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第一篇】:爱改变生活
今天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剧中的主人公安迪坚持着自由,执着着希望、那种不安于现状,不被生活中的逆境所打倒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同时也一直激励着我。影片中有一些经典的台词,触动我的内心深处:
“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的确,正如安迪所说的,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的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无论生命如何不堪,都不是可以绝望的理由。在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得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而对瑞得和老布来说,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能够在19年痛苦的监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夺回了自己的自由。
所以,不管你现在面临什么样的境地,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有希望,就有可能改变你的生活。但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抱怨,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安逸,但是又有谁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呢?每每抱怨机遇不佳,抑或怀才不遇,又有谁通过不懈的努力,用勇气和汗水去突破呢?我们的人生不是“肖申克监狱”,但是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体制化”。我们习惯于在别人的安排下工作而不是“我要做”,我们习惯于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而不是“我想怎么做”。我们的大脑在“偷懒”,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做完的已经很完美,而想不到还有“更美”。因为“懒惰”,我们的信念显得苍白无力,而一旦失去了信念,梦想就无从谈起,没有了梦想又何来突破?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安迪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一只向往自
由的鸟。他入狱本身就是个误判,从进监狱的第一天起他就在救赎自己,从心灵,也从身体。当他用自己的金融知识给狱友们每人争取到了三瓶冰镇啤酒的时候,他第一次开心地笑了,安迪渴望精神的自由,虽然他是犯人,他有许多行动上的限制,但是他拒绝心灵上的被监禁,他寻求一切可以释放自己心灵的机会;当安迪利用自己和狱警的关系,偷偷用喇叭给狱友们播放音乐,广场上、角角落落里是在抬头倾听音乐的犯人们,门外是气急了要砸门的狱警,屋子里是在躺椅上听着音乐一脸陶醉的安迪。这音乐让大家,第一次消除了有形的桎梏,感觉到了自由飞翔的快乐。等到安迪最终决定越狱,他用20年的时间去砸出一个逃洞,然后越过污泥、污水,在雨中拥抱自由。这一段很有象征意义,我们最开始都是靠自己的奋斗去闯出、砸出一条用以活命的路(逃洞),却发现可能一下子陷入困境(污水、污泥),坚持下去,最终迎来自由的雨。逃出阴冷,走向光明的时候,在雨中他完成了对自我也同时对他人的救赎。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们都在被潜移默化的体制化着,从走出校园的生涩到对出入社会的愤世嫉俗,再到现在一边抱怨一边如履薄冰地兢兢业业着,原本不喜欢的东西越来越逃离不了,反而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并要寄附在其之上生存。我们都被体制化了,或者说被现实驯服了。
。。。。。。。
《肖申克的救赎》真是一部励志影片,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如:肖申克的监狱,象征着我们的人生面临的无法逃脱的困境;救赎,象征着我们希望,我们的信念、我们的执着。所以,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第二篇】:苍白的背后有五十年的辛酸
“老布到此一游”当老布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观看的我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出狱对老布来说仿佛给他带来看更多的痛苦与无奈。
这位在监狱里面待了几十年的老人,一旦离开肖申克监狱这个笼子,竟然没有半分的欣喜,而是选择了死亡。自由,现实的社会,对他而言,竟然似没有围墙的监狱,比有围墙的监狱还要可怕。半夜惊醒,因为恐惧而睡不着。没有人引导,没有同类,无法适应这陌生的世界。在超市里蹒跚地为货物装袋,满脸的每一条皱纹都带着惶恐,都在绝望地下沉。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孤独胜过肖申克监狱里的小格子。唯一的愿望,是那有了自由的鸟儿是否会回来看一看这位孤单的老人一眼。
这是社会惩治罪犯的目的么?多年前,或者他曾经十恶不赦,然而几十年后,他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他走在跟他的认识之间相差了几十年的社会,看到对他而言奇形怪状的新科技,无所适从。这是时候,你是否想过走进银幕,安慰这个老人?他不是跟我们的爷爷一般年纪么?他已经没有危害社会的力量了。
多少人看《肖申克的救赎》被阿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我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事实上,教室里有第一排,也有最后一排,都必然要人有去坐。社会有伟人,也有罪犯,有人推动历史的前进,也有人拉历史的后腿。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整体的水平提高,而不是人人都倾慕伟人。毕竟,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也一样。用所有的力量去培育一个英雄事实上是不现实的,你愿意成全他人么?所以不如让大家都努力前进。
所以我愿意相信导演是在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虽然他说“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这个世界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不错,“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Michael在实践这句话的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他们都是为了无罪而做的努力。如果制度完善到没有冤案,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是因为社会没有关注这个方面,所以他们才会浮出水面。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有的反抗。
我想我会永远缅怀老布出监的忧伤和孤独,那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的无声的抗挣。阿瑞和老布以同样的孤独而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是希望所迸发的力量。安迪与其说是一个引导的圣者,不如说是一种思想力量的代表,一种顽强自救的态度,一种抗争意识。我们不愿意让导演创造的这种“奇迹”成为“昙花一现”的绝响,所以,影片流传几十年。每个人都感受到影片带给人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救,也可能救人,只要你愿意。影片结尾出现的大片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耀眼最舒畅的蓝色,那是自由的颜色。当你跨越你所认为的不可能,你也可以拥有你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第三篇】:坚持信念
在信息学院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虽然这不是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但是它还是给我带来了震撼。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是伟大的,它的伟大源于它对人性、对生活的诠释。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银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冲动所做出的行为被指控谋杀了妻子及妻子的情人,被法庭判为无期徒刑,被关押在肖申克监狱。安迪刚开始时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后来他认识了瑞德和其他一些人,熟悉他们并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期间安迪被监狱中的“姐妹花”欺负,安迪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为监狱里的军官和士兵们报税,不久后被监狱长看上,为他洗黑钱,成为他的附庸。安迪还凭着自己的执着每周给州政府写信,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座图书馆。后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到来告知安迪是被冤枉的,却被典狱长暗杀。最终安迪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爬过那个他用斧子挖了20年之久的洞穴越狱成功,奔向自由,获得新生。而典狱长最终因为罪行被揭露,饮弹自尽。
记得在影片中瑞德曾经和安迪开玩笑说,如果想要用锤子挖地道逃生起码要100年,然而安迪只用了20年的时间就用锤子挖好了逃生的地道,而且在这期间安迪还为越狱后的生活做了充分的准备。也许有人会说安迪之所以可以在20年内挖通地道是因为他懂地质学,但是我却认为是因为他坚持了越狱的信仰!是这个信仰支撑了安迪20年,是这个信念支撑了安迪接受典狱长的“恩惠”,是这个信念支撑了安迪饱受监狱内士兵及长官的折磨。
对于我们,也应该有所坚持。坚持我们心中的理想,坚持我们那或许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的梦想,坚持我党的执政方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免不了经历各种挫折,各种磨难,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梦想和我们所肩负的建设富强先进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仅仅是将理想、梦想和自己的使命挂在嘴上,我们还要付诸行动。对于当下的我们就是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以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为自己的理想、梦想奋斗,将来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坚持信念,付诸行动,世界就在你的脚下!
【第四篇】:灵魂的救赎
安迪是一位银行家,他被冤枉谋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虽然证据不足,但是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无期徒刑。从此他走进了丧失自由、充满绝望和暴力且毫无尊严的牢狱生活。
肖申克监狱是一座吃人的监狱,在这里人的尊严被肆意践踏,生命更是被视如草芥。新来的犯人要赤身裸体接受粗大水柱的冲涮和消毒药粉的刺痛,居住的牢房窄小冰冷,吃的食物粗超少量甚至还有虫,劳役繁重,日子单调,而且看守长可以随便殴打人致死,俨然掌握着囚犯的生杀大权。更讽刺的是,信仰圣经并且倒背如流的典狱长诺顿贪污受贿、洗黑钱,甚至设计谋杀了能证明安迪无辜的汤姆。监狱本来是关押犯罪的人,而监狱的长官本身却也在犯罪。在这些恶劣环境和丑恶势力面前,安迪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与之抗衡,不断追求着自由。
一开始的安迪似乎和这里的环境、人格格不入,他不和任何人交流,只是一个人独自悠闲地散步在院子里。在一个月的闲庭散步后,他请求肖申克里的智慧之者瑞德帮他搞来一把小锤子,以雕刻石头为名。实际上这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做法,他凭借这把小锤子在夜里偷偷凿墙最后凿成一个洞逃了出去而获得自由。安迪从来都是有自由的灵魂而且从未被磨灭的,他19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救赎了自己身体的自由,而在这19年的时间里,他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救赎着狱友们灵魂的自由。
影片中展现救赎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安迪和囚友们在户外修理工厂屋顶时,安迪听到看守长哈利为继承遗产而要交一大笔税而烦恼,立刻把握住这个机会,冒着被推下房顶的危险向哈利提出可以帮他操作合法免税,但条件是哈利要给所有做工的犯人每人三瓶啤酒喝。藉此他赢得了哈利的好感和犯人们的友情。当囚友们喝着自己的啤酒时,安迪独自坐在角落,含着一种奇怪的微笑看着他们喝着啤酒享受自由的感觉,那微笑看起来那么安详,浑然忘记了环境,仿佛回到了自由的生活中。看到这一片段时,我们在紧张之余会感觉欣慰,在监狱的犯人能够自在地喝着啤酒,安迪赢回的确实是一种灵魂,不仅是为自己。
其次,安迪凭借着知识和智慧一步步成为整个监狱的报税经纪人和财务管理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些特权。当人们把时间消磨在一些无谓的小嗜好时,安迪利用这些特权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给参议院写信要求拨款,最终把藏书少量的图书馆扩建成藏书丰富、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看书学习的宽敞完备的图书馆。安迪又帮助囚友考取中学文凭,这些无疑对囚犯是一种很大的贡献,让他们不再麻木冷漠地生活,能够放飞心灵的翅膀,在思想的领域里自由翱翔。
然后是安迪在收到捐赠的图书后,冒着被处罚的危险,在狱警的办公室里播放着音乐。“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越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这两段独白是监狱中出现的唯一的温馨场面。安迪在整理图书馆的旧物中时,发现了很多古典音乐唱片。他不顾监狱严苛的制度,毅然打开了监狱里的留声机,用公共喇叭播放了一曲《LeNozzediFigaro》。此时影片的镜头,伴随着美妙祥和的古典音乐,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微微抬头,沐浴在音乐和阳光带给他们的自由氛围中。那一刻油然而生的感动让空气也凝固了。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这些自由的飘荡在监狱上空的美妙音符将他们的身体和灵魂都濯洗得纯净无比,同时让他们的灵魂得到了短暂的自由。
此时的安迪就是要通过音乐唤醒人们快要丧失殆尽的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监狱可以禁锢身体,但不能禁锢人们的灵魂。虽然身体丧失自由,但思想和灵魂仍然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
说到狱友,不得不提及两个有代表性的角色。一个是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老管理员布鲁克斯。他的大半生都在监狱中度过,对他而言,按照监狱的制度和日常规定生活,已经成为了习惯。他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他觉得自己根本无法生存。为了不被假释,布鲁克斯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这样的极端心态让每一个旁观者都有着无法理解,却又充满同情的矛盾心情。当他获得假释,走出监狱之后,最终选择了悬梁自尽。他最终没有摆脱无法适应自由生活的困境和心理障碍。
自由、平等、博爱,是每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而长期被奴役下的布鲁克斯虽得到了身体上的自由,灵魂却已经被无可挽回地“制度化”了。“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电影中的一段独白形象的描述了无数个和布鲁克斯一样的那些狱中人的生活。
博斯已经和监狱溶入在一起,瑞德又何尝不是?在经历了30次拒绝获得假释的申请后,最终获得了假释的机会,让自己走向自由。然而假释后的瑞德每次上厕所都要习惯性地请求别人的批准,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任何充满自由的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他已经被无法获得自由的绝望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但他终究是幸运的,安迪的出现和努力,让他的灵魂终于被唤醒,瑞德很最终没有和博斯走相同的道路。在狱中的时候,安迪和瑞德就有过关于希望的讨论,并要求瑞德假释后去找自己在橡树下埋给他的东西。瑞德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和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后,便决定违反假释规定,动身去找安迪,寻找自由。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
这部影片批判了美国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及对人性的压迫折磨。而冤狱的错判赋予了安迪出逃的正义之名,他的希望并不是越狱逃避自己应有的罪责;相反他是为了争取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一句话道明了安迪对生存的渴望和那些从不曾熄灭过的对希望的热诚祈盼。即使身体被禁锢,自由的思想和灵魂是不可被剥夺的。绝不要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也许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若没有追逐自由的勇气和信念,自由将永远是渴望而不可及的。
强者自救,圣人渡人。安迪是强者,更是圣人,但最后救赎能成功的仅仅只会为了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灵魂。
【第五篇】:选择在心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银行家安迪因妻子的背叛和醉酒的冲动所行为被指控谋杀了与人偷情的妻子,被法庭判决为无期徒刑,关在肖申克监狱。安迪刚开始默默承受这一切,后来认识了瑞德和其他的一些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其间安迪被博格斯三姐妹欺负,安迪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为监狱里的看管和军官们报税,后被典狱长看上,为他洗钱,成为他的附庸。安迪还用自己的执着每星期给州政府写信,终于为肖申克监狱建立起一座图书馆。后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的到来,告知安迪是被冤枉的,却被典狱长暗杀。安迪终于决定越狱,爬过那个他用锤子凿了20年之久的洞穴,奔向自由。
这部电影最初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黑暗。在很多人的定义里,这首先是一部嘲讽美国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的电影。因为如果不是司法制度上的错判的话,安迪是不会进入肖申克监狱;而如果不是因为狱政制度上阴暗腐败的话,安迪也不会成为诺顿的洗钱机器也不会有了后面的整个故事。然而在我的定义里,这部电影首先定义上应该是一部有关人性黑暗以及救赎的故事,如果把它定义为司法制度和狱政制度上的讽世之作的话反而局限了这部电影本身的那种更深层的意义而显得肤浅。
在我看来,不论是司法制度上的漏洞或者是狱政制度上的阴暗腐败,其根本依旧还是人性上的阴暗和贪婪。如果说,安迪的错判入狱还仅仅只是因为司法制度上的错判,那么后来安迪得到了一个推翻错误回归到自由社会的机会,可是这个机会却威胁到了典狱长诺顿的安全和洗钱系统的整体流程的话,那么,这个机会被诺顿彻底扼杀就完整地体现了这种人性上的黑暗。
人性是所有一切社会规则的根本。不管多健全的制度最终依旧只能靠人去操作运转,而如果操持着整个制度的人本身依旧带着贪婪的欲望去观摩这一切,他们总能找到可乘之机。
当一个人身陷于冤狱而诉求无门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所面对的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黑暗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而真正可怕的是这种绝望带来的对于人生一眼所看到的没有光亮的前路。我也不知道在瑞德平静的语调里所讲的安迪呆在他狭小的牢房里沉默不语的第一个夜晚里他是如何度过的,他思索的那些又会是什么。他即将开始的是一种永远也没有光亮的生活,他即将在这个黑暗的夜里开始他漫长而没有前路的人生。
黑暗,无边无际的黑暗从此将他笼罩。希望和梦想从现在起都将离他而去了。他只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内敛男人,所以他永远失去了不知道如何向她表达情感的妻子,所以他在妻子出轨之后将她赶出了家门。对他来说,这一切构成了他心安理得地生活在牢狱里的心理基础,他在赎罪,对他来说他并没有杀害妻子可是他的行为间接或者直接地导致了妻子的死亡。沉重的负罪感包裹着他。不再有希望和光明。我看到的是一种沉重的黑暗。
有影子的地点就有光亮。这部电影有黑暗也有救赎。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监狱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监狱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同样感觉和“被制度化”感觉的瑞德却没有走布鲁克斯的老路,因为瑞德知道,还有样东西再等着他,所以他离开了假释后所工作的南波特兰的超市,去齐华坦尼荷寻找安迪,我觉得这就是救赎。
事实上肖申克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不知不觉扮演着肖申克中囚徒或者狱方的角色。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沦为老布那样的命运,逐渐地被体制化,直到严重地依赖体制,终其一生不曾越规逾矩。任何一种组织、制度、社会都可以视为肖申克的缩影。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没有停止过,社会历史就是在体制化和反抗体制化的循环中不断前进的,然而救赎却完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正如安迪的选择一样,再强大的体制也永远无法剥夺我们选择救赎的权利,因为,救赎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那是任何强权也无法到达的地方。to be,or not to be,选择救赎还是选择绝望,选择英雄还是选择大众,选择上帝还是选择撒旦,这一切都在你我心中。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