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职场文书 onJune 09, 2014
篇一:《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 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 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 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七、研究内容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十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2)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 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8)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9——20XX.2)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十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
2、 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十三、课题组织
专家指导
朱文学: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
曹丽萍:苏州市相城区教科室主任
课题领导组
组长:葛丽华,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评课选优二等奖获得者。
副组长:沈美芳,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早期阅读工作室成员。
课题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张建芬:小学高级教师,黄桥中心幼儿园小班年级组组长
陈怡璐:小学一级教师
唐 叶:小学高级教师
朱 磊:3年以内新教师
李庆锭:3年以内新教师
胡燕萍:3年以内新教师
十四、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
3、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郎明琪、陈培燕《幼儿园阳光体育》
篇二:“充分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课题实施与方案
一、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篇三: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缘起
1、体能发展的黄金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日之计在于晨,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黄金时间段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每天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有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2、现状呼唤效能课堂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能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故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
3、游戏激发主动、愉快的学习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晨间户外活动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其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性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激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孩子以自发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研究定位
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研究原则
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
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
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理论基础
皮亚杰活动理论对晨间活动游戏化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5、研究目标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研究内容
(1)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性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v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 、平衡凳,梯子 ”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始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等,孩子们则活动兴趣更高。
v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v自编游戏: 教师根据现有活动器材,根据孩子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器材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或灵活使用同样的器材,对器材进行一物多玩设计,避免器材的单一枯燥,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体验中享受成长。如托班玩大滚球
(2)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竞赛性、趣味性等游戏的开展。
v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孩子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孩子投入其中。更多的是针对小托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v竞赛性游戏:为了激发孩子们创造竞争意识,友谊竞赛是比不可少的。一般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逐步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v自选性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孩子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托小段孩子喜欢群体追着大滚球跑,教师可以灵机推动大滚球,孩子追着球滚动的方向练习朝一个方向跑,这就是一种对跑的学习方式。
(3)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孩子自由游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v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v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v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v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4)探索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
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进程。
v 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
v 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平行班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同时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三轮车或脚踏车等。
v 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揉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地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段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地跳绳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2)观察研究法: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有目有、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2、研究对象:全园648名幼儿
3、研究时间: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4、研究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20XX、9-----20XX、10月)
(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正式研究阶段:(20XX、11月----20XX、6月)
(1)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网上主题论坛,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4)开展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常态课互听互评活动,并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课题汇报交流,相互调整游戏策略
?总结整理阶段:(20XX、7月---20XX、9月)
(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
(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4、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
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
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非常细化的研究思考,课题成果《纲要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旨在继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对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作系统的研究。
2、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本人自XX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科学历,区二层次骨干教师,XX年至今一直承担分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领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协助园长共同承担负责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式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并获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负责的课题《幼儿园环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其他成员均为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她们都属幼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平时团结好学、开拓、创新,有较强课题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五、参考文献
1、《幼儿游戏理论》 华爱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10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4月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 范惠静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XX、9
4、《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10
篇四: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创造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并通过它来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于自然,生于劳作,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从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现状来看,也很有必要。民间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大众,以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它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从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本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民间艺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课题研究意义价值:艺术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研究已久,但对通过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系统研究还很少。因此,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①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民间艺术活动,能够使幼儿对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②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真实的艺术体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有利于萌发儿童初步的表现美、感受美的情趣,有助于幼儿全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能够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③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园本理念,形成并巩固办园特色;开展课题研究,能使老师们获取更多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民间艺术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协调自己与幼儿、家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幼儿素质教育与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良好途径的研究,寻找和筛选出一些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民间艺术的活动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建立起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留本民族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幼儿健全人格。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在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代新人的总体思想指导下,精心筛选出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艺术活动,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教育,摸索出一套适应幼儿园开展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在实践中拓宽幼儿的知识和视野,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促进幼儿动手能力,达到脑、眼、手协调配合;秉承勤俭朴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和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实现培养既秉成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又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的目的。
课题关键词界定
1、民间艺术活动: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它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审美、教育、认识、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
2、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传说、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印染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中国结等),用以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活动。
3、幼儿健全人格:人格是做人的品格,宗教、道德、科学、艺术是人格的构成要素。健全人格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自尊和自信、责任心、良好的心理。作为人格开始形成的幼儿,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艺术。幼儿健全人格指幼儿表现出来的热情向上、纯真活泼、好学好问、有个性特点、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较好对待自己及周边的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林德的“艺术派的人格教育学”为理论指导,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方式,挖掘适合本园特色的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资源,建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探索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形成发展幼儿健全人格的方法。
2、以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民间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3、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从民间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教师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建设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注意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实现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开发幼儿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资源。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体系的起点,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前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综合考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民间艺术活动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并有肋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如:(1)民间美术——民间绘画,包括民间色彩、民间装饰、传统水墨画、民间年画、剪纸。民间工艺,包括剪纸、折纸、编织、撕纸、泥塑、、刺绣等。(2)民间音乐——民间歌曲,包括儿歌、游戏歌、劳动歌、问答歌等。民间舞蹈包括汉族“秧歌”、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民间器乐,包括二胡、古筝、琵琶等。民间戏剧,包括湖南的花鼓戏、安徽的黄梅戏、北京的京剧等。(3)民间文学——民间童谣,包括数数歌、问答歌、谜语歌、绕口令、颠倒歌等。民间神话故事,民问叙事诗、包括“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民间传说故事,包括“八仙过海”、“阿凡提的故事”、“鲁班造桥”等。民间故事,包括“兔子三瓣嘴”、“葫芦娃”、“老鼠嫁女”、“刘家五兄弟”等。民间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坐井观天”、“铁杵磨针”等。
特别要在本地发掘筛选有水乡气息的民间艺术。如民间美术中的农民画、灶壁画,民间工艺中的与窑业瓦当文化有关的泥雕,民间音乐中的嘉善田歌、庙会小调、十二月花名,民间舞蹈中的荡湖船、打莲湘、挑花篮、窜马灯、蚌壳舞,民间文学中的民间故事、谚语童谣。将其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努力构建幼儿民间艺术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各领域教育目标、各年龄段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开展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a、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园内教学、园外教育活动途径是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活动的保证,只有找到民间艺术与现代教育方法、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穿越时间和空间,取得成功。
b、特别要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作为实施课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让每位幼儿感受到关爱、感受到尊重、信任,体验到成功也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方法。
C、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对幼儿园、家庭、周边、社会环境中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对民间艺术活动开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3、研究幼儿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教师是朋友,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而不是宗师、教师爷和判官。教师不民主,民间艺术活动开展不好,幼儿健全人格形成发展更不用说了。
4、研究开展民间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民间艺术中各个领域的形式特点实施方法,研究幼儿健全人格的各个表现和深层因素,研究各项活动对幼儿人格某方面的影响的对应性。
5、对实施民间艺术活动的幼儿进行人格形成发展的监控、记录、反馈、调整、评价,了解课题实施的实际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日常反思中不新推进民间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嘉善县魏塘镇第四中心幼儿园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幼儿
五、研究策略:
1、美术、音乐、文学是艺术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其内在的审美要素是一致的,按照“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主题中心,多种教学形式横向同构,小中大班教学内容在同构的基础上纵向螺旋上升的方法。将三种艺术活动加以横向组合,从而达到审美直觉、通感、情感等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的作用。
2、保证每周正常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下,穿插民间艺术活动的教学内容,“突出一个中心,协调三个活动。”
3、行为观察。在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在参加活动时最真实、最典型、最一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个案观察记录、事例观察记录)
4、作品分析。收集幼儿的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染纸、编中国结等作品,在与幼儿的交谈中,了解幼儿创作时的体验与想法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用色、创造想象、表现技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5、调查访谈。收集来自家长、孩子对于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教育评价信息。(个别交谈法、问卷调查法)
6、建立《幼儿活动档案》。对幼儿进行个案跟踪,收集幼儿在开展的民间艺术活动中的作品和典型的表现记录,以图文的表现形式描绘幼儿人格的发展过程。
7、课题组已与嘉善文联副主席韩金梅、嘉善文化馆吴东杰副馆长、金天鳞研究员议定,聘请三位民间艺术专家和嘉善教科室主任贾靖华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并以文化馆为校外民间艺术活动基地。
六、研究步骤、时间安排、预期研究成果及分工:
研究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形式
承担人
第一阶段
20XX年5-8月
1、收集资料,学习并理解相关理论,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
2、课题组教师进行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探讨。
3、电脑制定研究方案和具体计划。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内容选编(电脑打印稿)
谢芳、项建宇
第二阶段
20XX年9-20XX年12月
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收集资料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内容精选(电脑打印稿)
谢芳、项建宇、季雪萍、沈淑芳、钟国平
第三阶段20XX年1-2
1、做好阶段小结工作,观察调整研究计划
2、举行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
课堂教学
作品展示
周培琪、谢芳、项建宇、季雪萍
第四阶段
20XX年3-5月
1、通过问卷、访谈,获得各方面对课题研究的评价。
2、整理研究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论文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内容集锦
周培琪、谢芳、项建宇、季雪萍、沈淑芳、钟国平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贾靖华
组长:周培琪
组员:谢芳、项建宇、季雪萍、沈淑芳、钟国平
篇五:幼儿园子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教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意识到过去只重视幼儿园课堂教学,忽视了家长参与活动,幼儿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抑制了幼儿的主动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不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使他们在全面发展及个性品质、社会交往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已成为幼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理论基础:
1、以系统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种内容手段和方法,人与人、人与事等诸因素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
2、 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理卫生要求。
幼儿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稳定性差。这就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活动中进行教与学。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将更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建设者,必须要全面发展,这仅靠单一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按照“纲要”精神和“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才能达到此目的。
二、研究目标
(一)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民族自豪感、传统美德、合作交往、良好个性等)、语言表达等多元能力的发展。
(二)在活动中引导家长领悟我园教育理念,逐步增强家长合作共育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
(三)形成我园教育活动与家长的互动。增强教师设计、组织活动以及有效进行家园互动的能力和技巧。
(四)展现我园师生积极向上、活泼大方的风采,使我园的办园理念、办学成效进一步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
四、遵循的原则
(一)幼儿园家长参与教育的活动主题必须吻合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与时代的潮流相合拍、活动的内容必须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活动的过程必须能有机地使主题内容整合到社会、家庭节日环境和活动中去。
(二)家园互动的主体是幼儿、家长、教师三者,而互动的核心是幼儿。主体三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的。幼儿不再是活动的局外者、旁观者,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而是以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的“人”成为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角,家园互动的过程是多向的、积极的、整合的。
(三)教师在活动中引领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内在主体性以及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之上,表现在根据不同活动蕴涵的不同主题设定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组织不同层面(课程、家园互动等)的活动。
(四)活动的成效应是多效的、深远的:其多效性表现在活动的主体三方均能获得不同层面的发展,幼儿园与家庭进一步建立起理解、信任、合作的桥梁;其深远的意义体现在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幼儿园,用自身的实际教育行动影响着家庭对传统幼儿教育的观念,积极地应和着时代的步伐,从而溶入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创建和谐家庭”的社会主旋律中去。
五、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内容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如:一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助教活动等,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比较法、个案追踪法。
四、实验方法步骤:
1、实验对象:
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要求教师自觉、严格地执行。
2、实验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元月
3、实验教师:
组长:陈桂娟
成员:黄小玲 许爱华 夏秋芹 申秀凤
刘亚平 申明凤 陈雪情
4、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家长会是建构家园的桥梁
家长会的作用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纽带、是家园合作的桥梁。我园每年九月为新一轮家长会成立时间,各班推荐一名家长为家委会委员,并在公布栏中向家长公布,由负责人作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共同讨论审议工作计划,大型共育活动也请家委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平时,家委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计划与要求,反映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要求,沟通、协调家园关系,家委会还可以配合园内作好期末家长评议工作,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保健、伙食帐目以及教师的教养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由家委会成员收集汇总、转达给幼儿园,以便幼儿园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2)、寻找载体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趣味性 参与性
a、家长的参与性。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家庭、幼儿园的沟通,增强家庭教育工作合力。在往年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家长学校到课率越是大班的孩子,家长到课越低,我们则通过家委会活动得到反馈信息,应从活动形式上去适应家长的需求,于是我们注重家长学校的活动形式,注意多样性、趣味性、参与性,在近年把活动搞的有声有色,使他们从不怎么参加幼儿园家教活动到愿意参加甚至是渴望参加的程度。一方面根据计划实施,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和时态的发展作相应的变动。如:组织与开放半日活动。往年的活动总是请全体家长统一时间来园,今年我们改变人数少一点,家长可以看得细一点,了解得深一点,也便于教师随时交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我们是农村幼儿园,但父母一般都在镇办厂或私营企业上班,所以在时间上我们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如看半日活动:在上午有时间的家长就请他们参加活动,其他家长就在下午3:30开始活动,做到工作与孩子教育两不误。宁愿教师辛苦一点,把活动做二次进行,使家长都能实实在在的看到孩子的成长,以便更好的配合。
b、环境孕育家庭教育
在幼儿园设置的环境中,也充分体现出家教的特色。如:家长园地的名称有家园连心桥、你我他、家教热线、家园碰碰车、家教信箱、家教博览等等;在内容方面更体现出多角度:结合班级课题研究目标,向家长发出活动信息,教学动态、父母茶座、卫生保健、一周重点、每周一星等栏目,与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如:当一个主题活动进行到某一点时,需父母帮助孩子一起了解信息,便在这栏目中发出信息,同时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挖掘活动信息,搜集资料,使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c、形式的多样性。
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分析、辨析活动、座谈会、经验交流;一日活动中的随机家教指导有: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对话活动、广播、电视、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家访、建立家庭友好小组、对家长分层分类指导等多中形式,使家长都来关心孩子成长,形成家园互动的平台。
d 、活动的趣味性。
结合各种节日活动,我们不断挖掘活动的趣味性,设计出文艺活动、家园同乐、化妆晚会、小小运动会、园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在辞旧迎新活动时,分年级组进行贺新年父子、母女做新年礼物活动(评出特等奖、爱心奖、创意奖、巧手奖、优秀奖并张榜公布,发给奖状奖品)、游艺活动、小巧手比赛等。我们还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远足活动,从中让孩子学做小主人,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关心父母、帮助同伴等良好品质形成。
一、课题的提出
体育是使人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也都是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户外体育活动就是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大多都在户外进行,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幼儿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是多么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户外体育活动正是能提高人体健康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幼儿通过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园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把握不准,出现内容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内容选择随意而不系统,教学活动策略单一的现象,致使体育锻炼效益差,目标达成度低。且现今的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社会对幼儿体育的要求,而忽视幼儿主题的体育需要;重“宽松”、“自由”的情景创设,轻“跳一跳,摘下果子”的发展要求;存在密度强度不达标;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系统性,未从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能发展出发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以上的问题,影响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们幼儿园,对“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形成具有我园一定特色的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我园体育教学活动水平。
二、研究条件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体育中心组,组织大家学习新《纲要》中的主导思想、教育方针,另外,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年轻教师,她们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有骨干教师,她们事业心强、经验丰富,都已达到学前本科学历,参与过多个区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发表,有两位老师还参加了区级的课题中心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结合下,我们一定能研究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4、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资源:
当地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2、优化:
指科学地建构,使之更优秀。教学中的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与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本课题中是指选择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体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传授幼儿一些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是增进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情绪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我园的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五、基本原则
1、经常化原则
经常化原则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融贯在幼儿的每日活动之中,应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2、 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时,教师应合理安排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量,保证幼儿在运动后能取得超量恢复的最佳效果,提高身体运动的机能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 多样化原则
幼儿园体育活动应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多种组织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 全面发展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指在幼儿的身体锻炼活动中,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及有效的、适宜的组织策略。
(2)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有效、适宜的体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身心(身体、认知、个性、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3)丰富体育教育活动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园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七、研究内容
1、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谣,优化幼儿队列队形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3、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开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个子课题为重点,整个小班年级组共同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
八、研究思路
由幼儿园成立主课题研究组,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最终将研究成果逐步成为园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3.案例研究法:针对本园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记录,运用测量、评价等方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适时调整研究进程、方法、手段,以便达成研究目标。
4.个案研究法:用于本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表现、运动技能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过文献学习、参观、专题讲座等途径,帮助教师丰富相关的体育知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测试等基础性研究,了解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并加以分析,寻找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建立具有层次性的目标框架(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通过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意志品质、体能发展和社会交往五个维度来挖掘、筛选、整理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各年龄特点的,系统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
4.遵循幼儿园体育活动原则,根据本园幼儿的情况,活动的不同内容,幼儿不同的活动方式及环境等条件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材料、多样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运动机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总结出适合本园幼儿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体现本园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十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20XX.2)
(1)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分析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意义及课题的研究方向。
(2) 收集资料,分析调查。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确定课题相关成员,划分子课题,确立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明确分工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8)
(1)设计调查问卷与体育活动测试项目表,通过访谈、测量等方法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儿园体育活动价值、本园体育教学活动现状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本园幼儿体能发展的现状调查等基础性研究。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培训。
(3)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并进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的测查、统计资料等系列研究活动,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4)进行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发现研究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5)各子课题研究组总结、交流、提升阶段研究经验,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6)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收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9——20XX.2)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成果。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十二、预期成果
1、阶段成果: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研究典型案例、课题研究游戏活动设计、自制体育器械展示,
2、 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集
十三、课题组织
专家指导
朱文学: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
曹丽萍:苏州市相城区教科室主任
课题领导组
组长:葛丽华,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评课选优二等奖获得者。
副组长:沈美芳,小学高级教师,相城区教坛新秀,区早期阅读工作室成员。
课题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张建芬:小学高级教师,黄桥中心幼儿园小班年级组组长
陈怡璐:小学一级教师
唐 叶:小学高级教师
朱 磊:3年以内新教师
李庆锭:3年以内新教师
胡燕萍:3年以内新教师
十四、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
3、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5、郎明琪、陈培燕《幼儿园阳光体育》
篇二:“充分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课题实施与方案
一、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再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由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的发展。参照《纲要》的精神,我们实施课题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我园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 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 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 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我们发现园内普遍存在体育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住址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课程目表是课程的灵魂,制定好目标对开展整个体育活动有调控和保证的作用。但长久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将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活动更有特色。
三、研究方法:
1、为使教师进一步树立发展的观念,掌握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及不同方面发展的特殊规律,易于根据发展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水平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发展序列,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选择相应水平层次的目标。
2、各体育活动的目标既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依据,教育内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而定。
四、活动的组织:
1、组织原则:注重手段的多样化与内容的丰富性。强调通过多方面的重复性的经验促进每一分解目标的实现,充分挖掘各级发展目标。
2、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不可相互分割。
五、保障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户外体育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3、不定期的学习一些理论指导或优秀教案等文献资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念
4、每季度进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以掌握研究的实效性和进程。
六、研究过程:
1、 准备阶段:
主要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确定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小组。
2、 实施阶段:
制定目标与计划、措施。组织教师进行实施计划,进行幼儿行为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及时调整实验的进程。
3、 总结阶段:
主要为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总结、汇编结题材料。
篇三: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缘起
1、体能发展的黄金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日之计在于晨,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黄金时间段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每天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有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2、现状呼唤效能课堂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能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故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
3、游戏激发主动、愉快的学习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晨间户外活动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其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性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激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孩子以自发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研究定位
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研究原则
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
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
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理论基础
皮亚杰活动理论对晨间活动游戏化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5、研究目标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研究内容
(1)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性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v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 、平衡凳,梯子 ”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始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等,孩子们则活动兴趣更高。
v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v自编游戏: 教师根据现有活动器材,根据孩子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器材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或灵活使用同样的器材,对器材进行一物多玩设计,避免器材的单一枯燥,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体验中享受成长。如托班玩大滚球
(2)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竞赛性、趣味性等游戏的开展。
v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孩子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孩子投入其中。更多的是针对小托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v竞赛性游戏:为了激发孩子们创造竞争意识,友谊竞赛是比不可少的。一般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逐步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v自选性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孩子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托小段孩子喜欢群体追着大滚球跑,教师可以灵机推动大滚球,孩子追着球滚动的方向练习朝一个方向跑,这就是一种对跑的学习方式。
(3)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孩子自由游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v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v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v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v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4)探索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
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进程。
v 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
v 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平行班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同时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三轮车或脚踏车等。
v 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揉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地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段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地跳绳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2)观察研究法: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有目有、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2、研究对象:全园648名幼儿
3、研究时间: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4、研究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20XX、9-----20XX、10月)
(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正式研究阶段:(20XX、11月----20XX、6月)
(1)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网上主题论坛,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4)开展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常态课互听互评活动,并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课题汇报交流,相互调整游戏策略
?总结整理阶段:(20XX、7月---20XX、9月)
(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
(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4、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
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
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非常细化的研究思考,课题成果《纲要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旨在继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对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作系统的研究。
2、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本人自XX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科学历,区二层次骨干教师,XX年至今一直承担分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领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协助园长共同承担负责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式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并获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负责的课题《幼儿园环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其他成员均为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她们都属幼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平时团结好学、开拓、创新,有较强课题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五、参考文献
1、《幼儿游戏理论》 华爱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10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4月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 范惠静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XX、9
4、《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10
篇四: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创造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并通过它来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于自然,生于劳作,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等。
从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现状来看,也很有必要。民间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大众,以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它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从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本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资源丰富,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民间艺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课题研究意义价值:艺术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研究已久,但对通过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活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系统研究还很少。因此,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
①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民间艺术活动,能够使幼儿对民间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②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真实的艺术体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有利于萌发儿童初步的表现美、感受美的情趣,有助于幼儿全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能够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其终身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③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园本理念,形成并巩固办园特色;开展课题研究,能使老师们获取更多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民间艺术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开展课题研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反思能力,协调自己与幼儿、家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开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幼儿素质教育与民间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良好途径的研究,寻找和筛选出一些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民间艺术的活动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建立起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留本民族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幼儿健全人格。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在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代新人的总体思想指导下,精心筛选出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艺术活动,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教育,摸索出一套适应幼儿园开展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在实践中拓宽幼儿的知识和视野,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促进幼儿动手能力,达到脑、眼、手协调配合;秉承勤俭朴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和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实现培养既秉成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又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的目的。
课题关键词界定
1、民间艺术活动: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它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审美、教育、认识、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
2、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传说、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印染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中国结等),用以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活动。
3、幼儿健全人格:人格是做人的品格,宗教、道德、科学、艺术是人格的构成要素。健全人格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自尊和自信、责任心、良好的心理。作为人格开始形成的幼儿,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艺术。幼儿健全人格指幼儿表现出来的热情向上、纯真活泼、好学好问、有个性特点、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能较好对待自己及周边的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林德的“艺术派的人格教育学”为理论指导,积累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方式,挖掘适合本园特色的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资源,建构民间艺术活动课程,探索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形成发展幼儿健全人格的方法。
2、以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民间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3、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教师从民间艺术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教师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建设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注意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实现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开发幼儿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资源。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体系的起点,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是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前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综合考虑时代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民间艺术活动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并有肋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如:(1)民间美术——民间绘画,包括民间色彩、民间装饰、传统水墨画、民间年画、剪纸。民间工艺,包括剪纸、折纸、编织、撕纸、泥塑、、刺绣等。(2)民间音乐——民间歌曲,包括儿歌、游戏歌、劳动歌、问答歌等。民间舞蹈包括汉族“秧歌”、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民间器乐,包括二胡、古筝、琵琶等。民间戏剧,包括湖南的花鼓戏、安徽的黄梅戏、北京的京剧等。(3)民间文学——民间童谣,包括数数歌、问答歌、谜语歌、绕口令、颠倒歌等。民间神话故事,民问叙事诗、包括“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民间传说故事,包括“八仙过海”、“阿凡提的故事”、“鲁班造桥”等。民间故事,包括“兔子三瓣嘴”、“葫芦娃”、“老鼠嫁女”、“刘家五兄弟”等。民间寓言故事,包括“守株待兔”、“坐井观天”、“铁杵磨针”等。
特别要在本地发掘筛选有水乡气息的民间艺术。如民间美术中的农民画、灶壁画,民间工艺中的与窑业瓦当文化有关的泥雕,民间音乐中的嘉善田歌、庙会小调、十二月花名,民间舞蹈中的荡湖船、打莲湘、挑花篮、窜马灯、蚌壳舞,民间文学中的民间故事、谚语童谣。将其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艺术启蒙教育,努力构建幼儿民间艺术活动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各领域教育目标、各年龄段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2、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开展的途径方法的研究。
a、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园内教学、园外教育活动途径是幼儿园实施民间艺术活动的保证,只有找到民间艺术与现代教育方法、手段的结合点,拓宽教育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才能使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穿越时间和空间,取得成功。
b、特别要把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作为实施课题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让每位幼儿感受到关爱、感受到尊重、信任,体验到成功也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方法。
C、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对幼儿园、家庭、周边、社会环境中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对民间艺术活动开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3、研究幼儿民间艺术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身份、作用、地位。教师是朋友,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而不是宗师、教师爷和判官。教师不民主,民间艺术活动开展不好,幼儿健全人格形成发展更不用说了。
4、研究开展民间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民间艺术中各个领域的形式特点实施方法,研究幼儿健全人格的各个表现和深层因素,研究各项活动对幼儿人格某方面的影响的对应性。
5、对实施民间艺术活动的幼儿进行人格形成发展的监控、记录、反馈、调整、评价,了解课题实施的实际效果和不足之处,在日常反思中不新推进民间艺术活动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的研究。
四、研究对象:嘉善县魏塘镇第四中心幼儿园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幼儿
五、研究策略:
1、美术、音乐、文学是艺术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其内在的审美要素是一致的,按照“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主题中心,多种教学形式横向同构,小中大班教学内容在同构的基础上纵向螺旋上升的方法。将三种艺术活动加以横向组合,从而达到审美直觉、通感、情感等相互迁移、渗透和沟通的作用。
2、保证每周正常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下,穿插民间艺术活动的教学内容,“突出一个中心,协调三个活动。”
3、行为观察。在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在参加活动时最真实、最典型、最一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个案观察记录、事例观察记录)
4、作品分析。收集幼儿的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染纸、编中国结等作品,在与幼儿的交谈中,了解幼儿创作时的体验与想法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用色、创造想象、表现技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5、调查访谈。收集来自家长、孩子对于开展民间艺术活动的教育评价信息。(个别交谈法、问卷调查法)
6、建立《幼儿活动档案》。对幼儿进行个案跟踪,收集幼儿在开展的民间艺术活动中的作品和典型的表现记录,以图文的表现形式描绘幼儿人格的发展过程。
7、课题组已与嘉善文联副主席韩金梅、嘉善文化馆吴东杰副馆长、金天鳞研究员议定,聘请三位民间艺术专家和嘉善教科室主任贾靖华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并以文化馆为校外民间艺术活动基地。
六、研究步骤、时间安排、预期研究成果及分工:
研究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形式
承担人
第一阶段
20XX年5-8月
1、收集资料,学习并理解相关理论,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
2、课题组教师进行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探讨。
3、电脑制定研究方案和具体计划。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内容选编(电脑打印稿)
谢芳、项建宇
第二阶段
20XX年9-20XX年12月
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收集资料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内容精选(电脑打印稿)
谢芳、项建宇、季雪萍、沈淑芳、钟国平
第三阶段20XX年1-2
1、做好阶段小结工作,观察调整研究计划
2、举行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
课堂教学
作品展示
周培琪、谢芳、项建宇、季雪萍
第四阶段
20XX年3-5月
1、通过问卷、访谈,获得各方面对课题研究的评价。
2、整理研究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论文
幼儿民间艺术活动内容集锦
周培琪、谢芳、项建宇、季雪萍、沈淑芳、钟国平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贾靖华
组长:周培琪
组员:谢芳、项建宇、季雪萍、沈淑芳、钟国平
篇五:幼儿园子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教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意识到过去只重视幼儿园课堂教学,忽视了家长参与活动,幼儿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抑制了幼儿的主动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不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使他们在全面发展及个性品质、社会交往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已成为幼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理论基础:
1、以系统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各种内容手段和方法,人与人、人与事等诸因素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
2、 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理卫生要求。
幼儿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稳定性差。这就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活动中进行教与学。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将更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建设者,必须要全面发展,这仅靠单一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按照“纲要”精神和“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才能达到此目的。
二、研究目标
(一)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民族自豪感、传统美德、合作交往、良好个性等)、语言表达等多元能力的发展。
(二)在活动中引导家长领悟我园教育理念,逐步增强家长合作共育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
(三)形成我园教育活动与家长的互动。增强教师设计、组织活动以及有效进行家园互动的能力和技巧。
(四)展现我园师生积极向上、活泼大方的风采,使我园的办园理念、办学成效进一步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同。
四、遵循的原则
(一)幼儿园家长参与教育的活动主题必须吻合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与时代的潮流相合拍、活动的内容必须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活动的过程必须能有机地使主题内容整合到社会、家庭节日环境和活动中去。
(二)家园互动的主体是幼儿、家长、教师三者,而互动的核心是幼儿。主体三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的。幼儿不再是活动的局外者、旁观者,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而是以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的“人”成为活动不可或缺的主角,家园互动的过程是多向的、积极的、整合的。
(三)教师在活动中引领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内在主体性以及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之上,表现在根据不同活动蕴涵的不同主题设定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设计组织不同层面(课程、家园互动等)的活动。
(四)活动的成效应是多效的、深远的:其多效性表现在活动的主体三方均能获得不同层面的发展,幼儿园与家庭进一步建立起理解、信任、合作的桥梁;其深远的意义体现在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幼儿园,用自身的实际教育行动影响着家庭对传统幼儿教育的观念,积极地应和着时代的步伐,从而溶入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创建和谐家庭”的社会主旋律中去。
五、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的内容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如:一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长助教活动等,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
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比较法、个案追踪法。
四、实验方法步骤:
1、实验对象:
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奠定基础。要求教师自觉、严格地执行。
2、实验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元月
3、实验教师:
组长:陈桂娟
成员:黄小玲 许爱华 夏秋芹 申秀凤
刘亚平 申明凤 陈雪情
4、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家长会是建构家园的桥梁
家长会的作用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纽带、是家园合作的桥梁。我园每年九月为新一轮家长会成立时间,各班推荐一名家长为家委会委员,并在公布栏中向家长公布,由负责人作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共同讨论审议工作计划,大型共育活动也请家委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平时,家委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计划与要求,反映家长对幼儿园的意见和要求,沟通、协调家园关系,家委会还可以配合园内作好期末家长评议工作,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保健、伙食帐目以及教师的教养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由家委会成员收集汇总、转达给幼儿园,以便幼儿园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2)、寻找载体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趣味性 参与性
a、家长的参与性。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家庭、幼儿园的沟通,增强家庭教育工作合力。在往年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家长学校到课率越是大班的孩子,家长到课越低,我们则通过家委会活动得到反馈信息,应从活动形式上去适应家长的需求,于是我们注重家长学校的活动形式,注意多样性、趣味性、参与性,在近年把活动搞的有声有色,使他们从不怎么参加幼儿园家教活动到愿意参加甚至是渴望参加的程度。一方面根据计划实施,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和时态的发展作相应的变动。如:组织与开放半日活动。往年的活动总是请全体家长统一时间来园,今年我们改变人数少一点,家长可以看得细一点,了解得深一点,也便于教师随时交谈,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我们是农村幼儿园,但父母一般都在镇办厂或私营企业上班,所以在时间上我们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如看半日活动:在上午有时间的家长就请他们参加活动,其他家长就在下午3:30开始活动,做到工作与孩子教育两不误。宁愿教师辛苦一点,把活动做二次进行,使家长都能实实在在的看到孩子的成长,以便更好的配合。
b、环境孕育家庭教育
在幼儿园设置的环境中,也充分体现出家教的特色。如:家长园地的名称有家园连心桥、你我他、家教热线、家园碰碰车、家教信箱、家教博览等等;在内容方面更体现出多角度:结合班级课题研究目标,向家长发出活动信息,教学动态、父母茶座、卫生保健、一周重点、每周一星等栏目,与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如:当一个主题活动进行到某一点时,需父母帮助孩子一起了解信息,便在这栏目中发出信息,同时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挖掘活动信息,搜集资料,使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c、形式的多样性。
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分析、辨析活动、座谈会、经验交流;一日活动中的随机家教指导有: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对话活动、广播、电视、咨询等;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家访、建立家庭友好小组、对家长分层分类指导等多中形式,使家长都来关心孩子成长,形成家园互动的平台。
d 、活动的趣味性。
结合各种节日活动,我们不断挖掘活动的趣味性,设计出文艺活动、家园同乐、化妆晚会、小小运动会、园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童年生活。在辞旧迎新活动时,分年级组进行贺新年父子、母女做新年礼物活动(评出特等奖、爱心奖、创意奖、巧手奖、优秀奖并张榜公布,发给奖状奖品)、游艺活动、小巧手比赛等。我们还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远足活动,从中让孩子学做小主人,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关心父母、帮助同伴等良好品质形成。
幼儿园课题方案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Tags in this post...
Reply on: @reply_date@
@reply_contents@