更有背景知识的引入,应用知识的拓展,还有数学历史的介绍,更全面地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记得刚开学,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说数学是科学女皇头顶上璀璨的皇冠。”我以我个人的理解给他这样的解释:“因为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数学这门学科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应用都非常紧密,许多学科重要的定理和发展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严谨的推导证明。”而这些,在原来的教材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而在新教材中,做了很大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点,例如模块一P32的例题二中,就要求学生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去证明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还比如P41把函数图像和信息技术应用结合到一起,还以实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数学,感受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这些要求无疑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数学讲数学,一点扩充都做不到。对数学和相关学科的联系,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数学史的了解都应当进一步的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但是具体实施中,我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很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多地注重这些内容,课堂上表面很热闹,教学目标确缺失了。当然背景,应用,过程和历史如何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是很困难的,其实讲背景,讲应用等是为讲数学知识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新课程会不会有新高考?
新课改对教师对学生无疑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一一完成这些要求确实不容易,实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靠的决不是几堂公开课,几次做秀的研究性学习。但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渗透新课改精神,教师很难做到,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新教材相对就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础训练,使得部分学生思维虽然开阔了,但运算能力差了很多,在课堂上还需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很多同事都认为新课程固然好,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不如从前好了,缺乏必要的重复练习,因为时间不够,大部分的教师都感觉一直是在赶进度。有些老师基本上还是按照老教材在教学,新教材也用老教材也用,练习还是要跟上,因为考试成绩最能说明问题。应该说只要高考的压力存在一天,教师和学生就一天无法摆正心态,真正彻底全面地实施新课程。这其实还是回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核心是怎样在考试中得高分,并以此作为其它的先决条件。素质教育并不排斥高分。如果说素质全面的,健康发展的,分数就一定低,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相反,素质全面地,健康发展的,分数也一定高。当然是不是应当高到应试教育那种程度,倒不一定。应试教育的关键误区是把“如何应付考试”当成了教育的核心,把考试成绩当作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指挥棒的驱使下,人们无法重视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得孩子的许多素质被扭曲了。看得到这场新课改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但迷茫的老师和学生还是在翘首以盼第一场新课改下的高考。
五、多媒体的使用。
新课程主张多媒体教学。在教材中很容易发现新课改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并在配备的光盘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课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但我还是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在模块一的教学中我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而在模块二的教学,第一章的内容我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空间几何体这部分的教学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展示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学习掌握。而且现在对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每次空开课或者竞赛课的时候,总是让教师做课件等,认为多媒体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也是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
总之,新教材将带给我们很多挑战,也给我们全体同仁一个锻炼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回顾高一前阶段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去听了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从高三教学下来的老师,可能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以高三的复习要求去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篇二: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高一是基础年级,与初中学习有所不同,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总结。提高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从平时的练习和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在新授的知识中,理解的内容多,但是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对记忆,容易出现三天不回顾,几乎忘记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地自觉地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这一学期的高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
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我相信,当教学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必然会冲破经验的束缚,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
篇三: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走出校园,踏上工作的岗位,我已有了两年半的教龄。上个学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上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个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
一、认真备课,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师傅在平时的指导中多次强调让我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
担任高一(5)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也是高一(10)班的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势必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追求让学习充满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5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数学都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但有个别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免费辅导。经过了这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的提高自己。
篇四: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今天,能有幸在这里和大家1起交流心得,我要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高1年级的全体老师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要感谢我们高1数学备课组的各位老师,特别是我们的组长李运根老师。正是因为在李运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老师的努力进取、团结协作下,高1年级的数学统考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老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回想起这学期的工作,我感受颇多。当然经验谈不上,因为沙中工作能力出色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我只想和大家1起交流1下这学期工作心得体会,有不妥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1(2)班班主任及高1(2)、(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首先,我想就数学教学工作谈谈我及我们备课组的1些做法:
1、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1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确实下了1翻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1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1个心理准备。我们班是1个重点班,全班大多数同学初中升高中成绩比较好,这造成1些成绩相对较差学生有自卑感,害怕自己不能学好数学;相反有些成绩较好学生骄傲自大,放松对数学的学习。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1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第1次月考,全班很多同学考得不好,甚至有个别同学只有3、410分。有个以前成绩较好女生哭着对我说,她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的分,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我耐心给她分析没考好的原因,1是试卷的难度大,2是考查的知识点上课时没能重点掌握,3是没有做好复习工作,教给她要注意的地方。经过她自身的努力,期中考试中,这位女生数学考了96分。1段时间的调整,全班基本上树立了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开始,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我要求统1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1些具体的做法,如写章节小结,做错题档案,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当然,要改变根深蒂固的问题并不容易,这学期还要坚持下去。
2、刻苦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高1的教学对我来说是1个新的内容,要做好不容易。
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1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另外,我还积极阅读教学教参书籍及教学论文,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认真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当然,还有很多是不成熟。
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会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种教学器材,为了节省时间和增加课堂容量,我坚持用投影仪。课下,根据自己的理解,选题、出检测试卷,这样也提高了我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
积极安排时间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学生有问题及时解决。
坚持了1个学期,我感觉收获颇多。
3、备课组的精诚合作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如果说高1数学取得了1点成绩的话,那也是我们备课组在组长的指导下,团结合作的结果。
组长李运根老师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对我们年轻老师的指导更是不遗余力。从集体备课到作业批改,从课程安排到备考统筹等各方面,李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他还经常听新老师的课,对各种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可以说我们新老师的成长离不开组长的帮助。
我们的备课组的新老师占了大多数,有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足,这更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首先,集体备课使我们对教材的认识达到统1,理解更深刻,时间安排1致。除了规定的时间集体备课外,我们还经常在1起讨论,解决问题。其次,统1测试、统1复习资料。平时,备课组安排老师出单元资料、检测题,然后统1使用。在期末复习阶段,组长安排每个老师负责出各章节的复习资料、复习题,资料共享。所以,最后的成绩是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面,我想简略的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
1、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很多,每个班主任的方法有可能各不相同。对于刚进校的高1新生来说,可能不适应新的环境,容易犯1些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不严格管理,放任自流,到最后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从军训起,我就对他们提出了高的标准,严格要求。高标准是各方面要做到最好,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严格要求做到几个方面:
1、纪律方面严格按照校、班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要求学生,并将问题落实到位,决不马虎。
2、学习方面提出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力争上游,对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正;对学习成绩有退步的学生给以耐心的指导,分析原因,帮助其提高。
3、对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努力取得成绩,以之来不断锻炼进取心。通过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创造1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2、与科任老师密切配合,做好各科的协调工作
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1就是配合各科任老师的教学工作。高1新生刚开始很难适应新的老师的教法或口音,因而出现1些与老师之间的问题。通过了解,将1些问题向各位老师反映,争取双方慢慢适应。另外,当科任老师发现某同学学习存在问题,我将会及时处理。期末考试临近,各科有大量作业,为了避免争时间辅导,我将各时间段安排给各位老师。
作为班主任,我还做得不够好。沙中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我会不断的向他们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以上是我工作的1个总结和体会,当然,有些可能是肤浅的,有些是大家平常都知道的。在我工作中,也有很多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始终相信1分耕耘,总会有1分收获,所以我也将会继续努力,力争做的更好。
篇五:高一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
面对新课改,我在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深刻体会,如: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如何处理背景知识、应用材料等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
面对课改现实,面对教材的整体编排的变化,面对教材引入的亲和力,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及一年的教学实践,感觉本套教材有利于开展探究性活动,给学生更大的主动性,同时,也由于教材的“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几点个人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经常讲:“要给学生一点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现在要反过来讲:“要用教师的一点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毕竟现在教材要求学生参与意识强,要求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是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思考,通过动手而直接得到的。新教材为了更加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因而知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而造成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于无高三教学经验的教师那可是“水过地皮湿”,因为对旧教材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他们基本上就不补充,也没什么可补充的。因而教得快,但会造成容量不够,无东西可教,而对于有高三经验的教师,因为前面知识的积累,经常会凭借自己的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进行补充,这就会造成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够按时完成任务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我个人认为两种处理方法都不恰当,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折中处理,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补充适当内容。
二、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
教材中的很多实例由于非常靠近现实生活,所以很多数据非常大且不规则,计算时常用到计算机,很多事例、很多函数模型须用图形来表示,这也需要借助计算机才能实现,很多普通完中的教学设备都无法达到要求,这也会给教学上造成一定影响。
三、如何处理背景知识、应用材料等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内容丰富了!除了原来单调的数学知识,公式符号,在例题中尽可能贴近生活,重要的定理不仅有清晰简明的推导,更有背景知识的引入,应用知识的拓展,还有数学历史的介绍,更全面地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记得刚开学,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说数学是科学女皇头顶上璀璨的皇冠。”我以我个人的理解给他这样的解释:“因为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数学这门学科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应用都非常紧密,许多学科重要的定理和发展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严谨的推导证明。”而这些,在原来的教材教学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而在新教材中,做了很大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点,例如模块一P32的例题二中,就要求学生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去证明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还比如P41把函数图像和信息技术应用结合到一起,还以实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体验数学,感受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这些要求无疑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就数学讲数学,一点扩充都做不到。对数学和相关学科的联系,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数学史的了解都应当进一步的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但是具体实施中,我也发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很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多地注重这些内容,课堂上表面很热闹,教学目标确缺失了。当然背景,应用,过程和历史如何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是很困难的,其实讲背景,讲应用等是为讲数学知识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新课程会不会有新高考?
新课改对教师对学生无疑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一一完成这些要求确实不容易,实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靠的决不是几堂公开课,几次做秀的研究性学习。但要在日常教学中始终渗透新课改精神,教师很难做到,因为有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新教材相对就教材而言,缺少了很多基础训练,使得部分学生思维虽然开阔了,但运算能力差了很多,在课堂上还需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很多同事都认为新课程固然好,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大不如从前好了,缺乏必要的重复练习,因为时间不够,大部分的教师都感觉一直是在赶进度。有些老师基本上还是按照老教材在教学,新教材也用老教材也用,练习还是要跟上,因为考试成绩最能说明问题。应该说只要高考的压力存在一天,教师和学生就一天无法摆正心态,真正彻底全面地实施新课程。这其实还是回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的核心是怎样在考试中得高分,并以此作为其它的先决条件。素质教育并不排斥高分。如果说素质全面的,健康发展的,分数就一定低,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相反,素质全面地,健康发展的,分数也一定高。当然是不是应当高到应试教育那种程度,倒不一定。应试教育的关键误区是把“如何应付考试”当成了教育的核心,把考试成绩当作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指挥棒的驱使下,人们无法重视素质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得孩子的许多素质被扭曲了。看得到这场新课改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但迷茫的老师和学生还是在翘首以盼第一场新课改下的高考。
五、多媒体的使用。
新课程主张多媒体教学。在教材中很容易发现新课改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并在配备的光盘中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课件,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吸收知识,提高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但我还是认为,多媒体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选不选用多媒体要看教学内容。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些直观的内容用多媒体还是不错的,但有的内容诸如让学生思考体会的问题不是很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在模块一的教学中我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而在模块二的教学,第一章的内容我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空间几何体这部分的教学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展示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学习掌握。而且现在对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个误区,每次空开课或者竞赛课的时候,总是让教师做课件等,认为多媒体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也是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
总之,新教材将带给我们很多挑战,也给我们全体同仁一个锻炼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创新。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