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HTML / CSS onNovember 13, 2019
结构(位置)伪类选择器(CSS3)
- :first-child :选取属于其父元素的首个子元素的指定选择器
- :last-child :选取属于其父元素的最后一个子元素的指定选择器
- :nth-child(n) : 匹配属于其父元素的第 N 个子元素,不论元素的类型
- :nth-last-child(n) :选择器匹配属于其元素的第 N 个子元素的每个元素,不论元素的类型,从最后一个子元素开始计数。 n 可以是数字、关键词或公式
li:first-child { /* 选择第一个孩子 */ color: pink; } li:last-child { /* 最后一个孩子 */ color: purple; } li:nth-child(4) { /* 选择第4个孩子 n 代表 第几个的意思 */ color: skyblue; }
属性选择器
选取标签带有某些特殊属性的选择器 我们成为属性选择器
/* 获取到 拥有 该属性的元素 */ div[class^=font] { /* class^=font 表示 font 开始位置就行了 */ color: pink; } div[class$=footer] { /* class$=footer 表示 footer 结束位置就行了 */ color: skyblue; } div[class*=tao] { /* class*=tao *= 表示tao 在任意位置都可以 */ color: green; } <div class="font12">属性选择器</div> <div class="font12">属性选择器</div> <div class="font24">属性选择器</div> <div class="font24">属性选择器</div> <div class="font24">属性选择器</div> <div class="24font">属性选择器123</div> <div class="sub-footer">属性选择器footer</div> <div class="jd-footer">属性选择器footer</div> <div class="news-tao-nav">属性选择器</div> <div class="news-tao-header">属性选择器</div> <div class="tao-header">属性选择器</div> input[type=text] div[class*=tao]
伪元素选择器(CSS3)
- E::first-letter文本的第一个单词或字(如中文、日文、韩文等)
- E::first-line 文本第一行;
- E::selection 可改变选中文本的样式;
p::first-letter { font-size: 20px; color: hotpink; } /* 首行特殊样式 */ p::first-line { color: skyblue; } p::selection { /* font-size: 50px; */ color: orange; }
4、E::before和E::after
在E元素内部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创建一个元素,该元素为行内元素,且必须要结合content属性使用。
div::befor { content:"开始"; } div::after { content:"结束"; }
E:after、E:before 在旧版本里是伪元素,CSS3的规范里“:”用来表示伪类,“::”用来表示伪元素,但是在高版本浏览器下E:after、E:before会被自动识别为E::after、E::before,这样做的目的是用来做兼容处理。
":" 与 "::" 区别在于区分伪类和伪元素
之所以被称为伪元素,是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页面元素,html没有对应的元素,但是其所有用法和表现行为与真正的页面元素一样,可以对其使用诸如页面元素一样的css样式,表面上看上去貌似是页面的某些元素来展现,实际上是css样式展现的行为,因此被称为伪元素。是伪元素在html代码机构中的展现,可以看出无法伪元素的结构无法审查
注意
伪元素:before和:after添加的内容默认是inline元素**;这个两个伪元素的content属性,表示伪元素的内容,设置:before和:after时必须设置其content属性,否则伪元素就不起作用。
总结
以上所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CSS3 新增选择器的实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三水点靠木网站的支持!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转载,烦请注明出处,谢谢!
CSS3 新增选择器的实例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