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都称Canvas为html5的新标签,看起来好像Canvas属于html语言的新知识,但其实Canvas画图是通过javascript来做的。所以,如果你想学习Canvas画图,你必须要有Javascript基础。
另外,画图嘛,总有一些图像方面的术语和知识点,所以如果你有过做图或美工经验,学习Canvas会更容易。
Canvas,意为画布也。而Html5中的Canvas也真的跟现实生活中的画布非常相似。所以,把他看成一块实实在在的画布可以加快理解。
画布
用canvas作画,首先,你需要有一块“画布”。如果你的书架里面没有画布,你可以买一卷回来放进去。当然,在网页里面我们不需要花钱买,直接写一个canvas即可,类似:
<canvas id="cvs" width="800" height="600">你的浏览器不支持canvas</canvas>
其中标签里面的文字是给不支持canvas的浏览器看的,支持的永远看不到。
这个画布的特性有必要说一下,他有两个原生的属性,即width和height.同时,因为他也是一个html元素,所以他也可以使用css来定义width和height,但是,千万要注意:他自身的宽高和通过css定义的宽高是不一样的!
我们用JS来改变Canvas的宽高,是这样的:
canvas.width= 400
canvas.height = 300
但用JS通过操作CSS来改变Canvas的宽高,则是这样:
canvas.style.width = '400px'
canvas.style.height = '300px'
看得出来,语法上区别是很明显的。实际上区别更明显。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比如一块宽1000的画布,你在画布左侧画了一条竖线,宽100像素。此时你把画布自身的width设为500,相当于把画布的右半边咔嚓掉了,但此时那竖线的宽度还是100。
但如果你通过CSS来把画布的宽度变成500,那就相当于把画布由1000挤压到500,所以竖线的宽度变成了50.
(这只是理论情况,实际上设置canvas的宽度时,他会清空掉已画出来的内容。。)
Canvas自身的宽高就是画布本身的属性,而css给他的宽高则可以看作是缩放,如果你缩放的太过随意,那么画布上的图形可能变得你自己都认不出来。
所以有个建议:除非特殊情况,一定不要用css来定义Canvas的宽高。
画布有了,现在我们把他拿出来:
var cv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vs');
看,跟获取其他元素的办法一模一样。
画笔
现在画布已经有了,想往上面涂鸦,当然还需要一只笔。canvas取得笔的方法如下:
var ctx = cvs.getContext('2d');其中getContext方法就是用来拿笔的,但这里还有个参数:2d,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可以看作是画笔的种类。
既然有2D,那么就会有3d了?以后估计会有,但现在没有。所以我们先用这只2d的笔吧。
那么我们可以多放几只笔来备用吗?答案是不能。
我要问一个问题:你画图的时候是同时用几只笔呢?相信99.9%的人都是只能用一只,虽然有些武林高手比如小龙女之类的可以两只手同时画,但这对一般人来说很不现实,是不是?
所以现在你可以感到欣慰了,因为html5的canvas标签也只支持同时用一支笔!
有的写JS写的比较熟的同学可能会想耍个小聪明:我用前面获取画笔的方法多整几只笔出来,不就行了?!
比如:
var con = cvs.getContext('2d');
var ctx = cvs.getContext('2d');
哈哈哈哈,好像成功了,在没测试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幻觉!
因为我发现,我把其中一支笔蘸上红墨水,另外一支笔也自动蘸上了红墨水!因为两支笔是一体的!fuck。
如果你需要画出不同的颜色,办法就是把这只唯一的“笔”不停的蘸上新颜色。
这其实不是一个优点,是个缺陷,以后你会体会到的。
坐标
2d世界,就是平面,在一个平面上确定一个点,需要两个值,x坐标和y坐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概念。
canvas的原点是左上角,跟flash一样。但蛋疼的是数学中的原点是左下角。这个…只能说习惯就好
一些画图的基本常识
首先你需要知道,怎样的坐标变化会画出什么线?比如,x坐标变大而y坐标不变,则能画出一条横线;y坐标变化而x坐标不变,则是一条竖线。
当然,还有斜线,左斜线右斜线什么的,如果能对照图片,大部分人都能一看即懂;只是用代码画起来就比较郁闷了,只能靠逻辑思维想出来。
如果你现在感觉对线条一片混沌,也不用担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理解。
其他
canvas有一个和现实的画布不一样的特点就是,他默认是透明的,没有背景色。这在大部分时候非常重要。
html5 Canvas画图教程(1)—画图的基本常识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